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來的「愛」是奢侈還是羈絆,《小偷家族》背後有多殘酷?

2020-11-10 河南電影公社

嗨~艾薇巴蒂,最近,「打工人」實紅啊!


打開微博,各種話題層出不窮——



衍生出的語錄,更是一句比一句扎心——


打工累嗎?累!但是我不能哭,因為騎電瓶車的時候擦眼淚不安全。


冷嗎?冷就對了,溫暖是留給開小轎車的人。


但是還是要擦乾眼淚,繼續搬磚,我們都是堅強的打工人!



但是有這麼「一家人」,他們可不是一般的打工人,他們這一家人互相之間沒有一點血緣關係,但各個「身懷絕技」,他們就是——《小偷家族》


其實一開始看到電影名,我以為只是講窮苦家庭靠偷竊維持生計,苦中有樂,抱團取暖的這麼一個平凡生活的故事。



說實話,很多人都難以沉下心去看一個這樣慢節奏的電影故事,在我的印象裡,只看過是枝裕和的人間三部曲之一的小說《步履不停》。


另外的兩部曲便是《小偷家族》和《比海更深》。



在小偷家族拍成電影後,我並沒有第一時間去關注,直到它獲得了第71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直到在各大社交軟體上都能看到這部電影的推薦時,我才打開這部影片。



六個來自不同背景、個性迥異的人,怎麼組成家庭共同生活?


六個被生活以痛吻過的靈魂,如何慢慢靠近、聯結、彼此溫暖?


看似不可能的故事,在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中,成為了可能。



小偷這個詞,在世人眼中就是低劣的代名詞,他們被看做是社會的底層人士。


要麼是被社會拋棄,要麼是孤寡老人,要麼是被家暴的婦女和孩子......


就如同海報上的那一行字: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初枝是奶奶,是房主,也是家的頂梁柱;


將近五十歲的阿治,在家裡充當父親角色;


三十多歲的信代在家裡充當母親角色;


二十來歲的亞紀,是家裡的小姨;


十歲上下的祥太,是家裡的長子;


還有最後加入的5歲的由裡,她是家裡的幼女。



這六個人毫無血緣關係,但他們彼此憐惜,彼此照顧。


爸爸阿治是建築工地的臨時工,會在因工受傷不用上班卻可以拿到補助金而沾沾自喜,經常帶著兒子祥太四處偷東西。



媽媽信代是洗衣店女工,經常會在檢查衣物時順手牽羊,熟練非常。



奶奶初枝年事已高,家裡六口人靠她微薄的養老金支撐,但每個月都會花1000日元去遊戲廳,就算沒有遊戲珠也會「偷」拿一盤直到玩盡興。



姐姐亞紀明明家庭富裕,卻因為母親偏愛妹妹而離家出走,為了報復,用妹妹的名字出賣色相,與自己的「客人」產生情愫。



哥哥祥太已經10歲,目不識丁,卻「一身本事」(偷竊極其熟練),對於上學的想法是——「沒法在家裡學習的孩子才去上學」??



一次偶然的機會,爸爸和哥哥偷完東西回家的路上,碰上了家裡的最後一位成員。



把由裡帶回家,意味著家裡又會多一碗飯,多一部分花銷,這足夠讓這個本就貧寒的家庭雪上加霜,但即便如此,這個尿床的小女孩還是被他們帶回了家。


讓我覺得溫暖的是,家裡的其他人並沒有對由裡的到來感覺到為難,相反,他們很疼愛這個小朋友,會餵她吃飯,給她買漂亮的裙子,帶她去海邊......


對於由裡來說,這些她從來沒有感受過的愛也讓她成為最後審訊過程中唯一一個沒有說出奶奶存在的秘密的人;


她會在發現和信代有一樣傷疤的時候輕輕撫摸;


會在試穿裙子的時候怯懦地問會不會挨打。



也正是在這份愛裡成長後,她最後回到自己家中選擇了用自己小小的身體去反抗毒打。


在影片裡信代告訴由裡的一席話讓我記憶深刻:大人說「因為愛你才打你的這種話,都是騙人的。」



電影裡不得不提的一個角色就是祥太,之前的他與「爸爸」柴田治一起偷東西,後來帶著妹妹偷東西,但由裡的到來讓他內心的善良逐漸擴大。


電影的高潮部分是在奶奶去世後,一家人被抓在警局審問的情節,不同的警察律師對一家人同時審訊,三位成年人都說出了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沒有什麼可教的只能教孩子如何去偷的爸爸。



從小被母親毆打,結婚後被前夫家庭暴力,失手殺了前夫的媽媽。



得知奶奶每個月都會去問自己父母拿錢真相的亞紀。



三位成年人「不約而同」的選擇揭開這個家的真實面目。


由裡被送回了原來的家庭;祥太被送去了孤兒院,正常上學接受教育;因為阿治有前科,所以信代「奶奶」背下了所有罪名,而亞紀不知道的是,奶奶每個月拿的三萬日元都被她好好存了起來......



而在彌留之際的奶奶,還對著一群毫無血緣關係還花著自己錢的人說出了謝謝。


這個特殊家庭沒有圓滿的結局,正如導演所說,他不喜歡主人公克服弱點、守護家人並拯救世界這樣的情節。


他所描述的這個世界裡,沒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點骯髒的世界,還有這個世界忽然變得美好的瞬間



這一家人大概再也無法坐在走廊邊,抬頭看著天上的煙花,但他們把最重要的已經傳遞給了我們——就算什麼都沒有,我們還可以愛,也值得被愛。

相關焦點

  • 《小偷家族》:從塵世 偷來愛
    在這個大背景下打撈《小偷家族》的珍貴,亦使人忍不住嗟嘆未被眷顧的遺珠順流而下的命運。信代原本不想留下這個孩子,直到看到她身上有被虐待的痕跡。於是,這個被取名「玲玲」的小女孩自然成為初枝的「孫女」、治和信代的「女兒」、亞紀的「外甥女」、祥太的「妹妹」,大家照樣分工行竊、打趣逗樂、互相關愛。對小偷家族來說,五口之家變成六口之家,只是多了一張吃飯的嘴。
  • 第十課 | 《愛的羈絆》:電影《小偷家族》觀後感
    社會認可的血緣,法律,利益,都抵不過愛的羈絆,這種維繫家庭的強有力的紐帶。家,是愛的羈絆。   無聲的話文/李銘軒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呈現了一個偏僻的小屋中居住著的六口人的生活。他們的心中本有愛,可在底層卻無處施展,只得去尋找,偷得這一完美的愛的家庭。父親治是小偷,他沒有什麼本事,只有「偷」能傳授給他的兩個「孩子」,同時,他也偷得了這兩個孩子所帶來的家庭的愛。
  • 《小偷家族》小人物的愛與羈絆: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我其實不是很喜歡文藝片,可因為最近在看《演員請就位2》當中辣目洋子演了《小偷家族》其中的一個小片段很讓我感動,所以我就決定去看看這一部電影。《小偷家族》是一部枝裕和指導的電影,它不僅榮獲了法國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更是被評委稱為年度現象級文藝片。在我看來它不僅是一部感人的家庭倫理片,更是對社會的種種現象和人性的弊端發出的深深的感嘆和惋惜。
  • 《小偷家族》特殊家庭裡的一絲羈絆
    今天特意看一部具有深度的電影《小偷家族》,很早前是已經有留意該部電影。那我們就以簡單的經典語錄來回憶起,電影裡值得我們回味的片段。1真正愛你的人,會像我一樣緊緊的擁抱你。7、她們偷來的,只是親情。8、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9、生下孩子就自然成為母親了嗎?10、我們是在撿起別人丟棄的東西。11、不是生下孩子的人就有資格做母親的。
  • 《小偷家族》影評
    《小偷家族》影評作者:李子季圖片:網絡《小偷家族》延續了導演一貫的風格,用不緊不慢的鏡頭,記錄了一個「家族」的聚散,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羈絆與情感。電影講述的是幾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組成的家庭,依靠奶奶的養老金艱難度日。當養老金不夠支付日常生活時父親與兒子就會去商店,順手牽羊一些生活必須品。《小偷家族》情節處理簡單而高級,故事溫暖而樸素。可樂餅、 麵筋 、汽水、 堆砌成零散的生活。
  • 《小偷家族》:偷來的錯位身份會瓦解,但愛永遠不會
    「小到零食,大到家人,都是可以偷來的。」-----《小偷家族》一.電影簡介《小偷家族》是是枝裕和的電影作品,豆瓣評分8.7,獲第71屆坎城金棕櫚獎。《小偷家族》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由六人組成的竊盜家庭在社會底層掙扎的故事,同時以「家庭」這個架構為底,探索日本社會「孤獨死」、「遺棄兒童」、「虐童」等社會問題。
  • 《小偷家族》,偷來的「永恆之愛」!
    1995年《幻之光》,女人在對丈夫自殺真相的思考中探尋生與死;2004年《無人知曉》,被母親拋棄的四個孩子要獨自挑戰生活;2013年《如父如子》,報錯孩子的家庭將要面對倫理的困境;最後就是最近的《小偷家族》了,可以說是枝裕和的每部作品,發生地都是一個問題家庭
  • 《小偷家族》|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是親情「羈絆」最好的衍生物!
    直到有一天,一個意外的事件使得原本融洽的「家庭」一夜之間四分五裂,每個人心中隱藏的秘密都被暴露在陽光下…這個可以逃避殘酷現實的避風港,最終還是走向了消亡。《小偷家族》|是枝裕和運用心理學中的「投射效應」,給家做了最完美的定義。
  • 《小偷家族》有哪些值得稱道的細節?「啞劇」的元素運用令人震撼
    有趣的是,在坎城同臺競技的《小偷家族》也出現了一個意蘊頗為相通的場景:一家人在狹窄的門外望向天空,共同「觀看」遠處的煙花表演——他們只能聽得到聲音,而煙花的絢爛卻需要他們自己想像。這部電影講述了:東京的都市叢林中央,殘存著一棟古舊寒酸的老房子,這裡侷促地生活著柴田一家五口人。
  • 《小偷家族》:緣於犯罪,以愛為羈絆,跨越血緣的家庭共同體
    可是最後,導演還是選擇了這個名字,這是因為「偷」和「家」這兩個字的使用有著多層的涵義,讓我們開始深思。「偷」:冷色系的詞語,以「偷竊」為職業,偷來的不只是物品,還有幸福看慣了歐美大片的觀眾,在初次看這類藝術片時,難免會有一種無趣、看不懂的感覺,這其實是日本電影不同於其他國家電影的特色——從細膩中捕捉溫情、在平淡中品味人生。
  • 上海統考重點新增電影——《小偷家族》
    》裡這種不穩定的社會關係,不允許任何一方出錯,否則這種羈絆會瞬間崩潰,再豐沛的情感也無法制約。正是這種無制約的羈絆,讓人產生了類似「廣義上的愛」的感覺——他們被迫尋找的是有家人的快樂,卻無法盡到家人的義務和責任。
  • 終於看了《小偷家族》,沒讓人失望!
    合法合理的家庭裡沒有愛,能給予愛的「親人」卻被視作小偷、誘拐者,這是《小偷家族》的悖論,很諷刺。雖然不明確,但《如父如子》給了個答案,相較於血緣關係,它更傾向於陪伴和情感羈絆。《小偷家族》也認可這些,但它也無時無刻不在故事進程中提示這種關係的脆弱性。在這個家庭裡,沒有人是絕對善良和道德高尚的,情感是真實的情感,愛是真實的愛,但利益也不可迴避。治和信代一直惦記奶奶的養老金,奶奶去世,一家人翻土挖地埋掉她,表情裡看不出太多感傷。
  • 底層家庭「行竊」的背後,藏著複雜的人性,《小偷家族》的羈絆
    《小偷家族》是導演是枝裕和繼《海街日記》後又一部家庭片,透過一則真實的社會新聞,展現身處於社會底層小人物,為了生存拼盡全力,在冷漠的社會中互相取暖的故事。《小偷家族》用最溫馨的家庭故事來給我們上了一堂關於人性的課,這個家庭與其說是小偷家族,不如說是「臨時拼湊家族」更為貼切,說他們是小偷家族,不外乎這個家族的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偷竊,才能維持家庭的正常生活。
  • 南方電影視點161|《小偷家族》:偷來的美好也真實可貴
    是枝裕和影片《小偷家族》帶著新出爐的坎城金棕櫚獎桂冠進入院線,引起了文藝片影迷的狂歡。要知道,上一部獲得金棕櫚獎並在國內公映的電影還是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小偷家族》目前票房已經達7000萬元,有望突破億元大關,成為國內票房最高的日本真人電影。當然,影片也引起了人們的各種熱議。——周文萍(廣州大學副教授  碩士導師)《小偷家族》講述一個6口之家靠在超市小偷小摸維持家庭日常吃喝的故事。
  • 《小偷家族》『羈絆』
    那段很長的哭戲是最打動我的,看著信代全片中第一次流淚,是為那兩個偷來的孩子到底稱呼她為什麼。我想到阿信曾經寫《愛情萬歲》的初衷,是同名電影上映的時候。那時二十多歲的他看著最後女主角長達十分鐘的哭戲,並不理解。直到他看完三遍才明白,原來愛情萬歲裡就是沒有愛情。
  • 撿來的家人和偷來的錯位時光 | 小白菜的觀影推薦《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他們「偷來的」更有家人,看似蝸居在一起,生活艱難,卻愉快幸福的家庭,同時也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我最初看到《小偷家族》原型的這則新聞,吸引我的一個細節是釣魚竿。新聞裡面,這個小偷家族偷的物品有釣竿,而釣魚是他們的業餘愛好。這個細節讓我覺得既悲哀又美好。生活就是這樣,千瘡百孔之中也會有美麗的瞬間,我想捕捉的正是這些瞬間。」.........
  • 小偷家族:偷來的家庭,每個家庭成員都有不同的經歷
    一部優秀的電影就像一杯茶,越品越香香氣一直瀰漫在周圍,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小偷家族》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小偷家族》曾在第七十一屆坎城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櫚獎,在第66屆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影展上獲得榮譽獎。當我真正看過這部電影之後才覺得它所獲得的榮譽的確是實至名歸。
  • 《小偷家族》,羈絆人們的從來不是血緣,而是情
    之前在聽梁文道老師的《八分》節目時,聽到了一部電影《小偷家族》,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2018年上映的作品。想看很久了,總是因為各種原因推遲,今天終於讓我看完了。《小偷家族》講述的是一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6個人,組成的一個溫馨的「家庭」。
  • 《小偷家族》:自私本性的背後,是靈魂碰撞的真情
    其中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這部影片,摘得第71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這是日本時隔21年後再次獲此殊榮。《小偷家族》講述的是一個被遺棄也被接納的故事。影片中六個沒有血緣關係、被拋棄的邊緣人抱團取暖,組成了一個臨時家庭。他們恪守著尋常人家的親情結構,過著安逸自足的生活,然而,這個溫情脈脈的家庭裡每個成員都有著自己的秘密。
  • 一部好電影|《小偷家族》:家庭的羈絆和迷思
    《小偷家族》劇照維繫親情的,到底是血緣,還是長久的陪伴?主宰我們道德邊境的,到底是法律,還是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