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漢宣帝,為何擁有最龐大的四大外戚?他們如何成為帝國中堅的

2021-02-23 歷史

漢宣帝劉詢的身世很不平凡,出生幾個月就遭遇一場災禍,包括太子爺爺劉據,和皇后奶奶衛子夫在內,全族都死於巫蠱之禍,他自己也在牢房裡長到五歲才出獄。十七歲那年,他意外地被霍光立為皇帝,竟然奇蹟般地恢復了,本該屬於他的嫡長系一脈身份。

兩漢是中國歷史上外戚實力最強盛的王朝,不過,此時的漢宣帝可謂勢單力孤,除了妻兒,沒有任何血親在身邊。所以,霍光在世期間,漢宣帝苦於沒有援手,足足當了六年的傀儡皇帝。

漢宣帝

到了漢宣帝末年,局面完全改觀,漢宣帝身邊,一下子出現了四股外戚勢力。正是靠著這些外戚勢力,漢宣帝徹底剷除了霍氏家族的威脅。這些外戚不光成為漢宣帝執政的護航人,而且直接影響了此後的兩代皇帝。

與其他外戚不同,漢宣帝的外戚們,大多經歷了各種奇幻的人生歷程。那麼,這些外戚都是怎麼誕生的,又有哪些離奇的故事呢?

漢宣帝祖母娘家——史氏外戚

漢宣帝的祖母,即漢武帝的長子,太子劉據的良娣,史稱「史良娣」,魯地人。史良娣為劉據生一子一女,一子叫劉進,史稱「史皇孫」,一女嫁於魯安王劉光。史皇孫劉進生一子,稱「皇曾孫」,名劉病已,即漢宣帝(後改名劉詢)。

巫蠱之禍爆發後,劉據全族,包括出嫁的女兒都受到牽連,死於非命。漢宣帝出獄後才五歲,生活無從著落。在廷尉監邴吉的幫助下,找到了史良娣的哥哥史恭,將漢宣帝交由史家撫養。

劉病已

史良娣的母親叫貞君,當時尚在世。老人家可憐外曾孫孤苦伶仃,不顧年歲已高,親自擔任起漢宣帝的撫養工作。不到一年時間,貞君去世了,也就在此時,在邴吉的努力下,漢宣帝被恢復了皇族子弟身份,由掖庭負責供養,漢宣帝就離開了史家。

漢宣帝即位後,史恭已經去世,他的三個兒子,都被封了侯。尤其是長子史高,官居大司馬車騎將軍。霍光去世後,為了對付霍家勢力,史高等迅速進入皇宮,擔任宿衛,參與朝政決策,為保護漢宣帝,剿滅霍氏立下大功。

漢宣帝母親娘家——王氏外戚

漢宣帝的母親叫王翁須,最初以舞女身份入太子家,因為生了皇曾孫,被升為皇孫妃。

王翁須的身世是相當的離奇。她是河北涿郡人,出生於平民家庭。王翁須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被當地的權貴廣望節侯的兒子劉仲卿相中,那年王翁須才八九歲。劉仲卿就騙王翁須的母親王妄人說:「你把這孩子教給我撫養,我教她歌舞。」

王翁須

王翁須的父親叫王乃始,也就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夫妻倆有二子一女。估計王家生活過得結結巴巴,所以有人願意撫養女兒,夫妻倆也沒多想,就將女兒送到了劉仲卿家裡。王妄人隔三差五看望看望女兒,送幾件衣物,就這樣又過了四五年。

突然有一天,劉仲卿拉著王翁須就往外地跑,車路過王家門口時,王翁須的喊叫驚動了王妄人。夫妻倆追著馬車一路跑,一直追到了幾個縣,眼看身上沒錢了,王妄人讓丈夫繼續跟著馬車,自己回家變賣家產,一心想討回女兒。

當王妄人再次追過來的時候,王乃始告訴她,自己實在沒錢了,沒有馬車,追不上了。就這樣王翁須與家人徹底斷了聯繫,被劉仲卿賣給了邯鄲一家專門收養歌女舞女的教坊。

該著王翁須命好,不久太子劉據的舍人奉命買歌女,正好挑中了王翁須,她就這樣走進了太子宮中,並且被史皇孫劉進看中。因禍得福,王翁鬚生了劉詢後,被晉升為皇孫妃,正當她準備尋找家人團圓的時候,巫蠱之禍爆發了,王翁須不幸殞命禍端!

漢宣帝即位後,一直派人四處尋訪外祖母家族。不過,王家是普通家庭,王翁須又是一名被拐賣的女人,生完劉詢不久被被殺,信息完全中斷了,尋找的難度可想而知。

許平君

功夫不負有心人,七年後,終於找到了王妄人(此時王乃始已經去世),又經多方核實,最終才確認了外祖母的身份。感慨萬千的漢宣帝,第二年賜王妄人為博平君,湯沐邑一萬兩千戶,同時封兩個舅舅王無故和王武為侯。

不過,王家出身低微,王無故和王武並未能幫上漢宣帝的忙,直到下一代的人才逐漸走向帝國的政治核心圈。

漢宣帝第一任皇后娘家——許氏外戚

許氏外戚是史氏外,協助漢宣帝除掉霍氏的首功家族。漢宣帝的第一任皇后叫許平君,她與漢宣帝的愛情,被後人流傳為一則成語:故劍情深!

這個故事是說,漢宣帝即位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想將小女兒霍成君立為漢宣帝的皇后。漢宣帝有心反抗,又不敢明說,他就對大臣們說,我有一把在民間時候的劍丟失了,請你們幫忙找回來。

大臣們一聽就明白了,皇帝這是不忘患難之交,想立自己做平民時候的妻子許平君為後。於是,眾大臣一致建議立許平君為皇后。

許廣漢

許平君能嫁給漢宣帝,也純屬意外。本來有個叫張賀的掖庭令,準備將自己的孫女嫁給劉詢,以報當年劉據對他的恩情。可惜他的想法,被時為左將軍的哥哥張安世大罵一通,張安世認為一個罪人家屬,不配跟他們張家結親。

張賀有一個好友叫許廣漢,此人是個倒黴蛋,官做得不順,幾次犯罪,以至於受了宮刑才活下來。許廣漢就是許平君的父親,張賀勸許廣漢將女兒嫁給劉詢。許廣漢跟劉詢也很熟悉,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這門親事,並且不顧妻子的反對,將女兒嫁給了劉詢。

許平君被立為皇后,按理來說許廣漢應該被封侯,但他畢竟受過宮刑,被朝臣們看不起,過了很久之後,漢宣帝才幫他實現了願望。

許平君立為皇后僅僅兩年,就被霍顯設計毒殺,霍成君成功上位,成為漢宣帝的第二任皇后。霍光去世後,以許廣漢為首的許氏子弟,紛紛進入樞要,與史氏子弟一起,成為護衛漢宣帝,扳倒霍氏的中堅力量。

漢宣帝的孫子漢成帝,後來娶了許平君的侄女(侄子娶姑姑),成為許氏家族的第二位皇后,許氏外戚是西漢末年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許平君

漢宣帝第三任皇后娘家——王氏外戚

霍氏被滅後,霍成君被廢掉皇后之位。漢宣帝顧念舊情,立許平君的兒子劉奭為太子。為了防止霍成君差點毒死太子的事情再度發生,漢宣帝決定,立無子的王婕妤為皇后,封她的父親王奉光為邛成侯。所以,歷史上也稱這位王皇后為邛成太后。

王皇后身世也比較有意思,她多次出嫁,每次都是快要到出嫁的日子,未婚夫就死了,弄得沒人敢娶她。幸虧他父親有一位忘年交的好友,此人就是漢宣帝。

漢宣帝在民間的時候,唯一的愛好就是鬥雞,他與王奉光就是在鬥雞場上認識的。王奉光的祖上追隨漢高祖,被封了侯,一直傳到他這裡,就是個逍遙王爺。王奉光自從認識了劉詢,倆人交往還很投緣。所以,漢宣帝即位後,為了照顧王奉光,就讓他把嫁不出去的女兒送入宮中,封為婕妤。

其實王皇后有富貴沒寵愛,漢宣帝從來沒有喜歡過她,她也沒生過一兒半女。漢宣帝看中的就是她沒有兒女,所以將太子劉奭交由她撫養。王皇后也由此因禍得福,劉奭即位後,尊她為皇太后,對她視若生母。

劉病已

相對於其他三支外戚,邛成王氏的影響最小,是唯一沒有出現三公的外戚世家。

四大外戚家族,對西漢末年政治格局的影響

漢宣帝的四大外戚家族,在漢宣帝朝,以及此後的漢元帝漢成帝兩朝,整整活躍了六十年,這在西漢整個歷史上絕無僅有。

史高在漢元帝一朝擔任大司馬,他的兒子史丹任左將軍,非常得漢元帝信任。正是在他的護佑下,漢成帝當年才抵擋住了定陶王母子的加害,順利登基繼位。

許廣漢的兒子許嘉,在漢元帝後期,及漢成帝早期擔任大司馬領尚書事。按西漢帝國的政治生態,大司馬領尚書事,就是帝國的一把手。

王無故的兒子王接,後來也官居大司馬,王武的兒子王商,官居丞相。尤其是王商,他就是漢成帝的股肱之臣。

當然,後來又出現的第三支王氏外戚,才是西漢末年最有權勢的外戚,這支外戚就是漢成帝的母親王政君家族。

邛成太后

如此多的的外戚勢力,同時活躍在政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則在中國歷史上絕對算得上最特殊的一個時期。

雖然,在一般意識中,外戚政治似乎是一個畸形的政治生態模式。其實也不盡然,它起碼對護佑皇權,起到過積極意義。另外,這些外戚的治國理念,大多更偏向於法家思想,對當時腐朽的新儒學思想,起到了有效的防範作用。

孤兒出身的漢宣帝,為何反而是外戚勢力最強大的一朝

客觀上,漢宣帝的「孤獨」,讓他存在親人支持的迫切需要;主觀上,漢宣帝幼年不幸的遭遇,讓他有「尋根」的願望。

剛剛坐上皇位時的漢宣帝,對擁立自己的霍光怕得要死,跟霍光坐在同一輛車上,他總感覺背後發涼,緊張得渾身出汗。這架勢完全是小偷見警察,不難看出漢宣帝內心深處的孤獨無助。所以,當霍光表示歸政於漢宣帝時,漢宣帝嚇得連連擺手,說什麼都不敢答應。

霍光

霍光在世時,漢宣帝都不敢提拔外戚,但精明的漢宣帝,已經在為自己的將來,布下了一盤大棋。所以他一親政,立刻大肆提拔外戚,霍家子弟貶黜一個,外戚子弟就迅速補位。不到一年時間,以史氏和許氏為代表的外戚,迅速佔據內朝官、尚書臺、皇宮宿衛等要害部門。

可見,霍光執政期間,漢宣帝早已經計劃好了,如何依靠外戚,實現控制朝政的步驟。

五年的牢獄之災,十二年的平民生活,讓漢宣帝這個出身孤兒的皇帝,非常珍惜舊日的情誼。漢宣帝的重感情處處可見,他曾經讓人找到,當初在獄中照顧他的女囚家屬,在掖庭照顧他生活的宮女,都一一賞賜加封。當然,基於祖母和母親的不幸遭遇,對兩個家族投入更多的情感,一點也不意外。

總之,漢宣帝一朝的外戚,是西漢最具特色的一個群體,經歷傳奇,數量龐大,影響深遠!


相關焦點

  • 嬴政不是呂不韋之子,沒有坑儒,背後有以華陽太后為首的楚系外戚
    厭惡談死的他開始口授遺詔,在場的有李斯、趙高和最小的皇子胡亥。誰來繼承帝國?秦始皇的兒子中,最有能力和聲望的是長子扶蘇,他是眾望所歸的繼承人,但一年前扶蘇因為政見觸怒始皇帝,被貶斥到上郡的蒙恬軍中。此刻守在病榻前的唯一兒子是胡亥。胡亥天性頑皮直率、沒有政治野心,是秦始皇格外寵愛的幼子。
  • 故劍情深 ——漢宣帝的帝國中興與愛恨情仇
    劉賀自己被降為海昏侯,一生都在朝廷的嚴密監控之下成為一個高級的囚徒。成王敗寇,這個結果只能是咎由自取。       有了劉賀的榜樣,再次選擇繼位人時,霍光不得不慎重考慮。帝國的繼位人必須有以下條件:一是必須年輕,必須聽他霍光的話;二是沒有足夠的從政經驗,容易駕馭;三是沒有強大的外戚等政治勢力作為背景,這樣皇帝只能依靠他。
  • 外戚或宦官擅權:為何歷朝皇帝都難跳出這一怪圈
    說著容易做起難,不然,為何歷代皇帝都難以跳出外戚或宦官專權這一怪圈呢?  漢元帝去世之後,太子劉驁即位,是為漢成帝。成帝時代,石顯被逐出朝廷,宦官勢力急劇弱化。但漢成帝荒淫奢侈,個人品德遠不及元帝,而優柔寡斷卻過之而無不及。有史家說:「漢治陵夷,始於元帝,而其大壞則自成帝。」究其原因,就是成帝過於倚重外戚,權柄被外戚掌控。
  • 秦王嬴政,為何能成為始皇帝、統一六國?!
    根據歷史的經驗,一般而言,位高權重的政治家心中最難容下的是異己,異己的存在是對政治家思想和權威的挑戰,消除異己是一種必然。然而呂不韋及其黨羽形成的呂氏集團,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除掉的。如何成功地剷除強大的呂不韋集團,確實考驗嬴政的智慧,這裡既有力量和時機問題,也有方式和手段等問題。
  • 《外戚世家》|漢代治國,為什麼需要依靠親戚?
    就像《外戚世家》中的呂太后呂雉、薄太后薄姬、竇太后竇姬、王太后王娡以及衛皇后衛子夫,她們都是一朝得勢後,便大肆分封親族好友,將他們封侯拜將,權勢富貴無所不有,盛極一時。而這些皇親新貴往往成為影響王朝政局的重要勢力。
  • 大盜移國:漢末宦官與外戚專權交替,對後世造成了哪些影響?
    特別是東漢中後期,皇權一直在宦官與外戚中間輪流,東漢的皇帝似乎成為了"香餑餑",在外戚與宦官之間,外戚與外戚之間,宦官與宦官之間,不同的利益集團之間不斷爭奪,接近兩百年,這與當時皇帝年幼體弱是分不開的,而這又對後世社會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漢宣帝皇后霍成君:分不清男人虛情假意還是真心真意,滅族後自殺
    從漢高祖劉邦到漢宣帝劉詢,身世背景顯赫的皇后大都沒有好下場,霍成君也繼陳阿嬌之後,成為另一個被當做踏腳石來寵愛,又在失去利用價值後被廢黜的皇后。在漢宣帝的逼迫下,她自殺了。漢宣帝登基後,霍光的妻子霍顯為了讓自己最疼愛的女兒霍成君成為天底下最尊貴的女人,派人毒殺了前皇后許平君,許平君是漢宣帝劉詢還叫做劉病已的時候娶的媳婦,兩人有「故劍情深」的典故。公元前71年是個很特別的年份。這一年的3月1日,漢宣帝的第一任皇后許平君被女御醫淳于衍毒殺了。
  • 梁冀為何被稱為跋扈將軍?囂張程度賽過霍光,堪稱兩漢第一外戚
    梁冀是外戚出身,東漢以外戚顯貴。 兩漢時期的外戚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一股政治力量,那個時候每代皇帝,都希望把自己舅舅家扶植起來,作為自己在朝中的幫手。 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外戚專權的情況。到了東漢時期,這種情況特別嚴重,要麼是外戚專權,要麼是宦官專權,兩者交替掌權,把個好好的王朝搞得烏煙瘴氣。
  • 《大秦帝國》宣太后落幕 寧靜版羋月才是政治家
    一代女政治家宣太后  由西安曲江大秦帝國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出品,張博、寧靜、邢佳棟等出演的歷史史詩巨製《大秦帝國之崛起》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  從嬴稷少年登位,王權不穩,內有宗族復闢勢力的暗流,外有列國蠻族環伺的危機,宣太后獨攬朝政,一度令這段母子情誼幾度陷入緊張的氛圍當中,成為劇中一大看點。隨著劇集的深入,經過秦國幾次危機降臨,母子關係大轉。最後宣太后叮囑兒子「天涼了,早晚莫忘了添衣,國事繁重莫忘了吃飯,夜深了,放下書簡歇息」等隻言片語,平淡中流露母親對孩子最深沉的愛。
  • 漢宣帝這波「神操作」真高明
    霍光在廢除了劉賀之後,便選擇了劉病己做皇帝,於是漢宣帝劉詢就在這一年成為了西漢的新主。漢宣帝劉病己登基時年僅17歲,當時的朝政仍舊把持在霍光等人的手中,此刻的漢宣帝實際上和一個傀儡毫無區別。實際上,霍光的黨羽在當時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關係網絡,朝廷的許多事物都要先報告霍光之後,再交由漢宣帝處理,漢宣帝的愛妻更是死在霍光手裡。漢宣帝即位之後,他表示要立自己的結髮妻子許平君為皇后,這令霍光相當不滿,他實際上想立自己的女兒霍成君為皇后。霍光的繼室顯對此相當忌憚,為此她買通了皇帝身邊的御醫淳于衍,並且趁著許平君生產之際毒死了她。
  • 漢末三國英傑傳(帝國烽煙 第一回) 第一回 亂悠悠四帝繼立 封五侯梁冀受誅
    閒話少敘,真三國英傑傳,第一部帝國烽煙正式開始!由於本回內容龐雜繁多,所以用講史的方式來評說,等到正式進入漢末紛爭時,就完全是白話演義體,代入情節去說了。話說這東漢順帝時代,有個外戚叫做梁冀,字伯卓,憑著妹妹梁皇后的關係,一躍成為當朝炙手可熱的人物。
  • 黑人是世界上身體最強壯的人種,為何他們從未建立強大的帝國
    古代禁軍是一個國家最精銳的部隊,有記載當年趙匡胤在挑選禁軍之前,先用木頭雕刻了一個強壯漢子的模型,然後挑選入伍的禁軍至少要滿足這樣的體格。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強壯的身軀都是選拔士兵的首要條件,我國新兵入伍都要經受嚴格的體檢。
  • 中堅相繼退社,傑尼斯偶像帝國是否已日落西山?
    作為傑尼斯少有的硬朗搖滾樂隊風團體,出道二十多年來累積了大量人氣,是傑尼斯國民度很高的中堅力量。 基本壟斷了日本男子偶像市場的傑尼斯帝國為何在令和時代有如此多的變動?是否已經暮薄西山?整合各路日媒的報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似乎能帶來一些解釋。 01 靈魂人物離世,派系爭鬥導致人心渙散 2019年7月,傑尼斯的創始人Johnny喜多川因病去世。作為一手打造了傑尼斯帝國。
  • 皇帝們為何喜歡舅舅,不喜歡叔叔?外戚、宗室和士族,像三種動物
    外戚與宗室,孰優孰劣 外戚成為政治勢力,是從西漢開始,我們通過具體事跡,來比較一下外戚與宗室勢力對皇權的作用。 1.宗室勢力給皇權帶來的傷害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老皇帝堅信自己的兒孫們,一定會具有保護家族共同利益的自覺性。
  • 出師表中的靈帝,他到底是怎樣的皇帝,為何登基後不能中興大漢?
    他從地方宗親成為皇帝,在位22年為何沒能挽救江河日下的大漢王朝?為何史上第一次宗教和農民結合的黃巾起義在他統治時發生?政治遺留 少年為帝為了維護皇權,皇帝以宦官制約外戚,外戚為了對抗宦官集團,和士人時而合作又時而對抗,於是漢末朝堂形成了宦官、外戚、士人三股政治勢力明爭暗鬥。自孝桓帝病逝,在地方上的宗親劉宏被接到首都,十二歲的劉宏登基為帝,史稱漢靈帝。
  • 漢宣帝,正本清源改革,聖王偉業
    故劍情深,書寫了中國兩千年帝王史上最浪漫的一筆。當髮妻中毒崩逝,他痛徹心扉,不顧祖制,將亡妻葬於往日故地,諡曰「恭哀」,使其成為漢朝第一位有雙諡的皇后。香衾夢遙,南園遺愛,留給後人多少唏噓。當匈奴屢屢犯邊,他運籌帷幄,揚我國威。五將軍師髮長安,十六萬鐵騎成就漢朝四百年間最大規模的對匈作戰。
  • 漢靈帝臨終託孤,為何造成了東漢帝國的土崩瓦解?
    《三國演義》談到東漢滅亡時說,「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漢獻帝沒登上帝位前,滅亡就奠定了基礎。這是小說家言,能得到歷史事實的證明嗎?如果對這段歷史研究一下,這些小說家的確是厲害的。 王夫之大學者,有著名的著作《讀通鑑論》中說,「禍始於桓靈,毒潰於獻帝」。
  • 漢宣帝最喜歡的兒子是劉欽,為何彌留之際,卻讓不類己的劉奭接班
    以漢宣帝對他的感情,按理說,長大後,他成為皇帝是毫無懸念的事。然而,世上的事不可能這麼一帆風順。原因是,漢宣帝除了太子劉奭外,還有四個兒子。劉欽是漢宣帝的第二個兒子,從小敏而好學,且又聰穎伶俐,再加上其母張婕妤是漢宣帝後宮最寵愛的三朵金花之一,愛屋及烏,漢宣帝對劉欽自然是「甚喜之」。
  • 何謂「外戚幹政」?
    最近線上學習進行的如何?外戚亦稱外家、戚畹,指東亞封建社會中的君主(中國皇帝、日本天皇、朝鮮、越南、琉球國王)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親或妻妾娘家的人。外戚幹政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無能把持朝廷政權的現象。相對的有宦官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