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談丨一個伊藤潤二老師十年粉絲的十部心水短篇選

2021-02-26 BtoZMovie

伊藤潤二,這個名字在中國似乎從來沒這麼火過。從一年多之前傳出要拍國內的網劇,再到老師親自去北京籤售,再到近期香港和上海舉辦的展覽。今年說要發表《人間失格》新作掀起一波小高潮之後前幾天又剛剛上了《浦澤直樹的漫勉》。伊藤老師這個本來只在小圈子中響亮的名字終於通過各種媒體大量的曝光在公眾的視野裡。

算一算距離我第一次看伊藤老師其實都不止十年時間,不過也遠稱不上真愛粉。老師的作品看過不少,但也沒有過心心念到每次新作必追,如數家珍的程度。去年這個時候在馬德裡看到了西班牙文版的《貓の日記》還震驚了下,都不知道老師什麼時候推出了這個風格的作品。

不過沒關係,這篇不是我寫的。文章來自於作為多年老師死忠的 LeungChan XXX 同學。除了回顧他粉老師的經歷之外,還選出了他最心水的10部短篇。當然老師這麼多作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所以不論對文章的選擇是不是認同,其實我更好奇的是你們都最愛的伊藤老師的哪部作品?

朽瞳

說起來自己成為伊藤潤二老師的粉絲也已經有十年左右的時間了,從小學那時只能通過網絡上的電子版接觸他的漫畫,到現在多多少少也力所能及地通過一些渠道(主要是香港購買)入手了伊藤老師的正版作品及相關周邊與刊物,雖然比起很多貼吧裡收藏著日文原版、早期絕版單行本、各種雜誌版和合訂本版本的資深高級粉絲們我還算不上特別「夠格」,但在這期間裡耗費的時間與精力,說自己是伊藤老師的忠實腦殘粉好像也不為過。中學曾經有一段時間也試著看過像楳圖一雄、御茶漬海苔、駕籠真太郎等恐怖漫畫家的作品,但恐怕是先入為主的觀念作祟,他們始終無法取代伊藤潤二在我心目中的首要地位以及他的漫畫帶給我的獨特感受。

部分私人收藏作品

上個月中旬專程去了香港參觀伊藤潤二恐怖美學體驗大展,雖然最終的心情比較失望,因為畫展規模比想像中要小,展出的作品也不多,AR環節的新鮮感來得快去得也快,但也算是不虛此行,畢竟作為老師的全球首次個展,這樣的機會實在難得,更主要的是,這次展會從文案撰寫、現場布置或者是新技術的運用來看,無疑是對伊藤老師作品的一次極好的、具有進步性的展現。

伊藤潤二恐怖美學體驗大展

對於伊藤老師而言,這樣的平臺為他吸引了更多的關注度;對於國內粉絲而言,算上之前北京的小規模籤售會的話,這次上海站展覽意味著國內已經開始有比較組織化的、正規的了解途徑,「伊藤潤二」這個名號不再僅僅是難以購入的實體臺版漫畫的專利,或者是依靠各種盜版資源傳播。沒有去對比與上海站有什麼差別,但香港站的預售票不僅附贈了雙一的手辦玩具,現場還可以憑票領一個人頭氣球。說起來那氣球我一直捨不得放飛,當時也沒法放氣,所以走在香港街頭購物或擠地鐵的時候一路小心翼翼保護,結果真的給我安全帶回了深圳。

預售票贈送的氣球,有分男款女款

前幾天看了伊藤老師出道30周年的紀念短篇《恐怖的重層》,雖然在風格和元素上有以往舊作的影子,比如來自神秘遺蹟的詛咒就不難聯想到《漩渦》系列,有關皮囊的執迷和瘋狂又能想起《肉色的妖怪》,但卻依舊驚嘆於老師豐沛獨特的想像力和滴水不漏的作畫細節。而說到這個,NHK的一檔紀錄漫畫家繪畫情況的節目《浦沢直樹的漫勉》第四季就邀請了伊藤老師做客,並呈現了《恐怖的重層》的作畫過程,細緻程度令人目瞪口呆。

《恐怖的重層》

考慮到今年伊藤老師的一系列新動態,自己也想趁著這個話題和熱度,整理一下個人最愛的作品,當然這篇文章的主要靈感來源於我的豆瓣友鄰@陳長生,他選出了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五個短篇,只不過我自己排名的話,五個名額顯然是不夠的。如果讓我選出最愛的一部長篇,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漩渦》系列;但要在林林總總的優秀短篇裡選出十佳,還是有點困難,因為老師的每一部短篇都是不同程度、不同方面上的「好看」:都市怪談,肢體異變,神秘詛咒,陰暗人性,異界奇遇,怪力亂神等等,以下就是按照個人感受挑選出來的十部,排名不分先後。

1、《阿彌殼斷層之怪》:超自然力量遇上幽閉恐懼


首先要講講這個短篇,故事講述阿彌殼山嶽在一次地震之後出現了一個巨大斷層,更離奇的是上面布滿了很多人形洞穴,許多聞訊而來的人都找到了屬於自己形狀的洞穴並鑽了進去。伊藤老師在構思這個短篇的時候並沒有通過血腥扭曲的視覺奇觀來營造恐懼感,而是加入了凌駕於人類之上的超自然神秘力量,這種力量無跡可循,被選中的人類只能順從某種未知的意旨,朝著早已安排好的結局前行,在劫難逃,無所遁形。

遍布斷層的人形洞穴

此外,伊藤老師還抓住了人類的另一種原始恐懼:幽閉空間,當故事裡的角色「嵌入」了剛好符合自己身形的洞穴時,那種卡在其中無法動彈的無能為力感實在令人窒息,並且老師在描寫這一種恐懼的時候,還提到了身體會隨著深度的增加和山體的扭曲而不斷拉長變形,光是想到這裡就一陣惡寒。可惜該短篇只收錄在《魚》系列後面的特別收錄裡,沒有成為精選集或傑作集的一員,可能會被不少人所忽視。另外,特別收錄裡還有一個短篇《頂梁柱悲話》,雖然篇幅較小,但同樣描寫了某種離奇與無能為力。

2、《緩慢的告別》:逾越生死的親情光芒

這個短篇屬於伊藤老師非常罕見的溫情感人作品,收錄在前兩年的新作《魔之碎片》,此處引用的標題是來自臺灣東立版的譯名,也有國內漢化組把它譯作《綿長的訣別》。故事有個新奇的概念叫做「殘像」,是一種憑藉念力製造出來的已故之人的影像,雖然能夠觸摸也能夠與之交談,但最主要的作用只是填補內心的裂痕。殘像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淡化,所以這段時間就是與逝者慢慢告別的時間,也是讓生者慢慢平復感情的日子。之所以會喜歡這篇是因為,這是唯一一部我看哭了的伊藤老師的作品。

擺脫以往恐怖畫風,他這次的嘗試顯得非常仁慈柔情。雖然你可以從中感受到那種涉及死亡與遺忘的沉重與無力——脆弱生命所承載著的深厚感情最終都會在不舍與挽留當中輸給時間,但伊藤老師卻用這樣一種情感基調的口吻講述了一個有關親情的動人故事,故事角色在不短但有限的「彌留之際」都有不同的取捨和心態,或許會豁然看開,或許會黯然神傷,但各自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珍惜最後的期限,通篇散發著親情的光芒,而故事恰到好處的收尾也增添了幾許悲愴的餘味。此外該短篇也帶出了一些思考:在沒有「殘影」的現實生活,我們又錯失了多少珍愛眼前人的機會?我們又有多少未道出的心聲和遲來的愛?

慢慢消逝的殘像

3、《地縛者》:作繭自縛與因果業報

前年的《世界奇妙物語:25周年春季特別篇》裡就有一個真人短片改編自伊藤老師的《地縛者》,然而最終成品效果不盡人意,伊藤老師的漫畫一旦影像化基本上都會拍砸,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定律。說回漫畫本身,故事講述日本各地街頭突然有一天平白無故地出現了很多僵持著某種姿勢站在原地一動不動的人,他們仿佛因某種不明的緣由被那個場所給束縛住了,所以被稱之為「地縛者」,他們的軀體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漸石化。

伊藤老師在保證故事的懸念性與情節的完整性的同時,巧妙地借用了日本民間傳說的「地縛靈」概念,嫁接到一個與鬼怪無關但充滿奇談的現代都市寓言當中,反映的道理一方面似乎落到了帶有客觀唯心主義味道的因果現世報,另一方面又體現了作繭自縛的普世寓意,這裡的「繭」源於某種「心理束縛」,化作漫畫裡的「生理束縛」,但因為涉及劇透就不方便說太多了。該篇首次收錄於《闇之聲》,這是他進入新千年之後的首部原創短篇集(稍早些的短篇集《禁入空間》原作是木原浩勝與中山市朗,故不包括),裡面還有篇《三酸甘油酯》本來考慮過納入我的十佳之一,但後來想了想覺得它過於側重那種純粹視覺衝擊的生理不適感而少了些能夠回味的恐懼,所以捨棄掉了。

僵持不動的地縛者

4、《人頭氣球》:推開卡夫卡世界的窗

這篇實在是太出名了,就連伊藤老師自己都把它收錄到自選傑作集當中。他非常擅長於在現實基礎上重新構建一個驚異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所有的社會秩序與倫理道德都處在偏軌與失控狀態,比如《漩渦》的神秘詛咒;《至死不渝的愛》裡全城失心瘋的迷戀追捧;《眾人都是孤獨的》裡各地上演的詭異縫合殺人案;《浮遊物》裡突然遍布空中的真心話毛球;《墜落》裡離奇從天而降的人等等,無論是故事內的角色還是故事外的讀者,都在為這種「突然失序」而膽戰心驚,尤其在這個短篇裡,面對突如其來的人頭氣球,既要防範躲匿它們的追殺,又不得不擔心自己的氣球被戳破亦會殃及自身的風險,基本沒有解決之道,人心惶惶,無所適從。

在他的漫畫世界裡,「異常」其實就是「常態」,一切都不會輕易恢復原狀。曾經看到過不少評論家稱伊藤老師的漫畫跟卡夫卡的小說風格很相似,即那種無邏輯、無因果、怪誕的恐懼,儘管老師本人表示並沒讀過任何一本卡夫卡的作品,但仔細想想確實如此,就像你不知道在何時何日一覺醒來,就會成為一隻四腳朝天的甲蟲一樣,你也意想不到突然有一天,你的人頭氣球會來敲打你的窗。

突如其來的人頭氣球

5、《呻吟的排水管》:來自日常的恐慌與不安

熟諳都市傳說或靈異怪談題材的愛好者都明白那種似有若無、點到即止的生活化靈異現象往往最能直指內心,相比於《人頭氣球》那種源於現實、但又有點架空世界意味的設定,《呻吟的排水管》這種把怪異奇特的腦洞安置到日常元素之中所產生的恐懼感其實要有效得多,故事裡把自己塞進排水管的偷窺男就有些類似於日本的都市傳說「間隙女」,同樣是那種無處不在卻又束手無策的暗中窺視,並且老師在處理這個情節的時候並沒有直面呈現排水管裡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模樣、什麼狀態,他把這份留給讀者的想像空間做到最大,而且漫畫篇幅不長,收尾也非常得當。

甚至會「吃人」的排水管

短篇裡帶給我們的那種恐懼,在一陣陣咕嚕呻吟聲和不明所以的異象當中伴隨著角色不安的情緒慢慢發酵,最後停留在突然吸入排水管那個觸目驚心的時刻,後勁十足。其實伊藤老師後來也畫過更接近於「新耳袋」那類的現代怪談作品,比如前文提到的《禁入空間》,或者只擔任了繪畫工作的《怪‧刺繪本》,可能是因為故事本身並非他個人原創,儘管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文字所沒有的畫面感,但總地來說還是差了點。

6、《長夢》:莊周的蝴蝶撲過了天涯

這篇可能是伊藤老師涉足的話題最宏大最高深的作品,短短的篇幅內就包含了有關醒與夢、生與死、精神與肉體、永恆與時空的探討,不營造驚悚,不刻畫血腥,僅憑一個獨特的概念配上冷冽的畫風,就已經產生了令人震撼的閱讀感受。想想有時候存在這種情況:我們做夢的時候,現實只過去十幾分鐘,但在夢境裡可能已經跨越了一個月的時間,我想這大概是該篇設定的靈感來源,雖然沒有像《盜夢空間》那樣對夢境做了理論化分層解析,但《長夢》卻有著獨到的解讀與挖掘,並且還早了十多年。

這個「長夢」的概念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有點類似於莊周夢蝶的典故表現出來的真實與虛幻的思辨意識和「物化」的宇宙觀,以及意識是世界第一性的猜想;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隨著故事角色的夢境越來越長,他的軀體抵不住精神的「飛躍」而加速衰老(在這裡伊藤老師呈現了一種「終極衰老」的模樣),最後精神突破了物質的界限,夢到了我們無法探知的「永恆」,這也許是以另一種方式達到了永生的狀態。總之該篇能帶給讀者太多的思考,其實伊藤老師還有一部關於夢境的短篇《睡魔的房間》也頗為驚豔,關於夢境吞噬本體的故事,但在設定上似乎沒有《長夢》那麼嚴謹。

隨風而逝的軀殼碎片

7、《壞小孩》:社會派的初試與性本惡的思考

伊藤老師筆下的「惡童」角色並不多,能想起來的屈指可數,比如最有名的「雙一」《溶解教室》裡喜歡舔人的女孩,《怪異六兄妹》裡的弟弟妹妹,《父親的心》裡的妹妹美保,《血玉樹》的吸血孩童,以及這個短篇的「壞小孩」;而伊藤老師筆下的純社會題材就更少了,若要繼續從中篩選出一部不摻雜任何奇幻元素的作品的話,這篇《壞小孩》就是絕無僅有了。故事不複雜,前半段透過成年後女主角的敘述來回憶小時候她的作惡行徑,後半段便開始講述如今她接下來的人生發生了什麼變化。實際上,光是從這種敘事手法就能看出老師講故事的功底越來越成熟,但最精彩的一點還在於對人性陰暗面的深挖。

故事角色不再像從前那樣只是純粹的歇斯底裡或者走火入魔,而是被賦予了更立體的性格形象,並且老師沒有採用過於暴力的描寫,僅通過幾段欺凌與狡猾的行為便真實地把小孩子的那種「惡」表現了出來,特別是故事結尾邪惡本性突然重新「上身」的那一刻,令人背脊發涼。縱觀各種影視和文學作品,有很多都描繪過小孩子的「惡」,有些作品可能會用惡魔附身或者罕見怪病之類的為小孩子的惡行找到一個開脫的理由,但在不少日本文學作品裡都會直接涉及未成年犯罪與扭曲心理的題材,比如湊佳苗的《告白》,東野圭吾的《彷徨之刃》,乙一的《GOTH斷掌事件》等,現實生活也不乏這樣的例子,這也引出了關於性本惡的思索,究竟孩童在未完全接受社會化的階段所表現出來的「惡」是否與生俱來?小孩子的惡意能可怕到什麼地步?

重新喚醒的變態人格

8、《肉色的妖怪》:剝皮肉身之奇觀

很多一開始接觸伊藤潤二的讀者都會為他貼上「重口味」的標籤,我也不例外,最初真的被不斷增殖變形的富江、散發腥味惡臭的變種魚和漩渦異化下的各種異象震撼得失語,但同時也無可救藥地愛上了老師的作品,所以在十佳裡也理應選出一部真的是以獵奇性取勝的短篇,那就是《肉色的妖怪》。該短篇屬於老師比較常見的設定:始於老師的奇思異想,止於故事的失控崩壞;還有極度病態與神經質的角色塑造:執迷於美貌的瘋狂母親用非常詭異的方法追求一副完美的皮囊;更用他一貫獨特細膩的描繪手法,把某些極具感官刺激的、源自人物痛苦的橋段生動逼真地呈現出來:剝去皮膚露出各種筋肉肌腱的肉體。雖然像《銅像》《生化鬼屋》之類的短篇都有這些特點,但都不及《肉色的妖怪》來得精彩。

脫「皮」而出的肉體

扯點題外話,我第一次被這種剝皮肉身所震懾,還是在非常小的時候無意間看的《猛鬼追魂2》(Hellraiser II),簡直目瞪口呆,這可以說是我對於歐美八九十年代的B級恐怖片最早的啟蒙,所以這種觀感在伊藤老師的漫畫裡再次重現的那一刻,不只是滿足了私人的惡趣味,還想起了經常在一排排VCD上掃視搜尋怪片子、充滿好奇與畏懼的舊時光。

《猛鬼追魂》(養鬼吃人)


9、《無街之城市》:偷窺之欲與隱私危機

這篇同樣是描寫了一種失序狀態,更確切地說,是另一種秩序的重新構造。故事講述女主角受不了家人的莫名偷窺打算搬去親戚家,結果發現那座小鎮已經完全沒有了街道,居民樓每家每戶都緊挨著,人們想要通往哪裡都必須得穿過別人的家,而在這種隱私極度暴露的情況下,社區規則與群體生態開始發生「異化」:大多數「被窺伺」的人開始用面具遮掩自己來生活,以保留僅存的隱私感;順勢作亂的犯罪分子日益增多,特別是戴上面具集體入魔的描寫,有點邪教異端的味道;還有的「窺伺者」在這種密閉環境下甚至進化成「多眼」的怪異形態。整個市町已經隔絕於外界社會,自成了一套生存體系。

伊藤老師的創作靈感大概是基於現代城市的「隱私危機」,基於那種隱私空間越來越小、仿佛隨時受到監視與指點的社會壓力,但矛盾的地方在於,人在被窺伺時渴望隱私權,但每個人或多或少也藏有偷窺他人的欲望,在這裡老師便用了一種奇特化、極端化的處理方式放大了這種社會現象與心理現象,比如故事裡的「嬸嬸」一角就乾脆直接拋棄了所有的隱私與羞恥,全盤接受窺視的目光,因為她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越是在乎自己的隱私,反而越容易感到精神上的壓迫,所以倒不如一開始就不擁有這種權利。其實伊藤老師有不少作品已不只是血腥獵奇的展現,更多的還是通過這種「過火」的表達方式來闡述一些具有深刻意義的道理和反思,我想,這就是伊藤老師在不斷嘗試各類題材的過程中換來的進步之處。

貼地窺視的多眼怪

10、《漂到岸上的怪物》:克蘇魯神話的驚鴻一瞥

伊藤老師曾經接受採訪的時候就有提到自己的作品受到過洛夫克拉夫特的影響,這一點在長篇作品裡尤為突出,比如《漩渦》裡來自遠古的神秘遺蹟以及人類對這種超文明所產生的畏懼心理、失常心智或狂熱崇拜就傳承了洛氏精神,還有《地獄星》裡那顆長著巨眼、吐著舌頭的行星估計跟克蘇魯神話裡的外神格赫羅斯是同一品種吧。而說到短篇,以前有人整理過諸如《寒氣》《長夢》《潰談》之類的作品裡有沾染一些克蘇魯風格,但個人覺得包含比較明顯的克蘇魯元素的短篇,要數這部《漂到岸上的怪物》。

克總插畫

故事裡那隻擱淺的巨大生物從它的怪異醜陋外表來看仿佛就是《克蘇魯神話》裡描繪的那種來自萬丈深海與上古時代的、「不可名狀」的怪物,再加上它的生理構造方面被設定為「人類的寄生場所」,似乎也在暗含著高級靈長智慧生物在這種異界生物面前只是渺小的、被支配的個體,在超越人類之外的、尚未探索的未知宇宙裡,還存在著更恐怖的主宰者。更主要的一點是,伊藤老師在這個短篇裡談到了深海恐懼的原因是對深海生物的恐懼,這種感受跟我當初讀完《克蘇魯神話》所戳中的深海/巨物恐懼完全一樣,再結合漫畫結尾那句「他們在深海裡究竟看到了什麼?」細細回味一下,故事要表達的東西自然也就對應了洛夫克拉夫特的那句名言——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情感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


深海恐懼的來源

最後再簡單囉嗦幾句,花時間選出這十佳短篇,也相當於是梳理了一遍老師的所有作品,當初那份驚奇感仿佛又重新在內心洶湧而過,當中有不少短篇雖然沒成為十佳但也值得推薦的,比如《無頭雕刻》《賣冰淇淋的車子》《閣樓的長髮》《墓碑鎮》等,或者稍冷門的、改編自江戶川亂步同名小說的《人間椅子》,結果還是沒找到機會聊聊。如今伊藤老師已經五十多歲了,老實說按照他近幾年的新作來看,我也開始擔心他的靈感是不是進入了枯竭期,但絕不會懷疑老師帶給我們的每份驚喜。只要老師還在堅持,只要有那份情懷在,我們作為粉絲還是出一部期待一部。

相關焦點

  • 伊藤潤二短篇精選集
    在申請這本伊藤潤二短篇精選集評測之前,如果有人問我伊藤潤二何許人也!我的回答就一個:不知道!
  • 磨坊丨可惜,這又是一次令人失望的伊藤潤二作品改編
    「根據伊藤潤二漫畫改編的作品會撲街」似乎成為了一個不言自明的魔咒。
  • 遊戲裡的伊藤潤二:恐怖漫畫和改編遊戲丨觸樂
    看著這個遊戲界面,誰能想到這是一個伊藤潤二作品改編的遊戲呢玩家需要像養電子寵物一樣飼養一隻蝸牛,通過賽跑來賺取購買糧食的費用。詭異的設定和人物略顯強硬的行為邏輯,都洋溢著伊藤潤二獨有的風格,讓讀者看著文字描述,仿佛能腦補出他筆下的畫面。根據遊戲中玩家所做的選項不同,《火葬場之鎮》還會衍生出《煙之世界》和《貓屋》這兩個新劇本。這三篇故事的標題畫面,均由伊藤潤二繪製。
  • 驚悚製造者 | 伊藤潤二
    伊藤潤二Junji Ito いとう じゅんじ醫學背景讓伊藤潤二對人體結構頗為熟稔即使畫出各種扭曲的人體也活靈活現,宛若實物伊藤潤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伊藤潤二筆下雖然並不是每個故事都能嚴格歸納為恐怖故事但由於伊藤潤二幾乎不涉及鬼魂題材的描寫所以各種光怪陸離的怪異事件讓人目不暇接共同組成了一個黑色、荒誕、詭異的異常世界
  • 聊聊伊藤潤二作品
    作為一名還算資深的恐怖片愛好者,我從十幾年前就開始看伊藤潤二了。曾經寫過無數動漫評論,回眸起來,卻發現自己從沒寫過伊藤潤二。
  • 《伊藤潤二驚選集》可惜,這又是一次令人失望的伊藤潤二作品改編
    「根據伊藤潤二漫畫改編的作品會撲街」似乎成為了一個不言自明的魔咒,個人可能無法從太專業的角度去分析製作方面的問題,所以還有像配音這種也被別人詬病過的情況就不再多說了;但作為一個伊藤老師的粉絲,從動畫和原作漫畫內容本身出發還是有些問題可以聊聊的。
  • 山本耀司大戰伊藤潤二
    1986年,作品《富江》獲得佳作獎,伊藤潤二正式以「職業漫畫家」的身份出道。1988年,伊藤潤二開始於小學館的漫畫刊物《Big Comis Spirits》上連載《旋渦》,另有其他知名作品,《潰談》等。
  • 伊藤潤二在中國
    某中國公司獲得了日本恐怖漫畫家伊藤潤二作品的影視改編權,並請漫畫家本人來北京召開發布會的消息,事先幾乎沒做什麼宣傳,所以很多粉絲們壓根不知道有這事
  • 《富江》搭著《漩渦》來,好萊塢恭迎下一位恐怖大師:伊藤潤二
    《富江》伊藤老師在《萬聖節》創作了將近十年,這麼多年來,他創作了60 多篇長短篇恐怖漫畫,而《富江》永遠是讀者百看不膩的選擇。在《萬聖節》讀者的熱情支持之下,《富江》不但連載好幾次,它也是最早被製作為動畫與真人電影的伊藤潤二作品,光在日本,《富江》的真人化電影就多達8 部。伊藤老師不但是全亞洲恐怖漫畫的祭酒等級大師,他在歐美地區的恐怖漫畫讀者心中,地位也很崇高。
  • 直擊伊藤潤二:老師,你原來是見一個愛一個的嗎!?
    但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漫畫家,伊藤潤二先生,他筆下的貓,是,這樣的。今年6月12日,為了幫助福島受災的貓咪,伊藤潤二與加門七海、京極夏彥等一系列漫畫家、作家們一同,舉行了慈善活動「貓神咕嚕咕嚕 貓咪集會」(『かみニャり ごろごろ 貓集會』)。
  • 伊藤潤二新作短篇集「幻怪地帶」現已開啟連載
    伊藤潤二新作短篇集「幻怪地帶」現已開啟連載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04-17 09:51:10
  • 恐怖鬼才伊藤潤二
    日本恐怖漫畫家伊藤潤二三聯生活周刊:你小時候說《木乃伊老師》啟發了你的恐怖之路,能否跟我們談談這位作者?伊藤潤二:其實我有想過畫一些愛情喜劇,或是比較陽光和爽朗的漫畫,但是我很擔心我的粉絲和出版社不接受。這就很麻煩了,想想就很難的樣子。三聯生活周刊:你覺得恐怖漫畫在過去的30年時間裡都經歷了什麼變化?
  • 《恐怖漫畫合集 死角》伊藤潤二領銜主演!
    本作網羅恐怖漫畫界的資深與新興作者,其中最知名的當屬繪製封面及第一篇作品的伊藤潤二老師,更有高橋葉介老師、犬木加奈子老師、日野日出志老師等享有各方盛名的恐怖漫畫家加持,最後是咒みちる老師、長田ノオト老師、雨がっぱ少女群老師等新生代作者助陣。
  • 日本恐怖漫畫巨頭 —— 伊藤潤二
    ⌟繼手塚治虫(《鐵臂阿童木》的創始人)的短篇漫畫作品《綠貓》後,恐怖漫畫才逐漸成為一種漫畫體裁。提到恐怖漫畫應該不少恐怖愛好者都會想到伊藤潤二。如果有人不知道他是誰,若我一提富江,我想大家都不乏耳聞過。他是《富江》的創始人、日本恐怖漫畫巨頭。
  • 《伊藤潤二漫畫作品淺析》
    《伊藤潤二漫畫作品淺析》目錄一、 作者簡介
  • 深夜檔丨想去看伊藤潤二AR展?能堅持看完他這些漫畫再說吧……
    「伊藤潤二AR展」人氣超級火爆!—— 伊藤潤二獨有的恐怖大法 ——眼睛的不同畫法,在伊藤的筆下都能展現出不同的「恐怖情緒」。大面積留白↓伊藤不僅擅長畫驚悚的場面,其中也不乏很多寓意深刻的諷刺漫畫。比較有名的諸如中篇《科學怪人》又名《弗蘭肯斯坦》,《弗蘭肯斯坦》是英國作家瑪麗·雪萊在1818年創作的長篇小說,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
  • 恐怖漫畫大師伊藤潤二公布新作,短篇《幻怪地帶》開始連載!
    談到為何伊藤老師會成為如此厲害的恐怖大師,這還得歸功於他的姐姐。在伊藤老師小的時候,讀了姐姐的一本讀物《木乃伊老師》,開啟了自己對恐怖類故事的濃濃興趣,再加上姐姐送他的生日禮物也都是恐怖故事,以及姐姐也有在話漫畫,對伊藤老師的影響就更深了。
  • 深入骨髓的寒意:有一種恐怖叫「伊藤潤二式的恐怖」
    作為很多人揮之不去的童年陰影,伊藤潤二的恐怖漫畫生涯正是因為遇到了一個不太一樣的人——一個痴迷恐怖漫畫的姐姐。5、6歲正是大部分熊孩子流著鼻涕蹲角落玩泥巴的時候,伊藤潤二卻在姐姐的薰陶下看起了楳圖一雄、日野日出志等著名恐怖漫畫家的作品,從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踏上創作恐怖漫畫的道路。
  • 伊藤潤二《漩渦》 | 你可曾聽說過關於黑渦鎮的詛咒(一)
    Adult Swim)2019年8月30日,美國動畫頻道Adult Swim宣布,伊藤潤二長篇漫畫作品《漩渦》確定動畫化,將於2020年在其Toonami板塊播出。本次動畫版由Production IG和Adult Swim聯合製作,是一部以黑白為主色調,長度為4集的迷你劇集,並公開了時長1分30秒的動畫預告,一承漫畫的細緻美感。
  • 日報丨伊藤潤二「超腦洞學院」IP產業發布會丨網劇《法醫秦明》、《別那麼驕傲》曝預告片丨天下霸唱新書《迷航崑崙墟》布局全IP產業
    【戳我看白皮書預覽】「伊藤潤二超腦洞學院」迎來開學季由北京派睿萊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舉辦的伊藤潤二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