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後要不要吃東西?營養專家支招6大「營養攻略」

2020-12-25 騰訊網

夏日是屬於減肥和運動的季節,然而有個問題卻一直困擾許多人:想減肥,運動完要不要吃東西? 吃吧,害怕剛才好不容易運動消耗的能量又被吃回來了;不吃吧,又餓得心慌。那麼,究竟吃不吃呢?

運動後飲食有利於提高代謝率避免報復性飲食

答案是——要吃。

已經有很多研究證實,運動後進行合理的飲食可以達到改善我們的身體組成、提高運動表現以及加快整體恢復的效果。很多研究都是針對運動後飲食對於肌肉增加,運動表現的好處。如果運動後能夠合理飲食,對減肥其實也是有益處的,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利於提高代謝率

研究表明,運動後如果能夠合理攝入蛋白質,可以加速肌纖維合成,增加身體肌肉量。而肌肉是能量消耗的大戶,如果肌肉多了,靜息代謝率就會增加。即使你睡覺的時候,肌肉裡面豐富的線粒體們也在一刻不停的幫你消耗能量,一步實現你躺著也能瘦的夢想。

2.避免報復性飲食

高強度或長時間的運動會消耗大量的糖原,如果不在運動後快速補充,肝臟糖原就會不夠用,直接帶來的影響就是,餓。當我們極度飢餓的時候,意志力會變得薄弱,看到高糖高油的食物就會抑制不住想吃,隨之出現報復性的飲食。一旦出現報復性飲食行為,就容易破罐子破摔,減肥的失敗率大大增加。

如果不能夠快速補充糖原,肌糖原也會不夠用,造成身體疲勞時間延長,很可能會影響到下一次鍛鍊的動力,導致減肥計劃的流產。這樣看來,運動後真的還是應該吃點東西。但是這裡強調的是合理科學的飲食,這篇文章可不是你鍛鍊完了去吃火鍋烤魚小龍蝦的藉口。

如何安排運動後飲食?營養師有6個建議

如何合理科學的安排運動後飲食呢?下面有6點建議:

1.運動前就準備好食物

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2018年在《nutrients》 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有趣的研究。研究者為受試者準備了兩種零食,一種是蘋果,另一種是布朗尼蛋糕,他們可以在運動後選擇其中的一種食物吃掉,也可以兩個都不吃。研究者將受試者分為了兩組,其中一組要求他們在運動之前做出選擇,而另外一組則是到了運動完以後立即做選擇,為的是測試受試者在運動前後做的選擇會不會不同。

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在運動前提供選擇,那麼選擇蘋果這種通常被認為是「健康」的食物的可能性要高出約三分之一(33.5%);而當選擇是在運動之後進行的時候,個人選擇通常被認為是「不健康」的布朗尼的可能性大約高出39%。也就是說,人們在運動前通常會傾向於為未來選擇更健康的食物,所以建議在健身之前就準備好健身後要吃的食物。

2. 選擇高GI的碳水化合物

一般來說,減肥需要儘量選擇低GI(血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就是那些吃了以後可以緩慢吸收,維持血糖穩定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粗糧,蔬菜一類的。但是運動完以後攝入碳水化合物主要的目的是快速的補充損失的糖原,所以就要反其道而行之,選擇能夠快速吸收的,也就是高GI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精白米麵,比如饅頭,白麵包,大米飯等等,也可以直接服用葡萄糖飲料。

運動後碳水化物最佳攝入量在0.5~1.2g/kg/小時。這個補充量是針對運動員的,普通人補充的時候可以適當減少按照最低標準來,比如一個60kg的人運動了一個小時,運動強度不是特別大,那麼就可以補充0.7g601=42g碳水化合物,相當於是一個饅頭或一片多麵包。不過要注意,如果有糖尿病的話,在食用高GI食物的時候還是要注意監測血糖。

3. 選擇優質蛋白的食物

如果你健身不只是想減脂,還想增肌,那麼在運動後補充蛋白質食物就非常關鍵了。已經有非常多的研究證明,在阻抗運動之後,積極補充蛋白質可以加速肌纖維蛋白的恢復,促進肌肉的合成。

研究表明,在年輕人從阻力型運動中恢復期間,攝取大約20g(大約0.25g/kg)的高質量蛋白質足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骨骼肌蛋白質合成率。然而,由於老年人肌肉合成能力變得遲鈍,至少需要40g(大約0.4g/kg)的蛋白質才能強烈的刺激骨骼肌蛋白合成。

優質的蛋白質包括雞蛋蛋白,牛奶,各種肉類。其中牛奶是高質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水和微量營養素(尤其是鈉)的混合物,購買和飲用都非常方便,使其特別適合作為運動後恢復飲料。一盒250ml純牛奶大概可以提供8g左右的蛋白質,物美價廉。

4. 運動後2小時內吃

目前認為,運動後有個「機會時間」窗,在這個時間段內糖原合成以及肌肉合成的效率都是更高的,一般是在運動後兩小時,所以前面準備的食物在2小時內攝入是效益最高的。

但如果運動強度太大,會導致胃腸道血液灌注減少,運動後立即吃東西可能會導致不消化,建議30分鐘以後再吃。也就是說,你運動完了不想吃東西,可能說明你的運動強度偏大,但是這時往往糖原損耗是更多的,即使不餓,也要在運動後30分鐘以後,2小時以內吃點東西,補充肝糖原和肌糖原。

5. 把這部分能量計入全天總能量

有人害怕在運動後再吃東西會不會讓能量攝入過多,讓自己辛辛苦苦運動的成果付諸東流。但其實只要全天能量不超標,就沒有問題的,建議提前就留出運動後飲食的能量預算。

6. 本身運動強度不大就別吃了

最後要指出的是,雖然都是運動,但是差別還是很大的。很多人嚷嚷著要減肥,其實就是在家原地踏步20分鐘,一點強度都沒有,糖原消耗基本忽略不計,也不會有肌肉的鍛鍊。這種情況,還是就別吃了吧。

相關焦點

  • 吃隔夜黑木耳竟然會中毒?營養專家支招安全食用攻略
    平時我們吃的到黑木耳很多都是用水將幹黑木耳泡發之後的木耳。但近日,有媒體報導,廣東東莞一位34歲女子,將黑木耳浸水泡發約5~6小時後進行烹飪煮食,隔天繼續食用剩餘的木耳,卻出現腹痛,送醫後被診斷為是因食用黑木耳中毒引起了急性肝功能衰竭。近些年來,頻頻有報導稱有人在食用了隔夜的泡發黑木耳後中毒,甚至導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亡,黑木耳泡久了真的有毒嗎?
  • 運動營養補充吃什麼?
    運動營養補充吃什麼? 1.碳水化合物:它能給身體迅速和長時間的持續能量。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包括麵包、糧食和土豆等。運動後不要馬上吃固體食物,至少要休息30分鐘左右,待心肺功能和消化系統恢復穩定狀態後。但此時可以吃一些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糖水、八寶粥、爛麵條。
  • 運動前吃對不胃痛!營養專家圖解飲食菜單,帶您吃出健康活力
    但事實上,從營養學角度來看,空腹運動就像是駕駛一輛沒有加滿油的汽車,不僅有無法提供身體活動所需的足夠能量,間接影響訓練品質的疑慮,且若經常有運動前整體熱量攝取不足的問題,身體在缺乏能量時,恐將進一步消耗肌肉中的蛋白質。長期下來,不但容易造成肌肉流失,使身體基礎代謝率下降,讓原先預期的運動減脂效果大打折扣!
  • 專家支招這樣搭配營養更均衡
    一頓營養豐富的早餐該如何搭配?營養科專家來支招——早餐喝粥巧搭配營養更均衡孩子早餐喝粥可以嗎?「喝粥本身沒有問題,重要的是要注重搭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主管曾青山提醒,如果只喝白粥,確實難以保證早餐營養均衡。
  • 健康|營養專家「復工帶飯攻略」,解決上班族午飯難題
    再次加熱食物營養會流失嗎?本期,《生命時報》採訪營養專家,教你一套科學的「帶飯攻略」。營養專家的「帶飯攻略」準備午餐要帶的飯,並不是頭一天簡單將剩菜裝進盒子裡就好。考慮到存放時間和加熱方法的局限性,準備盒飯要比平時做菜更加用心。
  • 營養專家一份「復工帶飯攻略」,解決上班族的午飯難題
    再次加熱食物營養會流失嗎?本期,《生命時報》採訪營養專家,教你一套科學的「帶飯攻略」。 營養專家的「帶飯攻略」 準備午餐要帶的飯,並不是頭一天簡單將剩菜裝進盒子裡就好。
  • 運動過後不應該吃東西?其實在運動後,你的身體更需要補充營養!
    一說到減脂期,大家可能想到的是要控制飲食。而且一說起運動,大家潛意識裡就會覺得運動過後就不應該吃東西,吃了就等於辜負了自己辛苦運動的過程。許多上班族訓練的時間通常都在下班後,有時候來不及吃飯,訓練過後回家會感到十分飢餓,但是已經九點十點左右了,他們就會很糾結到底要不要吃東西。
  • 吃對增肌,吃錯長脂肪,營養師:有氧運動前後你該這樣吃!
    是否有聽過:「運動後千萬別吃東西,容易胖」、「運動前不要吃東西,不然運動時容易胃不適」,相信大家一定聽過很多像這樣的說法,以及上健身房前後怎麼吃,才能夠讓瘦身燃脂的效果達到更好。滿天的資訊讓剛開始運動的你看得眼花繚亂,無法判斷究竟哪個說法才正確,因此要過濾這些噪音,我們來聽聽營養師怎麼說。吃對增肌吃錯長脂肪,營養師:有氧運動前後你該這樣吃!
  • 運動訓練後一定要立刻在60分鐘內補充營養嗎?
    在這幾年隨著運動產業的發展,有許多的運動觀念也隨著改變,尤其是進食的時間與運動後的營養,也成為許多愛好運動的人最熱門的討論話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運動後30-60分鐘內必需要趕快補充營養」的代謝窗口(AnabolicWindow)說法,在健身初學者和專業人士之間十分的流行,但是進食的時間到底有多重要?其實,我們可以從許多方面來進行探討「訓練後的飲食時間」,在這篇文章我們將從進食的時間是否真的重要以及哪時重要哪時不重要,這兩大點來說明。
  • 山藥怎麼吃才最有營養?營養專家透露:這樣做營養不流失還很美味
    山藥怎麼吃才最有營養?營養專家透露:這樣做營養不流失還很美味說起美食,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是非常喜歡的,尤其是現在的人們對於養生意識比較重視,那麼他們在吃東西的時候就會選擇著一些非常有營養的食物,尤其是在冬季的時候,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一些滋補的食物來吃,畢竟這樣滋補的食物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講也是有好處的,只是對於吃這些食物的時候,可能很多人就覺得自己做出來的不夠美味,可能也不知道怎麼吃才是最營養的,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種食物就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吃的山藥
  • 不負好春光,帶娃野餐要注意些啥?營養師來支招
    不建議帶漿果類水果,如草莓、桑葚等,很容易磕碰後被汙染變質,如果喜歡吃,可以選擇袋裝果泥,不僅攜帶方便,口感也是非常不錯的。注意:水果現吃現切,不建議在家切好後攜帶,先不說營養流失的問題,最主要在環境溫度高達20°以上的餐盒放置幾小時,也很容易變質。
  • 月子期不能吃海鮮?營養師來支招
    從營養上來講,蔬果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而海鮮富含優質蛋白,其中貝殼類的海鮮還富含重要的微量元素——鋅。所以蔬菜、水果和海鮮:不僅不用忌口,而且要多吃。身邊很多媽媽都表示,自己在月子裡從不吃任何水果和海鮮,由此可以看出月子裡禁食寒涼的說法有多麼深入人心。
  • 學齡兒童要怎麼吃得營養均衡?
    學齡兒童如何做到合理膳食、均衡營養?近日上海市閔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相關指導建議。一日三餐能量佔比要講究學齡兒童生長發育旺盛,對鈣、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需求量大,因此,少年兒童期對營養的要求量稍高於從事體力勞動的成人。學齡兒童一日三餐如何吃好?首先,時間應相對固定,做到定時定量,進餐時細嚼慢咽。
  • 食物營養排行榜!照著榜單吃,每天吃足身體必需6大營養!
    ��������������������蛋白質、維生素、鈣、鐵、鉀……都是我們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小布這裡有一份《食物營養成分排行榜》照著榜單吃每天吃足所需營養~6大身體必需營養成分 食物排行榜 1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最基本的「養料」。
  • 減肥營養餐怎麼吃
    核心提示:早上的飲食可以這樣吃,兩個麵包加上少許的蔬菜,再搭一杯熱豆漿。如果早上那段時間有運動的可稍微加點水果,比如青蘋果、香蕉等。這樣過程中或許就不容易出飢餓感。另外,早餐儘量不要去外面吃,一般自己做比較衛生。
  • 如何「吃」出抵抗力?營養專家:一日三餐四類食物
    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陳偉主任醫師通過中國科協組織的網絡採訪逐一回應,強調要保持健康的一日三餐,每天要保證四大類食物,每天要保證12種以上食物,一周至少要吃25種以上食物。中國免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免疫學系黃波教授也指出,健康、合理飲食毫無疑問是維持整體細胞功能正常的基礎。
  • 消化科專家:這4種水果最傷胃,胃不好的就別吃了,再營養也不行
    如今人們在飲食上特別不注意,不是暴飲暴食就是節食,久而久之胃口都有了或大或小的疾病,如果得了胃病,飲食上就要特別注意了,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生冷堅硬的東西就不要吃了,得了胃病以後,食慾會大大降低,平時要吃些幫助開胃的食物,水果就是最好的選擇,然而有胃病在選擇水果上也不能大意,消化科專家
  • 運動後需要在30分鐘以內立刻吃東西嗎?
    在這幾年隨著運動科學的傳播,有許多的運動觀念也隨著改變,尤其是進食的時間與運動後的營養,也成為許多愛好運動的人最熱門的討論話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運動後30-60分鐘內必需要趕快補充營養」的代謝窗口(Anabolic Window)說法,在鐵三初學者和專業人士之間十分的流行,但是進食的時間到底有多重要?
  • 高考期間如何科學飲食 海醫二院專家支招補腦法
    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拉開大幕,在剩餘時間裡,高考考生們將達到用腦巔峰,不少家長都為如何給孩子準備營養飲食而犯愁。孩子吃什麼可以保證高考期間的營養?怎樣提升免疫力?具體怎們吃?又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呢?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營養科杜永國主任提醒廣大考生,考前飲食要關注免疫力和腦營養。考生的食譜做到清淡,均衡營養就好。
  • 1歲後不要偷懶給寶寶吃大人飯啦!5款營養輔食菜,寶寶超喜歡!
    1~3歲寶寶生長指標根據兒童體格發育調查結果,國家衛生部婦社司組織相關專家,研究制定了《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該標準已於2009年6月2日由衛生部正式公布,關於1~3歲寶寶的身高體重標準參考值如下圖:幼兒時期的體重和身長反映了寶寶的營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