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經緯香港文學特輯|2019 年香港文學出版觀察

2021-02-19 跨界經緯

[1]董啟章.命子[M].香港: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

[2]許榮輝.我的世紀[M].香港:初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

[3]王良和.來娣的命根[M].香港:匯智出版社,2019.

[4]陳志堅.離群者.[M].香港:匯智出版社,2019.

[5]麥樹堅.烏亮如夜[M].香港:後話文字工作室,2019.

[6]周婉京.隱君者女[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9.

[7]周婉京.相親者女[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9.

[8]葉曉文.隱山之人In sit[M].香港:P.PLUS LIMITED,2019.

[9]許迪鏘編.盧瑋鑾文編年選輯(一至三冊)[M].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9.

[10]小思.香港文學散步(第三次修訂本)[M].香港:商務印書館,2019.

[11]西西.看小說[M].臺灣:洪範書店,2019.

[12]西西.我的玩具[M].臺灣:洪範書店,2019.

[13]周潔茹.在香港[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14]董橋.讀胡適[M].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9. 

[15]樊善標.發射火箭[M].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19:10.

[16]鄧小樺.恍惚書[M].臺灣:時報出版社,2019.

[17]閔捷編.香港故事——五十個獨特視角講述「百變」香港[M].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9. 

[18]林幸謙.靈性籤[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9.

[19]劉紹銘.吃馬鈴薯的日子[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9. 

[20]劉紹銘, 梁淑雯.給孩子的港臺散文[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9. 

[21]鄒芷茵.食字餐桌[M].香港:後話文字工作室,2019.

[22]楊明.情味香港[M].臺灣:聯合文學出版社,2019.

[23]木子.遠去的風景眼前的你[M].臺灣:人文出版社,2019.

[24]張繼春. 她有一枝神奇的筆——點讚木子小姐散文集《遠去的風景眼前的你》[EB/OL].(2019-09-21)https://www.sohu.com/a/342314614_120249060 .

[25]西西.西西詩集[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

[26]馬覺.昨夜風未冷:馬覺詩選三集[M].香港:初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

[27]陳德錦.有情風景[M].香港:匯智出版社,2019.

[28]周漢輝.光隱於塵[M].香港: 石磬文化有限公司,2019. 

[29]周國偉.周國偉文集[M].香港:初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

[30]吳智欣.維多利亞港的野豬[M].香港: 香港kubrick公司,2019.

[31]蔡益懷.閱讀我城:文學評論集[M].香港:初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

相關焦點

  • 跨界經緯學術 | 凌逾: 香港文學與電影的跨界融合
    ④姚曉濛:《電影美學》,東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49-51頁。⑤[美]羅伯特·斯塔姆(Robert Stam)、亞歷桑德拉·雷恩格(Alessandra Rengo):《文學和電影指南》(英文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4頁。⑥[美]大衛·波德威爾:《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何慧玲譯,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頁。
  • 劉以鬯與香港文學
    》2018年第8期   劉以鬯是在1948年從上海來到了香港,因為上海在打仗,不能回上海,所以劉以鬯一個人留了在香港,靠自己的一支筆生活。1949年的時候,收到了《香港時報》的邀請,在副刊任編輯,當時他就只編新文學,他的喜好明顯,不喜舊,有一次主筆寫了舊詩讓他刊登,他不願接受,因此在《香港時報》工作期間也有一些難處,後來不久也辭職了。辭職後後的劉以鬯在《星島日報》和《西點》雜誌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由於自身對文學的追求,他嘗試發表較多的文學作品,但香港始終是商業社會,較為看重閱讀素材的娛樂性,故商業利益與文學性的調和還是難以做到。
  • 香港文學刺青,與肉身共呼吸
    當香港書展已由大型銷書超市淪為散貨場、憑數字點算成果時,另一批愛書人,借身體作書寫立場,讓字跡記憶與肌膚共同呼吸,以示他們支持香港文學的堅決意志。也許,這種從極盡喧囂到不沉溺於一己孤獨的兩面,正好折射香港今天的某些狀態。
  • 李城希 | 香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三十年:1949—1979
    相反,夏志清1961年出版的《中國現代小說史》所列參考文獻中,僅1949至1961年之間的香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專著就有11部,外加期刊如《今日世界》及論文等。由此,深信內地不少研究者受其影響,以為1949年之後的香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不過如此。香港、臺灣地區,以及海外相關研究同樣如此,至今未見對1949年之後的香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全面、系統、深入的探討和認識。
  • 香港書展30年,科幻及推理文學「領銜主演」2019年度主題
    金羊網訊 記者賴書香、實習記者林楚純報導: 2019年7月17日至23日,第30屆香港書展將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本屆香港書展吸引來自39個國家及地區,超過680家參展商參與,呈現不同類型的精彩書籍。書展同時廣邀來自香港、中國內地、臺灣、日本、法國、英國及瑞典等地多位知名作家,親臨現場與讀者分享創作心得。
  • 劉以鬯,香港文學的一代宗師
    與劉以鬯創辦香港作家聯會的潘耀明贊劉是香港文壇地標性的人物,「他是香港作家中,最早引入意識流的作家之一,一生對香港文學的推動功不可沒。」香港公開大學讚譽劉老的文學創作上承三十年代上海新感覺派,下啟60、70年代以後香港的現代主義文學發展,其小說亦曾多次改編為影視作品。
  • 推介|香港書展2019——科幻及推理文學
    香港貿發局助理總裁張淑芬2019年7月4日到訪廣州,主持第30屆香港書展巡迴路演(廣州站),向廣州傳媒介紹今年香港書展的精彩內容,
  • 柳蘇:劉以鬯和香港文學
    鬯字怎麼讀?暢。什麼意思?一是古時的香酒,二是古時的祭器,三是古時的供酒官,四是鬱金香草,五是和「暢」字通,鬯茂、鬯遂就是暢茂、暢遂。不過,雖然知道劉以鬯許多年,認識他又許多年,我還是在此刻動筆之前,才從《辭源》中翻查出這許多來的,這以前我只是知道「鬯」讀暢,是酒器而已(這並不對)。
  • 第三十屆香港書展開幕 聚焦科幻及推理文學
    新華社香港7月17日電(丁梓懿 蘇日樂格)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三十屆香港書展17日在香港會展中心開幕。今年書展主題聚焦科幻及推理文學,39個國家和地區的686家參展商雲集於此,打破歷年紀錄。  在開幕前,已有不少讀者在展館外排隊等候入場。一些愛書人士為得到籤名本或限量本,甚至通宵排隊。
  • 沈勝衣:香港文學散步
    小思(盧瑋鑾)編著的《香港文學散步》,一九九一年出版後帶動了對香港「南來文人」的關注,是我很感興趣的題目。
  • 澳文學周將亮相香港、臺北 楊瀾任澳文學推廣大使
    澳文學周將亮相香港、臺北 楊瀾任澳文學推廣大使 2019-03-21 16:54:4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為文學高歌不息 ——泉州籍香港作家 李遠榮訪談錄
    1951年回到祖國, 1959年考入暨南大學中文系, 1964年畢業分配回家鄉當中學語文教師,1973年到香港定居。出版專著《名人往事漫憶》《文海過帆》《博採珍聞》《李光前傳》《翰墨情緣》《鬱達夫研究》《李遠榮評論集》等20多部。
  • 香港有文學嗎?梁文道:有,西西
    也有在文學表達上更為純粹的,寫《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的黃碧雲,《停車暫借問》的作者鍾曉陽。 還有一位,只要提到香港文學,就怎麼也不繞開。王安憶說她是香港的說夢人;餘華說她是極具獨創的作家;王德威說,因為她,文學足以成為香港的驕傲。她的名字叫西西。
  • 紀念劉以鬯:香港現代主義文學的開拓者
    《酒徒》對於受西方文學和五四新文學傳統影響的南來文人而言,如何在香港這片「沙漠」中耕種出綠洲,成為一大要務。劉以鬯力圖延續上海的辦報風格,於1951年在香港復刊《西點》雜誌。《西點》在保持上海特色的同時,也隨香港市場做出調整。它不是一本純文學刊物,而是主要負責「介紹西方文化,灌輸國際知識」,內容多為從國外報章雜誌上摘譯的短文。
  • 2019年有哪些文學作品被改編成電影
    2019年的中國電影,以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流浪地球》開啟高票房,讓人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希望。可惜,這個希望很快就被同樣改編自文學作品的《上海堡壘》給熄滅了。真是成也改編,敗也改編。電影與文學,一直以來都是相輔相成,也相愛相殺。
  • 世界文學新動向|香港國際文學節
    香港國際文學節第20屆香港國際文學節(Hong Kong International Literary Festival, HKILF)在11月5日到15日期間舉行。本屆HKILF採用現場直播和在線上活動的混合模式,預計舉辦70餘場活動,其中20場向公眾免費開放,本屆HKILF邀請了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120多位作家。
  • 「香港文學散步」:歷史回望和反省
    ,短暫執教於港大,後在中文大學教書23年——周保松及本屆香港書展「年度作家」董啟章的太太黃念欣等新銳學者,都是小思的弟子。您1981年在香港大學獲得哲學碩士銜的論文正是《「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還編纂了《香港的憂鬱——文人筆下的香港(1925—1941)》、《香港文縱——內地作家南來及其文化活動》,主持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時還有「口述歷史:香港文學與文化」和「張愛玲在香港的接受情況」等研究項目。您在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1949年為界麼?請詳細介紹一下您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結論。
  • 《中國現代文學文庫》(英文版)出版始末
    三卷本的老舍作品集出版後,由於主客觀多重原因,《中國現代文學文庫》整個項目就擱淺了。……三十年前的這次「走出去」實踐,應該說難言成功。三十年後的今天,出版「走出去」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客觀冷靜地看,這中間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境。中國的文學作品要介紹到國外去,沒有外國人的參與幾乎是不可能的。
  • 2019年度文學閱讀印象與私人推薦:炬火與微光
    【編者按】《中華文學選刊》2020年第1期邀約十六位作家、編輯、評論家與媒體人,分享各自對2019年文學現場的個人觀察和閱讀印象,推薦心目中值得關注的佳作。澎湃新聞現節選其中十篇,以饗讀者。兩書在2008年前後,有一個共時交叉,但《月落荒寺》2019年出版,《隱身衣》是2012年出版,這讓我對格非的小說規劃非常好奇。這奇怪的結構法是朝向一個整全社會的努力,還是對一個總體世界的回憶?我們看得到的是,相比《江南》三部曲,《月落荒寺》中,作者至少有過七次熱血時刻,借著他的主人公,他向我們發出了既低又高的呼籲:這個世界應該變得更好。關於小說結尾男主最後娶了誰,我和我的研究生有過一次課堂討論。
  • 跨界經緯學術 | 徐詩穎:鉤沉已消逝的「塘西」經典意象——1980年代以來香港小說中的「消失」主題探析
    [1][美]詹明信:《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吳美真譯,(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335-354頁。[2]王豔芳:《異度時空下的身份書寫——香港女性小說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80頁。[3]洛楓:《世紀末城市:香港的流行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65-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