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看懂《信條》,你要了解這些細節

2020-09-10 小仙女日語

首先先說說《信條》的導演諾蘭,他可是燒腦片的天花板導演,《盜夢空間》,《星際穿越》和最近上演的《信條》並稱諾蘭的時空三部曲,諾蘭執導的電影不僅燒腦,而且質量還很高,豆瓣評分平均都在9分以上。

諾蘭的電影還有一個特點,能不用特效的儘量實景拍攝,《信條》中有一個飛機撞擊貨倉的鏡頭,是用真實波音747撞擊而拍攝的真實畫面,當時諾蘭拍《敦刻爾克》的時候也炸過一輛戰鬥機,不過肯定沒有這次貴。

而且《信條》的英文名稱tenet也不是隨便起的,英文本身也是對稱的,跟電影的情節相呼應,因為整部電影開頭和結尾都可以連起來,一直循環。

信條裡面有一個原則需要大家記住的,如果已經發生的事情,將一定會發生。大家還要了解熵的概念,就是形容混亂的程度,比如一個蘋果放在桌子上,從一小個口子開始腐爛,腐爛的面積和速度只會越來越快,而影片中引入了逆熵的概念,就是時間逆流,蘋果會越來越小回到開花的時候。

《信條》裡面不涉及穿越,但是有時間逆流,就是你坐在原地,等24個小時,你會遇到24小時前的自己,裡面還有一種經常提到的元素,鈽,讀音bù,具有放射性,用作核燃料。

希望這些細節能讓同學們在觀看《信條》的過程中更容易理解電影的含義和劇情。

相關焦點

  • 燒腦影片《信條》,看懂需要了解這些
    影片講述世界存亡危在旦夕,安德列想要集齊12種核能鈽元素,利用其巨大威力引發世界的對撞毀滅。不過大部分觀眾第一遍都能看懂基本劇情,知道發生了什麼,但卻無法理解其中的設定、細節、時間線和原因,所以很容易忽略片中埋下的伏筆,因此想看懂這部電影需先了解以下三點:
  • 看懂《信條》,你只需要了解這四件事
    多年以後,人們或許會說:「《信條》的概念和效果,仍然未被超越。」 這次的《信條》是要把時間具象化地呈現給觀眾,正向和逆向的時間用視覺來呈現,真正達到了一場意想不到的視覺盛宴,為了拍攝這樣一部高口碑的大片,諾蘭可以瘋魔到什麼程度?
  • 看懂《信條》,你只需要了解這四件事
    看懂《信條》,你只需要了解這四件事 多年以後,人們或許會說:「《信條》的概念和效果,仍然未被超越。」 這次的《信條》是要把時間具象化地呈現給觀眾,正向和逆向的時間用視覺來呈現有關片名時間和人物的設定的含義,你需要了解這四件事——
  • 看諾蘭的《信條》前,你需要了解這些細節
    在破解《信條》的觀影密碼之前,我們必須了解諾蘭的敘事風格,那就是通過非常態、技巧性、特異化的視覺呈現方式,講一個簡單直接的故事簡單的說,《信條》是一個時長大約半個月的閉環故事,即人物從起點前進,最終又回到了起點,劇情和人物首尾相接、關鍵細節相互對應,組成一個完美的「因果循環」。
  • 其實你看懂了《信條》,只是你自己不知道
    但在我看來,電影實際上比這些牛X解析圖容易看懂多了。《信條》的故事不僅非常簡單,而且十分「爛俗」——英雄打敗反派,拯救了世界。但你可能會問,那時間逆轉、熵增熵減、鉗形運動等等科幻概念,是啥意思嘞?我的回答是——這些,通通不重要。
  • 諾蘭的《信條》,你看懂了嗎?
    朋友們,《信條》看了嗎,看懂了嗎?電影時長兩個半小時,我聚精會神,目不轉睛。電影都沒到一半,我就開始漸漸懵神,緊接著進入懷疑自己智商的階段。出了電影院之後只要確認過眼神,是看過《信條》的人,開口第一句話就問,你看明白了嗎?
  • 諾蘭《信條》別想一次看懂,第一遍看劇情邏輯,第二遍看隱藏細節
    引子諾蘭的《信條》一直被視為拯救電影市場的力作,今天影片上映後,新金牌娛樂觀察家第一時間前往觀影,一口氣看了兩遍。不得不說,和之前的諾蘭電影一樣,別想一次看懂,裡面隱藏了大量細節。要知道,諾蘭可是建築師出身,邏輯思維沒話說。這次《信條》和《盜夢空間》意思差不多,故事是一次典型的跨國行動,主角一邊滿世界旅遊,一邊拯救人類。
  • 你敢承認沒看懂《信條》嗎?
    跟諾蘭之前的《盜夢空間》一樣,對於《信條》的評論,網上基本步調一致「很燒腦」,甚至有的觀眾反饋「出門下樓梯都感覺往上走」,而我看完了信條,是真的差點沒把我腦燒死,看完後最大的印象,竟然是留在我腦海中關於劇情的一個個細節的問號,還有跟隨劇情推進、震耳欲聾的音效!
  • 看懂《信條》,你需要幾遍?
    正如《星際穿越》中涉及了「蟲洞」及「黑洞」、引力效應、五維空間、外星巨浪等元素,《信條》也關乎熵增原理、祖父悖論、鉗形行動等概念。不過,觀眾完全不用被這些「高大上」的名詞嚇到,《信條》不是科教片,它只是利用了這些科學概念和理論來包裝故事,觀眾也不必深入了解相關理論就能看明白電影。
  • 《信條》,你看懂了嗎?
    作為2020年電影院復工後的第一部好萊塢大片,《信條》上映一周,不但票房突破了2.5億,而且引發了極大的話題,看沒看懂?準備幾刷?如何解讀?是否過譽?……嘖嘖,燒腦大師,果然名不虛傳。……影片結尾,男人身後驀然出現一張他本人的、巨大的臉,舉起拖鞋——原來,他就是那個自己想要拍死的「蟲子」。
  • 《信條》電影的主人公是誰? 影片信條細思極恐的細節解析
    如果一個人非常流利的給你倒背一篇文章,你的大腦要跟上他的速度將其轉換為正序,自然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信條》則隨著劇情發展,開始了大量的正向與倒向的穿插,甚至後期還讓大量正向與倒向的事件出現在同一時空。我估計就算是愛因斯坦來看,大概率也很難一刷就捋清楚所有事是如何發生的。
  • 《信條》劇情解析:了解這四點,小學生也能看懂諾蘭
    如果對以上五點先做減法,《信條》小學生也能看懂。咱們先扒皮去骨的聊下主線故事,後面再把這些幹擾項加回來。瞬間要辭職。主管PUA(精神控制)小黑:沒多少人能通過考驗,這可是拯救全人類的活兒。小黑頓時主角光環上身,接受任務。並了解了這次任務比較坑爹,只有一個手勢和一個詞:信條。主管同時告訴他,這個暗號能給你帶來光明,也能帶來黑暗。暗示後面的線索有真有假。
  • 就算沒看懂《信條》,我也要說它很無聊
    這兩天影迷圈的問候語大概是:諾蘭《信條》你看懂了嗎?如果你問我看懂《信條》了嗎,我的回答是,整體上大概明白這是一個什麼故事,不過對於其中的若干細節,我真的沒有梳理清楚,我相信這大概也是任何一個智力正常、認真看完全片的成年人都會有的感受。
  • 看懂《信條》,你需要幾遍?
    由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科幻動作巨製《信條》9月4日起在全國IMAX影院公映,影片以淘票票9.0和豆瓣8.3的好成績迎來高分開局。《信條》是世界級名導諾蘭傾力打造的力作,融合特工、動作、科幻等豐富元素,並全面升級開拓「時空逆轉」概念。該片講述了一名身手了得的特工,在經過組織的嚴密訓練之後,被派去執行一項任務,在搭檔幫助下,最終順利拯救了世界。
  • 《信條》評分下滑,諾蘭的招牌不靈了?電影細節經不起推敲
    甚至,諾蘭本身有些核心的問題也沒有耐心去講清楚,當男主想了解的更深刻時,尼爾也只能說,「睡覺吧」,睡覺比理解那麼抽象的概念輕鬆多了。而這樣的概念,在影片出現了很多,信息量之大,遠遠超過觀眾的接受程度,如果沒有提前備課,一刷,你是大概率看不懂《信條》的。正如豆瓣網友說的,N刷之後,也許有諾蘭迷能看懂《信條》,但是一刷的體驗就那麼糟糕了,誰有耐心去N刷?
  • 你看不看得懂《信條》不重要,你朋友圈的理科生看懂了就行
    發現沒有,平時我們評價電影的標準是,好不好看,但到了諾蘭這裡,就變成了,看沒看懂。《信條》並不至於看不懂,但的確要保持一個高度集中的狀態,才明白他到底在哪個部分設置了概念,又是怎麼使用這個概念的。這些細節
  • 看懂這些細節,才知道《信條》到底有多炸!
    他實際的設置要複雜得多,這其中就包括時間迴路。他將軍事上常用的「鉗形戰術」移植到時間上,整部《信條》,其實就是一部跨越幾十年的「鉗形時間戰術」。 來自未來的特工要回到過去的時間點招募特工,而過去時間點上的特工,要跑到未來的時間點中加入神秘的「信條」組織,兩個不同時空的特工交匯,共同阻擊大反派掌握的,用以毀滅人類的時間逆流技術,拯救全人類。
  • 看懂這些細節,才知道《信條》到底有多炸
    他實際的設置要複雜得多,這其中就包括時間迴路。他將軍事上常用的「鉗形戰術」移植到時間上,整部《信條》,其實就是一部跨越幾十年的「鉗形時間戰術」。來自未來的特工要回到過去的時間點招募特工,而過去時間點上的特工,要跑到未來的時間點中加入神秘的「信條」組織,兩個不同時空的特工交匯,共同阻擊大反派掌握的,用以毀滅人類的時間逆流技術,拯救全人類。
  • 了解這些,幫你150分鐘看懂諾蘭《信條》
    想進一步了解《信條》這部超級燒腦的作品,就不得不提到諾蘭導演。但正是這些原因,才讓廣大影迷更加津津樂道。如何講好一個關於時空轉換的懸疑片,非常考驗導演的功力。而諾蘭恰恰是駕馭此類型片的一位大師。從《信條》最近點映流出的信息來看,諾蘭在延續《記憶碎片》《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這三部關鍵作品的前提下,對於時間的探討又來到一個新的維度。那便是通過影片中的各種展示,試圖揭示各種物質在&34;的時空中的運行規則。
  • 非物理專業如何輕鬆的看懂《信條》
    據說要看懂《信條》首先要明白兩個概念——1.熵增熵減是怎麼回事。 2.祖父悖論是什麼意思。 嗯,也許這是一個物理專業者的自我修養吧,但是不要忘了,諾蘭是個商業片導演,商業電影要想掙錢,首要的是群high,是普適。而「祖父悖論」一般智商在線的影迷在簡單的解釋之後都應該能明白,並且能夠知道「祖父悖論」怎樣影響電影的劇情發展,但是理解「熵增熵減」除非有點硬核知識,否則別想簡單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