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大上海計劃」,國民政府打造的上海新城為何失敗了?

2021-01-10 國史拾遺

上海,中國第一大都市,然而上海的都市歷史時間並不長,還是鴉片戰爭之後,上海開埠才開啟了其成為大型城市的歷史,也正是因此,上海在建國前雖然繁榮,但繁榮屬於一種畸形繁榮,各國殖民勢力在此錯綜複雜,租借中雖然車水馬龍,但毫無疑問,這並不是中華民族的光榮。

建國之前,中國政府也作為努力,這就是著名的「大上海計劃」!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上海成為國府核心地帶的都市之一,其合併了江蘇省寶山縣的引翔鎮和殷行鎮,成為一個「特別市」,然而,當時上海市中心大部分是租界區,包括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而中國人的上海市政府呢?在偏遠的楓林橋地區(今徐家匯),國人當自強,所以便有了規劃上海華界的意圖,大家都希望:華界也能崛起,以抗衡租界,將上海的核心權力奪回來!

「誠得其道而善治之,則喧賓奪主之勢,漸以挽回,上海市之繁榮,可由外人而移於國人之掌握」——《舊上海市府新廈紀念碑》

1929年7月,中華民國上海特別市政府第123次會議正式通過了《大上海計劃》。8月,上海市中心區域建設委員會成立進入了實施階段。經過發行公債和出售土地的方法籌集到資金後,計劃中的各項工程自1930年上半年起陸續開始建設。

上海的新市區計劃範圍為:黃浦江以西、北新涇虹橋以東、漕河涇以北為界,今大概屬楊浦區和虹口區地域。當時的上海市政府規劃了很多市政、交通等系統。

正當上海的各項建設在推進的時候,發生了一場重大變故:一二八事變,上海的建設受到極大幹擾,工程所在的五角場至江灣地區陷入戰場工程被迫暫停。1933年3月上海實現停戰,工程繼續進行。

1933年10月10日,上海市政府大廈完工,同時落成的還有社會、教育、衛生、土地、公務等五局的房屋。各樓面積總計達8982平方米,總造價78萬元。同年年底,市政府和上述五局相繼遷入新建的市中心行政區大樓辦公,上海「新市區」正式宣告建立!

中華民國上海市政府大廈(舊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位於今上海市楊浦區清源環路650號上海體育學院內。大樓於1933年10月10日正式落成,作為當時中華民國上海市政府官員的辦公大樓使用。後於2017年至2019年對其修繕,並重新對外開放。

當日,上海全市放假一天,航空署派飛機九架,飛翔於新市區上空以助興,時任上海市長的吳鐵城在上海市政府建築落成之時發表演說,足以表露在戰火劫餘,中國人自創天地之決心。

上海的建設不斷進行著,1934年8月,佔地3百餘畝規模龐大的上海市運動場開工,同時還在附近建造體育館和遊泳池。1934年12月,上海市立圖書館和上海市立博物館動工,在布局上,兩樓遙遙相對,而市府大樓恰位於兩建築中軸線上的北面。同時動工的還有上海市立醫院和上海市衛生試驗所。1935年下半年,上述這幾項工程先後竣工使用。

上海市運動場,今位於上海市楊浦區淞滬路245號的上海市江灣體育場,曾有「遠東第一體育場」之稱,1936年《上海市年鑑》中曾這樣描述:「江灣體育場建築之偉大、範圍之廣袤,其於體育場之地位,目下遠東殆無與匹」。

上海市立圖書館,1949年6月以後改建為上海市人民圖書館,最後拆分成各區級圖書館。現原上海市立圖書館被改建為楊浦區圖書館新館

然而,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怎麼能有享譽世界的繁華都市呢?上海的建設很快被打斷了,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上海蘇州河以北城區(除虹口、楊浦南部外)在淞滬會戰中受到重創,繁華的閘北、南市市面受到嚴重破壞,華界基本淪為貧民區,此後城市格局仍然以浦西原租界地區為主。

淞滬會戰,閘北幾乎100%毀於戰火,新市區的損失達到70%,此外南市區和吳淞的損失也相當嚴重,只有租界倖免,蘇州河以北,除虹口租界外幾乎荒廢。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當局將上海市政府設在舊市區的繁華地段。對當年的《大上海計劃》棄之不顧,五角場地區再次淪為蘆葦叢生,野兔出沒之地。國府重新定了《大上海都市計劃》,仍然以舊市區為中心。

而舊的楊浦區呢?一直到現在仍然不是上海核心市區,不過,它建國後也發展地不錯,成為上海四大副中心之一。

總體來說,雖然「大上海計劃」留下了少量遺產,但總體仍然是失敗的,畢竟,國運不興,何來繁華?不過,當時那些國人的努力,那些希望重建華人城市以抗衡租界的壯志與雄心,卻是不能輕易否定的。

雖然當時的國人會為計劃的功敗垂成而懊悔,但看到今日完全屬於中國人的繁華上海,相必他們也會欣慰吧。

相關焦點

  • 上海交響樂團最早的唱片找到了,1929年錄製
    1929年,德國高亭唱片公司為上海工部局樂隊(上海交響樂團前身)錄製了一張唱片,不僅收錄了樂隊演出的西班牙作曲家法利亞的交響組曲《魔法師之戀》,還為樂隊中的幾位優秀演奏家錄製了獨奏、合奏作品。唱片錄製非常成功,並全球發行。
  • 「綠瓦大樓」——上海體育學院的行政辦公樓的前世今生
    1927年,北伐後的南京國民政府躊躇滿志,把目光聚焦到了彼時「世界四大城市」之一的上海,希望在此建設民國的「經濟首都」。1929年7月,上海特別市政府推出「大上海計劃」,旨在通過大型基礎設施和新城建設,帶動上海城市結構和空間的重組。
  • 1929年「廢止舊醫案」中醫界抗爭始末
    1929年,上海中醫協會在《申報》登載通知,定於3月17日在上海召開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以討論具體抗爭辦法。1929年抗議國民政府廢止中醫案晉京請願代表團合影(從左至右,前排為陳存仁、謝利恆,後排為張梅庵、張贊臣、蔣文芳、岑志良)。
  • 上海東方美谷JW萬豪酒店計劃於2020年底亮相上海
    2020年5月20日 -新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近日宣布與奉發集團有限公司及萬豪國際集團成功籤署「上海東方美谷JW萬豪酒店」合作項目。此次籤約是新發展集團與萬豪國際集團的第五次合作,旨在通過強強聯袂,共創雙贏,為提升奉賢新城的形象和綜合競爭力貢獻一份力量。
  • 綠地變成停車場,上海新城業主意見大
    上海新城二期的部分業主向我們反映,他們小區原來有一塊中央綠地,現在開發商要在這塊綠地上建一個三層的機械停車場,業主們覺得開發商這樣的做法很不合理。記者跟隨幾位業主來到了原來中央綠地的位置。業主陳先生告訴記者,他家的房子是2015年買的,當時置業顧問告訴他,樓下的這塊空地全都是綠化。上海新城二期業主 陳先生售樓處沙盤,包括售樓小姐都跟我講的,房子是圍著中間一圈來蓋的,中間是綠地,都是綠化,還有遊泳池,遊泳池我就不談了,還有小孩玩的地方,叫什麼法式中央園林,我就是衝著這個買的。2017年陳先生裝修入住,當時這塊空地確實也種上了綠化。
  • 關於上海(郊區)新城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的若干思考
    《上海市奉賢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年)》(以下簡稱「奉賢2035」)明確,「從區域發展願景看,奉賢新城是代表上海參與杭州灣一體化競合的門戶城市,輻射杭州灣北岸的綜合性服務型城市;從上海大都市願景看,奉賢新城是上海沿海發展廊道上重要的區域性節點城市,引領上海大都市圈南部地區發展的區域中心城市;從新城自身發展特色看,奉賢新城是以美麗健康產業和先進位造業為主導的,具有獨特生態稟賦
  • 《大上海》文稿賞閱(五) | 《生死抗爭》,重啟「大上海計劃」
    隨後誕生了上海歷史上第一個浩大的、完整的、綜合性發展的規劃——「大上海計劃」。上海市博物館(今長海醫院影像樓)上海市圖書館(今楊浦區圖書館)「東亞之最」「遠東第一」——上海市運動場(今江灣體育場)中國航空協會俗稱「飛機樓」(今第二軍醫大學校史館)從規劃選址、方案設計到建築式樣,處處體現著規劃者後來居上、超越租界而代之的夢想。
  • 民國往事,杜月笙為何在1949年逃離上海?
    杜月笙看到國民黨大勢已去,遂痛下最後決定,4月27日攜帶家小乘船逃離上海,5月2日抵達香港。上圖是《珠江報》刊載的消息,說杜月笙以看病之名來到香港。杜月笙逃離的表面原因1949年出版的《新聞雜誌》第3卷第3期,刊登了一篇《杜月笙為何去港?》
  • 上海謀劃新布局:五大新城、五型經濟、國際數字之都
    上海市委全會通過兩份綱領性文件,謀劃和推動上海「十四五」發展。上海將按照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定位推進「五個新城」建設,加快做強做優「五型經濟」,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這次會議提出,要對上海全市發展格局再審視、再調整、再優化,率先探索有利於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其一,推動長三角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以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為突破口,做好對外開放、對內開放兩篇大文章。其二,優化市域空間格局,加快形成「中心輻射、兩翼齊飛、新城發力、南北轉型」空間新格局。
  • 民國廢止中醫案為何失敗?
    南京國民政府成之初,當時的衛生部除了薛篤弼、胡毓威之外,清一色的處長,司長以及所長等,都是由留洋經歷的西醫醫師來擔任的。這些西醫醫師認為中醫沒有科學的規範,完全憑藉偶然因素,因此聲稱要廢止中醫,於是就誕生了民國時期著名的廢止中醫案。
  • 上海11號線嘉定新城站口 綠地卡米公社 複式公寓在售
    卡米公社的開發商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為「綠地」或「綠地集團」)是一家全球經營的多元化企業集團,創立於1992年7月18日,總部設立於中國上海,在中國A股實現整體上市(600606.SH),並控股多家香港上市公司
  • 略論南京國民政府與孫中山《建國大綱》
    根據孫中山《建國大綱》中設計的中國經濟建設蘭圖,國民政府在成立之初,即設立了農礦部、工商部、財政監理委員會、交通部。1928年又增設了建設委員會、鐵道部、國民政府預算委員會等機構,從組織機構上保證《建國大綱》各項目標的實現。為了實施孫中山《實業計劃》中的規劃內容,1928年國民政府又先後召開全國經濟會議、財政會議。1931年6月在行政院下設立了全國經濟委員會。
  • 2018年上海全面爆發!從今天起,上海人將身價暴漲~
    為了緩解教育資源緊缺的問題泗涇、洞涇大居,佘北大居7所學校正推進建設中預計於2018年建設完成按照上海鐵路局的計劃上海東站將力爭在今年底前全面開工而且目前上海東站已經確定選址於浦東祝橋鎮建成後站房面積預計將達到60000
  • 1000億像素「全景上海」圖帶你暢遊臨港新城
    點擊照片可看臨港新城大像素圖   【新民晚報·新民網】伴隨「上海時刻」的推出,由新民晚報和景坤大像素團隊合作推出的「全景上海」之臨港新城大像素圖首次發布。與此同時,1950億像素的陸家嘴超級全景和 249億像素的外灘超級全景同步上線,讓你全方位感受上海之美。   「一滴來自天上的水滴,落入大海,泛起層層漣漪,水滴落入處形成湖面」,源於這樣的構思,臨港新城圍滴水湖而建,由2條環湖大道劃分出城市的三層布局,像漣漪一樣從最內部的金融商業到休閒娛樂再到居民住宅一層層擴延出去。
  • 《八佰》背後的淞滬會戰(三):國軍1937年對日作戰計劃
    三:1937年國防計劃甲案1936年底,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本部奉命制定《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度國防作戰計劃》,該計劃於1937年1月基本完成甲乙兩案,3月份修訂完畢,並由參謀總長程潛審定後送往廬山,由陳誠轉送蔣介石審閱。
  • 解碼魔都|未來這五年,上海這麼幹!
    「五大新城」「五型經濟」「國際數字之都」……翻閱兩份綱領性文件,不時出現的新名詞,透露出上海發展的新方向。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上海開闢「新格局」迎接「大未來」的信心和決心,躍然紙上。回頭看:過去這五年,上海做了啥?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動計劃成果上海「紅色文化」為何永葆...
    上海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必須打造一批可感知識別、有內涵價值,在國內叫得響、在國際立得住的知名文化品牌。 201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關於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城市文化特質更加凸顯,人文內涵更加厚實、文創產業更加發達、文化事業更加繁榮、文化交流更加頻繁、優秀人才更加集聚」。
  • 圖說1948年蔣經國上海打虎
    為挽救經濟危機,1948年8月,國民政府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宣布發行金圓券。    金圓券改革方案主要由財政部長王雲五(圖中)提出。左圖為行政院院長翁文灝,右圖為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   赴任之前,蔣經國曾對蔣介石說:「上海金融投機機關無不與黨政軍要人有密切關係,故阻力必大,非有破除情面,快刀斬亂麻到底不可。」    圖為上海中央銀行內辦公場景。   到上海後,蔣經國挑選1萬多名青年組成上海青年服務隊。在動員會上,蔣經國鼓勵他們,對付那些抵制幣制改革的巨商、官僚,要拿出武松打虎的勇氣。
  • 嘉定新城(馬陸鎮):破繭化蝶,重塑升級
    在此背景下,致力於培育創業公司的上海創源新城科技有限公司,選擇落戶嘉定新城。「這樣的選擇絕非偶然,我們看中的正是這裡優質的營商環境。」公司總經理程悅坦言。2017年6月,嘉定新城與創源新城科技、清華企業家協會合作的「創源新城TEEC上海中心」項目投入運營,當年就獲得上海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資質,且僅用15個月入駐率就達95%。  有產業就有就業機會,然而如何留住優秀人才,不讓新城變「臥城」,成了「破繭」的關鍵。
  • 打造不夜城,濟南向夜上海學什麼?黨政考察團去了黃浦江
    據悉,上海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規模化景觀照明建設,經過30年發展,上海的景觀照明在規模和品質上,在全國乃至全球都有很大影響力。規劃引領夜照明,上海照明全球知名「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個不夜城」作為一首老歌傳承多年,上海是全球最早開始規模化發展夜景的城市之一,夜景一直讓上海人引以為豪,也是海內外遊客紛紛打卡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