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塊廣告牌》無疑是我在2018年看過的第一部好電影。
觀看的過程很奇妙,
被霸氣肆意的女主震到,
又被人與人之間從開始的互不理解,
到最後的人性轉變,
學會理解與寬容而感
電影一開始,
破落的久久沒有人使用的三塊廣告牌佇立在迷霧之中,
近景遠景特寫,給足了鏡頭。
三塊廣告牌,三個人,
痛恨激發了米爾德裡德的仇恨;
怨恨給迪克森帶來了不平和;
寬容引發了威洛比的自責。
米爾德裡德做為一個曾經飽受家暴而離婚的母親,
獨自撫養一雙兒女,
生活的不如意導致她經常爆粗口,
親子關係也極其緊張。
因為想阻止女兒酒後駕車而不借車,
二人大吵一頓後,
女兒安吉拉深夜被人劫持姦殺焚屍。
這個骨子裡像秋菊一樣的女人,
面對女兒的被害久久破不了案的現實,
希望像漸漸退潮的海水而恐懼失去,
於是想出了在廢棄不用的廣告牌上做文章,
期待引起關注最終抓住兇手。
她覺得案子破不了是因為小鎮警員的不作為、警長的失職,
所以花高價錢租下離家不遠,
天天路過早已廢棄的三塊廣告牌,
「姦殺」
「還沒抓到兇手?」
「為什麼?威洛比警長?」
三句話拷問警察局,
警示小鎮所有的居民,
不要忘記安吉拉被害案的兇手還沒有抓到。
原本只是米爾德裡德用來追兇的廣告牌
卻給她帶來了一系列的麻煩,
前夫的質問,
教區神父的不理解,
連牙醫、兒子的同學都覺得丟人。
原因在於她把責任都推給了
人人愛戴已患了癌症不久於人世的威洛比警長身上。
警局的迪克森警員骨子裡原本是一個體面自重的人,
也是脾氣暴躁的人,有著戀母情結的人。
由於父親的去世,
留下他照顧年邁的母親,
性取向又遭到相熟的人歧視,
憤怒的內心讓他失去了所有的耐心,
對於工作,還有小鎮上所有的人,
他都是一個局外人,
冷冰冰,不帶任何感情去處理所有的事情。
安吉拉被害的案子當然也因為證據不足,無法破案。
威洛比警長既是一個好老公好爸爸,
又是一個負責任的警長。
但因為太過寬容,
對下屬們的管理很鬆懈,
案件沒有及時破獲。
他起初對新樹立起來的三塊廣告牌也是很痛恨的,
但是說服不了米爾德裡德撤下廣告牌之後,
漸漸落入自責當中,
再加上身體患了癌症,
失去了堅持的勇氣,
在匿名替米爾德裡德交了第二個月廣告租金後,
留下三封遺書開槍自殺了。
迪克森將威洛比警長自殺的帳
算到了米爾德裡德的頭上,
處處挑釁她。
因為威洛比警長是一個父親一樣的人物存在著,
他處處包容迪克森。
因為三塊廣告牌,
間接導致了威洛比警長的自殺,
還有小鎮所有人對她的不理解,
這是米爾德裡德想不到的,
還有讓她更想不到的是,
有人在深夜縱火燒了廣告牌。
憤怒的極點就是復仇,
最大的疑兇就是迪克森警員,
火燒警察局也是意料中的事。
威洛比警長給想成為警探的迪克森寫了封信,
這封信徹底改變了迪克森的內心,
他才發現自己不知道何時起已經把象徵警察身份的警徽弄丟了
他清楚,如果他還保留那份怨氣,
是絕對不可能成為一個警探的。
而成為警探需要的是愛,
因為愛才會得到平和,
因為平和才得以深思,
有了足夠的思考才能破獲案子。
怨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但是平和可以,思考也可以,
機會是自己給的,而改變也總會有的。
如果警長的信不是迪克森人性改變的關鍵的話,
那麼慘遭被扔下樓的威爾比對他的寬容,
那杯放正方向的橘子汁讓他所有的憤怒得以化解,
雖然已不再是警察,
但是安吉拉被害案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憤怒只會引起最大的憤怒,
前夫飼養員小姘的這句話,
讓因莽撞給迪克森的身體
帶來永遠無法彌補的傷害的米爾德裡德開始省視自己的行為,
究竟該以痛恨活著,
還是充滿愛活著?
怨恨逐漸被平和代替,
因為平和學會了思考,
因為思考才能正視自己的選擇,
學會愛,學會寬容,一切還是有希望的。
最後,迪克森也終於找回了他的警徽,
米爾德裡德握著方向盤的手有了鬆動,
她沒有像影片開始時那樣憤恨的咬手指,
而開始學會了放下怨恨……
影片最大的亮點是女主的爆粗口,
怒懟教區神父那段,
連帶著把美國神職人員性侵未成年教徒的新聞也抖了出來,
揭示教會是和黑社會一樣的有組織有分工著裝統一的社會團體,
二者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
這段內容可以看《聚焦》補課。
因為這部電影,
飾演米爾德裡德的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人稱科恩嫂)
因為表演真實帶感演技超凡,
為此還於前幾日獲得了75屆金球劇情類最佳女主,
真是實至名歸。
推薦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