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改變,先學會別苛責自己

2020-12-24 心理師冥想

「明知道做出某個改變,心裡會有多痛快,但就是無法一鼓作氣起身行動!」

這種感覺可能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個改變或許是一個遲遲沒開始的運動計劃、一份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工作,或總戒不掉的酒。

我們在內心對自己大吼:「明天我一定要行動起來!」但自我鞭笞的喊話依然無法讓自己動起來。

是呀,生命有限,而且科學家也已經證明了我們腦內神經具有可塑性,所以人確實是可以改變。但為何很多人還是沒能成功轉變?

歸因無數,但或許最令人意外的是:無法改變也可能因為一個人過度自我批判

「這麼簡單的題我都做不對,我還怎麼樣去考大學」,接著學習成績沒有提高,反而越來越差。

「一周去健身房三次都辦不到,我還怎麼去減肥」,結果一想到健身房就心累。

苛刻的自我批判就像我們身邊24小時跟著一個極度苛薄的酸民,在我們腦內放入各種自我批評、不斷內耗,到最後無力到只能癱在原地、無法往前。

「不要過度苛責自己」這個建議幾乎已經是陳腔濫調,但為什麼我們就是無法停止批評自己?

01無法輕易擺脫的自我批判

從心理學的觀點,我們難以遏制的自我苛責或許源自於人們的「消極偏見」。

演化心理學家認為,在演化過程中為了偵測危險,人自然而然對於具威脅性、負面的事物會更加敏感,因此反應也會強過於喜愛的事物。

比方說,伴侶一句無心批評的話,可能需要至少五個善意、有建設性的行為才能彌補。

簡而言之,我們的內建設定就是會把自己犯過的錯和缺點看得比過往的成功和優點還重。

在偏離目標的時候,這樣的心理機制能幫忙偵測到問題,並且從中學到教訓。但是,當自我批判的聲音淹沒我們、讓人陷入羞愧的漩渦,效果就適得其反。

科學家就發現:「當一個人腦中充滿自我批判的聲音,會干擾大腦的學習中心,反而阻礙他成長的機會」。

而且,羞愧感會抹滅我們內心的信念、把自己困在一個無助又自我厭惡的惡性循環裡,因此更難建立起對自己有益的行為模式。

這樣不是很矛盾嗎?過往家長、老師可能會藉由批評、責罵讓我們感到羞愧、藉此讓我們自己改變行為。

但當這些聲音深植心中,大腦的機制卻反而讓我們死盯著那些錯誤,狠狠批評自己,而不去看自己已經跨越過的困難。

02自我疼惜,不是寵溺自己,而是滋養努力的自己

該怎麼克服這個讓人難受、內心矛盾的內建機制,讓自己繼續往前?

心理學家認為最好的辦法,也許是:練習「自我疼惜」。積極推動自我疼惜概念的德州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Kristin Neff是這樣詮釋的:「自我疼惜,是一個人在面對自身的缺陷或失敗的時候,依然能理解並仁慈對待自己。」

自我疼惜,不是縱容自己,更不是讓人安於現況。很多人聽到自我疼惜這個詞的時候,就會想:「要是我不罵自己、開始疼惜自己的時候,我不就會滿足於現狀?這樣我會不會停滯、溫水煮青蛙,最後被別人超越?」

Neff博士就澄清,很多心理研究都證實事實相反:好好善待自己反而比自我批判更能幫助人達成目標。

自我疼惜的心態不僅能促進一個人的動力和正向改變,而且研究數據顯示能自我疼惜的人更可能達成健康相關的目標,比如減重、規律運動、戒菸等等。

接納自己、善待自己,在面對失誤、挫敗的時候才能不耗費力氣在自責、內耗的情緒,好好把能量運用在處理眼前問題。

透過練習自我疼惜,也能促進「催產素」的生成。催產素是一種哺乳動物的神經垂體激素,它普遍被認為能夠幫助人與人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感情、是促使母嬰之間緊密聯結的一大功臣。

所以催產素也被人稱為「擁抱荷爾蒙」、「愛的荷爾蒙」。

除此之外,催產素也能幫助人內心感到安穩、不孤單,讓人比較能坦然面對逆境。David Sbarra博士和他的團隊發現,如果從阿富汗打仗歸來的士兵能學會自我疼惜,更可以舒緩他們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03那我們該如何做到自我疼惜?

第一步,請先在內心跟自己做個約定:「以後我會有意識地選擇看待自己的角度,停止批評自己、適時地放過自己。」

但這種心態就像肌肉一樣,需要練習、鍛鍊。所以,往後當你內心的負面聲音又開始波濤洶湧時,請試著運用正念、練習專注在當下的環境和你的呼吸。

你不用刻意否定或壓抑那些內心的負面聲音,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到四周的環境和身體,讓心中那一波一波負面聲浪自然而然平息。

第二步,善待自己。當你遇到挫折或事情不順利,別急著壓抑內心的難受、跳過情緒進到解決問題的模式,也別下意識開始怪自己:「怎麼連一個這麼簡單的企劃案都弄不好?」 。

這時候你可以想想:「如果今天是我最好的朋友遇到這些鳥事,我會怎麼陪伴他?」你看到朋友難受的時候,恐怕不會落井下石地再把他臭罵一頓吧!既然你能夠有耐心地陪伴他,不妨也把這種溫暖、耐性用來好好陪伴、關心自己。

第三步,把視野往上拉抬,會發現我不是唯一一個在經歷這些不順遂、痛苦的人。世界上某個地方一定也有人在經歷分手的苦楚、喪子之痛等等,好好疼惜、祝福自己的同時,也在內心把這些無形的祝福送給其他那些正在經歷折磨的人。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研究也發現:能將愛與仁慈擴展到他人身上,能減少自己內心焦慮、增加快樂感。當我們把目光從內心的負面迴圈移開,簡單的同理他人,自己內心也會產生正向思考。記得:「發自內心祝福他人,自己也能收到等倍的溫暖」。

透過練習這幾個步驟,你或許漸漸會發現:過去對自己對自己有多苛刻,總是否定、對自己落井下石,而能夠自我疼惜的感覺有多好!

而就像健身一樣,想要把過往慣性的負面聲音轉換為自我疼惜的心態,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練習。

掉入自我否定的漩渦裡,慢下來,練習把專注力拉回到當下的環境、自己的呼吸,然後想想自己會怎樣陪伴朋友度過這樣的心情。

接著,用同等的溫柔、耐性來度過內心的風暴。自我疼惜的心態培養是個可長可短的歷程,一路上別忘了提醒自己:「既然我們能同理身邊人的脆弱與犯錯,何不給自己的不足與挫敗多一點耐性與同理?」

相關焦點

  • 職場女性,別再苛責自己了好嗎?
    要學會做淑女,不然大家都不喜歡你了。言外之意,就是你一定要完美,要懂得取悅別人,不能犯錯誤,要符合所有人對你的期待。那麼這種捆綁式期待教育出來的女孩子是什麼樣子呢?就是盡力追求完美,總是害怕別人對自己失望,怕別人不再期待自己有更好的表現。儘管她極力追求完美,但是還是不能滿足所有人的期待,因為別人的期待會無休止地增長。
  • 小S:生活本就不易,別再苛責自己
    這大概是很多減肥的人都熟悉的一套流程,明明是想自律,想要好身材,變更美,卻總是自毀長城。其實,很多人都誤會了兩個概念:「自律」和「苛責」。很多人所謂的自律,都是超出了自己能力的苛責。是這樣的,比起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我們要學會的,更應該是放下。畢竟從小到大,我們已經足夠為難自己了,把自己逼到窒息。
  • 女人想要幸福,先學會「滿足」自己,這三點別不知!
    但女人,自己讓事情變得糟糕了,消極情緒足以壓垮了一個女人所有的幸福。所以說女人想要幸福,先學會滿足自己,這三點別不知。01.想要幸福,首先要了解自己我認識這麼一個姐姐,今年40歲了,長得就像二十五六歲的小姑娘一樣。她一輩子沒談過戀愛,但是在2020年她想結婚了。原來結婚的對象,是在網際網路上認識的,家人們為此非常的擔憂。
  • 一個人想要幸福,就要先學會愛自己
    嘆這世道艱難,諸事紛雜,人來人往,很多時候我們所追求的人事物不一定能夠得到,而我們想要的幸福也可能與我們擦肩而過,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個人想要幸福,就要先學會愛自己。其實,我們要想能夠擁有一個幸福的生活,並且讓這個生活有所保障的話,我們首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學會愛我們自己,如果我們自己都不愛自己的話,又為什麼要期待別人來喜歡我們呢?學會先愛自己,不是自私,而是換一種方式來保護自己。在人際交往當中有些人是奉獻型人格,與此相對的,有些人就是索取型人格,有的人不愛自己,心裡總想著為別人付出,怎麼才能夠讓別人的生活過得更好。
  • 不要太苛責自己
    最近幾天,我沒有做很重要的事情,每天都會很多時間看電視,覺得有些浪費時間,卻也沒有過度地克制自己。 另外,如果在休息的時候,還要過度克制自己,那豈不是休息也沒有辦法休息,更別談工作和學習了。 6月份,我在完成每天聊30個人目標的時候,感受最為深刻的是,絕大多數人都喜歡自我苛責,有些人會過度苛責自己,生怕自己好過一點了。
  • 不要對自己過於苛責
    理解別人的難處,體貼他們的軟弱貳 不要對自己過於苛責你要是實在看不慣,就別看了。我來處理!」第一代的宰相說。「那,我到外面等你!你來處理吧!」說完話,那位第一代的國王就氣哼哼地走了出去。看到那位第一代國王生氣的樣子,兩位第三代被嚇的兩條腿直打哆嗦。
  • 過度苛責自己,是一種深度的自私
    我回想自己走過的路,做過的事,如果時光倒流,幾乎每一件事都有可以提高和改進的地方。其中有些事甚至都不願或不敢相信是自己做的,自己說的——離我對自己的標準太遠了。但人生就是如此,總有些日子不堪回首,總有些事情讓我們無法面對自己和所愛的人。
  • 想要成為有錢人,先從學會花錢開始
    想要成為有錢人,先從學會花錢開始 「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通時時窮」,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掌握並實踐著自己的理財規劃。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競爭激烈,大部分人是為了生計而奔波,人人都想要富裕起來,甚至成為一個百萬千萬億萬富翁。
  • 世道變壞,是從苛責好人開始的
    面對質疑,傅園慧十分沮喪的說: 「我真的很努力了,甚至比拿世界冠軍時還要努力,可能我真的不太適合遊泳吧,對不起……」 其實,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說,想要站在頂峰,天賦、努力和幸運是缺一不可的。 其實,面對無盡的苛責與質疑,運動員們完全可以退役,但每一次他們都選擇了堅持。 因為他們內心都燃燒著一份最後的執著——多為國家爭取一塊金牌。 只有善待英雄,才會出現更多的英雄。 願我們都能懷揣一顆善良的心,溫暖別人,也溫暖自己。
  • 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學會想愛別人,先愛自己
    (缺乏關心和愛護)都說想愛別人,先愛自己。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學會更愛自己,原諒自己。剛畢業那年,我從老家出來,打工兩年,零收入、混不下去、離婚、被驅逐一年。半年後,算是醒悟,決定回老家做老本行。老家小縣城年輕人很少,相對更窄,我開始迷茫,也被各種後遺症折磨。
  • 嚴厲苛責、嘮嘮叨叨的「媽媽」獲獎了,孩子們該怎麼辦?
    此時,如果家長一味地苛責、施壓,只能讓親子關係更惡化,導致孩子更厭學,甚至離家出走,負氣輕生。,學會了傾聽、理解和尊重孩子。也因為她的改變,最終成就了女兒的進步和成功。讓他在被尊重中學會尊重,更學會自愛和自尊。
  • 苛責造句和解釋_苛責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苛責(kē zé)。 [丁玲《韋護》:「有的人苛責他過去的歷史;然而都不外乎嫉妒。」] 苛責參考例句: 1、他己經省悟了,你就不要再苛責他了。 2、凡事要反求諸己,不要老是苛責別人。
  • 心理學家:想改變孩子,要先改變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處在身體、情感發育的特殊時期,有了屬於自己的小秘密,不願意和人分享;也逐漸變得獨立自主,想要證明自己,從而得到父母的讚美和肯定,但是往往結果不盡如人意。那麼,孩子自然會拒絕和家長溝通交流,因為他們覺得家長只知道對自己進行壓迫、說教。心理學家說:「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教師和家長」。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溝通呢?孩子對於和家長溝通交流的排斥性,讓這件事變得頗有難度。
  • 人想要在絕境中重生,只有改變自己,才能改變一切!
    人很多時候,意念只在一念之間,俗話都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只有讓自己的內心快樂,才能萬物愉悅,當自己的內心煩躁的時候,世間所有萬物都會讓人心煩,在現實生活當中,真正讓我們煩惱的其實是我們自己,要知道,你的世界如何,其實是自己創造出來的,要想什麼樣的世界,首先需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在生活當中有積極樂觀的態度
  • 學會體諒自己
    今天我想講一個很重要的題目,這個題目已經在我心中有一段時間了,因為過去半年的觀察,我發現在樹洞留言的朋友裡面,不少人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堅持一件事,或是常常會做錯一件事,都會問說老師我該怎麼辦?我認為在出任何建議之前,必須先告訴你這個非常重要的觀點。
  • 夜讀|給自己多一點甜,何必太苛責
    誰都有分身乏術、力所不能及的時刻,不要因此苛責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學會了掩飾隱藏,更學會喜怒不形於色,自我鞭策與默默消化。別人的錯誤,我們擔著,表面上還裝著雲淡風輕的樣子,其實,心裏面已經波濤洶湧,一個人的時候,內心崩潰悲傷成歌。卻忘了,我們都是吃五穀雜糧的俗人。
  • 因果通三世,想要好姻緣,先改變自己,已婚未婚的都看看
    佛教講因果通三世,福報相當才能為夫婦,想要好姻緣,先改變自己,自己積德行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通過對自己的改變和佛菩薩的加持,自然就能求到美滿的姻緣。如果自己發不出求願的心,就得不到佛菩薩的加持,那麼與什麼樣的人結婚,只能是命運的安排。正所謂如是因,如是果。今天遇到的人,都是命中有的,都是前世種的因,今天才結這樣的果。所以無論姻緣怎樣,認帳吧,無債不來,無緣不聚。
  • 三十六計之圍魏救趙,學會改變自己的思維
    田忌作為武將,根本沒有絲毫慌張,直接想要帶兵出發,而這時孫臏卻讓田忌不要著急。孫臏對田忌說:「現在魏國將國內的精銳全部排除攻打趙國,國家內部一定非常空虛,我軍可以直接攻擊魏國,那樣魏國大軍必定會回守,而我軍半路利用地形優勢伏擊他們,一定可以取得勝利。這樣不但可以解救趙國,還可以擊敗魏國。」
  • 女孩因坐錯地鐵公眾場合踢踹母親,白巖松:父母先改變自己吧
    不要總是埋怨別人,先改變自己吧!否則熊孩子會越來越多的!」身邊無數這樣的例子,但卻絲毫引起不了成年人的重視。甚至我們身邊的親人,教育孩子總是我行我素,或者壓根就不管,放任自成才。其實,大多數孩子都是被無知的父母給坑慘了。
  • 《想要改變必須突破自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想要改變必須突破自己作者王海波想要改變必須突破自己的靈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名言一直都在闡述一個道理,那就是固有的已經渾然一體,改變是極為困難的事情我們先說說,為什麼要求變,很多人都處在這種十字路口,是改變,還是繼續平庸?現狀是我們身上有太多不好的習性,目光淺顯,學習力不夠,工作沒有方法,不敢去涉入未知領域,前怕狼後怕虎,以至於老大不小,仍舊為那點從早忙到晚賺那點薪水奔波,明知這是窮人思維,不可取,可我心裡沒有那麼多,腦子裡空空如也,自己給自己就設下了無數的屏障,我們想這會做好嗎?慨嘆別人的成功不如自己去放下包袱和遲疑,這才是我們未來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