周播劇場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歡瑞世紀今年承包北京衛視、安徽衛視周播劇場 半年預計虧損3700萬至3900萬

  《古劍奇譚》、《誅仙青雲志》、《盜墓筆記》等一系列IP大劇的出品方——歡瑞世紀近日遭遇大麻煩:先是旗下藝人向公司借款一事,被深圳證券交易所問詢;接著其全資子公司與北京衛視、安徽衛視籤訂的日常經營合同又引來了深圳證券交易所「逐條關注」;再接著因信息披露被立案調查,自7月18日開市起停牌……

  根據歡瑞世紀公布的《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將歡瑞影視併入合併報表範圍後,上半年預計虧損在3700萬元至3900萬元之間,而2016年同期則盈利近4736萬元。引發虧損的重要原因是「其全資子公司歡瑞營銷經營北京衛視和安徽衛視2017年周播劇場冠名及特約播映廣告資源的成本支出確認為報告期營業成本的金額較大所致」。不僅上半年虧,歡瑞世紀預計在兩個周播劇場的項目上,今年下半年還要預虧1670 萬到4670 萬元。

  運營北京衛視周播劇場半年

  只招來150萬廣告

  歡瑞世紀的業績曾令人羨慕——在2016年影視行業跨界併購集體遭到打壓的情況下,歡瑞世紀順利借殼上市;其出品的《盜墓筆記》、《誅仙青雲志》、《大唐榮耀》、《古劍奇譚》等大IP劇目,獲得了不俗的收視和點擊;特別是《盜墓筆記》,拉開了網站付費看劇的大幕,為愛奇藝新增會員260萬餘人。

  但上市不到一年,歡瑞世紀就遇到麻煩。今年3月,歡瑞世紀發布公告,2017年歡瑞影視將提供5部電視劇供北京衛視播出,北京電視臺向歡瑞影視支付播映許可費,雙方共同經營周播劇場的廣告招商。根據《歡瑞世紀:關於回復深圳證券交易所問詢函的公告》(簡稱「公告」),歡瑞世紀以1.32億元的價格將《青雲志2》、《大唐榮耀2》、《十年一品溫如言》、《盜墓筆記2》、《龍珠》170集電視劇批量賣給北京衛視,隨後又以1.558億元的保底價購買北京衛視該時段「一冠(冠名廣告)三特(特邀廣告)」運營權。

  歡瑞世紀曾對周播劇場的廣告招商寄予厚望。在歡瑞營銷和北京衛視的合作公告中寫道,「本合同的履行預計將給本公司合併報表增加約1.8億元的營業收入(稅前)。」這意味著,在交給北京衛視1.558億元後,歡瑞還能獲得2000多萬元的廣告費。然而,其後的招商卻遠未達到預期,實際上北京衛視的周播劇場在今年3月以來只籤署過一個150萬的短期冠名客戶,其餘周大福珠寶、58 旗下安居客、TATA 木門、歡瑞遊戲,均為進行客戶培育的「贈送」,無實際收入。

  北京衛視、安徽衛視兩家周播劇場

  下半年預虧1670萬至4670萬元

  這種「電視劇排播權+廣告招商運營權」的合作模式也被複製到了與安徽衛視的合作上。根據「公告」,從2017年3月到2017年年底,歡瑞影視(歡瑞世紀影視業務子公司)將為海豚周播劇場提供170集電視劇(電視劇劇目與北京衛視相同),單集售價100萬,即安徽廣電將向歡瑞影視支付許可使用費合計1.7億。同時歡瑞營銷以1.7億的價格買斷該劇場「一冠三特」的廣告經營收益權。

  在安徽衛視海豚周播劇場冠名和特約資源的招商報價上,總冠名刊例價為3500萬元/季度(根據廣告銷售淡旺季分別執行20%至40%不等的折扣);特約刊例價格為1500萬元/季度(根據廣告銷售淡旺季分別執行20%至40%不等的折扣)。歡瑞預計從2017年8月份開始廣告招商。不過,有了北京衛視的教訓,歡瑞降低了對周播劇場的盈利預期。公司預計,在運營兩家衛視周播劇場這個項目上,今年下半年預虧1670萬到4670萬元。

  給安徽衛視保底承包費1.7億

  測算廣告份額只有7000萬

  歡瑞的經營不力,也引發了股民的質疑。在深交所的互動平臺上,有股民問:「目前雖然是廣告淡季,但也不至於(北京衛視周播劇場)只招商到一個廣告主吧?」對此,歡瑞世紀的官方回答稱:「初涉衛視廣告的營銷公司出現招商不足的狀況也是在嘗試運營後才顯現的,一是處在淡季,二是太過樂觀。不能因噎廢食,更不能急功近利。」

  那麼,歡瑞在周播劇場的失利,到底是培育市場的必要犧牲,還是自身判斷存在問題?

  對此,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二者兼而有之。其一,承包某家電視臺一個節目(或時段)的製作權和廣告經營權之前也有案例,但能走通這條路的多半是廣告代理轉型內容製作的公司,他們的製作能力未必強大,但憑藉與企業和電視臺多年打下的業緣基礎,至少能保證自身盈利並給電視臺帶來效益。這也是某些綜藝節目收視不高話題也不搶眼,但仍然能做第二季、第三季的原因,因為它本身是盈利的。相反某些節目質量還行,社會反響也不錯,但招商困難,如果不是電視臺方面特別支持,可能就不再製作了。」所以,儘管歡瑞製作的多部古裝IP劇都是周播劇場的受益者,但在廣告經營方面,歡瑞算是行業「新兵」,交學費是必然的。

  本身經驗不足,歡瑞的操作也顯得比較激進。比如「公告」中,面對深交所的問詢,歡瑞承認,「在去年以前,安徽衛視同時段並無周播劇場。但是,按照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RT)提供的去年同期安徽衛視的其他廣告收入數據進行分拆測算,對應到今年周播劇場的廣告收入約為7000萬元左右。與歡瑞營銷同安徽衛視籤訂合同約定的保底承包費用1.7億元相比,存在一定差異。」

  歡瑞曾想以向安徽衛視賣劇的方式彌補廣告招商方面的虧損,但是,「截至目前,上市公司與衛視平臺進行『電視劇排播權+廣告招商運營權』的新型合作模式的優勢尚未凸顯,加之2017年3月至今為廣告銷售淡季,廣告招商效果並不理想,歡瑞營銷存在無法收回部分成本的可能性與風險。」

  《楚喬傳》兩集之間

  竟插播了15分鐘35個廣告

  其二,在周播劇場的經營方面,即便經驗最為豐富的湖南衛視也還處於發展階段。2015年《花千骨》大熱帶動了周播劇的整體爆發,但湖南廣播影視集團節目交易管理中心主任肖寧卻在某論壇上表示,由於中插廣告受限、劇場統一招商,對湖南衛視來說,這部戲是賠錢的。

  為了盈利最大化,2016年,湖南衛視將一些熱門的周播劇目開始拿出來單獨招商,其中《誅仙》和《幻城》的冠名廣告售價達到了5500萬/部,而《秦時明月》和《雲之凡》的單劇冠名費也都超過4000萬/部。

  進入2017年,周播劇的廣告玩法更是花樣翻新。比如目前收視大熱的《楚喬傳》,之前有報導稱,湖南衛視購買該劇花費了2.58億元。為了盈利,這部劇仿效《花千骨》,在電視播出端從58集被「抻」到了67集。有網友統計,某一天兩集之間插播了15分鐘35個廣告!而除了原有的搭載宣傳、硬廣和授權外,湖南衛視還聯合該劇出品方慈文傳媒發布了一個「特供聯盟互動平臺」,其中,首席特級夥伴:1席 2500萬;特級夥伴:2席 2200萬;聯盟特約:不限 900萬;特別彩蛋:100萬。通過這些玩法,湖南衛視有沒有賺回2.58億尚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些玩法都必須是播出平臺與製作方協同作戰,單由製作者一方撬動比較困難。

  文/記者 祖薇

相關焦點

  • 手機殼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手機殼本身就是一門與手機相當甚至超越手機的生意。就拿蘋果手機殼來說,2013年手機殼品牌Mestiere Deas 曾推出過一款iPhone5國際限定版鑽石機殼,最便宜也要58000元,而這個價錢遠遠高出iPhone5十倍多。
  • 做奶酪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奶酪行業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但,奶酪真的就是一門好生意嗎?據了解,乳製品消費發展史主要分為三階段:奶粉階段、液態奶階段和黃油奶酪階段。伴隨著科技進步和民眾消費能力的逐步提升,我國目前已成功邁入第三階段初期。
  • 「大胃王」被點名,吃播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較為知名的大胃王朵一、大胃王mini等都去掉了大胃王前綴,而ID為小馬吃草的網紅雪茸堂的吃播內容已經在多個平臺清空。像大胃王紅人浪胃仙主頁內還能看到很多吃播內容,抖音快手也有一些百萬粉絲、千萬粉絲大胃王博主依然保留著大胃王的前綴。
  • 2021年,播客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沒有傳播優勢的播客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文|寧缺媒體吹風、平臺搶人、音頻平臺跑馬圈地,播客這陣風來勢洶洶。但是,沒有傳播優勢的播客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播客在國內如何?十五年前,"播客"的概念就已經被提出。在普遍的認知中,播客是將言之有物、自帶風格的討論持續記錄下來,以音頻形式通過網際網路傳播。事實上,播客元年早在2014年左右就出現了。
  • 快手某音短視頻衝擊之下,騰訊愛奇藝做長視頻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在短視頻崛起衝擊背景下,騰訊愛奇藝們做長視頻還是一門好生意嗎?還有光明前景嗎?愛奇藝所以,這些長視頻平臺對於「流量變現」能做的無非就是兩件事:一是增加廣告,通過廣告變現。騰訊視頻、優酷視頻、愛奇藝長視頻是一門好生意,但仍需努力總的來看,儘管長視頻面臨著「內容製作成本攀高」、「流量變現困難
  • 疫情下,手機殼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而除了手機廠商,手機殼還是時尚大牌的必賣單品。  而LV在2017年春夏秀場推出了一款專為iPhone7/7 Plus設計的,名為EYE-TRUNK小箱子手機殼,售價在9000-4萬元之間,遠高iPhone本身的價值。儘管後來LV沒有公布過相關銷售數據,但這款手機殼在推出當時給LV帶來了不少關注度。Tapestry旗下的美國時尚品牌Coach也早就做起了專門的手機殼生意。
  • 產業觀察|快手抖音「跑步」IPO,直播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但是在初步了解到兩大短視頻巨頭的「分量」的同時,不能忽略的是在快手招股書中透露的另一個信息:雖然目前直播業務還是快手的收入核心,但從2017至2019年,直播所得收入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5.3%、91.7%、80.4%,今年上半年為68.5%,去年上半年為86.9%。
  • 遊戲陪玩是一門好生意嗎?
    圖片來源@unsplash文丨創業最前線,作者丨田豔紅,責編丨馮羽「小姐姐要渡劫嗎?」「現在什麼段位?」「微信大區還是手Q大區?」最近小米推出了一款語音陪玩社區App「啾咪星球」,內含《絕地求生》《英雄聯盟》《王者榮耀》《CSGO》等熱門遊戲陪玩專區,讓外界更加關注這一新興業務。在此之前,虎牙也已推出遊戲陪玩產品「小鹿陪玩」;而在今年一季度業績會上,鬥魚管理層也曾提到,遊戲陪玩作為新業務增長較快。
  • 眾多玩家入場,付費自習室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作為一個盡責的橫財研究員,有這麼大的餡餅出現,自然要第一時間衝上前線,探探這門生意的虛實究竟。探店報告眾學空間和StudyWithMe是魔都表現極其搶眼的2家代表性門店。前者是提前批入場的玩家之一,現在已經開始連鎖化經營;而後者則是用心經營,評論上極佔優勢的後起之秀。大有當年共享單車的黃橙大戰之勢。先說試圖以數量取勝的眾學空間。
  • 把「人造肉」賣給星巴克,是一門好生意嗎?
    Green Monday創始人楊大偉 那麼,把人造肉賣給星巴克,是一門好生意嗎?「這不是一個產品賣得好不好的問題,疫情讓大家更加重視健康,我們也藉助這個合作,更好地推動素食及環保。」 星巴克的菜單 星巴克的素食產品上線後,引發的關注和討論集中在兩個方面:好不好吃?價格是不是太貴? 「這次的菜單是由星巴克大廚研發出來的。」
  • 職場話題/2021年,播客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沒有傳播優勢的播客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媒體吹風、平臺搶人、音頻平臺跑馬圈地,播客這陣風來勢洶洶。就像當初追捧微信公眾號、鼓吹短視頻創業一樣,如今播客也吸引了很多內容生產者入局。但是,沒有傳播優勢的播客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 消費回歸理性後,電商購物節還是門好生意嗎?
    電商永遠在過節,但電商購物節真的是比好生意嗎?年末了,我們不妨用雙11來做做總結。雙十一還是那個雙十一,作為主場平臺的天貓成交額高達4982億,京東訂單超2715億元,拼多多、蘇寧易購也是成績又上新臺階。
  • 年輕人痴迷的玄學,是一門好生意嗎?
    一遇到壞事就歸結為「水逆」來了,為求好運把頭像換成「錦鯉」楊超越,有需求就能誕生生意。不過,和貓巫先生、陳師傅不避諱談起收益不同,更多從業者對於今年增長多少單,一個月流水增長如何,選擇了沉默。用一位行業人士的話來說,他們只想「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
  • 奈雪、王品、鼎泰豐等集體「賣酒」,餐+酒是一門好生意嗎?
    從以往的「餐+茶」到現在的「餐+酒」,仿佛在一夜之間,各大餐飲品牌開始集體盯上了 「賣酒」這門生意。 只是,「餐+酒」,真的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 服裝批發市場直播賣貨,是門好生意嗎
    那麼,對於服裝批發市場來說,線上銷售是門好生意嗎?圖片來自CNSPHOTO線上線下冰火兩重天往年此時,各地服裝批發城早已客商雲來、人潮湧動 。今年受疫情影響,一些批發市場還未開門營業。而已經營業的市場裡也沒太多人,不少檔口仍是大門緊閉,採購商也不多。
  • 「懷舊」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設計師 André Courrèges 與模特們,1967年無論是外部的環境還是內部的因素,大家普遍地產生了對過往美好歲月的懷舊情愫,對那些見證過一代人成長曆程、能夠引發某個特定年齡群體情感共鳴的設計主題鍾愛有加。
  • 《憤怒的小鳥2》來襲 影遊聯動是門好生意嗎?
    這也不禁讓人想問影遊聯動是門好生意嗎?爆款遊改影是怎樣煉成的?「人生就像憤怒的小鳥一樣,當你失敗的時候,總有幾頭豬在嘲笑你。」2019年7月27日,一位用戶在安卓商店關於《憤怒的小鳥》遊戲的短評,獲得網友高贊。除此之外,童年回憶與廣告太多也成了這款誕生於2009年手遊的用戶評價高頻詞。
  • 加碼引進日劇,是門好生意嗎?
    簡短、直接、精緻,真實動人,知乎上在這一問題下,網友這條相關回答獲得了最高票贊。這也是近幾年日劇在國內影視市場存在感越來越強的重要原因。而從行業角度來看,這一舉措對國內海外劇版權引進,也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加碼引入日劇,是B站在內容差異化中的一次新嘗試。引進口碑之作《心動訊號》是一次示範「為什麼不回我呢?」
  • 講真,劇本殺不是一門好生意
    這兩年大火的網劇《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無一例外都是這類題材。 綜藝節目也發現了這個財富密碼。湖南衛視的《明星大偵探》已經播了五季,長盛不衰。 人類的本能喜歡解密,這帶來巨大成就感。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人願意賺這個錢。於是,劇本殺這個遊戲品類誕生。
  • 德邁斯-數據智能是撬動教育這門生意的那個支點嗎?
    德邁斯|數據智能是撬動教育這門生意的那個支點嗎?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這是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家喻戶曉的一句名言。在「網際網路+」大潮之下,在線教育領域的玩家們再次 高調發起新的徵程,尋找撬動教育這門生意槓桿的新支點——人工智慧(AI)數據的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