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三首李斯特改編曲聽起來是不是十分酷炫
小編為大家精心按序號整理了視頻中
所有曲目的全套樂譜
快快掃碼拼團領取吧!
(本期推送為序號1-6)
舒伯特《紡車旁的瑪格麗特》改編曲
在舒伯特從康維特音樂學院畢業後最初的幾年創作中,有一首最經久不衰的動人歌曲——「紡車旁的瑪格麗特」,創作於1814年,即舒伯特剛滿17歲時。其主題來自於歌德的《浮士德》,瑪格麗特與浮士德的愛情悲劇是他靈魂衝突的第二個階段。
長按掃碼即可拼團領取
帕格尼尼《第24隨想曲》鋼琴改編曲
這首曲子近似於急板,2/4拍子,變奏曲,主題選自《二十四首隨想曲》中的最後一首a小調, 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等人都曾經用相同的主題寫下不朽的名作。也是最能體現出李斯特魔鬼般琴技的作品之一。
長按掃碼即可拼團領取
舒伯特《天鵝之歌》鋼琴改編曲
舒伯特的《天鵝之歌》作於1828年,他死後的第2年,出版商哈斯林格冠以《天鵝之歌》的名稱出版,以喻作曲家的不朽絕筆。這首曲子以這樣簡單的旋律和伴奏描繪出愛人離開、失戀的痛苦,是當時相當新穎的手法,打破了僅用旋律和伴奏構成的傳統形式,特別是重視詩詞的意境。
長按掃碼即可拼團領取
帕格尼尼《鍾》鋼琴改編曲
小提琴的技巧在這裡被李斯特轉化為更加出神入化的鋼琴技巧,它給輕盈活潑的主題作了一系列的變奏,演奏技術足以使人眼花繚亂,玲瓏剔透的音響使人聯想到帕格尼尼的琴弓在不同琴弦上魔幻般的跳躍。此外還有同音上的輪指,單手帶旋律的顫音,長串的伴音截止到高潮段的連續八度和左手大跳的八度……時至今日,此曲仍是李斯特諸多鋼琴作品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長按掃碼即可拼團領取
華格納《愛之死》鋼琴改編曲
在第一幕前奏曲中出現的「特裡斯坦和弦」此後在全劇中時常響起,卻在結尾處的「愛之死」中終於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在整整五個小時的戲劇時間裡所積攢起的悲劇性與欲望在這短短數分鐘的詠嘆調裡得到了充分釋放。當千裡迢迢趕來卻只看到愛人的屍體時,痛苦的伊索爾德在幻覺中再次看到了愛人的微笑,聽到了環繞著二人響起的溫柔的旋律聲,最終陷入了一陣漩渦之中——正如歌詞所寫,「沉醉,下限,毫無知覺——這是最極致的快樂!」在死亡的國度,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終於可以永遠享受這樣的快樂。
長按掃碼即可拼團領取
舒伯特《小夜曲》鋼琴改編曲
《小夜曲》,這是舒伯特短促的一生中最後完成的獨唱藝術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此曲採用德國詩人萊爾斯塔勃的詩篇譜寫成。作為西洋樂曲體裁之一的"小夜曲", 都以愛情為題材,這首《小夜曲》也不例外。"我的歌聲穿過黑夜輕輕飄向你……",在鋼琴上奏出的六弦琴音響的導引和烘託下,響起了一個青年向他心愛的姑娘所做的深情傾訴。隨著感情逐漸升華,曲調第一次推向高潮,第一段便在懇求、期待的情緒中結束。
長按掃碼即可拼團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