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決量子力學?了解這些,幫你150分鐘看懂諾蘭《信條》

2020-09-05 琉璃境中人


由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操刀的最新科幻驚悚動作片《信條》(Tenet)在經歷堪稱一波三折的過程之後,終於正式定檔9月4日登陸中國內地院線與觀眾們見面。片方同時還發布了正式版海報和名為&34;的中文簡體版預告片。


從預告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與羅伯特·帕丁森一身特工裝扮,似乎在執行某項神秘的任務。而高速行駛的汽車在經歷碰撞翻轉後,居然神奇地復原,預示著這個主角們所處的這個時空並沒有那麼簡單,後面一系列震撼的場面也與預告片的主題&34;相對應。

結合早先流出的劇情梗概,整個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主角們利用黑科技&34;的目的,是為了拯救危在旦夕的未來世界。可以預見,一場顛覆時空秩序的大戰即將爆發。


想進一步了解《信條》這部超級燒腦的作品,就不得不提到諾蘭導演。在談到自己導演生涯中投資最大,注入心血最多的這部新作時,諾蘭指出作品的靈感來自於對時間的體驗,並將科幻和間諜小說中的經典元素結合了起來。與多數人對時間固定不變的觀點不同,在諾蘭的作品中,時間成為了駕馭關鍵線索,可隨意變化,造就了風格獨特的&34;懸疑風格。


但是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包括《記憶碎片》《致命魔術》《盜夢空間》《星際穿越》在內的諸多諾蘭經典作品,由於超前的概念設計,複雜的敘事方法,以及各種開放式的結局,讓很多觀眾,包括不少諾蘭粉絲都很難在第一次觀影時就把劇情和世界觀理解清楚,而往往需要事後多次反覆觀看,甚至藉助一些專業人士的解讀才能恍然大悟。


《信條》作為一部&34;的典型諾蘭式影片,在影片宣發時還被片方認定為目前&34;最高的諾蘭作品。雖然其中必然有噱頭在其中,但是想在影片上映時能夠在150分鐘的智力競賽中立於不敗之地,或者起碼不至於一頭霧水,那麼一些事前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

時間這個概念或許是科幻電影中最容易讓觀眾產生迷惑的元素,在時間的線性流動規律被打破之後,所產生的很多時空邏輯悖論甚至是當下科學家都解釋不清的。


但正是這些原因,才讓廣大影迷更加津津樂道。如何講好一個關於時空轉換的懸疑片,非常考驗導演的功力。而諾蘭恰恰是駕馭此類型片的一位大師。


從《記憶碎片》中的打亂時間順序,《盜夢空間》中的&34;導致的時空變化,以及《星際穿越》中對時間的壓縮和拉伸,都給觀眾極強的沉浸感之外,也讓人們大呼過癮。


從《信條》最近點映流出的信息來看,諾蘭在延續《記憶碎片》《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這三部關鍵作品的前提下,對於時間的探討又來到一個新的維度。那便是通過影片中的各種展示,試圖揭示各種物質在&34;的時空中的運行規則。


儘管諾蘭本質上是一位商業片導演,他在作品中設定的各種和時空有關的規則,也稱不上太硬核的科學概念,觀眾只要做足功課,還是可以理解的。


但難的是,當這些略顯複雜的邏輯規則和諾蘭快節奏的剪輯交織在一起時,觀眾對於同時湧入的大量信息就反應不過來了。經常出現觀眾停留在&34;,可是諾蘭已經在&34;等著你的局面。別的作品往往細節不夠,而諾蘭則是要素多的讓人應接不暇。這也是為何諾蘭的作品大多需要多次觀看才能理解的主要原因。

再加上很多內地觀眾都是第一次在影院觀看諾蘭的新作,現場觀看《信條》雖然是一種奇妙的體驗,但筆者也敢斷言,那就是大部分普通觀眾依然很難一遍就看懂影片的全部情節。


好在這次我們提前掌握了 &34;這一核心法則,但至於觀眾如何能夠找到劇中的參照物和標準不變量,利用好規則和定律,在這次挑戰認知的心跳體驗中從容應對,那便只能等到在影院的大屏幕前揭曉了。

相關焦點

  • 遇事不決 量子力學——
    「青春期綜合症」就是那些 因為人們不敢直面那些青春中的不完美 而導致的奇特現象(別問,問就動漫設定,看看就習慣了)。所以說這部番可以理解為男主幫其他人和自己解開心結,正視問題的故事(我感覺講的好嚴肅...但其實挺輕鬆的)。
  • 想要看懂《信條》,你要了解這些細節
    首先先說說《信條》的導演諾蘭,他可是燒腦片的天花板導演,《盜夢空間》,《星際穿越》和最近上演的《信條》並稱諾蘭的時空三部曲,諾蘭執導的電影不僅燒腦,而且質量還很高,豆瓣評分平均都在9分以上。信條裡面有一個原則需要大家記住的,如果已經發生的事情,將一定會發生。
  • 陰陽師鬥技遇事不決必上偷爆對面心態的式神,這幾個養起來不虧!
    陰陽師的禿子們,來自暖白靈魂的拷問:今天你出貨了嗎?
  • 《盜夢空間》導演諾蘭新作《信條》玩轉時空迷局升級
    時空逆轉,物質與反物質、預判與預知短短幾分鐘的預告就將大眾期待值提到了最高於是在熱搜榜上,《信條》爆了》,這部被全球影迷期待的電影,簡單一句話總結:這肯定是諾蘭觀影門檻最高的作品,像一場150分鐘的智力競賽。
  • 遇事不決買小米:米有品商城那些超值好物
    所以才有了這句眾所周知的江湖老話,遇事不決買小米。足以可見當前小米生產面之廣,且每種產品至少都在市場主流水準線之上。相比小米現如今的家喻戶曉,「有品」的知名度卻並不那麼高,我身邊很多人一說上網買東西不是淘寶就是京東,知道有品的還真沒多少。
  • 2019年霸佔B站的「萬惡之源」動漫梗,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梗」這個詞,也不知道是怎麼就行起來的,但是說到B站,梗這個詞便少不了,在一群奇思妙想和另一群忽視亂想的思維碰撞下,奇形怪狀的梗更是層出不窮,而且時代更新特別快,能夠一直被使用的梗並不常見。要問起2019年比較火的動漫,可能《鬼滅之刃》算上一個,曾一度在熱度上超越霸榜十幾年的《海賊王》,關於這部動漫的梗可謂是層出不窮,這其中最著名的梗莫過於「速食麵」。
  • 都說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到底是個啥?
    量子力學、量子通訊領域研究成果這麼多,目前真的還沒有開發出實用的量子產品嗎?我們今天就把大家的疑惑一一解答。什麼是量子?1900年,普朗克在這篇只有九頁的論文裡首次提出了能量的不連續性,一腳踢開了量子力學的大門。
  • 看諾蘭的《信條》前,你需要了解這些細節
    於是,無論是豆瓣這樣的大眾點評平臺,還是影迷們的內部圈子,圍繞看不看得懂、解不解釋的通、哪些細節被遺漏了等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激烈的討論,從而給普通觀眾造成一種印象:《信條》很燙手,觀看需謹慎。在破解《信條》的觀影密碼之前,我們必須了解諾蘭的敘事風格,那就是通過非常態、技巧性、特異化的視覺呈現方式,講一個簡單直接的故事
  • 《青春豬頭少年》系列描述量子力學與現實生活有著怎樣的關聯
    除了讓漫迷領略到其中梓川咲太教科書一般的語言化解能力,又可以讓大家腦洞大開從側面了解到所謂的「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理論。很多動漫作品都有用著同樣的手法將作品進行劇情轉折和推動。這部作品將其量子力學擺在明處告知漫迷接下來發生的故事,都以詮釋在量子力學當中也可以被譽為是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中對應的量子力學知識與我們現實生活有著怎樣的聯繫呢?我們不妨從三方面進行分析來看一下。
  • 燒腦影片《信條》,看懂需要了解這些
    不得不說《信條》是很燒腦的,它的燒腦不在於劇情有多複雜,而在於該片需要觀眾的大腦和眼睛調整以往的觀看習慣,去適應逆轉時空中那些充滿不協調感的詭異畫面。不過大部分觀眾第一遍都能看懂基本劇情,知道發生了什麼,但卻無法理解其中的設定、細節、時間線和原因,所以很容易忽略片中埋下的伏筆,因此想看懂這部電影需先了解以下三點:
  • 《開發者》:一部玩轉量子力學的燒腦美劇
    幾年前,他開始鑽研起量子力學的神秘世界,《開發者》的點子也就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 說起《開發者》的創作過程,嘉蘭解釋道:「我的出發點是想掌握量子力學。量子力學目前是幫助我們了解宇宙運行規則的最好的理論,但它是全然反直覺的。作為人類,我們都相信自己有所謂的『自由意志』。然而當你真正從量子力學的角度看待它時,你很容易就會想:『噢,自由意志根本不存在。』」
  • 致準備一刷《信條》的你(無劇透)
    這次《信條》的「假設」是:如果科技足夠發達,人類能控制時間的流向,讓它從「向前流動不回頭」到「往回流動」,人為製造出「時間逆轉」,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這150分鐘絕對讓你緊張到喘不過氣:這些錢都花在哪兒了?答:構築一場電影院裡前空前的奇觀。首先,《信條》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
  • 量子力學的未來是怎樣的?
    量子力學的未來是什麼? 回答:作為一門研究學科,量子力學在60年代隨著量子場論、馮·諾依曼混合態熵的嚴格度量以及貝爾定理的出現而結束,其中馮·諾伊曼熵作為糾纏的嚴格度量發揮了最大的作用。下面這些都代表了傳統量子力學的延伸:狹義相對論(量子場論很好地完成了它)根據第一性原理預測粒子自旋的存在(多虧了狄拉克方程)為量子力學中力的出現奠定了基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有電致力、強力和弱力的量子處理)。正確預測熱力學系統(感謝馮·諾依曼發明的密度矩陣,這導致了量子力學中熵的自然定義)。
  • 《青春期豬頭少年不做懷夢少女的夢》青春期豬頭少年不做懷夢少女的夢
    青春期症候群真就一種超能力,穿越的設定不能細究,男主真學會了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相對論,只要咲太想改變世界就改變世界。主題與劇場版差不多,但看下來有點難受+難懂,咲太的獨角戲看著有些尬,不像tv裡的咲太,無論作畫還是演出,沒有怎麼劇情被打動到,可能是向來打動人心完美收尾的片尾曲一直沒有出現,也有可能是距離看tv已經有一年的緣故,敘事太趕也是原因之一,沒看過原作不好評價還原度,希望原作能有tv那般打動人心的力量。 綜上,觀感遠不及tv,為什麼近年來這麼多季番都要用劇場版來做主線劇情呢
  • 諾蘭《信條》顛覆感官炸裂登場!
    簡單一句話總結:這肯定是諾蘭觀影門檻最高的作品,像一場150分鐘的智力競賽。從這些特點來說,《信條》依然是典型的諾蘭電影。但這次諾蘭玩得更大,特別大!如果你沒有通過考驗,那麼建議你再買一張電影票,或者乾脆一次買個三五張票。因為如果你真的對這部電影感興趣,想了解它的全部細節,相信我,這樣做很有必要。因為不能劇透,你可能很難理解我在說什麼。
  • 《青春期豬頭少年不做懷夢少女的夢》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劇情不通,穿越時空?
    你看她手上的戒指啊~如果翔子有這個未來(現在)線的記憶,男主最後結局看到翔子以後,會不會也整合了這段記憶?然後——你都有你已經跟翔子結婚的記憶了,那你怎麼看現在的學姐?一個人在不同世界線裡共享記憶在線NTR?以後合理開後宮的新理由?
  • 諾蘭《信條》翻車了?上映首日票房破億艱難,評分還不高
    都說《信條》是諾蘭所有作品的中心圓點,然後其他作品都是在《信條》的基礎上延伸,看完電影也算簡單理解了,因為《信條》本身就是從現在的支點去探索過去和未來,150分鐘好像感受到了150年的事情發展。當然有這個因素,但畢竟上映兩個星期了,而且《信條》又是被那麼多影迷和點評作者們推薦的,怎麼票房差距就這麼小呢?不潔暫時想到的原因是受群眾少。不太可能是第二個原因,也就是要說的第二件事:《信條》的口碑。
  • 有一種修養叫,遇事不指責
    從翻車開始指責,可以追溯到當初為什麼買車,買車的錢又是怎麼向娘家借的,說得委屈了會哭,哭得狠了說不定就要說到離婚夫妻關係的殺手,有時候並不是出軌、家暴,而是在我遇到困難時你沒有幫一把,在我痛苦難過時你依然在不依不饒地指責。
  • 《信條》:時空逆轉之後(無劇透)
    這次《信條》的「假設」是:如果科技足夠發達,人類能控制時間的流向,讓它從「向前流動不回頭」到「往回流動」,人為製造出「時間逆轉」,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這150分鐘絕對讓你緊張到喘不過氣:世界觀設定、龐大的信息量、高速推進的劇情節奏、不同角色的不同目標和立場,誰背叛了誰、誰又「雙重背叛」了誰……
  • 幻書啟世錄: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新角色「量子論」登場
    不穩定的貓娘1900年德國柏林街頭,一位嬌小的貓耳少女拖著行李箱憑空出現,著實把觀測者嚇了一跳。此後的時間,觀測者常在不同的地點觀測到不同狀態的貓耳少女。漸漸地,觀測者與她熟悉起來。玻莉作為一個量子態存在的貓娘,她必須被觀測才能穩定存在,一旦沒被觀測,就會陷入不穩定的狀態,包括位置,狀態,以及在幹什麼。因此,她的活潑之下總是隱藏著不安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