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無常,生死有命。人們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在逐漸長大,經歷人世間的悲歡喜樂,雖然每個人所過的生活有貧窮富裕之分,生活也充滿了酸甜苦辣,但是最終都會殊途同歸,走向死亡。儘管很多人也不想死,比如古代君王一直在追求長生之道,但是長生就目前來看是不可能實現的,人們最終都會面對死亡。始於自然,終於自然。揮一揮衣袖帶不走一粒塵埃,面對大自然的不可逆轉的規律,我們能做到的就是隨心接受生死,好好過好自己的每一寸時光。
生死無常,相信大家肯定也親眼看到過身邊人的離去,在他們去世的時候,一般都會在逝者的臉上蓋上一層白布或者白紙。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几千年,在人們去世的時候臉上放遮蓋物這種約定俗成的做法,很多人會認為是古往今來的傳統祭祀的習俗,現在這樣做只是遵循老祖宗的傳統規矩而已。接下來看一下這種習俗的來源和依據。
據記載,在戰國時期,吳王夫差在伍子胥的輔佐下將越國打敗,當時伍子胥懇請吳王夫差將越國斬草除根以絕後患。但是執拗的吳王夫差並沒有聽進去,覺得自己既然已經勝利了,越國就不會再有翻身的機會,於是就留下了越王勾踐的命。越王勾踐在受盡屈辱的情況下臥薪嘗膽,逐漸強大,運用美人計來誘惑吳王夫差,吳王把鄭丹和西施等美人納入為妃嬪。在美色的引誘下,吳王惶惶度日,每天沉浸在美色之中,無心朝政。最終國家走向了沒落的道路,在勾踐的挑撥之下,吳王夫差和伍子胥之間的關係也漸漸有了裂縫。
當時有一回,伍子胥進諫吳王夫差,但是已經昏庸麻痺的吳王不但沒有聽取意見,還險些直接把伍子胥賜死。此時的伍子胥也心知肚明吳王已經不再信任自己,自己也將命不久矣,於是安排人把自己的眼睛挖出來,並把眼睛掛在吳國外面的城牆上,說是要親自看到吳國如何覆滅在越國手裡。伍子胥死後不久,他的這番話就傳到了吳王夫差的耳朵裡,驟然大怒的吳王直接將伍子胥的屍體扔到河裡餵魚了。
沒過幾年,越王勾踐勢力強大到可以攻擊吳國了。越國找準機會,襲擊吳國,吳國完全沒有反抗的機會,最後吳國被推翻。毫無翻身機會的吳王夫差此時只能選擇拔劍自殺,在死之前,伍子胥的諫言環繞在自己耳邊,也想起來伍子胥為幫助自己滅掉越國所付出的一切。現在明白也已經為時已晚了,羞於在黃泉之下見到伍子胥的吳王,要求士兵在自己死後用布把臉遮住。
在周朝的時候,存在一種喪葬的禮儀,名字叫做兇禮。也就是說,人們在死之前,其他人會用布或者棉絮之類的東西,把口鼻遮住,以此來驗證人是不是假死,如果是假死的話,遮住口鼻上的這些布料棉絮會被打溼,沒有溼就證明是真的死了。此時就會直接根據喪葬儀式把逝者下葬。
在當時醫學水平不發達的古代社會,對於昏厥或者驟然失去呼吸和心跳等假死症狀的病人來說,人們是很難辨別是否真的死亡的。在古代也不是沒有發生過下葬之後的假死人又從墳墓裡爬出來的事情。通過布料或者紙把臉蓋住不但可以辨別是不是真的死亡,還可以防止死後樣子太恐怖嚇到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