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運動當初的興起是有特殊的時代背景的,這個背景就是工業革命,女性進入工廠,工廠女工成了不可或缺的勞動力,她們也有了自己的經濟權——在此之前她們沒有工作,沒有錢,沒有發言權,只能當家庭婦女相夫教子——慢慢地中產階級女性不再滿足於舊有傳統對女性的種種束縛,她們要求擁有和男性一樣的權利,於是女權運動就興起了。女權運動是世界平權運動中重要的一環,女人和那些被遺忘,被壓迫的奴隸、黑人、少數民族、工人農民等弱勢群體一樣,也要求平等的權利,奴隸制已經被廢除多年了,馬丁·路德金也死了多年了,工人農民們也革命過,他們都重新受到了重視,但是女性們的吶喊長期以來似乎卻一直被人們忽略,有很多男性都認為,這個社會其實已經夠男女平等了,他們不知道女權主義者們要求的到底是什麼。
當年人類還過著採集狩獵的日子的時候,家庭或者部落中的人們相對平等,男性和女性也是如此,據說在那個時期,女性通過採集獲得食物是男性狩獵而來的獵物的兩倍,大家雖然都更喜歡吃肉,但是女性們帶回來的塊根、堅果、昆蟲類的食物才是最主要的食物來源。
這種樸素的平等在農業時代到來之後被中止了,女性難以參加到農業時代的生活中,因為她們無法馴服牲口,沒有力氣去砍樹,也修不了水渠……農業時代破壞了女性的經濟獨立,讓她們只能被孤立在家裡,做一些「娘們兒的活」,比如紡織。由於無法參與社會的建設,女性還慢慢失去了自己的政治權和軍事權,社會上的大多數職位和行業都被男性壟斷了,女性正式變成「次要的性別」。由於男性需要保證自己的遺產能夠準確地傳到具有自己基因的後代中,所以他們要求女性務必忠貞,為了防止女性衝擊自己的父權和夫權,他們強調「女子無才便是德」,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女性都曾被要求成為一個美麗的花瓶,她們被要求束胸,被要求纏足,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有無數溺死女嬰的例子。
網上有一個說法是這麼說的:人們殘害女嬰,導致了男女比例失調,帶來了大量的單身漢,一些「屌絲」單身漢又因為娶不到老婆,開始仇視女性,他們認為女性只喜歡錢,喜歡有勢力的男人等等,於是就有了前些天南昌的紅谷灘殺人案。
工業革命讓女性恢復了一些經濟權,科技也解放了一批家庭婦女,讓她們的「工作重心」從家務變成了做母親,看雜誌,新思想的流行,中產階級女性的興起,讓女性不再滿足於從前的角色,她們想要突破。於是自19世紀下半葉開始,世界範圍內就出現了3次相當規模的女權運動浪潮,學者們認為,我們就處在這第三次浪潮中。
第三次女權運動浪潮的一大核心就是性別研究,女性們認識到在過去長久的歷史中,由於男性佔據了主導地位,所以無論男女都習慣於從男權的角度來描述世界,這是不對的,但是很多人卻將其視為天經地義。舉個例子:為什麼男性出軌比女性出軌更容易遭到他人的鄙視?男性出軌了,他的妻子不會被看不起,女性出軌了,他的丈夫為什麼會被描述為「戴了綠帽子」。這種觀念背後的邏輯是否是一個無法駕馭自己妻子的男性是失敗的。為什么女性出軌會遭到全社會的鄙視,男性出軌則可以被原諒?比如那個誰和那個誰待遇完全不一樣,女性的出軌成本為什麼比男性高那麼多?
第三次浪潮是立足於前兩次浪潮之上的,而且相比前兩次浪潮中女性所處的境遇,現代的女性已經好了很多,這確實是一種進步。第一次女權運動和第二次女權運動中,女性們要求的是工作崗位,政治權利,同工同酬等,而如今這些基本上都得到了改善,默克爾、梅、柴契爾夫人、樸槿惠、希拉蕊等等,她們甚至可以成為一個國家的領導者。然而,這卻是一次次的失敗換來的。
回顧歷史,女性幾乎在所有的革命中都扮演了積極且正面的角色,比如在法國大革命中,一些中產階級女性要求人人平等的革命綱領,她們向法國三級會議提出要求保證女性不受虐待,女性應該接受教育,女性有提出離婚的權利,有參與政事的選舉權等條件,她們作為革命不可或缺的力量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在大革命成功之後,政府作為感謝,同意了她們的要求。但是在這之後,女性才意識到,自己依舊被社會忽略,有了被選舉權不一定能被選上,有了受教育的權利,不意味者能夠接受「正常的教育」,在大革命中,女性們更多是站在自己的階級立場上要求變革的,而不是站在女性的立場上,實際上她們還是男性的輔助者。她們發現自己被利用了,她們有價值的時候,被說成婦女能頂半邊天,到了革命勝利之後,果實全是男人的。客觀上來說,在第一次女權運動浪潮之後,國際女權運動實際上陷入了一種停滯,這種停滯直到二戰之後才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