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頭號女漢奸陳璧君為何寧願坐牢也拒不認罪?

2021-02-23 歷史劇場

1949年7月1日,一輛軍用吉普悄然拐進了上海提籃橋監獄。車上下來一個老年女犯,穿戴得整整齊齊,疲憊的臉上不失幾分矜持。望著高大圍牆中城堡式的牢房,她喟然長嘆:「想不到啊,真想不到。」

她是誰?汪偽「第一夫人」陳璧君!

01身份特殊 與眾不同

八年抗戰降下了勝利的帷幕,漢奸頭目紛紛落網,陳璧君在羊城被捕後被押解南京。

1946年3月28日,江蘇高等法院以漢奸罪對她提起公訴,4月16日開庭審訊,22日判處無期徒刑,罪名是通謀敵國。隨後,陳璧君被送往蘇州江蘇第三監獄服刑。

陳璧君口口聲聲稱蔣介石公報私仇,所以雖然身在囹圄,仍兇悍如前。她一次又一次地大發肝火,健康勢態每況愈下,常臥床不起。

1949年春三大戰役結束,內外交困中的蔣介石被逼「引退」,由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2月4日,行政院決議遷都廣州,並對關押的漢奸作了如下規定:

凡處有期徒刑的,一律釋放;處無期徒刑的,轉移臺灣。

可當時,達官貴人的心思只在身家性命安全上,哪裡顧得上轉移漢奸?1949年4月21日凌晨,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其中一支直撲蘇州。蘇州解放的當天,監獄即被接管,58歲的陳璧君成了共產黨的階下囚。

陳璧君與汪精衛

02態度強硬 拒不認罪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的一天,管教幹部交給陳璧君一封信。信來自北京,是國家副主席宋慶齡與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何香凝聯合寫給她的。

宋慶齡與何香凝早年曾和陳璧君共事多年,既有同志情誼,又有私人友情。當得知陳璧君在上海提籃橋監獄後,她們一起去見毛主席和周總理,建議在適當時候視其態度給予特赦。

主席與總理作了表態:只要陳璧君發個簡短的認罪聲明,中央人民政府可以下令釋放她。

宋慶齡與何香凝於是聯名寫信給陳璧君,內容如下:

陳璧君先生大鑑:

我們曾經在孫中山先生身邊相處共事多年,彼此都很了解。我們十分尊重你,對你在抗戰勝利後的痛苦處境,一直持同情態度。過去,因為我們與蔣先生領導的政權勢不兩立,不可能為你進言。現在,時代不同了,今天上午,我們晉見共產黨的兩位領袖,他們明確表示,只要陳先生發個簡短的悔過聲明,可馬上恢復你的自由。「

陳璧君不認為自己有罪,所以拒絕了宋慶齡、何香凝的善意挽救。她回信說:

我固守受審時公開宣布的立場,對日本的和與戰都為救國,屬殊途同歸,無罪可言,無罪可悔,但願在牢房中送走最後的歲月。」

拒絕認罪的陳璧君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共產黨的看守和氣可近,漸漸地變得大膽起來。

1950年中共中央號召開展整風運動,她在犯人中挑唆:「外面整好了整裡面,大家要有準備。」

為鼓勵犯人接受改造,獄方召開獎懲大會,給幾個改造好的罪犯減刑。陳璧君不以為然地說:「最多減二三年,無期徒刑減為20年,等不到出獄就老死了,還不是騙人的把戲?」

陳璧君這番話被匯報了上去,管教幹部找她談話,批評說:「你這是煽動犯人對抗政府的改造政策。」她卻振振有詞:「你們不是要求我暴露思想嗎?我是暴露思想,不是煽動。」

獄中叫陳璧君寫書面交代,她總是推託頭暈或胸悶不寫。

1951年6月中旬,管教幹部再次約見陳璧君,鄭重其事地說:「請你系統地寫一份檢討,必須把所有罪行如實交代清楚,不得隱瞞。」

陳璧君眼睛一翻:「我有什麼罪行?不過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我只有一部革命史!」

在管教幹部的再三勸說催促下,陳璧君終於動筆了。至8月間,陳璧君寫完了洋洋20000多言的《自白書》,可是只有表功,沒有罪行。管教幹部看過後指出:「你前期對革命有功,我們並不否認,但要把重點放在檢討罪行上。」

陳璧君氣勢洶洶:「我早已告訴過你們,我只有一部革命史,並無罪行可寫!」

「你這是什麼態度?」管教幹部忍不住厲顏斥責:「你背叛國家民族,還不認罪服罪?」

陳璧君自羊城被捕後,連國民黨的看守所長也尊稱她為「汪夫人」,想不到今天被共產黨的看守訓斥,自尊心大挫。

於是,她向獄方遞交了控告書,稱那個管教幹部為「罵人看守」。她還向新進來的犯人「介紹」:這是罵人看守,兇得不得了,你們要當心。

03心服口服 接受改造

後來,獄方思想教育與人道待遇相結合的改造政策,慢慢地讓陳璧君從心底裡佩服了。她對過去一向拒絕承認的漢奸罪行,也開始有所認識,當然並不徹底。

陳璧君自己訂了一份《解放日報》,還學習毛主席著作,且非常之刻苦,就像她自己在1955年7月在交代材料裡寫的那樣:

我借得《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我讀了8遍,不夠,要還給人家,我便將它抄錄下來,日日看,便明白了共產黨為什麼勝利,國民黨為什麼滅亡……

還有一件事,倒是管教幹部始料不及的,也可說明陳璧君「努力改造自己」的願望。

那是一天中午開飯時,陳璧君見管教幹部經過,便喊住說:「我已寫了報告,申請去農場參加勞動,為什麼不見批下來?」

原來,1954年以後,為使犯人通過勞動改造思想,獄方組織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有的還送去了蘇北的勞改農場。第二年秋天,陳璧君遞交了書面報告,要求到蘇北去。

獄方因陳璧君患有多種疾病,又年事已高,未批准她的要求。管教幹部說:「你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太好,按照醫囑,不能參加體力勞動。」

「你們不讓我去,我就絕食,餓死算了!」她果真擱下了飯碗。

「我們要對你的健康負責,希望你能配合我們的工作。」管教幹部悉心開導。

說了一陣,飯菜已涼了,管教幹部端去熱好後重新端到她手上:「快吃吧,把身體養得健康了,會考慮你的要求的。」

陳璧君轉怒為笑:「我就怕你們和顏溫良地講道理,看來你們的確是為了愛護我的身體。」

1959年5月2日,陳璧君再次入院,醫生診斷是心臟病、支氣管炎、高血壓並發,雖全力治療,但不見好轉。百藥罔效,群醫束手,醫院發出了病危通知書。

陳璧君自知回天無力,對管教幹部說:「告訴醫生,不要再為我浪費針藥了,你們已盡到責任了,感謝你們。」

1959年6月17日,陳璧君醫治無效去世,時年68歲。由於她在上海沒有真系親屬,屍體由一遠房親戚收殮火化,骨灰送往香港,由她的子女派人接至港島。

寫在最後:

陳璧君出生南洋,家世優渥,頗有才情,但相貌平平,早年向汪精衛表白時,曾遭到斷然拒絕。1909年,汪精衛密謀刺殺清政府的攝政王,因事情敗露被清廷逮捕。陳璧君為解救心上人四處奔走,在汪精衛最危難的時候幫助了他,汪深受感動。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汪精衛被釋放,於1912年在上海迎娶陳璧君。

婚後,性格潑辣的陳璧君儼然成了汪精衛的「賢內助」,瞻前顧後的汪精衛在思想和行動上的諸多決定,都離不開陳璧君的大力決斷。特別是抗戰爆發後,汪投靠日本侵略者,成了大漢奸,這其中當然少不了陳璧君的「功勞」。

都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而汪精衛與陳璧君夫婦則恰恰相反,同為漢奸的陳公博就曾說:「汪先生離開陳璧君幹不了大事,但沒有陳璧君,也壞不了大事。」所以,陳璧君的是非功過,可見一斑。

相關焦點

  • 陳璧君的一根筋:寧願坐穿牢底,也不低頭認罪!
    陳璧君的一根筋:寧願坐穿牢底,也不低頭認罪!
  • 少將探視陳璧君大呼其名,陳璧君大怒:老蔣都稱呼我為「汪夫人」
    1945年8月10日,日本投降的消息從本土傳到了世界各地,作為已故汪偽政府領導人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顯得十分驚慌,她連忙給漢奸褚民誼打電話,商量後事該如何,正在他們協商時,國民黨軍統在粵的負責人鄭介民找上門來,邀請他們前往重慶。
  • 老照片再現漢奸的醜陋嘴臉:圖3張作霖的把兄弟,圖5跪地上痛哭的女...
    老照片再現漢奸的醜陋嘴臉:圖3張作霖的把兄弟,圖5跪地上痛哭的女漢奸 ,這種人就是賣國求榮吃不了苦的一幫人,在戰後這幫人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她們也會受到祖先的唾罵。
  • 抗戰勝利後,大漢奸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被捕,最後下場如何?
    漢奸這個群體是特定時間的產物,作為一個危害自己國家的罪人,無論什麼時候都會被人唾棄。而在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漢奸,一定就是汪精衛了。而汪精衛的下場,也是大快人心。
  • 大漢奸汪精衛在日本病死後,他的老婆最後結局如何?看完你就知道了
    汪精衛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了,他早年投身革命,前期思想積極,後期思想開始退變,並在抗戰期間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淪為了漢奸,1944年在日本病死。他的老婆陳璧君是南洋巨富陳耕基之女,早年加入同盟會,愛國熱情高漲,抗戰期間隨汪精衛叛國投敵,淪為漢奸。
  • 被判無期徒刑的陳璧君
    1951年10月拍攝的陳璧君(20304系獄中番號)  宋慶齡、何香凝為陳璧君於1949年9月25日找毛澤東和周恩來一事沒有事實根據。查《毛澤東年譜》、《周恩來年譜》和《宋慶齡年譜》均無記載。可以查到的是1949年9月25日毛澤東出席新政協會議,當天晚上在中南海召集關於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等問題協商座談會。
  • 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丈夫在日本去世後,她的結局如何?
    現在說起民國時期的漢奸人物,汪精衛可以說是頭號漢奸了。確實汪精衛投降日本,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他第一漢奸的名號自然是當之無愧的。但是汪精衛之所以能成為漢奸,他的妻子陳璧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沒有她,相信汪精衛成漢奸或者鬧出這麼大動靜的可能性不會很高。
  • 娶妻當娶陳璧君
    汪精衛原名汪兆銘,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革命,為革命願做那填海不止的精衛鳥,遂改名汪精衛。        汪精衛準備行刺攝政王,最堅定和汪精衛同進退的就是陳璧君。當時有人說陳壁君:「你有一張英國臣民的護照,當然不怕死。到關鍵時刻,你把英國護照一拋,英國領事館自會來救你。」陳璧君聽完後立刻拿出英國護照當場撕成碎片,滿座皆驚。        刺殺前夜,陳壁君告訴汪精衛:明日君將為國赴死、我沒有什麼給你的,你還沒有過女人,我陪你睡一夜吧。
  • 汪精衛之妻陳璧君作惡多端,在監獄裡為何大徹大悟,度過晚年
    當陳璧君等被押解到看守所時,徐文祺臨場監視,一個與陳璧君同時被關進看守所的汪偽漢奸見到他,以為他也被押解來了,用惋惜的口吻對他說:「老徐,你怎麼倒先來了?」徐文祺聽了尷尬得無地自容,只得說:「我們不談這些。」陳璧君等剛關進寧海路25號時,受到看守所的優待。一日三餐,都由外面的酒家負責供應,下午還供有茶點。
  • 萬人唾罵的民國十大漢奸,看看他們的下場如何
    下場:1944年11月10日下午4時多,汪精衛因患多發性骨髓腫病在日本名古屋病死,終年62歲,真是算便宜他了。2. 陳璧君說完汪精衛,就不得不說他老婆「頭號女漢奸」陳璧君,她出生豪門,馬來西亞華僑巨富陳耕基的女兒。
  • 她是頭號女漢奸,專和日本軍官曖昧,為何還被稱為抗日英雄?
    她是頭號女漢奸,專和日本軍官曖昧,為何還被稱為抗日英雄?在中華民族的抗爭史上,尤其是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來,湧現出許多愛國的仁人志士,但是既然有勇敢的人士站出來抗爭,那就一定有懦弱的孬種助紂為虐,成為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走狗。
  • 在汪精衛身邊,陳璧君兇惡到何種程度?有元老痛罵,此婦是陳屁裙
    對於汪精衛叛國投敵當漢奸,吳稚暉認為,陳璧君「向有女中豪傑之風,能左右汪的意志」,她是起了推波助瀾、關鍵作用的。因為深知陳璧君在汪精衛身邊所扮演的角色,汪精衛叛逃至河內後,吳稚暉曾特別給陳璧君發去一封言辭懇切的快信,一面奉勸汪氏夫婦懸崖勒馬,一面以「病中所為」替汪氏夫婦回頭留下了體面的臺階,但陳璧君根本不飲吳稚暉這一劑苦口誠心良藥。
  • 汪精衛之妻陳璧君的最後歲月,身處監牢仍驕橫跋扈!59年死於上海
    她身邊跟著長女汪文惺、婿何士傑、次女汪文彬以及兩歲的外孫女何冰冰等。這一行人被押上一輛黑色汽車,直駛寧海路21號看守所。陳璧君字冰如,祖籍廣東新會,1891年11月5日出生於馬來亞檳榔嶼一經營橡膠業的巨富之家,由於受革命黨人影響,其母衛月朗加入了當地革命組織,陳璧君自幼受到革命思潮的薰陶。
  • 抗戰勝利後,汪精衛的老婆陳璧君去了哪裡,最終結局如何?
    但因為謀劃不周刺殺行動失敗,被捕入獄後少年毫不畏懼,甚至還在監獄之中寫下"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一時之間轟動全國。由於同盟會成員的多方解救,少年被釋放出獄,在之後他遇到了自己的妻子,這位妻子也出身於上流社會,算得上名門之女,而他的妻子就是因為他刺殺清王朝的攝政王,被他此時所表現出的勇敢和民族大義所折服,才喜歡上了他。
  • 當年汪精衛為什麼會娶陳璧君?還原一個真實的陳壁君
    今天我們看到的陳璧君照片,大多恐怕都是上面這張,兩人中年時期的合影,照片上看陳璧君滿臉橫肉、膀大腰圓,看起來簡直是個女版洪金寶,無論如何也和美女搭不上邊,而汪精衛依舊神採奕奕、瀟灑倜儻,兩人看上去確實不大般配。
  • 1946年大漢奸汪精衛墳墓被平毀、屍骨及棺材被火化的經過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鑑於舉國上下同聲一致呼籲嚴懲漢奸,為順應輿論,1946年1月初,蔣介石致電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的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秘密遷移汪墳。 汪精衛訪問日本時與頭號甲級戰犯東條英機 1月15日晚,國民黨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在黃埔路陸軍總部召集南京市長馬超俊、南京憲兵司令張鎮、陸軍總參謀長蕭毅肅等人
  •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革命熱血青年汪精衛,為何會變成漢奸?
    前些年還有些許為汪精衛洗白的言論,這幾年來幾乎已經形成一面倒的態度,但是我想說的是,汪精衛最終叛變革命,投敵叛國,實際上有著深層次的原因,現在的我們不應該一味的去謾罵,而是更多的去分析,汪精衛為何會走上這條不光彩的路。要知道,汪精衛早先曾是反清革命鬥士,是孫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也是多少革命黨人的革命偶像。
  • 生生不息的漢姦殺無赦
    趙匡胤建立的大宋王朝,從一開始就非常的被動,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勞民傷財疲於奔命,逐漸衰敗,最終被後來崛起的金國佔據了半壁江山。石敬瑭的認賊作父,客觀上間接造成了北宋的滅亡以及西夏和蒙古的興盛,給中華民族帶來了長達四百多年的深重苦難。他應該算作頭號漢奸。之後就是秦檜。
  • 中國出名監獄:關押的漢奸生不如死,日本犯人回憶起嚇得瑟瑟發抖
    在這個監獄裡,漢奸生死與共,日本戰犯在回憶中瑟瑟發抖,恐懼的代名詞。這裡就是提籃橋監獄,位於上海黃浦江畔華德路117號(今長陽路147號),是一座佔地約4公頃的10多棟建築的監獄。一八九五年,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裡人滿為患,同年十月,警察總監DonaldMcKenzie便拿著草稿找到了巡捕房。他提出建議說,新建一個監獄,連草圖都找出來了,成本只有六萬兩銀子。
  • 當代陳璧君迷惑行為大賞:21.9美元的良知
    Story 1:教皇的贖罪券1517年10月的某一天,紅衣主教特策爾在一大群教士的前呼後擁下,一大早就來到德意志維登堡大教堂門前的廣場上。特策爾這次之所以來德國,是奉行羅馬教皇的旨意,向德國人民兜售「贖罪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