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作戰大師:解放軍傳授越南的伏擊戰術,成了美軍的噩夢!

2021-01-17 科羅廖夫

在上世紀,有一支軍隊屹立在世界東方,被稱為步兵作戰大師,那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數十年艱苦卓絕的武裝鬥爭,最後直至革命勝利,並且打敗了國內外各式各樣的敵人,最後在戰場上將步兵戰術發展到了巔峰。就連自認為天下第一、驕傲自豪的美軍,經歷了半島的大規模較量以後,也把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最危險的敵人來對待,絲毫不敢輕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認為人民解放軍個個都是步兵作戰的大師。

幾十年來,為了保家衛國和反對帝國主義,解放軍又將自己獨特的步兵戰術傳授了給了很多外國學生,其中越南人民軍就是其中一位最優秀的好學生。早在1950年的抗法戰爭初期,中國就在蘇聯的支持下開始援助越南北方,幫助越南北方訓練軍隊,甚至還派出了軍事顧問團。1954年3月,越南北方軍隊在奠邊府地區對法軍實施了一次戰略性的包圍和進攻戰役。越軍在奠邊府戰役共投入4個齊裝滿員的重型步兵師和1個炮兵師,這些部隊完全由中國配發武裝。從士兵的綁腿、涼盔到軍裝,甚至褲衩和膠皮拖鞋,從步槍到美制105毫米榴彈炮,甚至解放軍淘汰下來的牽引式火箭炮,都是中國無償援助的。越軍的人員也都經由解放軍嚴格訓練。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越南在長達二十餘年的抗法和抗美戰爭中,不僅援援不斷地得到中國無私的物質援助,同時中國軍隊還承擔起培訓越軍基層指戰員的重任,無私地將自己的戰爭經驗傳授給越軍。相當多的越軍都到中國境內進行了徹底的整訓,軍官則在內地軍校受訓,他們被灌輸了最完整和經典的解放軍步兵技戰術,從而實現了從猴子到戰士,從遊擊隊到正規軍的轉變。其中,伏擊戰術是我軍以弱勝強的傳統戰法。

在越戰早期,越軍的各種伏擊戰術並不熟練,在抗法援越期間有一次伏擊戰,越軍因為熱帶雨林突降大雨,出發推遲了一個小時,把在後方指揮的中方將軍們氣得不行,大罵越軍將領貽誤戰機,說在這種情況下,就是下刀子,解放軍依然會準時出擊。然而,隨後的戰報傳來,越軍伏擊戰出乎意料的大獲全勝,讓中越將領們面面相覷。原來,法國軍隊也因為突如而來的傾盆大雨,而推遲出發了一個小時,我方將軍最後無奈的說:法軍和越軍真是一對絕妙的對手。

正是有著戰場的經驗教訓,以及解放軍的認真指導,讓越南軍隊從一無所知的遊擊隊,華麗轉身也成為步兵作戰和遊擊戰的高手。眾所周知,越南軍隊的所有步兵戰術,學的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一直是步兵戰術大師,連美國人都佩服。在長達20年的越南戰爭期間,越南北方軍隊和南方遊擊隊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指導下,因地制宜,百花齊放,創造發明了很多巧妙的遊擊戰戰術,給了美國侵略者重大打擊。尤其是水網稻田作戰,至今也是美軍的夢魘之一。

這裡介紹一個經典的水網稻田地伏擊戰術。當時,美軍經常組織遠程巡邏隊,對越南南方遊擊戰地區進行戰鬥巡邏。除了直升機空中巡邏,以及突擊快艇的河道巡邏,最常見的是步兵巡邏隊。通常為一個加強排或步兵連的規模,由數個步兵班組成,其中還混編南越軍隊。巡邏隊脫離主幹道以後,通常採用縱隊深入農村,沿稻田的田埂前進。

所以稻田間的短促伏擊戰,成了最常見的戰鬥。越軍事先要在伏擊點稻田的一側布設數排竹籤陣,在布設了竹籤陣的田埂另一側,數百米外埋伏一挺機槍或幾支步槍(圖中的越軍機槍A),而在竹籤陣前方數百米位置,部署一到兩挺機槍。

當美軍步兵縱隊巡邏到竹籤陣位置時,先放過前面的尖兵,然後等到大隊美軍進入竹籤陣區域時,越軍機槍A首先打響。這時,美軍必然會跳入越軍機槍A相反方向的田埂下,以田埂為掩護,向越軍機槍A的位置還擊。然後,越軍機槍B開火,這才是此次伏擊戰的主要火力,完美的側射。美軍此時會被動挨打,很難發揮側翼火力,而且這裡正好密布著竹籤,極大地限制了美軍行動能力。

這個巧妙的伏擊戰法,充分利用了越南水網稻田地的有利地勢,敵人一旦進入埋伏圈,遭遇伏擊,進退失據,前方和後部都難以組織突圍和逃跑,左右則難以展開兵力,無法進行有組織的抵抗。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美軍通常會老老實實地挨打,一邊緊急呼叫空中火力支援,絕無反手之力。只有到了越南戰爭的後期,美軍大量配備了直升機,以空中優勢主導戰場,以直升機作為機動手段,才使得越軍的各種伏擊戰效果減弱。

水網稻田地的伏擊戰,對部隊的要求非常高,必須部署周全、隱蔽得當。戰鬥開始以後,我方必須快打,猛攻、近迫戰、大膽包圍和分割,各個殲敵,才能速戰速決,抓住敵人的弱點,限制敵人的長處。戰鬥打響後,各種火器要突然向敵隊形猛烈射擊,攻擊分隊乘敵混亂之際,多路,多方向向敵猛衝,進行近戰,包圍分割敵人,各個殲滅。

水網稻田伏擊戰術的優勢特點,是用兵極少,而且能給美軍和南越部隊以重大殺傷,越軍則自身損失很小。遭受伏擊的一方很難反擊,破解此戰術的方法並不多,美國兵往往還沒等想出應對的招數,就被殲滅了。

相關焦點

  • 解放軍輕步兵戰術再現?亞軍伏擊亞塞拜然,10分鐘整連全軍覆沒
    特別是近日一條亞美尼亞方向納卡武裝組織伏擊阿軍精銳步兵連的消息被證實,納卡武裝只用了不到5分鐘就殲滅60名阿軍,阿軍連隊全軍覆沒。這算是衝突以來亞塞拜然最嚴重的一次人員損失。這種山地伏擊戰可是解放軍的老本行,堪稱輕步兵經典戰術再現。
  • 脫胎於抗戰,軍中智慧結晶,解放軍獨創三三制戰術,美軍吃盡苦頭
    但是,戰術真的在兇猛的武器前面已經沒有價值了嗎?我想三三制在戰場上的出現和起到的作用,給出了另一種答案。一、現代戰場中的步兵陣型有一種說法,現代武器發展的一個標誌,就是武器火力越強大,步兵的單兵間隔拉得越遠。
  • 戰術動作解析:獨特兇猛、攻守兼備的解放軍三三制戰術
    解放軍建軍時,武器簡陋,單兵作戰能力不足,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解放軍從抗戰時期開始,結合東北解放戰爭中的經驗,開創性的建立了三三制戰術。三三制戰術其實來源於日軍步兵戰術,在實戰中改進提升。該戰術要求士兵三人為單位,成一個戰鬥小組,三個小組為一個班。
  • 越南戰爭中美軍裝甲部隊的主要裝備
    然而這種想法又是片面的,事實上,在越南戰場上的大多數場合中,從重達50噸的主戰坦克到臨時改裝的裝甲卡車,種類繁多的各種裝甲車輛仍是作戰雙方士兵們最主要的依靠,儘管這些裝甲力量從未被交戰雙方集中使用過,但數以千計的裝甲技術兵器分布於越南戰場的全境卻又是個不爭的事實。總之,這同時是一場非典型的亞熱帶裝甲戰爭。作為一個冷戰中的天然武器試驗場,美軍向越南派遣了大量各種型號的裝甲戰鬥車輛。
  • 淺談美軍輕型戰術輪車發展歷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至越南戰爭時期,為美軍發展輕型戰術車輛的明確期,制定確切的規範進而設計出MB吉普車、M38A1吉普車與M151吉普車等車輛。正因如此,為汰換服役多年的 M1114 型悍馬車,美軍開始研究取代悍馬車的新型車種,並要求在火力、防護與機動力之間必須取得平衡,美軍遂發展聯合輕型戰術輪車,意味著悍馬車即將逐步走入歷史,聯合輕型戰術輪車將成為美軍地面作戰的利器,增進美軍作戰效能。
  • 美軍夜戰裝備普及率世界第一,或對解放軍形成代差
    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軍大量坦克和火炮以及部隊官兵隱藏在沙丘掩體中試圖伏擊美軍,但卻依舊被擁有完善夜視定位和火控能力的美軍在遠距離逐個摧毀。後來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美軍單兵在夜間輕武器對決中也因此佔盡優勢,當時美軍一些特戰部隊配備了第三代夜視儀AN/PVS23,它不但極大提升了夜視清晰度而且自帶供電系統,可持續使用超過20個小時。
  • 美臆測解放軍打造「臺灣基地」挑戰美軍
    文章認為,一旦解放軍取得對臺灣的控制,對美國來說,基本上就是整個情況反轉過來,這堵「牆」,就成了美國必須面對的問題。    文章認為,如果臺灣被大陸收復,解放軍海軍可使用位於臺灣東北部的蘇澳海軍基地,「但這不是一個普通基地,而是遠比海南島榆林海軍基地更好的基地。
  • 對越自衛反擊戰給越南最後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從整個戰役上來看,越南人完全將在越南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傳授的經驗和作戰辦法都照搬了過去,這是一場學生打老師的戰爭。拋開電影內容不談,這一段對於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鬥環節還原的還是非常到位的,越方的突然襲擊完全源自於解放軍的運動戰中的穿插戰術。 這一套戰術讓美國人在朝鮮戰場吃了苦頭,又讓美軍越南戰場摔了跟頭,在中國援助越南抗擊美軍時期,中方軍事援助人員無條件的將這套戰術教給了越軍,而越軍卻用這套戰術來「回饋」中國。
  • 二戰德軍步兵連實戰時的戰術實施全部圍繞著幾挺MG42機槍展開戰鬥
    但從歷史資料上看德軍第89步兵師和第275步兵師從來沒有被盟軍殲滅過,但被重創是肯定有的。因為美軍投入進攻兵力高達12萬,但兩個師人員前後加起來還不足22000人,何來的德軍傷亡28000人之說呢?二戰德軍步兵排實戰時戰術實施全排圍繞著一挺MG42機槍展開戰鬥的。
  • 越戰中的越南女兵有多悽慘?經歷了美軍的摧殘,還被越南男人侮辱
    ,青壯年男性都戰死沙場,越南女性也被迫拿起武器保衛國家,大批的越南女兵投入戰場而等待她們的卻是噩夢般的人生。未經訓練,武器落後的越南女兵是不可能跟裝備精良的美國人正面對抗的,深得我軍真傳的遊擊戰術才是她們唯一的抗爭方法,這也給美軍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但是她們選擇更多的是偽裝成平民百姓突然襲擊。經常有越南小孩和女人偽裝成平民攜帶炸彈走向美軍部隊,防不勝防的自殺式襲擊給美軍帶來的不小的傷亡。
  • 解放軍著名的三三制戰術,該如何運用,很有考究
    三三制戰術可以說是解放軍陸軍的經典步兵戰術,曾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和對印自衛反擊戰等戰爭中大量應用。不僅打出了解放軍的軍威,也令對手聞之膽寒。三三制戰術往往可以集中優勢兵力,有效避免被敵軍密集火力殺傷,層層推進,營造出源源不斷人山人海的效果,可以有效對敵人發起進攻,給敵人造成殺傷。
  • 中國坦克兵為何打敗美軍?解放軍第一代重型坦克:打遍天下無敵手
    中國坦克兵為何打敗在朝鮮戰場上打敗美軍?除了我軍坦克兵的英勇無畏,我軍坦克兵的裝備也成為了我軍打敗美軍坦克兵的重要原因。說實在的,解放軍第一代重型坦克IS2可是打遍天下無敵手。這是為什麼呢?IS2坦克於1950年抵達中國,交給了新組建的解放軍坦克兵。IS2坦克落戶解放軍坦克兵的意義在於:它讓解放軍坦克兵在走向正規化建設的開始就擁有了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型坦克,這對於提升我軍坦克兵的戰鬥力有著重要的意義。畢竟,起點高,發展的速度也就快。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中國裝甲兵出動30輛IS2坦克決勝朝鮮戰場。
  • 英媒:解放軍不再像京劇耍花槍 學美軍打實戰
    【看解放軍假想敵部隊塗裝是在模擬誰】【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8月8日報導,中國軍隊在立志成為21世紀強大戰爭機器的道路上打破了最後一道心理障礙。從今往後,中國軍隊的軍事演練將按照真實狀況進行,不再只是像京劇裡一樣「舞槍弄棒」了。英媒稱,中國軍方組建了一支長期的專業「對抗部隊」,據說由至少6000名官兵組成,擁有自己的專用訓練中心。
  • 美軍打造一支超級精兵,欲挑戰志願軍最強領域,志願軍吃驚後樂了:找死
    答案在上一篇文章中,190.8高地戰鬥志願軍打了一個敗仗,卻分出了戰爭的勝負,從此美軍再無獲勝機會,志願軍雖然沒有守住高地,但遠比戰爭初期強大的志願軍炮兵把進攻的美軍步兵打得哇哇叫,美軍戰史承認,損失了8個步兵連的兵力。而戰爭進入到1952年,這成了普遍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規避志願軍越來越強大的炮兵火力,美軍除了在白天發起進攻,更廣泛地與志願軍進行夜戰。
  • 越軍打敗美軍,解放軍又勝越軍;為何解放軍與美軍在朝鮮打平手?
    1961年4月份,甘迺迪總統正式命令美軍軍事幹涉越南局面,以後開端了十二年的越南戰鬥。越南為何能克服「美國」?越南戰鬥對美軍來說,實在是必敗的。從開端到最後,美軍不出動空中部隊入侵北越國土。從戰略下去說,美軍獨一的目標是攙扶南越當局不倒臺。但是,最好的防備就是防禦。無論你多富強,一味處於守勢光挨打,遲早也是要垮臺的。
  • 解放軍一次買了140萬件防彈衣,這釋放了什麼信號?
    更進一步推測,「加強型防彈背心」很可能是配發給特種兵、偵察兵、步兵、裝甲兵等直接作戰單位,而「通用型防彈背心」則可能是配發給炮兵、防空兵、作戰支援及勤務保障等其他非直接作戰單位。必須承認,美軍從「攔截者」到IOTV/SPCS,再到MSV的換代速度是令人嘆服的,並且在這個換代過程中,層出不窮的單兵防護與戰術攜行新理念、新設計,對於全球戰術防彈背心的發展都起著引領作用。
  • 美軍網絡支援營加強合成旅作戰能力
    事實上這支部隊的成立,也標誌著美軍全域作戰正進入實質建設階段,而組建的營級網絡支援力量,也讓美軍旅級戰鬥隊的合成化水平得到了躍升。 建立小規模網絡部隊,充實基層網戰力量 在過去的幾年中,美國國際信息局和美國陸軍戰術網絡能力,已填補高層網絡指揮團隊和地面指揮官需要之間的差距。
  • 美軍戰俘在越南的鐵窗歲月
    1964年8月5日,美軍戰機投下的炸彈在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的土地上炸響,東南亞叢林中燃燒的戰火,從此成為一代人揮之不去的噩夢。越戰期間被俘的相當一部分美國軍人,被集中關押在河內的「火爐」監獄,時間一長,這裡有了個謔稱——「河內希爾頓」。
  • 對越自衛反擊戰:解放軍犧牲了多少士兵?
    在整個對越作戰中,中國參戰部隊共斃傷俘越南人民軍和其它武裝人員64152人以上。對越還擊作戰中,中國軍隊共消耗彈藥2.38萬噸,其中炮彈106萬發,子彈5500萬發。作戰期間,中國軍隊戰傷坦克戰車268輛(被越軍擊毀48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