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殺父仇人修廟,給殺妻仇人修皇陵?漢宣帝這波「神操作」真高明

2021-01-18 小宋古事匯

2015年,西漢海昏侯的墓穴正式出土,由此也引發了人們對那段頗為糾結的歷史的回顧。

海昏侯按道理不過是西漢列侯之一,在那個依舊「裂土封侯」的時代,一個侯王的墓穴實際上是沒有什麼看頭的。但海昏侯墓卻顯得與眾不同,它不僅可以與長沙馬王堆的漢墓相提並論,甚至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麼,海昏侯到底是何許人也?他的身世為何引起了眾人的關注呢?

海昏侯的身份相當複雜,他本是世襲的昌邑王,後來在漢昭帝劉弗陵去世之後被大將軍霍光立為皇帝,27天之後又被廢除,之後被貶為海昏侯。也就是說,劉賀的身份經歷了從王到帝,從帝到王,然後再到侯的數次變化,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海昏侯身份的亂象,與漢武帝時期的一件重大冤假錯案有關:「巫蠱之禍」。巫蠱之禍可以說是西漢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這也是漢武帝晚年所犯的最大的錯誤,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因此冤死,而衛氏外戚從此以後一蹶不振,霍氏家族從此以後登上了歷史舞臺。

漢武帝縱容江充等人所犯下的大錯,直接使得漢武帝之後的皇嗣繼承出現了大問題,年輕有為的西漢太子劉據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劉弗陵繼承了皇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漢昭帝。漢昭帝繼位年僅8歲,由漢武帝的託孤大臣霍光以及桑弘羊等人輔佐,由此造成了西漢的內亂。

漢昭帝劉弗陵在公元前74年去世,年僅21歲,他的死亡是歷史上的重大懸案。漢昭帝劉弗陵在位的13年,雖然西漢出現了「百姓充實,四夷賓服」的場面,但實際上皇權已經完全旁落,這一切都是託孤大臣霍光的功勞。

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和霍光四位託孤大臣中,除去金日磾主動退出外,其他的三位打得不可開交,最終以霍光完全獲勝結束。而此後的「漢廢帝」也就是海昏侯劉賀以及漢宣帝劉病己,實際上都是霍光一手「任命」的皇帝。

這種情況可以說相當魔幻,一個臣子居然能夠直接任命皇帝,並且輕易地廢除之後再立新帝。漢宣帝劉病己就是在這種政治生態下登上歷史舞臺的,他少年的際遇也相當悲慘。

襁褓嬰兒為囚徒,帝王正脈做傀儡

公元前91年,漢武帝迎來了晚年的兩件大事,第一件事情就是太子劉據的幼子劉詢(劉病己)出生,其後不久,著名的「巫蠱之禍」就拉開了序幕。

這件事情的始末是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詛咒漢武帝,其後公孫賀父子、諸邑公主、陽石公主以及衛青之子衛伉都被打入牢獄並被處死。其後,寵臣江充在漢武帝的授意下調查巫蠱之禍,並且和宦官蘇文等人一起污衊太子劉據,劉據起兵抗爭失敗後,衛子夫與劉據相繼自殺,太子宮內的妻妾以及三子一女都沒有逃脫被殺的命運,只有尚在襁褓的劉病己逃過一劫,被關在牢獄中。

年幼的劉病己可以說吃盡了苦頭,出生不久就成了孤兒不說,他的曾祖父漢武帝還差點殺了他。在漢武帝發布輪臺罪己詔不久,漢武帝便生病了,當時宮中的人說:「長安監獄內有天子氣!」於是漢武帝便下令將監獄中的人全部殺死。

幸虧在廷尉監邴吉的勸說下幡然悔悟,被關押在長安監獄內的劉病己因此逃過一劫,隨後被收養在掖庭並列入皇室屬籍內,劉病已這才僥倖逃過一劫。

漢武帝去世之後漢昭帝繼位,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去世,時為昌邑王的劉賀被立為了皇帝,僅在27天之後就被霍光廢除。

霍光在廢除了劉賀之後,便選擇了劉病己做皇帝,於是漢宣帝劉詢就在這一年成為了西漢的新主。漢宣帝劉病己登基時年僅17歲,當時的朝政仍舊把持在霍光等人的手中,此刻的漢宣帝實際上和一個傀儡毫無區別。

可以說,從公元前74年登基到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這一時期的漢宣帝基本上沒有過問國事的權限,這也是後來漢宣帝劉病己對霍氏大開殺戒的原因,堂堂帝王正脈就這樣淪為了傀儡,這實在是一件令人羞憤的事情。

漢宣帝是一個非常能隱忍的帝王,他的掌權之路,充滿了智慧。

巫蠱之禍喪父母,霍氏外戚殺愛妻

對於西漢權臣霍光,歷史上的評價一直是兩極分化的,因為他這個人是一個權臣但不是奸臣。西漢在漢武帝之後,正是憑藉著霍光的治理才井井有條,並未因為宮廷內部的爭鬥而衰落下去。但霍光作為一個臣子,他將大權獨攬將近20年,並且數次廢立皇帝,這不能不說是沒有私心的。

實際上,霍光的黨羽在當時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關係網絡,朝廷的許多事物都要先報告霍光之後,再交由漢宣帝處理,漢宣帝的愛妻更是死在霍光手裡。

漢宣帝即位之後,他表示要立自己的結髮妻子許平君為皇后,這令霍光相當不滿,他實際上想立自己的女兒霍成君為皇后。霍光的繼室顯對此相當忌憚,為此她買通了皇帝身邊的御醫淳于衍,並且趁著許平君生產之際毒死了她。

毒死皇后乃是大罪,可這件事卻被霍光給強勢鎮壓了下來,根據《漢書》記載:

後人有上書告諸醫待疾無狀者,皆收系詔獄,劾不道。光驚鄂,默然不應。其後奏上,署衍勿論。

意思就是有人狀告御醫淳于衍,要將其逮捕審訊,結果霍光對此事默然不應,這件事就這麼不了了之了,可見霍光權勢之大。

面對摯愛妻子被人毒死,漢宣帝選擇了隱忍,非但不追究此事,還將霍光的女兒霍成君立為了皇后。漢宣帝知道自己還不是霍光的對手,即便是霍光再令他「如芒在背」,他也不可能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公然對抗霍光。

漢宣帝劉病己的一生都充滿了悲情色彩,他在襁褓之時,父母連同祖父、祖母以及曾祖母都被漢武帝劉徹處死,幼年時又險些死在獄中。成年之後,他愛上了平民出身的許平君,但無奈的是自己的愛妻捲入了宮廷鬥爭,成為了政治事件下無辜的犧牲品。

巫蠱之禍使得他喪父喪母,而外戚霍光又使得他失去愛妻,為此漢宣帝表現出了一種不同於其他帝王的隱忍,即便是這種隱忍在很多人眼中近乎是窩囊的。

有仇不報真君子,包羞忍辱好男兒

漢宣帝上位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追封他的祖父劉據為太子,但是他給劉據的封號是有深意的:戾太子。按照《說文解字》的解釋: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

「戾」這個評語是相當負面的。《逸周書·諡法》中雖然有相關的「諡法」,但太子劉據無疑是被逼迫的,他一生的行跡與他的諡號其實是不相符合的。漢宣帝劉病己故意打壓自己的祖父,其實是另有目的的,那就是為了抬高漢武帝,進而抬高漢武帝託孤重臣霍光的地位。

漢武帝無疑是劉病己殺父殺母的頭號兇手,甚至連劉病己本人也差點死在他的手裡,但是劉病己不能因此就意氣用事,已經身為帝王的他要有長久的打算。漢朝一直是「以孝治天下」,劉病己要為自己爭取輿論上的制高點,他只能尊奉自己的曾祖父劉徹,畢竟劉據確實起兵抗爭過。

於是,漢宣帝劉病己在登基不久,就張羅著給漢武帝「立廟」,立廟這件事情是相當嚴肅的,並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資格立廟,所謂「天子七廟」就是規矩。

而漢宣帝著急給漢武帝立廟,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因為漢武帝本人窮兵黷武加上晚年的昏聵,天下人並不認為他有足夠的地位立廟。漢宣帝這是一舉兩得的做法,按照禮法,只有皇帝的直系親屬才能為長輩立廟,這就等於昭告天下劉病己長子長孫的身份;另一方面,拔高漢武帝的身份的同時,霍光的身份也得到了拔高,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打消了霍光的疑慮,為後來漢宣帝逐漸安排自己的人擔任一些重要職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公元前68年,三朝元老霍光病逝,漢宣帝出人意料地給了他很高的待遇,劉病己按照皇室的規格給他舉辦了最為排場的葬禮,並且將他葬到了屬於皇家的「茂陵」。

「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臧槨十五具。東園溫明,皆如乘輿制度」,由此可見霍光葬禮的奢華程度,這是皇帝才有的規格。

劉病己這麼做是有他的目的的,他一方面是為了迷惑霍家人,畢竟霍光的黨羽人數眾多;另一方面,劉病己是霍光立的皇帝,抬高霍光的地位,等於間接地承認了他皇權的合法性。

兩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66年,霍家人在漢宣帝「欲擒故縱」的手段下謀反,這其實這種漢宣帝下懷,於是霍家人幾乎遭到了滿門抄斬,霍氏從此以後被完全消滅。

古人云:「有仇不報非君子」,這句話未必全對,懂得「包羞忍辱」的才是好男人,有些仇恨已經成為了往事,再來通過報復的手段發洩心中的怨氣是沒有意義的。明智者如漢宣帝劉病己,在經歷了無數的波折之後,還是選擇了以隱忍的態度韜光養晦,最後獲得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看過這篇文章不知各位有何感觸?給殺父仇人修廟,給殺妻仇人修皇陵,漢宣帝的這波「神操作」雖然不如快意恩仇來得振奮人心,但現實往往就是如此,忍得了受得住的人才是最後的贏家!這才是最高明的手段。

由此可見,智慧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所謂讀史使人明智,歷史上很多的故事都能給我們以啟發。因此,筆者在這裡建議各位可以多讀一讀史書。

曾國藩曾說道:「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曾國藩的資助可以用「愚笨」來形容,然而他卻被後世諸多學者稱之為「聖人」,靠的就是孜孜不倦的苦讀。曾國藩的為人之道、處世之法、識人之術,皆是依靠苦讀歷史書籍。從歷代人物故事中一一總結而得。

可見,讀書真的能啟迪智慧。

在眾多書籍中,曾國藩非常喜歡讀一本名為《智囊全集》的奇書,曾國藩日夜捧讀,如痴如醉。除了曾國藩之外,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對這本書也視若珍寶,下令只許內部流傳。

近代時期的杜月笙獲得這本書時如獲至寶,他識字不多,就讓人邊讀邊講解,經常聽得如醉如痴,感慨說:「讀懂這本書,才算讀懂了社會。」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本奇書,能讓諸多「大佬」如此珍視?

此書作者為明朝鬼才馮夢龍,他曾感慨曰:

人有智,猶地有水;地無水為焦土,人無智為行屍。智用於人,猶水行於地,地勢坳則水滿之,人事坳則智滿之。周覽古今成敗得失之林,蔑不由此。

為了提高世人的智慧,馮夢龍先生收錄了上訖先秦下至明代1238個謀略智慧故事。將古人智慧以故事方式展現,有趣;然後再進行解讀,提煉出人生智慧,有料。

後世史學家對於馮夢龍注寫此書的評價極高。因為我國當時經歷了元朝波亂,大量史料失傳,倘若沒有馮夢龍先生的傾力收集,文學史上將留下大段大段的空白。因此,後世認為馮夢龍的這些工作成就,實可與孔子刪定《詩經》的意義並肩媲美!

因此,可以說《智囊》是一本提高讀者智慧的絕佳奇書,即便是在現代社會,很多企業的老總也都喜歡讀這本書,萬達集團的董事長王健林就非常推崇這本書,從中學會了很多道理智慧,他也將這本書推薦給萬達高層誦讀。

而他們,都是為了傳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問出處」的立身之本。

因此,筆者建議各位可以讀一讀這本奇書,不過原版的乃是文言文敘述,理解難度較大。筆者在這裡向大家推薦一套文、白對照版的《智囊全集》。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條,進行購買~

相關焦點

  • 劉病已給殺父仇人修了座廟,給殺妻仇人修了座皇陵,終成一代聖君
    那麼,這200多位臣子為何會被殺?在臨死前,他們為何所叫嚷的「斷」,到底指的是什麼呢?公元前74年6月5日,年僅24歲的漢昭帝劉弗陵去世,沒有留下孩子,偌大的龍椅卻沒有了主人。經過商議,朝廷實際的執掌者——大將軍霍光與右將軍張安世一起做出決定,將漢武帝之孫——昌邑王劉賀迎立為帝。對於身居藩國、年僅18歲的劉賀來說,皇帝之位無疑是上天扔下的大餡餅。
  • 神死後只剩下了豬,漢宣帝架鍋燒水後,如此誅滅霍光一族
    但霍光身為一手遮天的權臣,自然也想讓漢宣帝將自己的女兒立為皇后,因為這樣,可以保障他們霍家的權勢可以更加穩固。而最終漢宣帝固執己見,堅持冊立許平君為後,這就導致他與霍光君臣之間產生了無法彌合的裂痕。3、政從光出。只要有霍光在,大漢一切事務的決定權都在霍光手裡。漢宣帝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皇帝,並沒什麼實權。這就使得無論漢宣帝有多麼遠大的抱負,只要霍光不贊同,就只能作罷。
  • 漢宣帝,正本清源改革,聖王偉業
    漢宣帝共在位25年,勵精圖治,使大漢王朝吏治清明,經濟繁榮,四夷賓服,國力達到鼎盛,史稱「漢宣中興」。漢宣帝劉洵,廟號中宗,諡號宣。在以制定廟號、諡號嚴格而著稱的西漢一朝,劉詢是四位擁有正式廟號的皇帝之一,也是唯一沒有任何爭議,名至實歸的君主。赫赫有名的漢武帝廟號世宗,經歷2次廢立,劉徹一生也褒貶不一。漢宣帝時,是漢朝最強盛時代。
  • 故劍情深 ——漢宣帝的帝國中興與愛恨情仇
    通過這一系列運作,霍家掌握的實權逐漸被剝奪,權力逐漸集中在漢宣帝的手中。這些手段成熟老辣,刀刀見血,沒人教過劉病已,這只能證明他是政治天才。       面對漢宣帝全面奪權的行動,霍家集團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惶恐不安,他們知道,他們的報應要來了。霍雲等人密謀,欲圖借上官太后之手殺死宣帝親信、罷除天子而立霍禹為帝。但叛亂在嚴陣以待磨刀已久的漢宣帝面前很快瓦解了。
  • 漢宣帝也許就是《琅琊榜》蕭庭生的原型吧
    梁帝和祁王的故事不就像漢武帝與戾太子劉據,帝王對於寄予厚望的長子大多都是既重用又防備。祁王蒙冤,戾太子劉據也是到自己孫子漢宣帝繼位才翻案。梁帝與林燮的關係就像漢武帝與衛青,梁帝娶了林燮的妹妹林樂瑤,林燮娶了梁帝的妹妹晉陽公主。歷史上漢武帝娶了衛青的姐姐衛子夫,衛青後來娶了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而靖王和靜妃的原型,大概就是漢文帝和薄姬了。
  • 漢宣帝最喜歡的兒子是劉欽,為何彌留之際,卻讓不類己的劉奭接班
    漢宣帝一共生有五個兒子,分別是:劉奭、劉欽、劉囂、劉宇、劉竟。提起劉奭,想必大家也不陌生了,他因為是漢宣帝還沒有發跡時和「平民皇后」許平君生下的第一個兒子,是漢宣帝「體驗民苦」時期的「結晶」,因此作為長子的劉奭很是受漢宣帝器重。
  • 漢宣帝明明不喜歡漢朝權臣霍光,為何在他死後還要對他百般推崇
    但是漢朝時的霍光卻遭受到了不同的待遇,他全家明明被漢宣帝所滅,但是霍光本人卻沒有因此而被漢宣帝奪去殊榮稱號。反而還繼續尊崇霍光,敬意滿滿,最後甚至還讓霍光配享太廟,這可是文人的最高殊榮。相信很多人都不解漢宣帝為什麼會這麼做,明明不僅對霍家不滿,漢宣帝對霍光也是有著不滿。因此就算不將禍事牽連到霍光,也不應該如此抬高霍光啊。
  • 漢宣帝皇后霍成君:分不清男人虛情假意還是真心真意,滅族後自殺
    漢宣帝登基後,霍光的妻子霍顯為了讓自己最疼愛的女兒霍成君成為天底下最尊貴的女人,派人毒殺了前皇后許平君,許平君是漢宣帝劉詢還叫做劉病已的時候娶的媳婦,兩人有「故劍情深」的典故。公元前71年是個很特別的年份。這一年的3月1日,漢宣帝的第一任皇后許平君被女御醫淳于衍毒殺了。
  • 千古「秘」帝秦始皇,皇陵為何無人敢挖?
    車同軌,書同文,掃六合,滅八荒,是他;焚書坑儒、殘暴無度,也是他;修長城,御外敵,是他;千古第一帝是他,史上第一暴君也是他。他就是大秦帝國的開創者、統治者——秦始皇,一位毀譽參半的歷史人物。從這一點上來說,秦始皇算得上是千古第一「秘」帝了。而秦始皇留給我們的最大的一個謎題,恐怕就是秦始皇陵了。特別是秦始皇陵裡的地宮,這座迄今為止尚未被挖掘的地下宮殿裡到底有什麼呢?圍繞這個問題,很多文學從業者、文字愛好者,筆耕不輟,寫出了一本又一本燒腦的懸疑推理小說。
  • 我們學不來的神操作,老師都被收入後宮,手段過於高明
    我們學不來的神操作,老師都被收入後宮,手段過於高明。動漫中有著很多經典形象,開後宮的男主多到漫迷無法計算。老師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職業,師生戀往往會招惹來不少的非議,雖說談戀愛是人生自由,然而在現實社會中老師和學生的結合往往是比較困難的。
  • 《冰海戰記》明明是殺父仇人,卻在最後產生了模糊的父子情
    他是悟出了更深一層的人生意義,只是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他不再適合戰場,面對卑鄙的敵人時他也只能一死,只是壓死駱駝的這根稻草是他還不懂事的兒子罷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阿謝拉託不算是託爾芬真正的殺父仇人,他也是收錢辦事而已,只是人死在他手上,這份責任他是認的,這也是為什麼面對託爾芬的夜襲,他選擇不動。
  • 苗圃飾演女主與愛人洞房得知殺父仇人,10年後又與他刑場上辦婚禮
    01苗圃飾演的女主角叫賀桃花,為了尋找殺父仇人來到水車巷,殺父仇人沒有找到,卻認識了廖家的少爺,廖春風是一位一表人才的堂堂公子。千裡迢迢遇到愛人,真是難得的緣分。為了尋找殺父仇人,賀桃花給自己改名叫雲岫。下面我們就用雲岫這個名字講她的愛情故事。其實雲岫是個人見人愛的女孩,她來到水車巷後,水老闆夫婦非常喜歡雲岫,當即認她當乾女兒。並且其兒子水西安也深深地愛上雲岫。
  • 現實版「公主」復仇記:美籍女演員尋殺父仇人26年 網絡追蹤鎖定嫌犯
    26年來,她一直牢記家人的囑託,苦尋殺父仇人胡斯託·桑託斯。今年2月,她將多年來從網上搜索到的破案信息,提供給紐約市警察局。6月7日,馬丁內茲終於盼來苦等了26年的好消息,殺父仇人終於在邁阿密落網,並且將被遣返至紐約。馬丁內茲不言放棄、替父報仇的故事,在全美被傳為美談,網友稱其上演了一場現實版的「公主」復仇記。
  • 跳過官宣直接聲明?錘張一山出軌?宋妍霏這波操作顯情商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沒等到他倆官宣,反倒等來了宋妍霏的分手聲明。消息一出,外界一片譁然,尤其是廣大粉絲以及吃瓜群眾,幾乎全都是「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的表情。但等來的卻是一則來自宋妍霏的聲明:當然這波操作網友稱為史上最快的戀情答疑。
  • 星掠者:裡希特愛上兄弟的女兒,還有殺父之仇,作者真會玩
    藉助裡希特之口,動畫終於揭曉了陽菜的身世,看完之後只想說:這作者真會玩……簡單來說,裡希特,坂井時風和陽菜的母親月菜法羅是從小長大的青梅竹馬,廢棄戰爭後發生的事,在之前奈奈的回憶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時風反對創立新大陸的決定,拿走了一顆數字球,之后里希特為了奪回數字球,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兄弟時風。
  • 孤兒漢宣帝,為何擁有最龐大的四大外戚?他們如何成為帝國中堅的
    漢宣帝母親娘家——王氏外戚漢宣帝的母親叫王翁須,最初以舞女身份入太子家,因為生了皇曾孫,被升為皇孫妃。王翁須的身世是相當的離奇。她是河北涿郡人,出生於平民家庭。王翁須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被當地的權貴廣望節侯的兒子劉仲卿相中,那年王翁須才八九歲。劉仲卿就騙王翁須的母親王妄人說:「你把這孩子教給我撫養,我教她歌舞。」
  • 英文版《出師表》走紅,諸葛亮這波操作厲害了!
    這戲裡原本不分伯仲,可是戲外王洛勇來了波新操作——飽含深情地朗誦了英文版《出師表》!別說徹底徵服了觀眾的心,不少網友更是表示「給跪了!」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The emperors of the Western Han chose their courtiers wisely, and their dynasty flourished.
  • 同是皇陵,為什麼明朝皇陵沒人盜,而清朝皇陵無一倖存?專家是這樣...
    明朝的皇陵基本選址都是在一些比較人多的地方,比如北京的明十三陵和南京的明皇陵。因為地理位置關係,如果在這些地方盜墓,比較容易被發現和抓住,所以盜墓賊不容易被光顧。 其次,皇陵自身保護措施。明朝皇陵的地宮結構非常複雜,當初考古專家為了挖朱棣的長陵,結果找了幾個月都沒有找到地宮入口。
  • 歷史解密:劉秀稱帝後,沒有亂殺一位西漢宗室,但他的手段比漢武帝還要高明
    這句話乃川劇《江油關》中的一句戲言,遙想漢高祖劉邦斬項羽,平定各方諸侯,建立一統政權,「非劉姓子孫不得稱王」便成為當時人們遵循的鐵律。200多年後,隨著趙氏姐妹禍亂宮闈,王莽篡漢奪權,天下烽火四起,各地藩王軍閥便蠢蠢欲動。被今人戲稱為「位面之子」的漢光武帝劉秀,脫穎而出建立東漢政權。
  • 漢宣帝:我忍了六年,只是為了等一個機會,拿回屬於我的東西
    提起漢朝的皇帝,人氣最高的應該要數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以及光武帝劉秀了。其實,漢朝有一位"不負高祖、不輸武帝"的明君常常被人忽略,他就是漢宣帝劉病已。 漢宣帝在歷史上存在感不強,原因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