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節目好不好,標準似乎是能夠在觀眾心裡、嘴裡和手裡能夠掀起多大的風浪。
一個地方臺的娛樂綜藝節目,如此之火,這是一個普通觀眾沒有想到,但製作團隊要的就是能夠帶來如此大的話題量,有了話題量,就有轟動效應,營銷費用也省了。
當然,製作團隊非常優秀,從目前的效果來看,《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已經達到了效果,現在一個節目好不好,不是看質量,而是看收視率,更看話題量、廣告、版權、投資……
聽說啊,就這麼一個製作,能夠為一個地方臺帶來好幾億的收入,而且這還是扣除了很多成本和費用後的,也就是純利。
那麼如何讓一個新的綜藝節目擁有話題量呢?這就是製作團隊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最費腦的事情,在他們的策劃案裡如何一下子把觀眾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這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我們看電視臺首先推出了一個綜藝節目的名字,就叫《乘風破浪的姐姐們》,這個名字就更具有話題性,為什麼呢?
一、還記得那個何冰老師的視頻嗎,前浪後浪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後浪推前浪,也在討論前後浪如何如何,更有意思的事,就是大家都在討論到底是哪頭浪被拍死在沙灘上呢?現如今節目組推出一個乘風破浪,如何乘?如何破?觀眾們都想看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節目。
二、姐姐,那就是夾在中間的浪啦,作為觀眾,肯定有很多後浪,更有大量前浪啊。這節目會什麼樣的姐姐來呢?他們會是誰呢?前前浪和後浪們都想看看姐姐到底是誰?
三、們,什麼意思?那就是說請來的姐姐不是一個人,那又會是幾個呢?俗話說三個成行,五個人成伍,一下子請來五六七八個姐姐,都會是誰啊啊?
就這麼一個節目名稱,引發了如此多的話題量,輕而易舉就有了流量,大家都在議論紛紛,《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未播先熱。
哐當,《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播出第一集後,大家搞清楚什麼情況了嗎?沒有吧,是不是出乎意料?是不是很驚豔?從主持人到姐姐們是不是都令大家很驚訝?是不是很刺激?同時是不是很好看?
筆者沒看直播,只是看了錄播,看完之後感覺確實好看,而且還被驚訝到了。
首先節目裡的人最起碼都很養眼啊,從主持人到姐姐們, 比較喜歡張含韻、寧靜等人,黃曉明就不說了,曾經的歐巴還是那樣有意思。
其次他們都有話題,黃曉明就不說了,說話啊,表情啊,主持的風格啊,都成為大家的談資。至於姐姐們,就更不說了,黃聖依,張萌,張雨綺……太多了。就連沒有話題的萬茜也因為一個車禍受了點皮外傷也上了熱點。
最後就是女人多的地方,是非之地啊,一起錄節目,哪能沒有事情,隨便一個點,而且還故意在節目裡製造話題,一個節目就這樣佔據了網絡上大部分流量。
從網絡上的信息來看,我們觀眾基本上都被節目組的策劃人員牽著鼻子走了,也好,他們出作品,我們圖一樂,有了視覺享受,更了解了他們的一些言行後面的東西。最後,觀眾一步一步被節目帶入進去,還替他們帶流量,就像今天我寫的這些文字一樣,也是想湊湊熱鬧,節目組驅動的不是什麼東西,無非就是大眾的趨眾心態,好像不跟著聊幾句,顯得自己沒見識一樣。然後,驅動的是觀眾們的好奇心裡,好奇害死貓啊,最終節目組他們賺了錢,演員們也鍋滿盆滿,觀眾視覺和精神上得到了滿足,心裡也舒服了,這就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