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地獄火」戰術:逃跑也是技術活兒

2020-12-23 騰訊網

最近看了一部老片子《極盜戰》警匪片,前一個半小時基本都是拉家常,三兩天不著家的警察,剛回到家就被警嫂鬧得沒脾氣,各種沒事找事,熬到劫匪搶劫銀行。當然,看電影不僅僅是看激戰場面有多刺激,我這裡就要講一點不一樣的看法。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哪知道等了半天,才發現劫匪在聲東擊西,瞞天過海般洗劫了碎鈔廠,但劫匪的計劃百密必有一疏,最終開展了槍戰。精彩的是,劫匪竟熟練運用了美軍特種部隊小組常用的逃脫戰術——「地獄火」戰術。

威名遠揚的「地獄火」戰術

但是,美國軍語中並不能找到「地獄火」這個術語,這個戰術被美軍廣泛使用和傳播,最貼切的名稱也只是「Peeling」,這個詞原意是「剝離」,最早出現在《太陽之淚》的影評中。

看過《太陽之淚》和《極盜戰》電影的人就會發現,所謂的「地獄火」戰術,實際上就是「脫離戰術」,脫離並不意味著「撤退、逃跑」,只是在特定時間裡脫離和敵方的接觸,真實意圖是一種機動戰術。當然了,作戰本身就是殘酷的、複雜多變的,特定時間內的脫離行動,也可以理解成另一種撤離,說它是撤退戰術也沒錯。

作戰小組在機動過程中遭遇敵方隊伍,先發現敵人的隊員立即以最大火力射擊,小組向特定方向撤退,旁邊的隊員會配合火力壓制,掩護先開火的隊員撤離,其後的隊員按照這個順序輪流開火和撤離,輪流循環開火、撤離程序,直到所有隊員脫離敵方射擊範圍。戰士經過訓練,每個不用思考,就能具備這種戰術訓練養成,目的就是用突然的、強大的火力,短時間內壓制敵人,在敵方火力還沒有反應過來時脫離對方。

曾有美特種兵這樣描述這種戰術「30秒內,就像上帝庇佑一樣,世界上沒有任何部隊能擋得住這種火力與震撼力;在30秒後,上帝庇佑人多槍多的一方。」美軍的這種戰術,其實類似於我軍的交替掩護戰術,不同的是,交替掩護戰術不僅用來撤離,更多的時候是用來進攻行動的。

戰術的細節化指令

在《極盜戰》中,相當專業地用細節化,把這種戰術行動過程中的指揮、轉換陣地、換彈匣等描述出來的,有時候脫離不一定是只想後退,有時候希望用火力逼迫對方撤退、脫離,有時更需要橫向轉移,《太陽之淚》講的就是橫向轉移的作戰意圖,在許多美國戰爭片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指揮與小隊協同

班組、特定小組都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團隊模式,在應對突發情況時,並不是每個行動細節都需要指揮的,每個隊員都要自行判斷情況,自主實施協同配合。當然,這需要不斷的訓練和磨合才能實現這種默契。

現實中我們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項目部成立了,不同單位的業務小組和個人陸續入駐,每個人的專業水平、業務能力和執行能力都參差不齊,頭2個月是最混亂的,這個時候就需要項目經理、執行經理高超的組織管理能力,也是最累的時候,需要指揮、協同和分解分配不同任務到不同業務組,消除雜音幹擾,清除退回頑固分子和業務能力差的人,最終完成整體的協作配合。

當小隊遭遇敵方伏擊時,前方與敵人有直接接觸隊員,會立即形成齊射火力爭取主動局面,後面的隊員立即向兩側分散佔領有利地形。首輪交火後,隊長發出撤退指令,此時,最前方的隊員迅速向隊伍後方撤離,撤離的路線也只能是小隊中央的通道,撤離時以口令或肢體動作提醒後排人員做好準備,到達隊尾後佔領射擊位置。一般採取拍肩膀或踢靴子的方法,後排的隊員開始接替射擊。

在巷戰中,由於,只有前排隊員能發揮火力,所以,他們要以最大射速實施火力壓制;在野戰陣地,就需要全小隊同時射擊,最大化火力壓制。當最前排隊員到達隊尾後,會再高喊口令報告,其後一排才開始撤離。

整個過程中,指揮動作雖然不多,但是對隊長的要求卻很高,隊長要迅速判斷情況,馬上下達指令,讓小隊明白是堅守還是撤離,撤離是向翼側還是後方撤離,避免盲目擇路被敵人逼入包圍圈,比如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的反鉗制戰役中,張靈甫帶領隊伍慌不擇路,跑到了沒有掩護體的山頂,犯了兵家大忌,最終被反包圍,堂堂國軍名將張靈甫也被擊斃。

提供火力掩護的隊員,需要在最短時間裡,將火力提升到最大程度,以飽和火力覆蓋整個正面,就是要打得敵方抬不起頭來反擊。網上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每輪射擊都要打光所有彈匣,沒有的事,這是電影裡為了增加緊張情節,沒那麼複雜,只要發揮最大火力就行,為隊員撤離贏得時間。

影片中劫匪用強大火力壓制對方進攻

選擇哪個路線,往哪個方向撤退,都要選擇有射擊掩護的位置,在沒有掩護體的平地上作戰,就是採用「地獄火」戰術,還是會有很多傷亡的。

隊形變換

嚴格來說,脫離戰術的隊形是沒有固定模式的,本身就是一個隨機應變的戰術行動,小隊在機動過程中,隊形變化無非有三種。

第一種,橫向運動隊形。全小隊同時對敵方猛烈射擊,最外側的隊員,逐個向撤退方向轉移,從外側移動到最內側,到達位置後繼續進行火力掩護,下一隊員進行撤離,就這樣循環,從而實現整個隊伍快速向既定方向撤離。

有兩個明顯的好處,一是火力損失小,每次轉移時,其他隊員仍然保持著高強度的火力壓制,很好地保持火力持續性,沒有明顯中斷,對敵壓制效果強;二是實現了火力的順暢轉移。隊員位置的變換,就是火力點位置的無縫變換,控制區域更加靈活。

第二種,縱向運動隊形。這是最常用的隊形,適用進攻和撤退,尤其適用前進路線的反方向撤退。最前方的隊員在戰鬥中突然向後轉移,其後的隊員加大火力強度掩護後撤,後撤的隊員佔領後方有利地形繼續射擊,擔負掩護的隊員迅速後撤,就這樣反覆循環,實現全小隊撤離的目的。

縱向運動隊形的撤離戰術

《極盜戰》槍戰中劫匪的撤離,就是運用這種戰術隊形,公路上成排的汽車,為後撤的隊員提供了極佳的隱蔽條件。它最大的好處是,保持火力的同時,避免了後撤過程中將背部暴露給敵人。

第三種,斜向運動隊形。它用在戰鬥小隊需要向側後方轉移,這個時候小隊的隊形,一般是楔形陣型,同樣是前面最先向後轉移。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實現火力由一側或兩側向側後方轉移,同時給敵方造成火力越來越多的假象。

應對之策

「地獄火」戰術,只是小隊作戰的撤離戰術,在脫離過程中,儘量降低傷亡才是目的。

首先,發揮火力優勢永遠是第一位的。敵方實施轉移或撤退時,一定是其火力處於絕對劣勢狀態,作為擁有火力優勢的一方,在敵方撤退之初,加大火力強度,以更大的壓倒性火力打擊。如果敵方壓制不了我方火力,敵方的撤退計劃就不可能實現。總之,在絕對火力面前,戰術動用帶來的影響微乎其微。

其次,阻斷敵人退路。當發現敵人有撤退跡象,隊長必須準確判斷敵人的撤退方向和路線,及時阻斷其退路。阻斷方法可以是火力,也可以是兵力,動用火力時,指揮射程較遠的火力封鎖敵方退路。解放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動用班組兵力,從側翼攻擊敵人撤退的後路,擾亂敵人交替掩護的節奏。

但在實戰中,由於前方火力極強,而且對方可能會製造煙幕,想判斷敵人轉移路線並不容易的。在電影《極盜戰》中,劫匪逃離公路向倉庫快速轉移時,就是因為迂迴到網牆後的警察開展的阻擊,成功擊斃一名劫匪。

劫匪逃離公路向倉庫快速轉移時被擊斃

再次,攻擊要害。這都是廢話了,火力壓制的目的不就是要消滅對方嘛。交替掩護撤退的小隊中,總有要害部位的,這個部位就是撤離的隊員,無論前方火力多麼強大,在移動中處於暴露狀態,還是很容易造成傷亡,這樣的戰鬥減員,很容易造成撤離戰術被瓦解,所以,「地獄火」戰術只是下策,還是有很高的致命風險。

如果你看到了這裡,明白了「地獄火」脫離戰術是怎麼回事,以後不管是看國內的戰爭片還是看國外電影,都會有高於常人的觀影樂趣。

相關焦點

  • 步兵作戰大師:解放軍傳授越南的伏擊戰術,成了美軍的噩夢!
    經過數十年艱苦卓絕的武裝鬥爭,最後直至革命勝利,並且打敗了國內外各式各樣的敵人,最後在戰場上將步兵戰術發展到了巔峰。就連自認為天下第一、驕傲自豪的美軍,經歷了半島的大規模較量以後,也把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最危險的敵人來對待,絲毫不敢輕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認為人民解放軍個個都是步兵作戰的大師。
  • 淺談美軍輕型戰術輪車發展歷程
    正因如此,為汰換服役多年的 M1114 型悍馬車,美軍開始研究取代悍馬車的新型車種,並要求在火力、防護與機動力之間必須取得平衡,美軍遂發展聯合輕型戰術輪車,意味著悍馬車即將逐步走入歷史,聯合輕型戰術輪車將成為美軍地面作戰的利器,增進美軍作戰效能。
  • 內行看門道:評析影片《狙擊手:幽靈射手》(下)武器及狙擊戰術篇
    不過,在某些單獨行動的特殊情況下,狙擊手攜帶長槍能夠增強自衛火力,短時間內或在較為固定的陣地上作戰應該也是可行的。影片中還有這樣一個細節,佐託夫等人在哨所抗擊車臣非法武裝進攻時,總是先把所在房間的門窗玻璃打碎,然後再透過玻璃破洞實施射擊,這是正確的做法。佐託夫回憶其在車臣作戰時,他也是在房間內部佔領射擊位置,通過打碎的玻璃窗戶射擊。可見,佐託夫確實在戰場上磨練出非常豐富的實戰經驗。
  • 美媒稱美軍再次練習跳島戰術,曾大敗日軍?
    ,如今,美軍再次操練跳島戰術,但是目標卻隱隱指向我國。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布名為《美國再次練習跳島戰術》的文章,文中指出,作為「環太平洋軍演-2020」的一部分,劉易斯-麥克喬德聯合基地的美國陸軍部隊和美國空軍部隊在阿留申群島進行了跳島戰術演練的聯合作戰,美軍表示,其目的是通過展示美軍在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和可靠的戰鬥能力,為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和平作出貢獻。
  • 美軍女少將獲3個碩士學位,涵蓋技術、戰術和戰略,是知識型軍人
    薩拉·扎貝爾(Sarah E.Zabel)是一名退役的美國空軍少將,曾任美國國防信息系統局(DISA)副局長,管理過16000名軍事、文職和合同人員,負責規劃、開發、交付和運營美軍的指揮控制系統和能力,直接支持總統、國防部長、參謀長聯席會議和作戰指揮官,國防部下屬機構和其他任務合作夥伴的行動。
  • 聽說美軍第75遊騎兵團戰術戰傷救治挺厲害的
    本期推文對美軍第75遊騎兵團戰術級戰傷救治小組人員職能任務、行動準則、分工等,救治技術範圍等做簡要介紹,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遊騎兵們在一線傷員救治中取得的經驗吧。首先要感謝「衛勤軍醫」同學的投稿和基礎性翻譯哦。
  • 美軍在測試新戰術「跳島」戰術,想打了就跑?立馬遭到嘲諷
    房間中王大拿也是在焦急的等待對方的歸來,畢竟今晚的事情十分重大,如果對方家中真的丟了東西,那自己這條信息很可能讓自己在本地更加如魚得水,心想事成。這時候,門外王員外正慌慌張張的從外面跑了進來,一進門便把外面的們給關了上來。雖然一臉緊張的問道「兄弟,你剛剛所說我家是不是少了東西,你怎麼知道?」看到對方的表情,王大拿心中也是一喜雖然不知道對方的到底少了多少錢,但看到對方的表情就知道,肯定不少。
  • 脫胎於抗戰,軍中智慧結晶,解放軍獨創三三制戰術,美軍吃盡苦頭
    文/大飛想必大家對二戰時期,美軍對日軍的壓倒性攻勢印象深刻。有如硫磺島戰役,美國海軍炮轟日軍陣地三天三夜,幾乎推平折缽山。而後,日軍在美軍的「現代化」攻勢面前毫無反擊之力,戰況幾乎一邊倒。▲電影中美軍炮轟硫磺島一幕自那之後,羨慕壓倒性炮火的人們開始迷信更強大的火力對於戰局的影響。
  • 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零敲牛皮糖戰法成功挫敗美軍磁性戰術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是,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創造出全新戰法,以劣勢裝備戰勝裝備技術佔絕對優勢之敵。在防禦作戰階段,志願軍創造出「零敲牛皮糖」戰法,對敵實行戰術小包圍、打小殲滅戰,積小勝為大勝,成功挫敗了美軍所謂的「磁性戰術」。朝鮮戰場陷入相持局面經過五次戰役較量,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於1951年6月中旬,把「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以南地區。由於敵我雙方力量趨於均勢,朝鮮戰場進入相持局面。
  • 美軍新飛彈彈頭帶6片摺疊刀,將目標大卸八塊
    據《戰區》雜誌12月3日報導,美軍無人機在敘利亞西北部發射了一枚飛彈,擊斃了兩名"基地"組織恐怖分子。按照常理來說這種事情在戰火不熄的中東來說根本就算不上什麼新聞,但是對於現場的目擊群眾來看,這與其說是美軍對恐怖分子進行了一次飛彈轟炸,更像是車內人員遭到了一場"暗殺"。
  • 美軍提500艘艦艇計劃,或與重拾「跳島戰術」有關,中國已今非昔比
    美軍急於擴充海軍艦艇規模,因素很多,其中一個方面的原因可能和欲重拾「跳島戰術」有關。 「跳島戰術」起源於二戰的太平洋戰爭,當時日本在太平洋上佔了很多島嶼,有些島嶼防禦設施非常堅固,美軍選擇先奪取軍事力量薄弱的島嶼,然後在島嶼上修建機場,部署部隊,降低傷亡率和奪島難度。 其作戰方式就是對於美軍控制的島嶼,用機降的辦法投送人員,用運輸艦運送武器裝備。
  • 「揭秘」阿富汗戰爭:美軍學中國遊擊戰術,奧斯卡影片不保真!
    19年的美塔交戰中,約6%的情況是美軍陣亡一人或幾人,約95%是塔利班分子死亡。可即便如此,仍有超過2500名美軍戰死,2萬多人受傷。期間,美軍還積極學習中國遊擊戰術,駐地記者也披露:奧斯卡影片不保真!一場苦苦支撐的戰爭!
  • 美軍的現代化通信技術:堪稱戰場WiFi,開創性提升通信效率
    如果說美國和英國之間的誤傷是配合問題,那麼美軍內部之間的怎麼解釋?其實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已經說明,當時的軍事通信技術已經到了需要再進一步的程度了。於是,美軍歷經十幾年,開發出了一套被稱為"戰場WiFi"的通信系統。
  • 美軍「分布式殺傷」作戰概念的關鍵支撐技術分析
    這是一種兵力分散、火力集中式的構想,是以「全新的隊形」取代「傳統的方陣」,這一新型作戰模式體現了美海軍「由海制陸」到「重回制海」作戰思路的轉變,提升水面艦艇的反艦作戰能力是其最重要的調整思路,美軍未來除了會大力發展反艦飛彈技術外,還要依託三項基礎性技術——「宙斯盾」系統、「一體化防空和飛彈防禦」和「海軍一體化防空火控」。「分布式殺傷」的核心和關鍵就是數據互聯和協同作戰。
  • 6.2史詩地獄火 阿克蒙德懲戒騎個人心得
    比較大眾的天賦選擇,法網應對頻繁的移動,制裁偶爾會用在大惡魔和地獄火身上,當然一般來說 慎用。  P3注意要點  隱藏階段目前階段應該在橙戒的加持下都是在第五波地獄火就結束戰鬥了。  在滿戰復的情況下每個混沌之源都放生坦克不打。  隱藏階段與我們相關的關鍵技能主要就是 地獄火 沸騰腐蝕 軍團標記這三個。  地獄火出的數量是根據波數來 3-3-4-4-4-5-?處理的難點在目前裝備下都是如何分離。
  • 轟炸機反航母戰術的新生,如此飽和攻擊美軍完全沒有遇見過
    這種反航母戰術的主角就是轟-6J,它是國產大名鼎鼎轟-6K「戰神」遠程轟炸機的海軍型,目前還不知道其綽號叫什麼,其實應該給它取名「龍王」比較合適。做為全球第一工業大國,近些年來國產電子技術上突飛猛進,此次轟-6J翼尖上掛載的兩部電子戰吊艙性能屌炸天,它可以完全壓制住美軍的宙斯盾作戰系統,讓其暈頭轉向,甚至讓其毫無反抗能力,這樣轟-6J機群就可以如入無人之境的對其整個航母特混編隊實施狂轟濫炸。
  • 美軍打算借AI技術打造無敵力量
    近期,美國陸軍舉行了一場實戰意義濃厚的人工智慧技術演練,在人工智慧的加持下,戰鬥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未來戰爭的走向隨著人工智慧的加入將會有著更多的不確定性。
  • 網友:戰術太奇特
    第五次戰役的後半段,志願軍由於戰線過長和後勤補給薄弱,被早有準備的美軍用磁性戰術抓住了弱點。 鐵原既是交通要道和必經之路,也是三八線以南最後的地形屏障。
  • 鐵原血戰:5萬美軍突不破志願軍2萬人的防線,宣告磁性戰術失敗
    一、李奇微的發明磁性戰術 李奇微在反思前三次大的戰役時,從一項作戰記錄中看到一組蹊蹺的數字: 第一次戰役(為便於理解,均採取我方通稱,即第一、第二、第三次戰役),1950年10月25日誌願軍發起雲山戰役痛殲美軍,至11月2日美軍潰退,歷時8天。
  • 鐵原血戰即使5萬美軍,也沒能突破志願軍2萬人的防線,宣告磁性戰術...
    一、李奇微的發明磁性戰術 李奇微在反思前三次大的戰役時,從一項作戰記錄中看到一組蹊蹺的數字: 第一次戰役(為便於理解,均採取我方通稱,即第一、第二、第三次戰役),1950年10月25日誌願軍發起雲山戰役痛殲美軍,至11月2日美軍潰退,歷時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