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死後只剩下了豬,漢宣帝架鍋燒水後,如此誅滅霍光一族

2021-02-17 世界通史

導讀:公元前68年4月21日,大漢朝最為著名的權臣——霍光,永遠地閉上了他的雙眼。而開啟於兩年後的那場狂風驟雨,似乎再也與他無關……

誅滅霍光一族的原因與契機

臨死之前,霍光還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幫他哥哥霍去病留下香火。因為他知道,沒有霍去病,就沒有他霍光今日的榮耀,而霍家也只能是偏安一隅的小門小戶。

看著漢宣帝在自己的病榻前潸然淚下,霍光心裡明白,這淚中有一半是悲傷,而另一半卻是興奮。

隨他是什麼吧,霍光很清楚,自己已經沒有時間去在意這些了。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懇請眼前這位睿智的皇帝,能夠同意自己把封邑拿出三千戶,轉送給哥哥的孫子霍山。因為,這是他這輩子能為對他有再造之恩的哥哥所做的唯一一件事情。

這個要求漢宣帝自然會答應,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更何況病榻上的這個人於情於自己有恩,於理於大漢有功。而且,霍光一死,自己這皇帝身上那種如芒在背的感覺就會倏然消失。桎梏將去,漢宣帝長舒一口氣,他當然樂得讓霍光閉上雙眼離開。

閉眼吧!漢宣帝在心中默念著。你閉眼了我就不用再顧及你那鷹隼一般的眼神;你閉眼了才不會看到我嘴角浮現的笑容;也只有你閉眼了,這大漢的天下才能成為我眼中的天下。

霍光的葬禮,漢宣帝親自去了。因為他要讓霍光風風光光地離開,就像他也會讓霍家徹徹底底地消失一般。

讓霍家消失,漢宣帝已經不知道在夢中憧憬了多少回。至於原因,那就是霍光太強了,這種強,讓漢宣帝感到了深深的不安。漢宣帝的不安,從下面三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1、如芒在背。漢宣帝是霍光在廢掉了劉賀的皇帝之位後所扶植的,對此,漢宣帝很明白,只要有霍光在,他這個皇帝就是無根浮萍,一個不慎就會重蹈劉賀的覆轍。所以他在與霍光同乘一車的時候會有如芒在背的感覺。

2、君臣分歧。漢宣帝喜歡許平君,所以他想要立許平君為皇后。但霍光身為一手遮天的權臣,自然也想讓漢宣帝將自己的女兒立為皇后,因為這樣,可以保障他們霍家的權勢可以更加穩固。而最終漢宣帝固執己見,堅持冊立許平君為後,這就導致他與霍光君臣之間產生了無法彌合的裂痕。

3、政從光出。只要有霍光在,大漢一切事務的決定權都在霍光手裡。漢宣帝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皇帝,並沒什麼實權。這就使得無論漢宣帝有多麼遠大的抱負,只要霍光不贊同,就只能作罷。皇權名存實亡,是每一個皇帝都不能容忍的,更何況漢宣帝這種主見極強的帝王。

所以,霍光的存在,是對漢宣帝最大的威脅,但礙於霍光根深蒂固且龐雜的權利網,漢宣帝只能暫避鋒芒。

而今,霍光這尊神已然離去,漢宣帝的手腳沒了束縛後便慢慢探出,悄悄地架鍋燒水,只等著霍家剩下的那幫豬長得肥些再肥些。

神死了,豬卻在瘋狂長膘

神死了,豬該怎麼生存?其實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已經給出了答案。

當年蕭何隨劉邦徵戰天下,為大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數之不盡的巨大功勞。劉邦在論功行賞的時候,將蕭何排在了功臣之首。

地位如此崇高的蕭何,在買地蓋房的時候卻只選那些偏僻的地方,蓋的房子也從不修圍牆。因為他明白,只有他這樣做,他的後人無論是神也好還是豬也罷,都能在他身死後得以保全。

蕭何的做法,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低調。而霍光英明一世,卻將枕邊人與後世子孫都豢養成了豬。這些豬在沒了神以後,卻依然沒有當豬該有的覺悟。

霍光的老婆霍顯,就是這些豬裡膘長得最為肆無忌憚的。她在霍光身死後徹底放飛了自我,先是私自將霍光陵母的規格提升了不止一個等級,又在生活上極盡奢華,張揚得一塌糊塗。更重要的一點是,霍顯竟然在霍光屍骨未寒的時候,公然與她的小情人馮子都私通。

霍顯作為頭豬都如此做派,那麼她旁邊的人哪裡還能想到,瘋狂長膘的豬是有危險的?於是霍禹和霍山這兩個霍家在霍光以後最有權勢的人,也開始大興土木,將自家的宅子建得豪華無比,生怕別人不知道他霍家有多風光。

除了建宅子,他們整日間飆車遊樂,生活的愜意無比。而霍雲這傢伙更過分,該上朝的時候竟然多次借著請病假的由頭出去聊天喝酒、打獵作樂。

一窩豬都瘋了,瘋狂得長著張揚的膘。這種張揚甚至已經到了將皇宮當成自家遊樂園的地步,《漢書》中記載,霍顯和她的女兒們整天隨意出入皇宮,沒早沒晚地在宮裡嬉戲玩耍。

豬的膘越肥就死得越快。霍家還活著的豬就是如此,甚至他們在長膘的時候,還沒想著漢宣帝這麼早就開始架鍋燒水了。

新仇舊恨一起算 漢宣帝架鍋燒水

漢宣帝怒了。

原本看著霍家還活著的豬整日四處亂拱、瘋狂長膘,漢宣帝的心情還是愉悅的,所以他只是架了鍋沒燒水。

但是,當得知許平君這個與自己相交於微末的皇后竟然是被霍顯派人毒死的後,漢宣帝的怒火就一竄十丈高,他是真的怒了。

霍顯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將懷有身孕的許平君置於死地的目的很簡單,她想讓自己的女兒霍成君當皇后。而許平君不死,皇后之位對霍成君而言只能是鏡花水月。

漢宣帝發怒,後果很嚴重。那早已架好的鍋裡頃刻間添滿了水,鍋下的柴火也開始跳躍起了青色的火苗。只等漢宣帝將霍家拔毛、洗刷乾淨後就可以開始烹製一席穩固權利的盛宴。

為了給霍家拔毛,漢宣帝做了一連串大動作。

1、削弱霍家兵權。

霍光雖死,但霍家手裡有兵權的人依然很多。霍光的女婿範明友身為平陵侯,還兼任度遼將軍、未央衛尉。霍光的其他女婿中任勝是諸吏中郎將和羽林監,鄧廣漢是長樂衛尉,趙平則是散騎、騎都尉。而霍光的兒子霍禹更是大司馬兼右將軍。這些都是實打實而且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的軍職。

漢宣帝要想拿霍家開刀,就要面臨來自這些手握重兵的的人的巨大壓力。一旦有所差錯,漢宣帝架起來的鍋就會成為他自己的葬身之地。

為了保險起見,漢宣帝先是將範明友任命為光祿勳,掌管宮廷守衛,但是以此為契機卻收了範明友的度遼將軍印璽。至於任勝也讓他出任太守,當了地方官,其對手底下羽林軍就沒了話語權。而長樂衛尉鄧廣漢則轉任少府,負責皇帝的私人金庫,與軍隊壓根沒什麼聯繫。而趙平的騎都尉授印也一併被剝奪,至於塊頭最大的霍禹則交出右將軍兵權,專職大司馬一職。

削弱了霍家勢力掌管的兵權後,漢宣帝心中鬆了一口氣。沒了巨大的兵變危機,他就放開手腳幹了第二件事情,那就是剝離霍家在關鍵位置的掌控權。

2、將霍家勢力調離樞紐位置。

漢宣帝要瓦解霍家在樞紐位置的權利,首當其衝的就是之前提到的諸吏中郎將、羽林監任勝,他在丟了軍權後被派往甘肅安定做了太守。而霍光他妹妹的女婿張朔則從給事中光祿大夫的位置被調整為蜀郡太守,調離了長安。而孫婿王漢也被免了中郎將之職,派往甘肅武威做太守。

將霍家嫡系人馬紛紛調離到遠離長安這個政治中心的地方,漢宣帝的意圖不言自明。再加上之前已經削弱了霍家兵權,漢宣帝之後對人事的調整所面臨的壓力就會減少很多。基於這兩點,漢宣帝又對人事做了第三方面的調整,那就是提拔屬於他自己的嫡系人馬。

3、安排親信護衛宮室。

漢宣帝的嫡系人馬有兩派,一派是前皇后許平君的家族,另一派則是漢宣帝他祖母史良娣的家族。

許家出身微末,許平君的父親許廣漢曾經受過宮刑,並在漢宣帝即位後被霍光以此為理由拒絕將其封侯。再加上許平君是被霍顯所害,故而許家與霍家不共戴天。更何況許平君的兒子劉奭(音同是)是當朝太子,許家為了日後的前程也必定會全力支持漢宣帝,所以漢宣帝在剿滅霍家的過程中許家是可以被絕對信任的。

而史家則是漢宣帝更為強大的依靠,史良娣是漢武帝的廢太子劉據的妃子,並為劉據一脈保留了唯一血脈傳統,而這唯一的血脈傳承就是漢宣帝。在漢宣帝還流落民間之時,史家就是他最大的庇護所,所以史家與漢宣帝的命運本就是連為一體的。

有了最為可靠的幫手,漢宣帝就大肆提拔許家與史家的人馬統領羽林軍和其他事關皇帝安全的所有重要崗位。安全有了保障,其他事情做起來自然就勢如破竹。

霍家的戰略誤判

漢宣帝已經著手削弱霍家的勢力,霍家人當然看得出來。但他們此時產生了一個嚴重的戰略誤判,那就是他們認為,漢宣帝此舉僅僅是為了不讓霍家一家獨大,並沒有認識到漢宣帝此次是要將霍家連根拔起。這一點可以從,漢宣帝打擊霍家勢力時霍家眾人的反應窺見一二。

首先產生戰略誤判的就是霍光的兒子霍禹。霍禹當時身居大司馬之職,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是霍家在霍光去世後的實際掌權人。而他在看到漢宣帝的一系列人事變動的時候,只是預感到漢宣帝要排斥霍家。

有了這個認識,霍禹並沒有採取應對辦法,只是撂挑子不幹,回家大發牢騷。他對前來探望自己的任宣抱怨說:「皇帝能有今日,全都是依靠我父親得來的,現在我父親屍骨未寒,就大肆打壓外放霍家子弟,這太讓人心寒了。」

從霍禹的話中我們能看出兩點,第一就是他知道霍家不會再像霍光在世時那般風光;第二,他這個時候還寄希望於漢宣帝能感念霍光的功勞,不要把霍家打壓的太慘。

而這兩點之中並沒有提及什麼有效的應對措施。這對於一個家族的掌權者來說有些不應該。

其次產生戰略誤判的是霍山和霍雲。做為除了霍禹之外,霍家最有權勢的兩個人,他們在看到霍家勢力被一步一步清除出政治中心的時候,只是自怨自艾。他們的眼淚雖然流了不少,但對於事情的嚴重程度都認識不足。

他們認為,漢宣帝之所以如此做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和霍家有過節的丞相魏相在煽風點火。二是漢宣帝親政後想要培養一些自己的班底,還不至於將霍家連根拔起。

漢宣帝如此做當然有這兩方面的原因,不過這僅僅是細枝末節。所以洞察力不足,導致他們對事態的走向產生了戰略誤判。

而他們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嚴重的戰略誤判,有一個人至關重要,那就是霍顯!

霍顯這個女人將她之前毒害皇后許平君的事情只向霍光坦白過,而霍禹霍山等人對此則毫不知情。直到霍山聽到坊間傳聞後,詢問霍顯之時,霍顯由於害怕這才將此事如實相告。

得知此事後,霍山等人脊背發涼。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漢宣帝這次可能不會善罷甘休,估計是要置霍家於死地了。

只是知道了又能怎樣,他們對此依然毫無辦法。最終在石夏和張赦的慫恿下,霍禹帶領霍家終於走上了謀反的不歸之路。

漢宣帝的手段

漢宣帝等得太久了,霍光雖然死了,但霍家卻變得更加囂張。而現在,他已經準備妥當,只差霍家剩下的那幫豬給他一個出手的藉口。

雖然皇后之死也算藉口,但還不足以用此來將霍家連根拔起。漢宣帝要等的,就是那種可以讓霍家永世不得翻身又不會給人留下任何口食的藉口。

所以在長安城的無名小卒張章,將他得來的張赦與霍雲的舅舅李竟密謀誅殺丞相魏相和皇帝的老丈人許廣漢的消息,通過楊惲的嘴通報給漢宣帝時,漢宣帝高興壞了。

蛇已出洞,漢宣帝先給霍家人等來了一個敲山震虎。他派執金吾抓捕了張赦、石夏等人,並將他們關押到廷尉府受審。但與此同時,他卻並不動霍家真正的骨幹——霍禹、霍山等。

這樣一來,泰山空懸與頂,霍山等人頓時驚懼異常、亂了陣腳。於是他們商議,要先下手為強。

只是此時被捕的張赦等人已經咬出了霍家一部分人,漢宣帝趁勢免了霍山和霍雲兩人宮廷宿衛的職務,讓他們回家待著。再加上霍光的幾個女兒不長眼睛,在這關鍵時候還對太后傲慢無禮,而霍顯的情人馮子都又多次撞在槍口上,於是霍禹又被漢宣帝當面痛斥御下不嚴。

糟心事一樁連著一樁,霍家眾人嚇得整日疑神疑鬼,生怕漢宣帝突然之間滅了自己滿門。於是他們心一橫,想利用太后誘殺魏相和許廣漢等人,然後效仿霍光廢掉漢宣帝帝位,改立霍禹為皇帝。

只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漢宣帝先是將霍雲遷徙為玄菟太守,同時將親近霍家的長史任宣調派為代郡太守。更為關鍵的是霍雲寫的密信被漢宣帝截獲後直接被打入了監牢。

這樣一來,霍家的關鍵人物失勢的失勢、下獄的下獄。而造反圖謀又被識破,且被漢宣帝抓住了把柄。霍家的人終於知道事情已經不可挽回,於是霍雲、霍山、範明友這等聰明人果斷選擇了自殺,而霍禹和霍顯卻被抓捕後公開處決。

到此,盛極一時的霍光家族除了皇后霍成君被廢而留得一命,其餘人則被漢宣帝斬殺殆盡。不但如此,與霍家有關聯的數千家族都被連帶滅門。

而漢宣帝剿滅霍家勢力之後,才真真正正有了實權,從而為他大展宏圖、開創中興之世奠定了堅實的權利基礎。

結語:縱觀漢宣帝剿滅霍光家族的原因、過程,我們可以發現,霍光一族的鼎盛是因為霍光像神一樣強大,而霍光一族的敗亡則是因為霍光這尊神在死後不能庇護霍家。但更重要的一點是,霍光因為他的強,只知進而不懂退。所以霍家在威脅到皇權之後,被漢宣帝用霍光身死的契機誅滅殆盡。所以做人要懂得審時度勢,進退有度,這樣才能屹立不倒。自勉!

世 界 通 史

global--history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

相關焦點

  • 霍光為什麼會落得個子孫誅滅的結局
    霍光等人擁立劉病已為皇帝,顯然是吸取了劉賀的教訓。在霍光等人看來,劉病已一無權力,二無根基,三無經驗,顯然不會對自己的權力構成威脅。霍光等人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判斷,這與漢宣帝的身世有關。為了吸取劉賀的教訓,漢宣帝對霍光釆取了籠絡的政策。為此,漢宣帝將朝政交給霍光處理,以至於出現了朝中之事皆出於霍的情況。御史大夫田延年上書批評霍光專權,宣帝也不予理釆,直接將田延年交給霍光處理。當霍光提出還政於宣帝之時,宣帝對此表示明確拒絕。
  • 漢宣帝明明不喜歡漢朝權臣霍光,為何在他死後還要對他百般推崇
    但是漢朝時的霍光卻遭受到了不同的待遇,他全家明明被漢宣帝所滅,但是霍光本人卻沒有因此而被漢宣帝奪去殊榮稱號。反而還繼續尊崇霍光,敬意滿滿,最後甚至還讓霍光配享太廟,這可是文人的最高殊榮。相信很多人都不解漢宣帝為什麼會這麼做,明明不僅對霍家不滿,漢宣帝對霍光也是有著不滿。因此就算不將禍事牽連到霍光,也不應該如此抬高霍光啊。
  • 霍光與張居正,將歷史走成了一個圈
    公元68年,霍光在病榻上溘然長逝,兩年後其家族就被漢宣帝連根拔起。而一千五百年後,張居正也於病床上與世長辭,其後,張家便被萬曆皇帝抄家屠戮。
  • 霍光死後,霍家為何會滅族?霍家一個馬夫居然決定最終命運!
    但霍光不負漢武帝的撫孤之恩,寧可選擇「愚忠」,也不做「出格」的事。然而,霍光不做,並不代表他的子孫就不做。這不在漢宣帝時代霍光的後代就想通過奪取政權的方式,自立為帝!漢宣帝掌握霍氏罪行後,反倒表現的很鎮定自若,他先把尚書這個職務交給霍雲來當,名義上是給了霍家無上的權力,但霍雲和整個霍氏家族來不及高興,漢宣帝接下來的一道詔書就給了他們當頭一棒。
  • 【霍光】二十一、霍光的謝幕
    未央宮的皇后娘娘,是霍光的親閨女。掌握兩宮禁衛的是霍光的女婿任勝和鄧廣漢。漢宣帝的勢力雖然滲透到了各大政府機構,但是掌握兵權的還沒有。所以病榻上奄奄一息的霍光,漢宣帝依然不敢怠慢。漢宣帝親自去探望霍光,並表現的極為悲痛和焦慮,帝國如果沒有了偉大領袖霍大將軍,萬一崩盤了怎麼辦?說到這裡,漢宣帝戲精附體,眼淚譁譁直流。
  • 漢宣帝皇后霍成君:分不清男人虛情假意還是真心真意,滅族後自殺
    漢宣帝登基後,霍光的妻子霍顯為了讓自己最疼愛的女兒霍成君成為天底下最尊貴的女人,派人毒殺了前皇后許平君,許平君是漢宣帝劉詢還叫做劉病已的時候娶的媳婦,兩人有「故劍情深」的典故。公元前71年是個很特別的年份。這一年的3月1日,漢宣帝的第一任皇后許平君被女御醫淳于衍毒殺了。
  • 故劍情深 ——漢宣帝的帝國中興與愛恨情仇
    地節二年(前68年)三月,霍光病逝,宣帝與上官太后親自臨喪,並按皇帝的規格厚葬霍光。漢宣帝深知,霍光雖已去世,但霍家的親屬和親信還控制著中央政府的各個機要部門,尤其是兵權還掌握在他們手中,因此為了穩住霍家人,就委任霍光侄孫樂平侯霍山領尚書事總攬朝政。       漢宣帝在重用丙吉、許廣漢等親信的同時採取行動,削奪霍家把持的權力。
  • 漢宣帝,正本清源改革,聖王偉業
    而霍光是漢武帝提拔的輔政大臣,霍的權力合法性來自漢武帝,所以霍光只能支持。這等於樹立了漢宣帝的正統和法統。夏侯勝順勢將其問罪,敲山震虎,威懾群臣。武帝立廟,確立了漢宣帝正統嫡曾孫的身份;確立了自己的權威和威望;樹立了自己奉天承運的皇帝至高無上的正統地位。一舉三得,展現出傑出的政治才幹和智謀。三,平定霍氏叛亂。漢宣帝即位後的第六年,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撒手人寰。
  • 漢宣帝:我忍了六年,只是為了等一個機會,拿回屬於我的東西
    提起漢朝的皇帝,人氣最高的應該要數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以及光武帝劉秀了。其實,漢朝有一位"不負高祖、不輸武帝"的明君常常被人忽略,他就是漢宣帝劉病已。 漢宣帝在歷史上存在感不強,原因是多方面的。
  • 漢宣帝這波「神操作」真高明
    可以說,從公元前74年登基到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這一時期的漢宣帝基本上沒有過問國事的權限,這也是後來漢宣帝劉病己對霍氏大開殺戒的原因,堂堂帝王正脈就這樣淪為了傀儡,這實在是一件令人羞憤的事情。漢宣帝是一個非常能隱忍的帝王,他的掌權之路,充滿了智慧。
  • 漢武帝的託孤重臣霍光是真的忠正耿直、兢兢業業?還是裝出來的?
    霍光身為首席輔政大臣,當然要一碗水端平,這就避免不了得罪一些權貴,比如說同為輔政大臣的上官桀、桑弘羊。 於是,上官桀和桑弘羊聯合了一幫皇親國戚組成了反霍光同盟,還向漢昭帝實名舉報霍光。可人家漢昭帝根本不吃只一套:「霍光是我爹漢武帝欽命的,你們誰再舉報就是造反」。有了漢昭帝的支持,霍光順勢一舉蕩平了以上官桀、桑弘羊為首的反革命集團。
  • 【家風故事】奢則不孫——東漢權臣霍光的家風故事
    在這個少年皇帝剛剛長大成人就神秘地暴斃之後,霍光又開始按照他的意志選擇與廢除新皇帝,一代明君漢宣帝就出自他的「手筆」。  在權傾天下的同時,霍家的人也在盡情享受著權力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原本就缺乏家教傳統的這個家族,有了權力之後,完全不知道收斂,為首的霍光,更是放縱他們,隨便他們怎麼樣。  霍家由此以奢靡腐敗、飛揚跋扈聞名四方。
  • 霍光專權幾十年,為什麼一直沒有篡位?
    從那以後,霍光就成為了獨掌大權的唯一權臣,這一年是公元前80年,距離霍光入宮之時,已經過去整整四十年了。霍光是因得到了漢昭帝的充分信任,而得以大權獨攬。當然,霍光在漢昭帝時期,攜手並輔佐皇帝,開創了和後來漢宣帝時期合稱的「昭宣中興」。二、霍光的權力有多大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英年早逝,留下的上官太后(漢昭帝的皇后)是霍光的親外孫女,幾乎完全受霍光左右。
  • 一生忠正耿直、兢兢業業的權臣霍光,死後為何全族被滅?
    霍光在職期間兢兢業業,為了漢朝江山也算是鞠躬盡瘁,劉氏社稷得以安穩交接。不僅如此,霍光還廢掉了不成器的皇帝劉賀,擁立明君漢宣帝劉詢即位,霍光權傾朝野二十年,可謂榮譽滿身、威名四海,可是如此厲害的人物,卻在死後落得個全族被殺。在這其中,我們看到了欲望、利益、權柄、陰謀,那麼為何霍光會落得晚節不保的結局?
  • 漢宣帝最喜歡的兒子是劉欽,為何彌留之際,卻讓不類己的劉奭接班
    也正是因為這樣,當許平君被霍光的女兒霍成君以「無影掌」殺於無形之中後,他懷裡擁著霍成君,卻依然立當時還只有七歲的劉奭為太子。也正是因為這樣,惱羞成怒的霍顯才會指使女兒霍成君「再向虎山行」,準備對太子殿下下黑手。幸虧漢宣帝對太子的保護做到了「無隙可覓」,才使得霍成君無從下手,而宣告「黑手黨」計劃流產。隨後霍光在盼外孫未果的情況下,含恨而去。
  • 為了能「有後」,歷代絕嗣皇帝都付出了哪些努力?佛系的漢昭帝
    與秦二世遭遇相同的還有漢二世,即漢惠帝,他有兒子,還是四個,其中兩個當了皇帝,可惜一個被呂后廢殺(前少帝),一個被大臣廢殺(後少帝),剩下的兩個也一併被殺,理由就是他們不是先帝之子,先帝絕嗣了,迎先帝之弟代王劉恆繼位。代王乃謂太尉。太尉往諭,謁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聽政。夜,有司分部誅滅梁、淮陽、常山王及少帝於邸。
  • 【愛情故事】||故劍情深,南園遺夢——漢宣帝與恭哀皇后
    歡迎觀臨譚論古今~漢宣帝&恭哀皇后一聞漢主思故劍,使妾長嗟萬古魂痴情如他,雖已稱帝,卻仍舊不忘糟糠之妻。溫柔如她,恪守本分,始終堅守本心只為君。兒子出生還不滿百日,命運便展示了它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魔力:劉病已被霍光選中,成為大漢王朝的第十任皇帝。初登大寶的劉病己深知霍光的位高權重,對他都是言聽計從,百依百順,就只除了一件事——立皇后。當時眾公卿都認為霍光之女霍成君是最佳的皇后人選,然而,這時候,皇帝卻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詔書:我在貧微之時曾經有一把舊劍,現在我十分的想念它啊,眾位愛卿能否為我將其找回來。
  • 王莽篡漢前因
    史記三王世家表現出來了:大臣上奏言事,天子知道後先將自己的意思下達給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再草擬詔書上奏,然後天子同意後,再傳達給丞相執行。 秦始皇一天要看120斤的奏章,由此可知皇帝的工作強度。漢武帝時期外事四夷,內興功業,事情是非常多的,所以必然要增加自己的秘書人數。這些人就是侍中、侍郎、尚書、中書、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