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解讀20個你最該注意的細節

2020-09-10 神秘學研究員

作為影院復工後的首部國產重磅,《八佰》沒有辜負市場對它的期待,超過兩億的點映票房無疑給沉寂已久的電影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

今天影片正式上映,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到或聽到不少有關它的評價了。

要明確的是,《八佰》先是一部戰爭片,然後才是歷史片,但絕對不是一部紀錄片。

四行倉庫保衛戰這段歷史本來就眾說紛紜,存在很多種說法,而《八佰》不過是在採取一種相對可信說法的基礎上,藝術化的再次創作。它不是還原歷史的教科書。電影沒有美化國民黨,也沒有描寫孫元良,因為這些都不應該成為《八佰》的重點。

它的重點在於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眾生相。守軍、蘇州河對岸「隔岸觀火」的各層百姓,共同構造了這個淞滬會戰大背景下的眾生相。

戰場上,它是殘酷的,是一個個年輕、有溫度的生命投入戰場之後迅速消亡的過程;戰場外,它是多元的,是各階層各國及各行業的人在面臨戰爭時的態度不一。

而營造出這種眾生相靠的是各種細節上的用心,《八佰》在細節上無疑是做得非常到位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八佰》的那些細節。

1.八佰的佰字

《八佰》原名為《八百啟示錄》,也曾叫過《戰爭啟示錄之八百壯士》。原意可能是致敬大導演科波拉執導的反戰經典《現代啟示錄》。

後來改為《八佰》,這個「佰」字其實意味深長,有三個意思:一是指古代軍隊的編制,十人為什,百人為佰;二是古代特指軍隊中百人之長;三才是常用「百」字的大寫。所以用在這裡,講的是人的故事,是讚許這「八百」名士兵人人都是百人之長的勇士。

2.電審故字2019年800號

《八佰》的龍標其實也很有意思,恰好是2019年800號,不知道究竟是巧合還是廣電總局給這部電影定製了一個龍標。

3.片頭字幕「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電影的片頭字幕,有一句話:「待我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這句話出自魯迅先生寫於1925年的散文詩《墓碣文》。

文章很短,區區數百字,藉由一個夢境,描寫了墓中人內心的虛無和灰暗,以及無法擺脫這種心境的焦灼與痛楚。

「待我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放在影片裡是在說,為追求正義犧牲,哪怕化為塵土,也會面帶微笑。

而革命精神將以塵土的形式繼續傳播下去,影響更多人,就如影片中人物愛國意識的覺醒過程一樣。

4.青幫弟子送電線

電影中,有一群年輕人不畏生死跑過橋去給四行倉庫的守軍送電話線,最後還是靠賭場阿飛刀子才得以成功。

這幫人很可能就是上海青幫,而且如果沒猜錯的話,那位端坐著幾乎沒有露過正臉的很可能是青幫大佬——杜月笙。

上海青幫一直都是國民黨的主要財政來源之一。歷史上的杜月笙也確實為四行倉庫保衛戰出過力,有一種說法稱,他曾在一天之內將20萬官兵秘密送進了四行倉庫。

5. 上海公共租借

因為四行倉庫的位置極為特殊,日軍佔據了倉庫的西、北兩面,東、南兩面則是當時的英美公共租界。當時還沒有對英美宣戰的日本,因為擔心殃及租界,在進攻時並沒有使用火力過猛的重武器。

上海租界由來已久,鴉片戰爭失敗之後,清政府與英國籤訂《南京條約》,開放了上海作為通商口岸,隨後便劃分了上海租界區。

上海的租界區主要有兩塊,法租界和英美公共租界。在四行倉庫邊上的正是英美公共租界,所以電影中也多次出現英國國旗。

6.租借煤氣罐

電影中不僅提到了四行倉庫的特殊位置,更是著重提到因為煤氣罐的存在,導致日軍不敢使用重炮攻擊。這兩個煤氣罐在歷史上也確有其物,而歷史悠久。

早在1865年,上海成立了「大英自來火房」,後改名「上海英商煤氣公司」,這讓上海成為亞洲第一個使用煤氣的城市。當時的煤氣主要用於煤氣燈上作為照明之用,後來電燈流行之後,才逐漸轉為烹煮取暖之用。

這兩個煤氣罐的存在,為四行倉庫的守軍提供了一個天然的「保護屏障」。在淞滬會戰期間,可能是為了彰顯民心士氣,在老照片中很少出現煤氣罐。但因為煤氣在當時是文明的象徵,這兩個煤氣罐曾被畫入了風景明信片之中。

7.蘇州河岸的廣告牌

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被民眾圍觀的戰鬥。蘇州河兩岸,僅一河之隔,不過五十來米,一面是炮火連天的殘酷戰場,是地獄,一面卻是燈紅酒綠的英法租界,是天堂。

兩岸對比,更顯殘酷。所以電影中也特意安排了很多兩岸的人互相對望的鏡頭。而從守軍這邊望著對面,更是能夠看到無數廣告牌,足見劇組在布景上的用心之處。

隱約可見的有:SIEMENS,西門子電器;Camel,著名的駱駝牌香菸等等,還有許多虛構出來的酒吧、餐廳廣告牌。

8.電影彩蛋

最特別的是,霓虹燈之中還隱藏了兩部電影。

一部是「42ND STREET」,中文譯名《第42街》,1933年上映的一部美國歌舞片,這還挺符合當時上海租界區的觀影口味的。

另一部是大名鼎鼎的「SPELLBOUND」,希區柯克指導的《愛德華大夫》。這是一部1945年電影,應該是導演或者美術指導比較偏愛,加進去的彩蛋吧。

9.可口可樂廣告牌

說起片中的廣告,最顯眼的當然是四行倉庫西牆上那幅巨型的可口可樂廣告,上面寫著「請飲,可口可樂,屈臣氏汽水」。

這面牆也正是日軍進攻的主要方向,片中的攻城器械、鋼板陣炸牆、迫擊炮重炮攻擊的,陳樹生綁著炸彈跳下樓與日軍同歸於盡的都是這面牆。現實中的這面牆也是四行倉庫展覽館的重中之重,整面牆被完整保留,甚至保留下了彈孔和炮孔。

雖然這看起來這像是電影的浪漫化虛構,但其實這並不是沒有可能的。可口可樂早在1927年就進入中國,並在上海設廠生產,由屈臣氏礦泉水公司負責裝瓶。到了1933年,上海廠已經是可口可樂在美國之外的最大裝瓶廠。

在淞滬會戰的老照片中,確實也能看到日軍在可口可樂廣告牌下設立的陣地。

10.片尾曲《蘇州河》

片尾曲蘇州河改編自《倫敦德裡小調》(Londonderry Air),由歌手那英和義大利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唱。

《倫敦德裡小調》是一首有著悠久歷史的愛爾蘭民謠,作於1600年間,流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它的旋律舒展優美、純樸輕柔。

其最知名的一個填詞版本名為《Danny Boy》(《丹尼男孩》),同樣也是一首關於戰爭、父子訣別的歌曲,和電影中的《蘇州河》有著「同曲同工」之妙。

11.中日軍服和各式武器

《八佰》作為一部戰爭片,在武器、裝備上當然也做得非常細緻。

其中日軍穿的昭和五式陸軍制服。該套軍服從30年一直沿用到38年,其標誌性的特點就是立領設計,而且軍銜章是在肩部的兩側。

當時進攻四行倉庫的是日軍上海派遣軍第三師團,是日本帝國陸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穿著本套軍服是比較合理的。

而中國守軍方面的軍服也同樣合理。八十八師作為中央軍三個教導師之一,是知名的德械師,全副武裝都是德國裝備,其軍服也是淺綠色的德械師軍服。

電影中還出現了捷克式輕機槍、蘇羅通20mm機關炮等等,都非常符合當時的歷史細節。其中守軍還使用過一臺百式火焰噴射器,這其實是屬於日軍的裝備,當時的國軍並不具備,可以理解為是繳獲的戰利品。

12.老鼠和白馬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就是老鼠,最後一幕是白馬,老鼠和白馬也在片子中間反覆出現。對於《八佰》這部「時間就是金錢」、恨不得再壓縮一段時長的電影來說,花費這麼多筆墨來展現這兩種動物顯然是有深意的。

理解起來也很簡單。老鼠,本能就是求生,是躲藏。一開始倉庫守軍們沿路收攏上來的「雜牌軍」裡,有許多人只想活著不想打仗,這顯然對應的是他們。

他們有的是只會種田的農民,有的是只會打算盤的文職,甚至有的還是十來歲的孩子。戰鬥一打響,他們能想到的只有躲藏或逃跑。

至於白馬,它是希望,是未來。純白的馬從始至終都圍繞著小七月和小湖北,代表的應該就是「希望是少年擁有的,未來是屬於少年的」。

13.長坂坡趙子龍,黃忠定軍山,走麥城

電影中不止一次出現過《三國演義》的元素。

上官志標說淞滬會戰國軍潰敗猶如「一路走麥城」,正是關雲長敗走麥城的典故。

而對面戲班子唱的戲是「長坂坡趙子龍,再殺他個七進七出」,李晨飾演的角色山東兵隨身帶著一套趙雲的皮影戲,因為他覺得:「關老爺講的是兄弟情誼,可趙子龍不一樣,他護著國呢。」

在端午死後,山東兵拿起了皮影演起了趙子龍,唱到最後一句時掉下眼淚,唱詞是「漢室中興待後生」,與山東兵平時叫端午「小孩兒」遙相呼應。而小湖北想像中的趙子龍也在端午犧牲之後,變成了端午的樣子。

趙雲這個角色恰好對應著四行倉庫的孤軍,「獨身一人」,面對著千軍萬馬,七進七出,毫無懼色。

最後姜武的角色老鐵上樓頂耍大刀唱的戲文也正是「黃忠定軍山」的橋段。這段戲講的是老將黃忠力斬夏侯淵的故事,正是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寫照,也是四行守軍窮途末路之際,依舊有壯志報國之心。

14.湖北保安團

全片開始時有一句臺詞:「我們是湖北保安團的臉面」,而且還操著一口湖北方言,畫面中是一支軍隊戴著蓑衣笠帽,在浦東的蘆葦蕩中急行軍。顯而易見,這支軍隊是來自湖北的保安團。

淞滬會戰期間,國軍損失了大量原經過德式訓練的士兵,基本上20天左右就要補一次兵。守衛四行倉庫前夕,八十八師剛好進行了第五次補充,來源是湖北保安團,尤其是來自通城保安大隊的士兵。所以,歷史上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絕大多數也都是湖北子弟兵。

15.童子軍送旗楊惠敏

電影中,有一位女童子軍向四行倉庫守軍送旗。這位女學生名為楊惠敏,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

歷史上有一種說法是,她將一面12尺長的中華民國國旗裹在身上所穿著的童軍服底下,冒著戰火危險遊過蘇州河。電影中採用的就是這一種說法。

楊惠敏給守軍送旗的事件,大大振奮了守軍士氣與隔岸觀戰的民眾,並獲得當時駐紮在租界內的世界各國媒體之讚揚。

16.日軍凌遲處死俘虜

電影中有一個鏡頭,日軍為了逼迫四行倉庫內的守軍儘快投降,公開凌遲處死了一批俘虜,其中就包括黃志忠飾演的老葫蘆。這在歷史上也是真實發生過的。

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班長蔣敬帶領戰士九人負責在蒙古路旱橋一帶警戒,惜因未能及時撤出,全數被俘。隨後,他們被押至蘇州河畔,被日軍以刺刀一刀刀刺死。

17. 謝晉元團長的家書

電影中,小湖北擔任謝晉元的勤務兵之後,在會客室中見到一封信,信封上寫著一個名字「張萍舟」。這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這封信是謝晉元寫給連襟兄弟張萍舟的家信。

信中寫道:「泰山鴻毛之訓,早已瞭然於胸,故常處境危難,心神亦覺泰焉。」——足以可見謝晉元的鎮定自若和報國意志。

因為謝晉元率領孤軍死守四行倉庫的英雄事跡,上海市政府將四行倉庫旁的滿洲路改名晉元路,更將與孤軍營一牆之隔的膠州公園更名為晉元公園,建立晉元中學作為紀念。

18. 鷹犬將軍宋希濂

王千源飾演的角色羊拐,雖然也在逃兵組中,但戰鬥起來儼然是個訓練有素的老兵。電影中的他唯一掛念的就是自己的老母親,受傷時解開衣服掉下很多錢,可見他一直都在攢錢想寄給母親。

電影的後段,他才自報家門是三十三師的,原三十六師。朱勝忠說了句「宋長官的兵沒有慫的」,這位宋長官指的是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

宋希濂黃埔軍校一期生,驍勇善戰,在淞滬戰役、武漢會戰以及阻止侵緬日軍側擊滇西等戰役中,均給予日軍以沉重打擊,曾獲「青天白日勳章」,美國政府贈予「棕葉自由勳章」,被譽為「黃埔之光,」有「鷹犬將軍」之稱。

19.亞洲首部全程採用IMAX攝影機的影片

《八佰》的幕後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地方,比如等比復刻的四行倉庫、蘇州河夜景,在布景方面就耗費不少心力。

其中最厲害的還是亞洲首部全程採用IMAX攝影機的影片,在全球範圍內也僅有《復仇者聯盟3》《復仇者聯盟4》兩部先例。

IMAX攝影機以廣闊的動態範圍和極為細膩的鏡頭捕捉見長,對於戰爭場面的臨場感展現、上海十裡洋場的表現都發揮了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20. 孤軍的悲慘結局

電影的最後,四行倉庫守軍退入租界,僅留下了一支敢死隊吸引日軍火力。電影並沒有細緻描述敢死隊的結局,但是他們的悲壯下場似乎是人人都可以猜到的。這個時候,不再需要大場面,留白反而能讓人悲痛不已。

在真實歷史上,退入租界的孤軍同樣悲慘。一進入租界,他們就立刻被繳械,關進收容所。三百五十八人被禁於膠州路空地,被稱為「孤軍營」。團長謝晉元更是被叛變的士兵刺殺致死。隨後,日軍入侵租界,孤軍成為戰俘,被分送各地集中營,甚至被運往赤道以南的巴布亞紐幾內亞當勞工。

正如《我的堂弟留在了巴布亞紐幾內亞》中所唱的:我的團長倒在租界的操場旁/我的堂弟留在了巴布亞紐幾內亞/他和他的提琴再也沒有回到故鄉。

相關焦點

  • 二刷《八佰》,解讀20個你最該注意的細節
    而營造出這種眾生相靠的是各種細節上的用心,《八佰》在細節上無疑是做得非常到位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八佰》的那些細節。 1.八佰的佰字 《八佰》原名為《八百啟示錄》,也曾叫過《戰爭啟示錄之八百壯士》。
  • 《八佰》你最該注意的細節
    作為影院復工後的首部國產重磅,《八佰》沒有辜負市場對它的期待,超過兩億的點映票房無疑給沉寂已久的電影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到或聽到不少有關它的評價了。要明確的是,《八佰》先是一部戰爭片,然後才是歷史片,但絕對不是一部紀錄片。
  • 二刷《八佰》,解讀20個「細節」和10個隱藏「彩蛋」
    而營造出這種眾生相靠的是各種細節上的用心,《八佰》在細節上無疑是做得非常到位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八佰》的那些細節。 1.《八佰》為什麼不是《八百》 管虎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並沒有直接取名為《八佰》,原名叫做《八百啟示錄》,也叫過《戰爭啟示錄之八百壯士》,把「啟示錄」這三個字用在這部電影的名字中,有點向科波拉執導的反戰經典《現代啟示錄》的意味。
  • 解讀《八佰》十大重要細節
    四行倉庫保衛戰這段歷史本來就眾說紛紜,存在很多種說法,而《八佰》在採用一種相對可信說法的基礎上,藝術化地再次創作,它不是還原歷史的教科書,它的重點在於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眾生相,守軍和蘇州河對岸「隔岸觀火」的各層百姓,共同構造了這個淞滬會戰大背景下的眾生相,今天耿耿就為大家找到了電影中的十大重要細節
  • 解讀《八佰》中有哪些細節?
    《八佰》這部電影是在疫情後上映的,可以說帶有紅色的電影,也備受期待。今天小影來給大家解讀一下《八佰》中的細節部分。細節的點1、片頭出現導演管虎的名字時
  • 《八佰》中的幾個細節和寓意你注意到了嗎
    國慶檔大片《八佰》下映不久,近日線上陸陸續續都可以觀看了,小哈忍不住又刷了一遍,電影中一些細節可能大家沒有注意,小哈來分享一些自己觀影時注意到的幾處細節及寓意。這個細節足以證明八佰拍攝的用心和當時美國的強大。
  • 深度解讀《八佰》你不能錯過的10大細節
    作為影院復工後的首部國產重磅大戲《八佰》沒有辜負市場對它的期待,破五億(實時)的票房無疑給沉寂已久的電影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四行倉庫保衛戰這段歷史本來就眾說紛紜,存在很多種說法,而《八佰》在採用一種相對可信說法的基礎上,藝術化的再次創作,它不是還原歷史的教科書,它的重點在於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眾生相,守軍和蘇州河對岸隔岸觀火的各層百姓共同構造了這個淞滬會戰大背景下的眾生相,今天就為大家找到了電影中的十大重要細節
  • 「熱影回音」從鏡頭語言解讀《八佰》
    【熱影回音】從鏡頭語言解讀《八佰》原創 吳易衡 晚上八點 《八佰》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南下橫掃著華夏大地,企圖完成那三月亡華的神話。更重要的是,上海是洋人聚集地,是國民政府與各國交流最重要的通道。為了吸引西方目光,政府為了贏得支持,也是為了尊嚴,最終發動了淞滬會戰。可見導演的別有用心,將整場戰役濃縮,明顯借用了歐美戰爭片的模板,也是《八佰》好評不斷的一個原因。
  • 關於《八佰》你可能不知道的十個幕後細節
    作為影院復工後的首部國產重磅電影,《八佰》沒有辜負市場對它的期待,近30億的總票房無疑給沉寂已久的電影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四行倉庫保衛戰這段歷史本來就眾說紛紜,存在很多種說法。而《八佰》是在採取一種相對可信的基礎上藝術化地再次創作。
  • 看電影《八佰》前,你需要了解的10個小細節
    2八百壯士的故事曾兩次改編成電影,都叫《八百壯士》,一部是1938年,由應雲衛導演的戰時版;一部是1975年,由林青霞主演版本。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提前去看一下。3那管虎這部為啥叫《八佰管虎本人曾發微博說:佰,古代軍隊編制。十人為什,百人為佰。數字「百」之所以大寫,主要是因為旁邊的「人」。4楊慧敏敬禮時候是三指敬禮,因為童子軍的軍禮是三指禮。這也還原了林青霞版本的鏡頭。
  • 《八佰》刪減的13分鐘和被你忽略的細節,看這一篇就夠了
    上映首日票房破3億,管虎執導的《八佰》真正打響了影院復工後的第一炮。《八佰》原定去年7月5日上映,6月25日宣布撤檔。除了刪減的內容,《八佰》還有很多細節容易被我們忽略。以下所提到的細節是我一刷之後記住的,不排除還有我看漏或者錯過的細節。知道的小夥伴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告訴我一聲。
  • 談談電影《八佰》中的一些軍事細節
    談談電影《八佰》中的一些軍事細節電影《八佰》已經上映了一段時間了。
  • 為影片《八佰》中那群普通人流淚時,這些細節你注意到了嗎?
    通過之前的兩輪點映,《八佰》已經積攢下超強口碑。昨天上映首日《八佰》就票房就突破3.66億,為它走進影院的觀眾也近1000萬人次。《八佰》的故事,是關於最底層戰士的,兵痞子、老油條、膽小鬼,這裡面的人都沒有&34;光環。誰都知道生命的可貴,誰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在掙扎後選擇的犧牲最為可貴。人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透過無數小人物的掙扎,《八佰》才折射出戰爭的殘酷和荒誕。
  • 《八佰》開了個壞頭
    圈裡一直流傳說,這次影片的發行方式與以往不同,比如他聽到的第四個版本是「年票房在200萬-500萬的影院需要花20萬元來買斷放映,200萬元票房以下的影院,則會直接失去放映資格」。最關鍵的是,他們手頭沒有買這個片子的錢。他欲哭無淚:「若拿不到這個片子,挺了很久的影院,很可能就直接倒下了。」像張遠這樣的影院老闆,中國還有數千人,他們可能都將因《八佰》的這一發行方式,走向未知的道路。
  • 電影《八佰》中,你不知道的那些小細節
    作為影院復工之後的首部國產大製作電影,《八佰》自定檔之後就引起了不少影迷的關注,目前它交出的票房成績也沒有辜負大眾的期望,點映再加上公映首日的票房就已經直奔4億大關了,《八佰》成為今年首部爆款電影已成毋庸置疑的事實。
  • 破20億的《八佰》與其它爆款電影的共同點?
    這個解讀是非常不妥的。準確地講,授予「800號」,其實代表了官方對於《八佰》的深切希望。這裡的希望,首先當然是希望《八佰》帶頭點燃停擺半年的中國電影市場,中國電影產業化需要火熱的市場。但不止於此。從價值觀傳遞的層面,高口碑和市場影響力的電影作品同樣需要。
  • 八佰,會讓你走進電影院嗎?
    官方放出的第一張概念海報,除了血紅的八佰二字以外,最明顯就是殘破的石牆上密密麻麻的布滿了無數子彈孔。在漫長的抗日戰爭中,這場戰役只是一個縮影,但他們的故事並不該被世人遺忘。這些士兵中,有父親、有兄弟、有兒子,但在國家危難之際,他們的身份只有一個,那就是士兵。對於「八佰」士兵的英雄事跡,管虎曾感慨道:「生難做人傑,死亦非鬼雄,但是他們活過。」管虎的執念是對的,這場戰役不應就此埋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而那個男人,卻歷盡坎坷。
  • 《八佰》或許該叫六佰
    從電影本身質量來說,《八佰》可能更應該改名叫六佰,所以請覺得我不尊重抗戰先烈的人暫時收了30米大刀,且往下看。在這個基礎上,還有各路大神在正式上映前的好口碑稱讚,包括王小伍說的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好的戰爭電影,吳京在觀看之後說他哭了,又把已經爆表的雙值基數拉高,直接把該影片炒為自影院復工以來,本年度最炙手可熱的電影。我也在給朋友的微信中說到:張譯、姜武、王千源,這哥仨往熒幕上一放,那就是行走的荷爾蒙呀,衝他們,也得去消費一張電影票。
  • 鍵盤俠們聽好了,《八佰》你可以噴,八佰將士不行
    那麼閒話不多講,咱們今天就聊聊《八佰》的故事。由管虎導演的抗日影片《八佰》近日上映了,雖然還有疫情的餘波,但是好的題材加獨具一格的拍攝展現,截止今日,已經獲得了10億+的票房,可以說達到了中國電影史此類電影的歷史裡程碑。在這裡,給予它肯定,只有多支持我們的國產電影才能越做越好。
  • 深扒電影《八佰》的5個細節真相
    細節一:電影中唐藝昕扮演的楊慧敏,為什麼要用三根手指敬禮?而謝晉元佩戴的M35德式鋼盔,是國民政府1935年從德國購買了30萬頂裝備用於中央軍械部隊,是中國最精銳部隊和中央軍的標誌細節五:戴禮帽的都是知識分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