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之妻陳璧君的最後歲月,身處監牢仍驕橫跋扈!59年死於上海

2021-02-23 歷史爆讀

1945年11月初,一架美國軍用飛機在南京機場降落,在武裝軍警的嚴密監視下,從機上走下一位戴著眼鏡的肥胖婦女,這就是號稱汪偽「第一夫人」的陳璧君。她身邊跟著長女汪文惺、婿何士傑、次女汪文彬以及兩歲的外孫女何冰冰等。這一行人被押上一輛黑色汽車,直駛寧海路21號看守所。

陳璧君字冰如,祖籍廣東新會,1891年11月5日出生於馬來亞檳榔嶼一經營橡膠業的巨富之家,由於受革命黨人影響,其母衛月朗加入了當地革命組織,陳璧君自幼受到革命思潮的薰陶。1907年她與來檳榔嶼進行反清活動的汪精衛相識,一見傾心,不久便與汪同船前往日本,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之後隨汪精衛從事反清革命工作。陳璧君在與汪精衛經過一番生離死別的熱戀後,於1912年初在上海正式結婚。以後與汪共赴法國留學,後又奉孫中山電召回國。她始終把自己的命運緊緊地同汪精衛聯繫在一起,隨著汪精衛在中國政治舞臺上沉浮,直到助汪投敵,她從一個革命志士變成了汪偽政權中的大漢奸。

汪精衛

抗戰勝利時,陳璧君正在廣州,她倔強驕橫,半生地位顯赫,自然不可能輕易就擒!1945年8月22日,國民黨軍統局在粵負責人鄭介民三登陳璧君妹夫、廣東省長褚民誼在廣州的府第,向褚遞交了據說是重慶蔣介石的來電,電文稱要「汪夫人」與褚各帶秘書去重慶商談善後事宜。三天後,陳、褚等人齊集省長官邸,在軍統人員的陪坐下,分乘10餘輛汽車向珠江方向疾駛,聲稱乘水上飛機去重慶。途中陳璧君發現是圈套後大吵大罵,但已身不由己,在軍統人員的陪同下乘船被押到廣州不遠的番禺縣市橋鎮李輔群(即漢奸李朗雞)住宅看押至9月份又被押回廣州,囚禁在一日本軍官的住所,然後又押送南京,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年輕時的陳璧君

南京寧海路21號看守所原是馮玉祥的府宅,後為汪偽特工總部拘押政治犯的要地,此時稍加修葺,成了拘押偽府要員的重地。當時除了陳公博一人獨拘一小房間外,偽部長級的二三人拘一間。看守所長徐文祺,原為汪偽行政庶務科長,曾因國民黨諜報人員陳恭澍所累,在此拘押過,此時變成了國民黨政府拘押汪政權要犯的所長。這裡關押著幾十個偽朝顯要,除陳公博、陳璧君外,還有偽實業部長陳慧君(褚民誼妻,陳壁君妹)、偽蒙藏委員長岑德廣、偽南京市長周學昌與偽浙江省長梅思平等等。

陳璧君自恃身份特殊,加上患心臟病及高血壓等症,故向徐文祺要求與子女在一起,並要褚民誼、陳慧君與其同禁一處,所以7人都關在第二進房屋的二樓內。按規定每間房門須上鎖,陳又要求勿上鎖,保證7人決不犯規,所以二樓只鎖了進出的樓梯口大門。陳、褚等倒也恪守規章,各自在自己屋內看書寫字,並不來往交談。陳身體肥胖,在房中多為靜坐默思,或與子女閒談。

本來,被囚諸漢奸每日可有半小時到院中活動,但陳璧君從不參加,只偶爾步出房間到廳堂間走走。在她影響下,其子女及褚等也不出去活動。二樓清潔衛生輪流由汪孟晉、何文杰、陳慧君、褚民誼等打掃,陳氏對他們不時呵斥有加,他們對她亦奉命惟謹,尤其是其畢業於德國柏林大學工程系的長子文嬰,對她十分敬畏孝順。陳氏治病藥品多是原先備好的德、美貨,由子女照應她服用。

陳氏自被關押以後,仍目中無人,驕視一切,平日不許人直呼其名。看守人員除在點名收押時稱其名外,平時都稱她「汪夫人」。有一次陝西省警備總部一名少將來南京公幹,出於好奇,請準來參觀看守所。這名身著戎裝的少將進大門後便連聲叫問「陳璧君在哪裡?」上樓後,陳壁君顫巍巍地從房內走出,滿面怒容地高聲喝問:「你憑什麼直呼我名?當年國父孫先生不曾這樣叫過我,就是蔣先生見到我都稱一聲汪夫人,你怎能叫我陳璧君?」陳發完一通脾氣後轉身走進房。這個少將尷尬地站著被她訓斥一番,掃興匆匆離去。

戴笠

此事後,也就不再準人來參觀了,只有戴笠來所巡視過兩次。戴笠每次巡視後都要到陳公博房間談話,一談就是兩三個小時。陳公博談話時抽菸厲害,一支接一支,而且都是市面少見的美國駱駝牌香菸,由所長購來供他抽用。1946年2月的一天深夜,軍統局將陳公博、陳璧君、褚民誼三個重犯從南京解往蘇州看守所,根據國民黨政府新頒布的《懲治漢奸條例》和《特種刑事案件訴訟條例》,開始逐一起訴審判。陳璧君是國民黨的元老,對蔣介石的手腕比較了解,尤其對蔣在抗戰初期與日本暗中勾搭的事實了如指掌,因而對汪精衛及自己充當漢奸的賣國罪行根本沒有悔改之意,儘管身在囹圄,倔強傲慢之態始終未改。

陳公博

1946年3月28日,檢察官正式立案起訴陳璧君,控以漢奸罪,除列舉她在汪政權中擔任中央監察委員的職務外,還列出了「殘害地下同志;取決粵政,斷絕政府物資來源;與汪同惡共濟,返粵主政四月之久;主持特務;用人行政,一切仰敵鼻息」等五大罪狀。4月16日,江蘇省高等法院對她正式開庭審判,旁聽席上座無虛席,連南京、上海的民眾團體、新聞記者亦專程趕來旁聽。兩名法警押進身著黑旗袍、身體短胖的陳璧君,透過她臉上的一副細邊眼鏡,看出她目空一切的神態。在辯訴中她抨擊當局,譏嘲法官,有時近乎申訴,滔滔不絕,常使檢察官韋維清狼狽不堪。4月20日,省高等法院匆匆定了案,判處她無期徒刑,監禁終身。

家住南京的女兒汪文恂聘律師向最高法院申請復判。5月21日,南京最高法院不僅核准了原判,還以「違背法律上之程式」駁回了汪文恂的申請。上海解放不久,陳璧君從蘇州監獄遣送到上海提籃橋監獄。經過人民政府反覆嚴肅的教育,她的對立情緒慢慢消減,並對一向拒絕承認的漢奸罪行有所認識,先後寫了多篇交代材料。以後她還幾次要求與其他政治犯一起到蘇北勞改農場接受勞動改造,監獄當局考慮她年歲已高、心臟病嚴重而未批准。1959年6月17日,陳璧君在上海監獄醫院病死,遺體由她一位遠房親戚收殮,火化後骨灰送往廣州,由其在香港的子女派人到廣州領取。

相關焦點

  • 汪精衛之妻陳璧君作惡多端,在監獄裡為何大徹大悟,度過晚年
    1959年6月17日。上海提籃橋監獄醫院。一個年近7旬的女囚在病榻上躺了三個多月後,終於停止了呼吸。守候在旁的護士按照慣例,在她的屍體上蒙上了白布,神色莊重的醫生則在死亡報告上填上她的名字:陳璧君。助汪投敵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以汪精衛為首的投降派加緊與日本政府的勾搭,陳璧君是汪精衛叛國投敵的得力助手。1938年11月中旬,汪精衛派梅思平等在上海重光堂與日本軍部代表秘密會談,就汪精衛叛國投敵問題達成協議。
  • 當年汪精衛為什麼會娶陳璧君?還原一個真實的陳壁君
    那時候的照相技術不太好,但還是感覺的出陳璧君身上那種女人的柔性之美。看完這些,想來你沒有疑問了吧,陳壁君年輕的時候絕對算的上一個美女,即便不算傾國傾城,但起碼也是那種男人見了就想娶回家的女人。還有一點要申明的是,人家還是個富二代。不過前後對比完,估計所有人都有一種歲月是把殺豬刀的感覺。
  • 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丈夫在日本去世後,她的結局如何?
    陳璧君在加入同盟會後,自然就結識了汪精衛,那時候的汪精衛年輕帥氣,對於情竇初開的年輕女子來說吸引力非常大。當時的汪精衛還是非常愛國的,此前曾經刺殺過載灃被抓,同時也支持革命。在陳璧君的追求下,1912年初汪精衛和她在上海舉行了婚禮。
  • 汪精衛之妻,身處監牢仍囂張跋扈,直言:孫中山都不敢直呼我名諱
    直到1908年,汪精衛到馬來西亞宣傳革命,籌集革命經費,陳璧君才第一次見到了這位仰慕已久男子。當一身白色西裝,眉清目秀的汪精衛出現在她面前時,陳璧君一見鍾情,芳心暗許。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宣布開放黨禁,汪精衛被釋放。兩人經過這麼一番同甘共苦,感情迅速升溫。1912年兩人舉辦了婚禮,之後退出同盟會,結伴到了法國留學,來到法國後兩人充耳不聞窗外戰事。夫妻二人墮落為漢奸直到1917年在孫中山邀請下汪精衛回國參加了護法運動。因為汪精衛夫婦出色的才學和殷厚的家底,很快就成了孫中山先生得力的助手。
  • 在汪精衛身邊,陳璧君兇惡到何種程度?有元老痛罵,此婦是陳屁裙
    說汪精衛與陳璧君的結合,是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人結合,根本之處就在這樣。古往今來,最要命的惡妻就是這種,夫君本是岸上人,抽打久了,必成落水罪人。1924年1月,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陳璧君作為婦女界與會三名代表之一,當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孫中山逝世後,1925年7月,以「孫中山信徒」自居的汪精衛,當選為廣州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成了所謂的「第一夫人」,陳璧君飛揚跋扈到了何種程度?
  • 抗戰勝利後,大漢奸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被捕,最後下場如何?
    在1935年的時候,時任行政院長的汪精衛,被王亞樵的「鐵血鋤奸團」掏槍刺殺。雖說沒有立即死亡,但是一顆子彈也如跗骨之蛆一般嵌在了汪精衛的體內。他就帶著這種痛苦,活到了1944年,在日本病逝。 汪精衛死後,其夫人陳璧君護送汪精衛回到南京安葬。隨後便帶著一幫親信前往廣東,打算借著自己的姐夫廣東偽政權省長褚民誼之力量東山再起。可惜陳璧君的這一番謀算終究落空,因為不過一年的時間。1945年,日本就宣布了無條件投降。
  • 汪精衛一生情定陳璧君其實他倆早已貌合神離,夢中情人另有其人
    眾所周知,汪精衛一生就結過一次婚,夫人就是馬來西亞華僑富商之女陳璧君。以汪精衛的外表、地位和口才,能做到一生只結一次婚在那個年代實屬罕見。 那麼,汪精衛這是對陳璧君用情專一嗎?
  • 1949年,頭號女漢奸陳璧君為何寧願坐牢也拒不認罪?
    1949年春三大戰役結束,內外交困中的蔣介石被逼「引退」,由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2月4日,行政院決議遷都廣州,並對關押的漢奸作了如下規定:凡處有期徒刑的,一律釋放;處無期徒刑的,轉移臺灣。可當時,達官貴人的心思只在身家性命安全上,哪裡顧得上轉移漢奸?1949年4月21日凌晨,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其中一支直撲蘇州。
  • 抗戰勝利後,汪精衛的老婆陳璧君去了哪裡,最終結局如何?
    可是此時的汪精衛已經成為國民黨位高權重的高官,因為他少年時為了革命英勇無畏的舉動,即使數十年過去依然有不少人是他的"粉絲",打算追隨他參加革命。此時汪精衛本來應該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表現出與敵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以鼓舞國人抗戰勝利的信心。
  • 娶妻當娶陳璧君
    汪精衛原名汪兆銘,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革命,為革命願做那填海不止的精衛鳥,遂改名汪精衛。為儘快推翻滿清,他鋌而走險去刺殺溥儀皇帝的父親攝政王載灃。行動失敗被抓,判無期徒刑。後熱戀汪精衛,為汪精衛拋棄了豪門的榮華安逸,追隨愛情和汪輾轉各地、顛沛流離,創辦黃埔軍校的款項,相當一部分是由她從南洋募集而來的。        汪精衛準備行刺攝政王,最堅定和汪精衛同進退的就是陳璧君。當時有人說陳壁君:「你有一張英國臣民的護照,當然不怕死。到關鍵時刻,你把英國護照一拋,英國領事館自會來救你。」陳璧君聽完後立刻拿出英國護照當場撕成碎片,滿座皆驚。
  • 大漢奸汪精衛在日本病死後,他的老婆最後結局如何?看完你就知道了
    汪精衛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了,他早年投身革命,前期思想積極,後期思想開始退變,並在抗戰期間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淪為了漢奸,1944年在日本病死。他的老婆陳璧君是南洋巨富陳耕基之女,早年加入同盟會,愛國熱情高漲,抗戰期間隨汪精衛叛國投敵,淪為漢奸。
  • 少將探視陳璧君大呼其名,陳璧君大怒:老蔣都稱呼我為「汪夫人」
    1945年8月10日,日本投降的消息從本土傳到了世界各地,作為已故汪偽政府領導人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顯得十分驚慌,她連忙給漢奸褚民誼打電話,商量後事該如何,正在他們協商時,國民黨軍統在粵的負責人鄭介民找上門來,邀請他們前往重慶。
  • 波譎雲詭的1944年:民國第一漢奸汪精衛死亡疑雲
    說他是被國民黨軍統人員下毒謀殺的,也有人說他是日本方面秘密除掉的,更有傳言說是因為他的妻子陳璧君誤信了江湖郎中,一貼膏藥使得他鉛毒擴散不治而亡。那麼,汪精衛的死因到底是什麼呢?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在南京舉行,晨光通訊社記者孫鳳鳴乘與會者集中在會場門口攝影留念之機,向汪精衛連發數槍。汪精衛身負重傷,一顆子彈留在了體內,孫鳳鳴則被警衛當場擊倒,而後傷重身亡。經過治療,汪精衛大體無事了。
  • 陳璧君的一根筋:寧願坐穿牢底,也不低頭認罪!
    雖有萬花繞身,抱定了獨身的汪兆銘都不為所動,但是,當陳璧君趕到上海與他團聚時,兩人卻水到渠成地步入婚姻的殿堂。陳璧君比汪精衛小8歲,卻是個性情剛烈的女子,與汪兆銘的文靜溫雅恰恰相反,此後一生,這個女人,將極大影響汪兆銘的命運。1912年,陳璧君與汪兆銘結婚後,又與同盟會的老友方君瑛、曾醒等人結伴到法國留學,一同住在巴黎附近的蒙達爾城。在法留學期間,陳璧君的強勢就暴露無遺。
  • 蔣介石下令炸毀汪精衛的墓,漢奸不配築墓立碑
    1946年1月18號,南京市的中山陵和明孝陵一帶突然被軍警設置了路障圍欄,禁止遊人遊覽通行,並向遊人們展示了國民政府的封山命令。國民政府在報紙上也發了通告對封山進行了解釋,說是陸軍要在這一帶試炮。在好好的景點處試炮,人們對此大感疑惑。
  • 汪精衛:曾經捨生取義的反封建英雄,為何淪落成人人唾罵的賣國賊
    汪精衛十三四歲的時候,父母相繼病逝了。傷心的他只能跟同父異母的兄長一起繼續生活。汪精衛天資聰穎,5歲入讀私塾,8歲就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國學根基很深厚,精通四書五經。1902年汪精衛參加廣州府應試,得了第一名秀才。1903年汪精衛又考取了留日的官費生,留學日本政法大學。
  • 褚民誼,海歸博士,太極宗師,卻成了汪精衛手下大漢奸
    1935年,汪精衛遇刺辭職出國養傷,褚民誼受到牽連很快辭職下臺。抗戰爆發之後,國民政府遷到了重慶,褚民誼偏不過去,就要在上海從事文教事業。憑藉著在做行政院秘書長時撈到的外快,他在這段時期反而過得挺好。他留在上海肆意揮霍,還鬧出些桃色緋聞。一個無法做到「為人師表」的教育者,就算擁有再高的地位,再高的學歷,也不過是徒有其名罷了。汪精衛叛國之後,褚民誼糊裡糊塗跟著下水。
  • 1946年大漢奸汪精衛墳墓被平毀、屍骨及棺材被火化的經過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鑑於舉國上下同聲一致呼籲嚴懲漢奸,為順應輿論,1946年1月初,蔣介石致電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的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秘密遷移汪墳。 汪精衛拜見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左三)時的情形 經過大家討論,最後決定由陸軍總部直屬的七十四軍派工兵執行此次任務。
  • 被判無期徒刑的陳璧君
    下面筆者根據所掌握的史料,撰寫了解放後被關押在上海提籃橋監獄中的真實的陳璧君一文,以期還原真相,匡正史實。  筆者自1972年10月起,一直在上海提籃橋監獄和上海市監獄管理局工作,並於1990年1月開始,從事上海監獄的編史修志工作,主持《上海監獄志》和5本《上海監獄年鑑》的編撰出版,參與了《中華民國史大辭典》等書籍的編寫,參與了上海監獄陳列館和上海公安博物館的籌建。
  •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革命熱血青年汪精衛,為何會變成漢奸?
    他的一句「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也曾激勵不少革命黨人奮勇直前,然而這樣的人,最後卻走上了背叛革命,投敵賣國的道路,實在是讓人心痛。汪精衛是晚清少有的知識分子,1902年在廣州府試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秀才,又是清王朝早期到日本學習東洋文化的年輕人,完全是學貫中西,是當時中國最根正苗紅的儲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