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信條》,你只需要了解這四件事

2021-01-08 騰訊網

諾蘭導演拍電影有多瘋魔?看懂《信條》,你只需要了解這四件事

多年以後,人們或許會說:「《信條》的概念和效果,仍然未被超越。」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被譽為是這個時代的電影天才,在IMDb網站上的網友評選TOP250高分電影中,他有《記憶碎片》《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等7部電影入選,是同時代電影導演中的佼佼者。自從《蝙蝠俠:黑暗騎士》一戰封神之後,他的每部新作都得到全球影迷的矚目,這部最新的《信條》也不例外。

這次的《信條》是要把時間具象化地呈現給觀眾,正向和逆向的時間用視覺來呈現,真正達到了一場意想不到的視覺盛宴,為了拍攝這樣一部高口碑的大片,諾蘭可以瘋魔到什麼程度?有關片名時間和人物的設定的含義,你需要了解這四件事——

第一,看懂《信條》,你只需要了解這四件事

看諾蘭導演的電影最好不要在影院裡玩手機,要集中精神,注意片中以下幾個名詞,這電影就無障礙了。

1、片名「Tenet」的含義

這是一個回文詞,正讀、反讀都一樣,就等同於片中正向和逆向的時間設定一樣,主人公(約翰·大衛·華盛頓飾)在《信條》中的故事就是來回往復演了一遍,當我們以為電影完了,但是反過來這是一個起點,他將引導未來年輕的尼爾(羅伯特·帕丁森飾)來為信條組織服務,而主人公(諾蘭刻意沒給起名字)正是信條組織的創始人,即便是信條組織這個概念還是別人告訴他的,但其實是他未來首創,只不過是他從未來穿越過來培養了一批人,循環往復。

2、了解「熵」

「熵」是熱力學中表徵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用符號S表示,其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信條》電影中的未來科學家發明了逆向熵的技術,這項技術也實現了時間倒流,人們可以通過旋轉門回到過去,就如同穿越一般,只不過穿過去之後是逆向時間,一切都是反正來的。

3、什麼是「時間鉗形運動」?

在結尾的大戰中,完美地詮釋了「時間鉗形運動」紅藍兩隊分頭進攻,紅隊一組正向從9點50分打到10點鐘,藍隊一組逆向從10點打到9點50分。看似分頭行動,實際合作無間,因為始終有一組是打過這場仗的,所以知道應該從哪裡打可以避免大的傷亡,以及敵人會怎樣進攻,兩組人馬在正向和逆向的時間軸上相互合作,是為鉗形運動。實際上,主人公和尼爾拯救世界的行動,兩人經歷了正向和逆向的時間軸,不也就是一場長線的時間鉗形運動嗎?

4、「尼爾」的角色意義

羅伯特·帕丁森飾演的尼爾是來自未來的人,他知道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而在未來徵召他加入「信條」組織的人正是主人公(約翰·大衛·華盛頓飾)。主人公在未來找到了年少的尼爾合作,尼爾從未來穿越而來,幫助主人公完成了拯救世界的人物,即使尼爾知道這趟任務他將獻出生命,他也無所畏懼。電影中的這兩位主人公的無畏精神,也頗具傳奇色彩。

第二,真飛機撞樓,組車隊逆行倒流,大場面少用特效

諾蘭導演的電影作品好看,就在於真實感強烈,之前《蝙蝠俠:黑暗騎士》中蝙蝠俠打翻大型廂式貨車,還有《盜夢空間》中火車開上公路,這些都是實拍,真的就是在做好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動作了真實的大貨車和火車,從而達到了真實的大場面。

《信條》又是一次登峰造極,電影中動用了波音747去撞毀片中的機場倉庫,還同時讓20多位特技演員齊齊開倒車上路,營造片中時間逆向的視覺場面,真實的震撼是電腦特效遠遠無法比擬的,今天的好萊塢也僅有諾蘭能堅持如此拍大場面。片尾的高潮決戰,正向和逆向部隊的雙雙對決,也打開了有關動作和時間設定的全新視野。

第三,《信條》顛覆傳統特工片,科幻硬核賦能

科幻片和特工片在好萊塢都是久負盛名的類型片,作品也是汗牛充棟,但如何拍出新意就是個問題。特工+科幻的理念並非諾蘭開創,但是《信條》真的是把這個概念推上了一個高點,諾蘭導演是用有科學依據的時間理論來創作電影,有關時間正向和逆向的設定有縝密的科學依舊,同時在表現手法上,讓不同時間點的人物出現在不同場景,正義一方在為了拯救世界這項工作而不懈努力,特工故事線的設定異常穩定,這中間還有思路清晰的時間穿越線,從而讓一部特工電影呈現出前所未有觀感。

相關焦點

  • 看懂《信條》,你只需要了解這四件事
    看懂《信條》,你只需要了解這四件事 多年以後,人們或許會說:「《信條》的概念和效果,仍然未被超越。」有關片名時間和人物的設定的含義,你需要了解這四件事—— 第一,看懂《信條》,你只需要了解這四件事看諾蘭導演的電影最好不要在影院裡玩手機,要集中精神,注意片中以下幾個名詞,這電影就無障礙了。
  • 《信條》劇情解析:了解這四點,小學生也能看懂諾蘭
    主管PUA(精神控制)小黑:沒多少人能通過考驗,這可是拯救全人類的活兒。小黑頓時主角光環上身,接受任務。並了解了這次任務比較坑爹,只有一個手勢和一個詞:信條。主管同時告訴他,這個暗號能給你帶來光明,也能帶來黑暗。暗示後面的線索有真有假。
  • 燒腦影片《信條》,看懂需要了解這些
    在一場戲中,諾蘭真的炸了一架波音747飛機,這架飛機當年造價2億美元,重約174噸。不得不說《信條》是很燒腦的,它的燒腦不在於劇情有多複雜,而在於該片需要觀眾的大腦和眼睛調整以往的觀看習慣,去適應逆轉時空中那些充滿不協調感的詭異畫面。
  • 《信條》解析:看信條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
    首先講一下《信條》的故事設定,不了解故事的設定前提,很難看懂整部影片:1,《信條》的世界中存在一種逆轉時光機器,簡單點就是逆轉時光門。逆轉時光門分為紅色和藍色兩邊(導演為了讓觀眾更好區分,特意使用了兩種不同的顏色)。從紅色的門進入就會從藍色門出來進入逆轉時間,同理從藍色門進入就會從紅色門出來。在逆轉的時間裡,時間是倒行的。物理定理也是反的,比如火是冷的,冰是熱的。
  • 明天看《信條》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
    同志們,《信條》明天就要正式上映了。你準備好享受腦保健操了嗎?作為影院復工後的第一部好萊塢大片,《信條》一直被當做救市之作期待著。而作為好萊塢時間管理第一人,諾蘭這次似乎又把時間這個概念玩出了新高度。所以,咱們最好還是稍微先了解一些預告中涉及到的基本背景知識。不求讓你知道後就能一遍通關。
  • 看諾蘭新片《信條》,你需要知道這10件事
    這對於中國影迷來說無疑是一件值得興奮的事情,今天《信條》還發布了定檔預告,導演諾蘭給中國觀眾送上獨家寄語:「《信條》是我們為大銀幕量身打造的作品,我是電影院的頭號粉絲,一生都痴迷於影院所帶來的儀式感……我們盡最大可能將《信條》打造為一部傳奇大片,在銀幕上呈現最沉浸式的動作畫面,很興奮能將它帶給中國觀眾。」
  • 看懂《信條》,你需要幾遍?
    仔細讀這句話,這像不像一句廢話,但又似乎藏著某種玄機?這是電影《信條》中的一句臺詞,也是影片的內核。這部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科幻片自9月4日上映以來,反響頗廣,不到一天半累計票房已經破億,「燒腦」的故事設定與結構讓喜歡的觀眾津津樂道,但也遭遇無聊、沉悶、「看得很累」的質疑。
  • 想看懂電影《信條》只需要想通這件事——解析電影,部分劇透
    在討論電影《信條》之前,先來說說導演諾蘭的另外兩部著名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這三部電影有一個共同點——提供了一種新穎的科幻前提。諾蘭在《信條》中是這樣設定的,想要穿越回過去需要2步:第1步從時間正向流動世界進入時間反向流動世界(圖中A);第2步在反向世界一直待到2000年,再回到正向世界,就也完成了
  • 看《信條》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把正序和倒敘的部分全部按照正序因果都展現一遍,而是只給了一種敘事呈現。觀眾需要自己捋清邏輯,這無疑又給「看懂」《信條》增加了挑戰性。,聽的人也未必能聽明白,就算聽的人自認聽懂了,去看的時候又未必能看懂了。」
  • TENET | 看《信條》之前你該知道的幾件事.
    不出意外你的朋友圈將在今晚十點被這部電影刷屏。作為豆瓣T0P250霸榜專業戶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作,《信條》未映先熱,大家的關注度非常之高。燒腦同時也意味著,你很難被劇透(算是一大優點?)。即便你沒看懂核心設定——鉗形理論,也不影響你對整個故事的理解。害怕看不懂的朋友不必過分擔心,以我的判斷,大部分人第一遍可以看懂70%,二刷基本可以看懂90%的內容。
  • 看懂《信條》,你需要幾遍?
    由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科幻動作巨製《信條》9月4日起在全國IMAX影院公映,影片以淘票票9.0和豆瓣8.3的好成績迎來高分開局。《信條》是世界級名導諾蘭傾力打造的力作,融合特工、動作、科幻等豐富元素,並全面升級開拓「時空逆轉」概念。該片講述了一名身手了得的特工,在經過組織的嚴密訓練之後,被派去執行一項任務,在搭檔幫助下,最終順利拯救了世界。
  • 非物理專業如何輕鬆的看懂《信條》
    ——「要看懂《信條》首先要明白兩個概念(1.熵增熵減是怎麼回事。但是要看懂《信條》首先確實要明白兩個事情——1電影的危機事件是什麼;2如何解決這個危機事件。只要看懂這兩個情節,電影其他的表現手法都僅僅是輔助的浮雲。而看懂「電影的危機事件是什麼和主角如何解決這個危機事件」並不比理解「祖父悖論」要難。1電影的危機事件是什麼?
  • 想看懂電影《信條》只需要想通這件事——看過電影的來討論一下吧
    在討論電影《信條》之前,先來說說導演諾蘭的另外兩部著名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這三部電影有一個共同點——提供了一種新穎的科幻前提。《星際穿越》告訴我們黑洞是可以穿越過去的;《盜夢空間》告訴我們人可以主動進入別人的夢境,甚至是多層夢境;而《信條》告訴我們時間是可以穿越的,雖然穿越的方式跟我們以往想像的不同。這三部電影其實都沒有強調這些科幻前提實現的原理是什麼,科學家(科學狂人甚至反派)是如何實現這些的。電影著重體現的是這種科幻前提實現之後的場景是什麼樣子的,又或是這種科幻前提之下會發生什麼連鎖效應。
  • 《信條》太燒腦了!只看一遍可不能完全看懂
    然而,當我在電影院看完這部電影時,很負責任的說,我只看懂了一半。 劇情簡介這部影片的劇情實在是太複雜太燒腦了,很難簡述,所以劇情簡介就複製黏貼豆瓣中的吧。而這次看《信條》給我的感覺和諾蘭的其他影片完全不一樣之前看諾蘭的影片,無論是《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還是《致命魔術》,就算是你不了解其中燒腦的部分,你都能被影片中的故事所吸引。
  • 了解克魯伊夫你只需要看完這14件事
    你或許不了解克魯伊夫,你甚至沒怎麼看過他的比賽,他對於你來說可能只是舊時代裡眾多耀眼巨星中的一位而已,他的去世和許多老邁的名人去世並沒有太大分別
  • 要看懂電影《信條》,你需要看懂時間倒流的概念(無劇透)
    最近,周邊好多朋友看了電影《信條》,都認為諾蘭電影「好高級」呀,因為沒看懂。 準備看電影時,我們要首先明白一個電影中的時間概念,這樣才能方便我們看懂劇情。如果時間可以操控,我們是選擇「時空穿越」、還是選擇「時間倒流」呢?電影《信條》的導演諾蘭無疑是選擇了勻速的倒流時間概念,並將此概念貫穿了本片。 時間勻速向前,是我們認知範圍內不爭的事實。
  • 不知道這幾件事,你的《信條》白看了
    如果你還沒看信條,或者一刷過後意猶未盡還想去重刷的,不妨先了解這些點,帶著它們去感受電影。《信條》中未來的人類找到了一種方法進行熵增熵減的切換,從而使人、物體甚至空間,進行時間逆行,回流到過去。需要注意的是,時空逆轉並非單純地回到過去。與直接穿越回到過去不同,時空逆轉需要倒流經歷一遍同樣的時間,即,如果你要回流到1年前的時間點做某件事,那麼你需要倒流著生活1年,回到1年前的那個節點,完成之後再逆轉回來。
  • 沒人能一遍看懂《信條》這篇解答你的所有小問號
    另外,影片中一些重要信息都是後置的,先拍事件過程,而後在某個人物的一句臺詞中再提示你是怎麼回事,所以第一遍看很難把信息拼圖拼完整。觀影中但凡你走神幾秒,可能前後情節就連不起來了。  如果有人自稱一遍就看懂了,可以試試二刷三刷——會發現越看問題越多。這是一部整體故事脈絡清晰,但燒腦細節可無限回味的電影。筆者已經三刷,也不敢說百分百吃透了這部作品。
  • 其實你看懂了《信條》,只是你自己不知道
    《信條》國內上映已近一周,取得了2.7億票房,預計最終落點在4億左右,只到《八佰》的一個零頭。這部從年初就被全世界寄予救市重望的大片,在「拯救電影市場」這件事上,大概率要敗北了。影片成本超過2億美元,至少需要5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才能收支平衡。現在看來,不賠錢就算萬幸。
  • 看《信條》之前,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在九月初新上映的影片中,《信條》無疑是眾多觀眾最關注的,也是最期待的一部影片。僅僅是上映,就頻繁登上了微博、知乎等眾多平臺熱搜前列。這是為什麼?原因無他,只因為《信條》的導演,是克裡斯託佛·諾蘭。而《信條》也不例外,這是關於一個時間的故事。在《信條》的世界裡,只承認「一個世界原則」,亦或是「一個時間軸原則」。電影裡,有一個時間裝置(U型門),穿過這扇門,從另一扇門出來,你的時間流動方向便會相反。你,就可以逆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