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播出的《大秦賦》帶熱了關於秦始皇的討論。同時,不少網友也在猜測秦始皇的樣貌:有人說張魯一不像秦始皇,也有人覺得富大龍的形象更適合去演秦始皇。
《大秦賦》中的秦始皇形象。劇方供圖
但秦始皇到底長什麼樣呢?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大概是:上學時教科書上不是有秦始皇的畫像嗎?但其實那張畫像並不是秦始皇的真實樣貌,而是後人根據唐代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推演出的形象。《歷代帝王圖》中也並沒有秦始皇的形象。事實上,檢索史籍資料,我們也並未發現針對秦始皇樣貌的寫實畫像。像明代《三才圖會》等書中的秦始皇畫像雖然面目清晰,但其「畫風」明顯並不寫實。況且其成書年代距離秦始皇的時代相去甚遠,這些畫作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歷史上真實的始皇樣貌,更難以確定。
《三才圖會》中的秦始皇形象。
既然無法通過畫像直觀地了解到秦始皇的長相,我們還可以看看古人是如何用文字進行描述的。但這些記錄也並不統一。《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王為人,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少恩而有虎狼心。」而《太平御覽》描述的則是,「虎口,日角,大目,隆鼻,長八尺六寸,大七圍……」這其實是兩段有不小分歧的描述。司馬遷在《史記》中的這段話來自於秦國大臣尉繚的說法。翻譯過來就是:秦始皇高鼻梁、細長眼睛、胸脯似鷹、聲音如豺,這種人刻薄少恩,心如虎狼。郭沫若甚至依據這段描述認為,秦始皇的這些特徵是「生理上的缺陷」,因為他患有「軟骨症」。這當然都屬於後世根據文獻資料的猜測,只是一家之言。
電影《荊軻刺秦王》中的秦始皇形象。
而在《太平御覽》中,秦始皇似乎換了個形象。其中的記載是一個我們能想像到的典型的帝王之相。僅從「長八尺六寸」這句來說,按照秦制1尺合今天的23.1釐米計算,秦始皇身高就接近2米。而從其餘字句來看,其給人感覺應該是腰身粗大、濃眉大眼。一邊是被後世史家猜測得了「軟骨症」,另一邊的記載又是高大魁梧。即便在史籍文字記載中,秦始皇的相貌也並不清晰。大概也正是因此,現如今秦始皇的影視形象也是各不相同:有的明顯是帝王之相,有的則形似路人。
電影《英雄》中的秦始皇形象。事實上,這些文獻記載都和古代相術相關聯。其大概並非是完全客觀描述某人的樣貌,而是通過人的外貌說明其性情、命運等。相較於這些看似有些臉譜化的描述,新發現的材料以及考古成果給我們提供了更深入了解秦始皇形象的機會。
《秦頌》中的秦始皇形象。
《趙正書》出自北京大學接受社會捐贈得到的西漢竹簡。其中一些記錄與傳世文獻互有出入。例如,《趙正書》載,秦始皇出遊天下時病重,「喟然流涕長太息,謂左右曰:『天命不可變歟?吾未嘗病如此……』」從這樣的記載中來看,秦始皇的形象似乎更具有人之常情了:當他自知將要不久於世後,哭著問身邊人,天命難道不能改變了嗎?臨終前,秦始皇還很掛記自己的孩子,「吾哀憐吾子之孤弱」。不過,遺憾的是,在這些竹簡中,我們並沒有發現關於秦始皇相貌的記載。至於秦始皇究竟長什麼樣,考古研究結果或許可以給出一些猜測。
《秦陵頭骨之謎》截圖
幾年前,研究人員依據秦陵附近出土的男性頭骨,對其樣貌進行了復原。有說法認為,該頭骨的主人或許是秦始皇諸多兒子中的一個。這意味著,我們也許可以從這一復原樣貌中看到秦始皇的影子。現在,你再一次看看文章開頭那張張魯一的劇照,是不是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大秦賦》中的秦始皇形象。劇方供圖
參考資料:
《史記》《太平御覽》《三才圖會》《郭沫若全集》《秦陵頭骨之謎》《始皇帝的長相》《秦始皇形象論略》《北大藏漢簡〈趙正書〉中的秦始皇形象》《論史書中的帝王形貌記載及其演變》《相術起源與中國古代命運觀》
作者:宋宇晟
責任編輯:朱佳琪(EN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