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直播預告 |北大國發姚洋:如何理解中國經濟的雙循環

2020-12-20 MBA中國網

九三學社第36期發枝薈沙龍暨北大國發院公開課第14期

姚洋:如何理解中國經濟的雙循環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一直是外向型經濟的傑出代表,尤其是加入WTO的這二十年,以出口導向深度參與全球市場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但這一發展模式和發展理念可能已經無法適應新的現實和未來,這背後深刻的變化是什麼?為什麼2020年5月以來,高層越來越明確地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簡稱雙循環)作為新的發展格局和戰略理念?這其中蘊含著什麼樣的深意和新意?

2020年9月29日,九三學社發枝薈沙龍與北大國發院公開課聯合邀請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國發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姚洋帶來主題演講《如何理解中國經濟的雙循環》。

時間:9月29日 19:30-21:30

地點:平臺直播

姚洋

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國發院院長、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執行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經濟學(季刊)》主編,中國經濟50人成員;曾獲2008、2014年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第一屆和第二屆浦山國際經濟學獎(2008年、2010年)、第二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獎(2008年);2006年北京大學十佳教師和2017年北京大學十佳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制度轉型、開放條件下的中國經濟增長以及農村發展。

關於九三學社及發枝薈沙龍

發枝薈沙龍是由九三學社發改委支社於2016年2月創辦的。旨在利用沙龍這種形式自由、平等對話的平臺,發揮九三學社以知識分子為主的專長和知識密集型特點,並利用民主黨派的特有功能,為社會進步和科學普及盡其所能,真正踐行九三學社民主、科學、愛國的宗旨和理念。

「發枝薈」從成立至今已組織了35次活動,聽眾分別來自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國企和民營企業、新聞媒體和社會團體等。此外,鑑於當今信息社會特點,還創辦了兩個線上沙龍群。截止到目前,舉辦過的沙龍話題有政治、外交、人工智慧、材料科學、哲學、電影、文化、藝術、食品安全、全球化、一帶一路等。

關於北大國發院及公開課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NSD)是北京大學的一個以經濟學為基礎的多學科綜合性學院,前身是林毅夫等六位海歸經濟學博士於1994年創立的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隨著更多學者的加入以及科研和教學等方面的拓展,2008年改名為國家發展研究院(簡稱國發院)。國發院擁有眾多國內知名學者,集教學、科研和智庫於一身。學院秉承北大兼容並包、和而不同的學風,高度關注中國的現實問題,以學術與現實的結合不遺餘力地推動中國進步,是北大構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發院公開課是由北大國發院教授或嘉賓為公眾開設的線下公益講座或論壇,旨在通過經濟學、管理學等不同學科和主題的深入分享,提升公眾認知水平,以知識啟蒙推動中國進步。2020年新冠疫情後增設在線版。

相關焦點

  • 北大國發教授姚洋:如何理解中國經濟的雙循環
    題記:2020年9月29日,九三學社第36期發枝薈沙龍暨北大國發院公開課第14期舉行,本次活動特邀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國發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姚洋帶來主題演講。本文根據姚洋教授現場演講整理。雙循環是現在的一個熱詞,但怎麼去理解雙循環,有兩句話非常重要。
  • 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在南科大解讀「雙循環」:中國經濟將進入新的...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簡稱「雙循環」)是近期經濟領域的熱詞,也是與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國家戰略。但究竟應該如何理解雙循環?如何開啟內循環?
  • 教授觀點 | 北大國發餘淼傑:中美大變局下的中國經濟雙循環
    2020年10月17日,北大國發院舉辦MBA講壇。本文根據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國發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青基金獲得者、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學家餘淼傑教授在本期MBA講壇上的演講整理。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工作會議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北大姚洋:破局「十四五」,恰不能重蹈美國「技術政治化」
    【導讀】近日,新公布的中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引發全社會關注。這些目標釋放出哪些信號?中國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怎麼樣的重大變化,會帶來怎樣的結構性影響?中國將如何應對?帶著這些疑問,《文化縱橫》特別專訪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教授。
  • 教授觀點 | 餘淼傑:「雙循環」新格局之下,中國企業如何備考答卷?
    題記:2020年9月2日,北大國發院與「SAP成長型企業社區」共同推出「國際風雲與『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中國企業如何備考答卷」線上直播。本文根據北大國發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餘淼傑教授的演講精要整理。
  • 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未來五到十年將是中國經濟的黃金時代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6日電 (見習記者 陳林曦)11月26日,「2020搜狐財經峰會」在北京舉行。本屆峰會匯聚20餘位政界精英、商業領袖以及經濟學界翹楚,圍繞「中國經濟的韌性」、「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後疫情時代的消費重振」等議題,深入探討國內外經濟形勢及政策導向。  在上午的峰會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出席並發表了題為「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改革與經濟增長前景」的演講。
  • 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中國創新發展的優勢和挑戰
    2020年12月4日下午,北大國發院聯合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在深圳舉辦【朗潤·格政】第149期暨「中國經濟的遠景與挑戰」專題第三場活動。活動邀請到多位優秀學者,基於國發院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合作的《中國2049》研究報告及圖書專著,聚焦國際變局與中國的創新發展,解析其中的機遇與挑戰,探討必要的改革與布局。
  • 北大國發教授黃益平:以持續的開放政策支持形成「雙循環」格局
    題記:2020年11月24日,《中國經營報》社和中經未來聯合主辦「2020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周——2020卓越競爭力銀行峰會」。本文根據北大國發院副院長黃益平的主題演講整理。與「十四五」規劃和明年經濟工作相關的一個重要的政策思路,是以「雙循環」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格局,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內外循環相結合。
  • 【重磅預告】「融入雙循環,洞見新未來」2020中國紡織經濟發展高峰...
    【重磅預告】「融入雙循環,洞見新未來」2020中國紡織經濟發展高峰論壇即將召開,在這裡預見下一個十年(附參會名單劇透) 2020-11-26 15:18:59 來源:全球紡織網
  • 如何理解「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
    近期,從企業家座談會到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國謀劃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發廣泛關注。中央在此時提出「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有何深意?又該從哪裡下手開啟這場「循環之戰」?國內企業該如何應對?新發展格局將給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整理了核心要點,讓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這場由內而外的大循環。
  • 陳玉宇:從3個層面理解「雙循環」 | 三季度經濟數據解讀
    中國經濟「雙循環」戰略被寄予厚望。昨日(19日)剛剛公布的中國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雙循環」究竟發揮了多大作用?「可能還未很明顯的體現。」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的答案有些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5月份最早提出「雙循環」戰略,到6月份、7月份政治局才進一步強調,可以說,作用在第三季度的數據上還沒體現出來。但它對未來中國經濟影響深遠。結合經濟運行數據,我們至少應該從三個層面來理解「雙循環」。
  • 北大國發教授黃益平:金融支持經濟創新的邏輯與深圳觀察
    2020年12月4日,北大國發院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在深圳舉辦【朗潤·格政】第149期「中國經濟的遠景和挑戰」專題第三場(深圳)。這場專題討論集合優秀學者,基於和美國布魯金斯合作的《中國2049》研究報告和圖書專著,繼首場(北京)研討老齡化與國企改革,第二期(上海)聚焦氣候、環境與能源之後,本場聚焦國際變局與中國的創新挑戰,解析其中的機遇與挑戰,探討必要的改革與布局。本文根據北大國發院金光講席教授、副院長、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教授的演講整理。
  • 臺灣最火的唐詩課、中國經濟頂級智庫來啦
    北大國發院為你解讀中國在複雜國際形勢下經濟的新動向。 世界史專家帶你走進猶太人的世界,走進他們的流浪傳奇! 直播信息 直播主題:轉型社會中的鄉土性變遷——從《鄉土中國》說開去 直播時間:2020年8月12日(周三)20:00-21:00 主辦方:北京大學出版社、北大博雅講壇、湖北省新華書店、京東 主講嘉賓:趙旭東(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
  • ...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理解?
    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世界經濟遭遇重挫,全球需求市場萎縮,國際局勢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複雜格局。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近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其中發達經濟體將萎縮8%,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將萎縮3%。
  • 一周直播預告|臺灣最火的唐詩課、中國經濟頂級智庫來啦|暑期精彩不容錯過
    讀唐詩,你是否厭倦了索然無味的「程式性」詩歌鑑賞?
  • 智庫論壇|黃奇帆、龍永圖、魏建國、賀鏗等談「雙循環」
    他不認同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甚於1929年的論斷,指出二者間的根本原因不同,疫情是經濟之外的因素。「中國經濟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很快恢復到增長3.2%,三季度是4.9%,預計四季度在6%左右,也就是回到去年的水平。因此,經濟肯定會在明年恢復到正常水平。」賀鏗表示。他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可達8%,因為今年的基數低。
  • 姚洋:未來30年中國面臨的四大挑戰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22日電 題:《姚洋:未來30年中國面臨的四大挑戰》作者 姚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十九大報告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 「雙循環」是中國經濟鋼琴的「黑白鍵」
    「雙循環」是中國經濟鋼琴的「黑白鍵」 吳健/「新民晚報」微信公號 2020-08-06 17:10
  • 在線講堂|中國經濟增長挑戰與十四五政策重點
    直播地址中國多區域投入產出表的編制及其與全球表的連結主講人:王亞菲(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時間:2020年10月30日(周五)18:30主辦: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直播地址疫情應對政策選擇與疫後經濟發展格局
  • 黃益平:「雙循環」或將成為下一個世界級經濟故事
    從「小國經濟」變成「大國經濟」自全球危機以來,我國政策越來越多地倡導要靠國內需求來支持經濟增長,也就是所謂的「雙循環」新經濟格局,「雙循環」即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但同時內外循環相結合。黃益平表示:「經濟發展有『三駕馬車』,即出口、投資、消費。過去40年,在中國經濟發展當中最主要的推動力量就是出口和投資。在改革開放以後,實際上是儲蓄率提升,投資率提升,但消費相對比較疲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