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不看得懂《信條》不重要,你朋友圈的理科生看懂了就行

2020-09-07 一臺戲

發現沒有,


平時我們評價電影的標準是,好不好看,但到了諾蘭這裡,就變成了,看沒看懂。


我想,這是克里斯多福·諾蘭,這位神奇的導演特有的殊榮了。


從《致命魔術》,到《盜夢空間》,到《星際穿越》,再到《信條》,理解難度呈上升趨勢。


他似乎迷上了一種,和觀眾玩劇情殺的遊戲,讓你追著他的思路跑,一跑倆小時。


對我個人來說,看電影的狀態是越來越認真,但得到的快樂卻在變少。


《信條》並不至於看不懂,但的確要保持一個高度集中的狀態,才明白他到底在哪個部分設置了概念,又是怎麼使用這個概念的。


離開影院,還要在腦子裡復盤幾遍。


但弄懂之後,也沒有產生那種由衷的滿足或者意外的感動。


反而是感覺有點累


想必跟我一樣的人,是有一部分的。


所以貓眼評分也好,豆瓣評分也好,都比《盜夢空間》低了一大截。



但並不是說,《信條》就不好。


諾蘭把一種純粹概念的事物,用完全具體的影像表達了出來。


先有彈孔,過一會才看到子彈退出去的過程;



先做出丟的動作,子彈才會回到手中;


水坑先有漣漪,腳再踏進去;



這些細節,讓任何一個沒有多少物理知識的人都可以試著理解「逆熵」這個概念。


諾蘭用影像化的語言,製造了一個奇絕瑰麗的夢境。



況且這還不是一種單純的胡思亂想,而是有嚴謹的學術假說作為背書。


然而,它依然不是一部為所有觀眾而拍的電影。


正如槍稿的影評所言:《信條》不在乎觀眾,只在乎影迷。



不難發現,看完《信條》後比較激動的,普遍是理科生或者科幻愛好者。


換句話說,這是一部分具有相關知識儲備的人


在觀影過程中,他們更容易發覺到影片中埋藏的彩蛋,在觀影后,亦更容易復盤出整個故事的所有細節。


除了能夠取得一種理解上的共鳴,也更容易獲得智識上的滿足感和優越感


看到這句話,有些人一定會立刻吐槽:


看個電影還看出優越感來了?


事實上,在文化消費上,智識或審美上優越感是個很常見的誘因。


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受到了它的影響,


比如早些年用網易雲的一部分人,就鄙視用其他所有音樂軟體的,


但這些年,其他人又反過來譏諷它矯揉造作的評論區,賜諢名「網抑雲」。



很多的文化消費,都在有意無意地製造一種區隔,讓區隔之內的消費者產生一種美妙的自我感覺,而這種自我感覺必然建立在相較他人更「好」的優越感上。


你猜,諾蘭知道不知道這個道理?


所以,別看《信條》是一部基於正經科學假說,並把認知門檻拉得這麼高的電影,它本質上還是一部爽片。


扒掉那些眼花繚亂的平行剪輯,這個故事講得就是:


一群特別牛逼的人拯救了世界。



不管看不看得懂,它其實都很難讓普通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反觀《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一個讓人對當下生活方式產生質疑:所謂的現實主義者和沉浸在夢境中的人可能本質上沒什麼不同;另一個則告誡我們「不要溫和的走入這良夜」,要勇敢跟生活抗爭,甚至片中的親情關係也很動人。



但《信條》中,卻搜尋不到任何與現實的聯繫。它只是一場美妙的幻夢。


在我個人的判斷標準中,科幻作品雖然可能在描述另外一個可能的世界,但它依然應該具備文學這份與現實讀者交流的意義


好的科幻作品,應當與真實世界互文,映射現實世界的一些問題,或反映普遍的人類感情。



以這個標準來說,《信條》是無法與《三體》《北京摺疊》之類的作品媲美的,甚至還不如動畫片《靈籠》。


當然,諾蘭本身就是一個商業片導演,他拍的電影與文學基本也是風馬牛不相及。



看商業片主要還是為了開心,如果看了不開心,也沒必要強迫自己看。


所以,就算沒看懂也不需要感到被冒犯,因為這可能只是一部不是拍給你看的爽片罷了。

相關焦點

  • 其實你看懂了《信條》,只是你自己不知道
    ,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樣。但在我看來,電影實際上比這些牛X解析圖容易看懂多了。《信條》的故事不僅非常簡單,而且十分「爛俗」——英雄打敗反派,拯救了世界。但你可能會問,那時間逆轉、熵增熵減、鉗形運動等等科幻概念,是啥意思嘞?我的回答是——這些,通通不重要。
  • 非物理專業如何輕鬆的看懂《信條》
    ——「要看懂《信條》首先要明白兩個概念(1.熵增熵減是怎麼回事。好,梳理清楚這兩點,你就可以驕傲的對別人說你看懂了《信條》。什麼「熵增熵減 」,什麼「祖父悖論」都僅僅是噱頭,是煙幕彈,是一部商業電影好看的佐料。就像我們去吃一道功夫菜,享受它的關鍵是你有正常的味覺和能夠咀嚼的牙齒,而不是你是否知道做成這道菜的每一項工序。也許你知道了這些會更加對這道菜充滿敬意,會更加虔誠的咽下每一口,可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 《信條》好不好看不重要,看不看得懂也不重要,總之,看就對了
    》是一部不怕被劇透的電影,因為劇透的那個人也未必看懂了電影中的奧秘,所以在鼓起勇氣去一刷之前,為了對電影有更好的理解,我刷了不少有關於《信條》的解說和劇透,說實話,劇透部分其實對觀影的幫助並不大,反而是有關於物理原理的解釋上,對理解電影有很大的幫助,希望大家在去看電影之前,先了解一遍電影中涉及的物理知識點。
  • 電影《信條》看不懂?網友調侃1億票房裡有9500萬都是沒看懂
    那麼這部《信條》究竟有多難懂,據說連電影的主演們都看不懂劇本裡的故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對於電影《信條》裡的故事情節也是非常的深奧,並非看一遍就能完全看懂的。反正我是沒有看懂。據說主演們拍這部電影的時候也叫苦連天的,約翰·大衛曾在採訪中表示,他讀了幾個小時的劇本依然迷惑,對劇本看不懂,電影都拍完了連電影類型都沒搞明白。而影片中都是逆向時間來展現,所以他們在拍攝電影時要學習倒著做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其中就包括呼吸、說話和跑步等等。
  • 你敢承認沒看懂《信條》嗎?
    跟諾蘭之前的《盜夢空間》一樣,對於《信條》的評論,網上基本步調一致「很燒腦」,甚至有的觀眾反饋「出門下樓梯都感覺往上走」,而我看完了信條,是真的差點沒把我腦燒死,看完後最大的印象,竟然是留在我腦海中關於劇情的一個個細節的問號,還有跟隨劇情推進、震耳欲聾的音效!
  • 你也許看不懂信條,但你可以看懂電影裡的藝術
    今天周一,同事之間的問候會變成「看《信條》了嗎?」,亦或是「看懂《信條》了嗎?」。
  • 文科生不懂理科生的浪漫?
    文科生不懂理科生的浪漫?、做事嚴謹, 無論怎麼看都是 不擅長「浪漫」的人~ 但理科生的以下戀愛對話, 沒點專業知識 還真看不懂……
  • 看不懂諾蘭的《信條》?請收下這份觀影指南
    時隔三年,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攜「燒腦」新片《信條》重返中國院線。不過,首周末突破兩億的票房難稱理想,迄今較開畫下降0.5的豆瓣評分也漸漸呈現口碑兩極分化之勢,「門檻太高」「看不懂」等成為觀眾主要的吐槽點,演員秦昊更發文調侃:如果自己表示看不懂,會不會被質疑智商問題。從《盜夢空間》到《星際穿越》,向來標榜高概念的諾蘭似乎從未對觀眾這麼「不友好」過。
  • 影評有du丨「我看懂《信條》了!」「就喜歡你的自信。」
    諾蘭導演新作《信條》9月4日上映,作為著名的老燒腦玩家,本次考卷到底難倒了多少人?歡迎來到大型懵圈現場——《信條》影評區——一起一探究竟,準備好了嗎?黑餵狗~(我看你就是故意的)(沒看懂就沒看懂,咋還甩鍋了)(我問你這個了嗎?)
  • 諾蘭的《信條》,你看懂了嗎?
    朋友們,《信條》看了嗎,看懂了嗎?電影時長兩個半小時,我聚精會神,目不轉睛。電影都沒到一半,我就開始漸漸懵神,緊接著進入懷疑自己智商的階段。出了電影院之後只要確認過眼神,是看過《信條》的人,開口第一句話就問,你看明白了嗎?
  • 你也許看不懂諾蘭新作《信條》,但你可以看懂電影裡的藝術
    這是一部走出電影院可能都沒有看懂的電影,一部看完解析發現連解析都看不懂的電影。然而,從開場烏克蘭一家歌劇院的爆炸事件,到通過在拍賣行工作的凱特以及她賣出的戈雅的假畫,再到「時間鉗」重要的發生地之儲藏藝術品的自由港,藝術元素可謂是貫穿電影始終。看不懂電影的你,至少可以了解一下藝術知識,陶冶一下情操。
  • 非得看懂《信條》的話就是你的不對了
    《信條》你看懂了嗎??反正我沒看懂。 這次《信條》的票房成績也一定不會差。《信條》的出現源於導演諾蘭從小對但其實早期的諾蘭無論是寫劇本、做導演都幹不長久,被拒絕了很多次。然而他的妻子,艾瑪·諾蘭開始鼓勵他自己籌錢拍電影。
  • 《信條》你看懂了嗎?這裡還有一堆燒腦片等著你
    而在這個驚人的票房背後,刷進朋友圈的還有一大片的「看不懂」。而在這次的《信條》中,諾蘭直接從敘事方式入手,呈現出一個極其複雜的時間線與故事線,難怪網友們看了影評之後,還是一臉懵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除了《信條》之外,還有什麼讓你一臉懵逼的燒腦神作。
  • TENET | 看《信條》之前你該知道的幾件事.
    不出意外你的朋友圈將在今晚十點被這部電影刷屏。作為豆瓣T0P250霸榜專業戶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作,《信條》未映先熱,大家的關注度非常之高。基本上想看的朋友會大量集中在今晚7到10點的時間段,在觀影之前熊貓給出以下建議(先看預告)。首先片子燒腦是肯定的,但也沒有到炸腦這麼誇張的程度。燒腦同時也意味著,你很難被劇透(算是一大優點?)。即便你沒看懂核心設定——鉗形理論,也不影響你對整個故事的理解。
  • 《信條》,你看懂了嗎?
    作為2020年電影院復工後的第一部好萊塢大片,《信條》上映一周,不但票房突破了2.5億,而且引發了極大的話題,看沒看懂?準備幾刷?如何解讀?是否過譽?……嘖嘖,燒腦大師,果然名不虛傳。》這片子的觀影門檻,竟然這麼高,嗯……「看完別的電影討論,叫映後交流;看完《信條》討論,叫對答案」,關鍵是,這答案……還不一定對。
  • 「朋友圈說看不懂《信條》很丟人,是真的嗎?」
    而遊戲唯一的任務就是——觀看諾蘭新上映的電影《信條》。這位熱衷於燒腦敘事的導演,每次新片上映都會在各大影評平臺上掀起一股「大腦被燒成爆炒腦花」的哀嘆。而一部讓絕大多數人都摸不著頭腦的《信條》,更是讓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成為了100種迷惑表情大賞。
  • 電影《信條》TENET你看懂了嗎?諾蘭的,看不懂就對了
    在豆瓣尋求安慰後,到貓眼一看畫風完全不同,看來貓眼的各位看官才是認真看劇的人,看不懂得我們都是不好好看劇,中途開小差的人,知道了嗎?不是諾蘭高深,一刷看不懂,意思你需要二刷去了,再不行就三刷、四刷……小爺還不信邪了,不看懂誓不罷休,就算常駐電影院也要啃透BUG。
  • 諾蘭導演作品《信條》,你看懂了嗎?
    電影院看了一遍,B站看了一遍,各種解析看了個遍,明白了一個道理:果然《信條》不是那種多看幾遍就能懂的電影。相信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朋友。看了很多遍,還是看不懂《信條》,但是仍舊覺得一定不是導演的問題,一定是我太笨太膚淺。畢竟導演是諾蘭。
  • 假裝看懂《信條》?一分鐘騷操作讓你懂文案技巧
    《信條》國內上映已近十天,取得了2.7億票房,預計最終落點在4億左右,只到《八佰》的一個零頭。票房破2億,但據說一遍就看懂的人,現在將將能坐滿一個KTV中包了。但估計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高高興興出門去,一臉懵逼回家來,輾轉反側想不明這個《信條》的故事,諾蘭琢磨了20年。影片講述一個特工為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進入一個時間流向被顛覆的危險任務之中。
  • 《信條》一部很燒腦的電影,你看了嗎?口碑兩極,看懂的又有多少
    《信條》是美國與英國合力打造的一部科幻、驚悚電影,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兼任編劇,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發行出品,該電影還聚集了一大批優秀傑出的演員,是由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茨基、麥可·凱恩、肯尼思·布拉納、亞倫·泰勒-詹森、迪寶·卡帕蒂婭、克蕾曼絲·波西等人參與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