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你的愛傷害了孩子?學會這幾步對話法,讓你的愛溫暖孩子

2021-01-12 柏樹的情感天地

和青春期的孩子對話,最讓人頭疼,你明明是關心,卻硬生生地變成了一場爭吵。殊不知愛他,卻無形中傷害了他。

期中考試成績一出來,孩子剛到家,閨蜜就迫不及待地問孩子:「你怎麼搞的,才考了這幾分?我可是給你報了最貴的輔導班,找了最優秀的輔導老師。」

「你煩不煩呀?整天就知道分分分,也不知道關心我。」啪的一聲,門關上了,交流之門也關上了。

這樣的場景大家是不是也經常有?明明是關係親密的父母子女,對話卻變得如此困難。明明做好了好好交流溝通的準備,但是還是回到對抗衝突的模式。怎麼辦呢?

姜琴珠在《青春期對話法》中提出了:情緒溝通+情境溝通,用對話營造完美的親子關係。

《青春期對話法》不僅講了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而且剖析了情緒溝通在親子關係中的重要作用,還通過不同的生活場景來說明如何克服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障礙。

書中通過各種不同的案例,教會我們通過對話開啟孩子的心靈,讓對話成為孩子內心成長的營養劑。

01,為什麼要進行對話?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式的。在日常生活當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

然而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父母所說的話,對孩子的評價猶如人生建築的地基,孩子會不自覺的把父母說的話當做支柱,在上面建造一座名為「我的」建築物。所以父母的每一句話都在無形中雕刻著孩子。

作為父母要從和孩子的對話當中發現孩子的問題,並及時糾正。不進行對話,不溝通,就永遠不會發現孩子的問題。

例如孩子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裡,無精打採,面無表情。這就說明孩子可能遇到了問題。

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想當然地責備:「是不是考試又沒考好?還是又和同學打架了?你能不能讓人省點心呀?」這樣的問責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孩子心裡更煩躁。

在碰到問題的時候,父母首先就要問問孩子的想法:「你怎麼了?說出來給媽媽聽聽好嗎?也許媽媽會幫到你。」

「對於這個問題咱們怎麼做好呢?你有沒有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媽媽幫你分析一下。」

這樣的對話,孩子首先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對自己想法的尊重,能夠意識到父母是很在乎他們的,並且這種對話方式還能增強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所以只有溝通,才能架起一座母/父子之間的一座橋梁,才能了解孩子的現狀,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02,對話前要學會和孩子共情。

父母和孩子溝通並不是國際會談那麼嚴肅的一件事情,我們可以從日常瑣碎的話題出發,顯得輕鬆又不拘謹。

但是不管是什麼話題,我們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場,聽聽孩子想說什麼。這樣就會給孩子繼續說下去的力量和勇氣。然後父母再積極的鼓勵孩子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是和孩子一起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孩子進行更深入的交流。

例如孩子放學回來對我說:「媽媽,大家都叫我古惑仔,我不想他們這麼叫我。」

「你希望被叫做古惑仔嗎?想做老大嗎?」

「不想我覺得沒意思。」

「因為你討厭被當做古惑仔,所以心情不好。」

「是的,那我該怎麼做?繼續裝作不在乎。」

「媽媽覺得不當回事是最好的辦法。」

「好的,那就這樣吧,他們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反正我又不是。」

在這個例子當中,媽媽並沒有給孩子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媽媽認可了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堅定的認為自己並沒有錯,從而心安理得。所以不管什麼問題,只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和孩子共情,這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想要和孩子將對話順暢的進行下去,首先孩子要對我們的談話主題感興趣,那麼我們可以向孩子講述自己的青春事件,我們曾經發生的故事,也可以講講孩子的兒時趣事,這都是對話的素材,這些事情也能夠引起孩子的共鳴。

03,掌握這幾點,溝通更有效!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父母要想讓他們健康地度過青春期,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對話。

高質量的對話需要考慮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恰當的語氣,恰當的時機等等來打開孩子的心扉。

1,恰當的時間。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最佳對話時間是無法規定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要根據對話的內容、事件的發展來確定。

例如在考試之前,不要總是跟孩子討論考試的事情,分數的事情;在吃飯的時候不要討論減肥和體重的問題;在孩子睡覺前不要講一些恐怖的故事和暴力的事件。

談話要分場合,只有父母考慮到孩子的心情與孩子產生共鳴,對話才能良好的進行。

2,恰當的地點。

選擇一個適當的地點,能給談話帶來輕鬆的氣氛。

例如有的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老師讓家長去學校處理事情,在回家的路上家長不可在人來人往的馬路大聲訓斥孩子。

家長可以在回家的路上找一處安靜的公園,和孩子坐下來慢慢地交流,問問孩子為什麼這麼做?應該怎麼去做?以後又該怎麼做?我想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

畢竟在人來人往的大路上訓斥孩子,讓孩子感覺很丟人,從而拒絕交流,抗拒交流,封閉自己,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最終辦法。

而和孩子到一個安靜的公園處交流,孩子能夠安靜下來,靜靜地思考,說出心中的問題,從而反思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3,恰當的語氣。

同樣一句話,語氣不同,溝通的效果就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為什麼?」父母輕輕地詢問,包涵疑問、啟發和引導。但是提高音調,就變成了大聲呵斥、責備,這樣的對話就會難以進行下去。

4,其他注意事項。

當然我們在和孩子對話的時候,當指出孩子需要改正內容的時候,儘量避免使用「每次、總是」這些詞語。

發現孩子問題的時候,我們儘可能的採用提問式,讓孩子自己說出問題,從而引導孩子一步一步的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孩子在向父母表達他的意願時,父母認同他的想法,可以採用反問的方式,例如「真的嗎?」這樣會讓孩子有繼續講述的欲望,也能夠感受到父母在認真的傾聽。

大家都知道對孩子要進行鼓勵,但是千篇一律的鼓勵,時間長了就會失去效果,我們要時時根據事件,變著花樣的,發自內心的進行稱讚。

當然在和孩子進行交流的過程當中,也可以使用一些語氣詞,如「天哪、真棒、這樣啊」這些詞都能夠和孩子能夠引起共鳴,會讓孩子的心情大好,然後繼續滔滔不絕地去講述。

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當中,不一定就總是滔滔不絕,有時候沉默也可以被認為是贊同的一種間接表現。但是沉默是一種微妙的對話技巧,根據使用狀況不同,效果也會大相逕庭,要恰當的使用。

《青春期對話法》是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的福音,這本書通過各種案例,針對各種問題孩子給出了具體的對話法,讓家長通過對話來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孩子的想法一旦被家長接受、理解,他們的問題就會慢慢地消失,與父母的關係也會逐漸的步入正軌。

相關焦點

  • 「爸爸不愛吃給你吧」,父母無私的愛,到頭來帶給孩子的卻是傷害
    家長本以為這樣可以讓孩子吃的開心,可是萬萬沒想到自己這樣做竟然給孩子養成了習慣,孩子不僅沒有感恩家長,反而理所應當。有一次家長主動吃了一口好吃的,孩子竟然死活不願意,非要家長吐出來才行。最後沒辦法家長只能把自己嚼了一半的東西又給吐了出來,孩子這才罷休。
  • 正確表達,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溫暖
    媽媽總是對我說,爸爸媽媽最愛我,我卻總是不明白愛是什麼。爸爸總是對我說,爸爸媽媽最愛我,我卻總是搞不懂,愛是什麼。愛我你就陪陪我,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誇誇我愛我你就抱抱我。相信很多家長朋友都聽過這首充滿童趣的歌曲《愛我你就抱抱我》。這首歌真實地唱出了孩子們對愛的請求,也給家長們帶來了很好的啟發。
  • 單身母親:你忘了自己,也把孩子教成了受傷害的你
    單身母親:你忘了自己,也把孩子教成了受傷害的你原生家庭丨受傷的單身母親親手毀了女兒的婚姻2017年8月23日晚,雲南省昆明市一居民小區內,年輕女孩被一個男人強行劫走,一場救援行動隨即在小區展開,人們找到剛被侮辱的女孩,又對逃竄的嫌犯圍追堵截,這位男子只得自首
  • 天下父母,讓孩子學會如何愛你!
    這件事被他媽媽當笑話出來講:「你沒看到他生氣的樣子,真好玩。」聽的人中也有人笑,「小孩就這樣,任性。」我卻笑不出來,眼前只閃動著那雙失望的眼睛。要怪還是要怪父母,從小你有教會他們怎麼去愛親人嗎?你有告訴孩子他需要感恩嗎?愛不會自動從心裡長出來,就像種子很難在貧瘠的土地上發芽。我在學校門口接孩子放學,每天都能看見有些已經人高馬大的孩子,一出校門就把沉重的書包甩給爺爺奶奶,他們兩手空空嬉笑著和身邊的同學打鬧,完全忽視了孱弱的老人家已經不堪重負。當然,老人們也從不拒絕,他們彼此都默認了這種方式:孩子只管享受,不需要承擔和付出。
  • 父母課堂:別用你的愛綁架了孩子
    隨著孩子成長,他會將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隱藏起來,不願意和你分享他的一切。他感受不到你的溫暖,性格會變得冷漠無情,感受不到生活的溫暖。教育孩子不是兒戲,孩子是獨自的個體,不是我們拿來做試驗的。要遵循孩子的內心讓她自由成長,不應有強迫,不應有限制。別再用你的愛綁架了孩子自由飛翔的能力。
  • 孩子愛頂嘴怎麼辦?李玫瑾:父母學會說這3句話,孩子將來更優秀
    分析其實寶媽和女兒兩人在打心理戰,女兒愛頂嘴並還子做出行動給媽媽看,就是為了想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頂嘴只是孩子無意中使用的方法,因為這對於孩子來說,簡單又有效果。雖然說孩子天生學會了這些手段來達成自己的目的,但是這種愛與家長頂嘴的行為,長期使用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家庭教育中,那些以愛為名的傷害
    她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下那些讓她記憶深刻的人和事,並寫成了書——《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吳曉樂,自上大學開始便做家教,在與學生和家長的相處過程中,憑藉她敏銳的洞察力,加之自身的受教育經歷,讓她很敏感的看到了這些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悲喜與無奈。
  • 你給出的愛,可能只是傷害
    既然給出去的是傷害,帶給別人的感受是不舒服、不溫暖的,那麼,對方自然就不會接受他、靠近他、喜歡他⋯⋯結果就讓自己活在了深深的孤獨裡。以愛與別人聯結,很簡單,別人會感受到被愛的感覺——溫暖、舒服、美好⋯⋯以傷害與別人聯結,則很複雜,方式方法五花八門,但是,別人的感覺都會很難受:▶有的人,愛的方式是控制——你要按照我的意志來做事情;▶有的人,愛的方式是越界——你不是一個獨立的人,你要為我的感受負責而不是你自己的;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給孩子時間,讓愛治癒一切
    似乎父母離婚影響的只是父母,怎麼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瞬間讓我想起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書中的陳小乖。這本書作者吳曉樂,臺中人,1989年生,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畢業後沒有從事法律行業,而是做了家教,書中的故事,她就是個見證人。該書講述了吳曉樂從上大學以來做家教的真實經歷,書裡記錄了臺灣中產家庭青少年的真實生活。
  • 《追星星的孩子》你的愛是孩子最有力的武器和護盾
    1、這是一個關於愛、友誼和冒險的故事,無論這場旅途多麼艱辛,只要想到媽媽的愛,便能不畏險阻,勇往直前。十歲的阿妮雅從小夢想成為一名「星星獵手」,他對天上的星星如數家珍,媽媽曾告訴她:「如果你有一顆特別美好的心,等你離開的時候你的心就會跳出,你的身體變成一顆燦爛的星星,這樣的話你就能照顧那些,你捨不得離開的人了。」
  • 每個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你覺得孩子能感受到嗎?
    毫無疑問,孩子是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出現這些問題是父母愛孩子的方式不對,讓父母的這些付出,得不到孩子的認同和感激。父母要學會理解和包容孩子許多父母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物質生活,往往把孩子的精神需求給忽略掉了,但其實孩子的精神需求是大於物質需求的。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給你推薦幾本情緒管理繪本
    給大家推薦幾本情緒管理方面的繪本,在親子共讀的同時恰到好處地引導孩子學會認知、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1 《生氣的亞瑟》本書曾獲第11屆日本繪本獎特別獎和英國鵝媽媽獎。最後一句,亞瑟想不起來自己為什麼這麼生氣,也在告訴我們:有時只顧一味地生氣發洩,傷害了最親近的人,卻忘記了為什麼生氣,也許根本不值得。英國《泰晤士教育增刊》評價本書:重要而又令人嘆為觀止的一本書,描繪了每個孩子都會碰到、但難以言喻的生氣或憤怒的情緒。
  • 致愛發脾氣的家長:你以為你很愛孩子,其實孩子更愛你!
    節目組在聖誕節前,採訪了幾組低收入的家庭,他們問了孩子兩個問題:1.你聖誕節想要收到什麼禮物?2.你的父母聖誕節想要收到什麼禮物?問完之後,節目組告訴他們,大家都能收到自己想要的禮物,同時也收到父母想要的禮物。但是只能從自己的禮物和父母的禮物中選一樣。
  • 父母要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如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新手爸爸媽媽很多時候真的不夠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在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時常常會莫名其妙、手足無措,因為初為父母的角色,誰都沒有經歷過育兒「崗前培訓」,孩子出生時更沒有附帶「說明書」,所以育兒路上也只能是邊學習、邊摸索、邊實踐,不知不覺間孩子長大了,家長似乎才學會如何去對待孩子。
  • 理解,是孩子社會能力的前提,你的孩子具備了嗎?
    孩子小的時候,聽不太懂我們的語言,是發育的必然階段。但是孩子長大後依然不會理解他人,喜歡用吵鬧解決問題,真的是讓人頭痛。我也相信每一位爸爸媽媽都希望我們的孩子是善解人意,有愛心溫暖陽光的,那麼怎麼樣的孩子才能夠更理解他人呢?第1點,讓孩子成為有愛的孩子。孩子內心的這份愛從哪裡來呢?第一,從爸爸媽媽那裡來。
  • 孩子愛說謊話,多半是這3點在作祟,學會3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
    孩子愛說謊話,多半是這3點在作祟,學會3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孩子愛說謊話,多半是這3點在作祟,學會3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前言:我家孩子經常講假話,我會感覺到很失望。因為經常講假話,不是第一次講假話,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必須要幫孩子糾正過來,否則以後他會用一個謊言去掩蓋另一個謊言,到最後可能你得不到一句真話。
  • 缺愛、孤僻、討好型的孩子大多來自這幾種家庭,一起來自省自查!
    ,身心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當我們不能改變事情結果的時候,只能改變看待的態度和角度,以及積極地去解決,而不是在原地抱怨,甚至將這負能量和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 此外,若是家長經常抱怨,會將生活的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從而讓孩子的心理素質變差,承受能力減弱。還會讓孩子過早地了解生活的艱難,褪去天真的一面,變得敏感和消極。
  • 『就算對你生氣,媽媽還是愛你』被愛著的孩子,更願意給予愛!
    『媽,你幾歲認識爸爸?』『22歲。』『媽,你幾歲跟爸爸結婚?』『26歲。』『媽,你愛不愛爸爸?』『愛。』『媽,你愛爸爸哪一點。』『他是一個很好的人。』女兒聽了之後靜默一下,這突然的靜默,讓我腦中浮現一個問題:不知道有多少家庭的爸媽會在兒女前互相稱讚?而不是氣急敗壞的抱怨著,你爸又搞砸了什麼,你媽老是健忘又糊塗……從小鼓勵孩子表達愛我們家雖然不是那種永遠充滿正向鼓勵,老是把『媽媽以你為榮!』、『你怎麼表現的這麼優秀啊?』
  • 大憨熊--愛的教育和幸福成長,你的孩子值得擁有!
    因為我感覺這幾套繪本應該是5歲之前的孩子愛看,但我兒子已經過了看幾套繪本的時候了,因為我覺得我兒子已經開始閱讀一些《兒童文學》了,但我不確定他是否愛看,畢竟好繪本太多了,我們也看了很多了,結果拿回家當天小子一下子讓我念了第一輯的三本,第二天又看了好幾本,到了周六基本看完。所以推薦給5歲以前的孩子。 可以在牛媽V店搜索《大憨熊》,就可找到這三套書。
  • 因為愛你,才會被你傷害
    女人這時走過來發了幾句牢騷,這讓男人心裡覺得更累,於是大發雷霆,罵完之後說:你每天這樣嘮嘮叨叨很煩的,我白天要工作,晚上回來還要聽你講個不停,能不能讓我安靜會」。女人呆呆地望著男人,感覺到男人的事業不順利,也知道他的心情很糟糕,只是默默地去做自己的事,沒有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