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內太陽系向外,穿過小行星帶,木星映入眼帘。木星距離太陽7.8億公裡,它是太陽系唯一一顆氣態巨行星。它表面斑駁的花紋是肆虐的風暴經過木星雲層時形成的。木星是一個既陌生又遙遠的世界,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大約4000萬公裡,木星離地球大約6.5億公裡,飛行最快的探測器也要數年才能到達,所以其他行星可能也會影響地球。
誕生之初年輕的木星就開始橫衝直撞,這顆氣態巨行星開始了穿越太陽系的毀滅之旅,它改寫了太陽系各大行星的命運,改變了地球上的生命歷程。木星是太陽系的守護者,木星與地球是截然不同的兩類行星,它是一個由氫和氮組成的巨大漩渦,它的體積巨大足以容納1300個地球,木星對小行星能夠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它的質量大得驚人,大約是太陽系其他小行星,衛星質量的25倍,所以它能夠產生巨大的引力。
近50億年前,一顆遙遠的恆星爆炸,在整個銀河系掀起一股強烈的衝擊波,結果導致形成太陽系的氣體和塵埃大量坍縮,太陽由此開始形成。但是在更遠處,也有其他氣體在逐漸聚集。大約5000萬年後,太陽的核熔爐燃起熊熊烈火,太陽系的第一顆行星木星赫然呈現在眼前,這顆行星誕生的很早,吸收了太陽形成過程中留下的大部分殘骸,木星憑藉其優勢地位,對新形成的太陽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為我們地球的誕生鋪平了道路。
正是由於木星蘊含著大量豐富的易燃易爆氣體,才會有流浪地球劉培強駕駛太空飛船衝向木星藉助木星衝擊波推動地球的場景。
銀河系大約有300億顆恆星太陽只是其中之一,幾乎每顆恆星都有自己的行星系統。在其他大多數的行星系統中我們地球公轉區域裡是一片空曠的空間,而在更靠近恆星的地方,出現了許多「超級地球」是比太陽系的地球更大的類地行星,這些行星估計覆蓋著厚厚的有毒大氣,因此根本不會有生命存在。
金星探測器向我們提供了它曾經擁有的水量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甚至可以匹敵地球。
火星探測器告訴我們火星大小只有地球和金星的一半大。在小行星帶發現這裡是許多消亡世界的墓地,它們在形成時遭到了神秘的打斷。據說所有這些奇異現象很可能是太陽誕生初期時發生的,所有證據表明大約45億年前,木星軌道開始發生移動,由此引發了一段前所未有的狂暴時期。
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軌道之間,它是一片充斥著太陽系形成初期殘留碎片的荒蕪之地,這些巖石行星大小無法形成行星,小行星帶的物質非常稀薄,所有這些小行星的質量總和只有月球重量的4%左右,它們廣泛分布在火星軌道外的巨大圓環內,所佔空間十分廣闊。
水星在圍繞年輕的太陽公轉時,在覆蓋早期太陽系的氣體和塵埃中,清理出了一條通道,向著太陽內側呈螺旋運動。木星繼續向著太陽內側朝我們地球即將形成的地方前進,嚴重威脅地球的存在。木星憑藉其強大的引力場,對年輕的太陽系產生了震撼性的影響。
木衛一的運行軌道距離木星的雲層頂端只有35萬公裡,木衛一的公轉速度很快,事實上它每轉42小時就能運行一周,如果木衛一是木星唯一的衛星其運行軌道可能呈圓形,但是木衛二每公轉兩周,木衛一也正好公轉兩周和木衛一形成「軌道共振」。
土星是太陽系中第二顆氣態巨行星,土星的誕生改變了一切,土星的出現迫使木星開始回撤,它離開後留下的物質勉強只能夠太陽系內層行星的形成,包括水星,金星,火星,地球。木星阻止了產生更大的超級類地行星,保障了我們的地球形成。如今木星早已回歸固定軌道,重新回到了小行星帶的外邊緣。
大約100年前,一顆直徑4000米重170億噸,由巖石和冰組成的彗星,朝著太陽系內層猛衝過來,此時木星大顯威力被木星俘獲。它落入了這顆氣態巨行星的懷抱,等待它的將是毀滅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