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艾薇巴蒂,最近,「打工人」實紅啊!
打開微博,各種話題層出不窮——
衍生出的語錄,更是一句比一句扎心——
打工累嗎?累!但是我不能哭,因為騎電瓶車的時候擦眼淚不安全。
冷嗎?冷就對了,溫暖是留給開小轎車的人。
但是還是要擦乾眼淚,繼續搬磚,我們都是堅強的打工人!
但是有這麼「一家人」,他們可不是一般的打工人,他們這一家人互相之間沒有一點血緣關係,但各個「身懷絕技」,他們就是——《小偷家族》。
其實一開始看到電影名,我以為只是講窮苦家庭靠偷竊維持生計,苦中有樂,抱團取暖的這麼一個平凡生活的故事。
說實話,很多人都難以沉下心去看一個這樣慢節奏的電影故事,在我的印象裡,只看過是枝裕和的人間三部曲之一的小說《步履不停》。
另外的兩部曲便是《小偷家族》和《比海更深》。
在小偷家族拍成電影後,我並沒有第一時間去關注,直到它獲得了第71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直到在各大社交軟體上都能看到這部電影的推薦時,我才打開這部影片。
六個來自不同背景、個性迥異的人,怎麼組成家庭共同生活?
六個被生活以痛吻過的靈魂,如何慢慢靠近、聯結、彼此溫暖?
看似不可能的故事,在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中,成為了可能。
小偷這個詞,在世人眼中就是低劣的代名詞,他們被看做是社會的底層人士。
要麼是被社會拋棄,要麼是孤寡老人,要麼是被家暴的婦女和孩子......
就如同海報上的那一行字: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初枝是奶奶,是房主,也是家的頂梁柱;
將近五十歲的阿治,在家裡充當父親角色;
三十多歲的信代在家裡充當母親角色;
二十來歲的亞紀,是家裡的小姨;
十歲上下的祥太,是家裡的長子;
還有最後加入的5歲的由裡,她是家裡的幼女。
這六個人毫無血緣關係,但他們彼此憐惜,彼此照顧。
爸爸阿治是建築工地的臨時工,會在因工受傷不用上班卻可以拿到補助金而沾沾自喜,經常帶著兒子祥太四處偷東西。
媽媽信代是洗衣店女工,經常會在檢查衣物時順手牽羊,熟練非常。
奶奶初枝年事已高,家裡六口人靠她微薄的養老金支撐,但每個月都會花1000日元去遊戲廳,就算沒有遊戲珠也會「偷」拿一盤直到玩盡興。
姐姐亞紀明明家庭富裕,卻因為母親偏愛妹妹而離家出走,為了報復,用妹妹的名字出賣色相,與自己的「客人」產生情愫。
哥哥祥太已經10歲,目不識丁,卻「一身本事」(偷竊極其熟練),對於上學的想法是——「沒法在家裡學習的孩子才去上學」??
一次偶然的機會,爸爸和哥哥偷完東西回家的路上,碰上了家裡的最後一位成員。
把由裡帶回家,意味著家裡又會多一碗飯,多一部分花銷,這足夠讓這個本就貧寒的家庭雪上加霜,但即便如此,這個尿床的小女孩還是被他們帶回了家。
讓我覺得溫暖的是,家裡的其他人並沒有對由裡的到來感覺到為難,相反,他們很疼愛這個小朋友,會餵她吃飯,給她買漂亮的裙子,帶她去海邊......
對於由裡來說,這些她從來沒有感受過的愛也讓她成為最後審訊過程中唯一一個沒有說出奶奶存在的秘密的人;
她會在發現和信代有一樣傷疤的時候輕輕撫摸;
會在試穿裙子的時候怯懦地問會不會挨打。
也正是在這份愛裡成長後,她最後回到自己家中選擇了用自己小小的身體去反抗毒打。
在影片裡信代告訴由裡的一席話讓我記憶深刻:大人說「因為愛你才打你的這種話,都是騙人的。」
電影裡不得不提的一個角色就是祥太,之前的他與「爸爸」柴田治一起偷東西,後來帶著妹妹偷東西,但由裡的到來讓他內心的善良逐漸擴大。
電影的高潮部分是在奶奶去世後,一家人被抓在警局審問的情節,不同的警察律師對一家人同時審訊,三位成年人都說出了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沒有什麼可教的只能教孩子如何去偷的爸爸。
從小被母親毆打,結婚後被前夫家庭暴力,失手殺了前夫的媽媽。
得知奶奶每個月都會去問自己父母拿錢真相的亞紀。
三位成年人「不約而同」的選擇揭開這個家的真實面目。
由裡被送回了原來的家庭;祥太被送去了孤兒院,正常上學接受教育;因為阿治有前科,所以信代「奶奶」背下了所有罪名,而亞紀不知道的是,奶奶每個月拿的三萬日元都被她好好存了起來......
而在彌留之際的奶奶,還對著一群毫無血緣關係還花著自己錢的人說出了謝謝。
這個特殊家庭沒有圓滿的結局,正如導演所說,他不喜歡主人公克服弱點、守護家人並拯救世界這樣的情節。
他所描述的這個世界裡,沒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點骯髒的世界,還有這個世界忽然變得美好的瞬間。
這一家人大概再也無法坐在走廊邊,抬頭看著天上的煙花,但他們把最重要的已經傳遞給了我們——就算什麼都沒有,我們還可以愛,也值得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