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流川瘋 編輯 | 範志輝
「在你眼中B站的音樂形態是怎樣的?」
「是光怪陸離千奇百怪骨骼清奇的。」
2019年,由戴荃演唱、ilem詞曲的《大氿歌》在B站一經發布,迅速激起了UP主的創作熱忱。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內,平臺上陸續發酵出洛天依演唱版、理工科版、文科版本等多版二創作品,據統計,《大氿歌》的二創總量已經超過444個。
對於戴荃而言,B站的音樂形態是「光怪陸離」。對於B站這類視頻平臺而言,音樂內容一向是社區的重要構成品類。而依託於B站獨特的PUGC社區氛圍,優質作品一經發布,帶給UP主的反饋也是直觀且強烈的。
近日,B站在音樂領域再加碼,開啟「音樂星計劃」,以六大資源體系全力發展音樂向內容,扶持優秀音樂內容創作者;並同時上線「音樂UP主培養計劃」,為想要成為音樂區UP主的創作者們,提供了如獲得知名音樂人胡海泉的視頻輔導機會。
這也是繼今年10月《野狼disco》原創歌手老舅(寶石Gem)入駐B站引起音樂圈反響之後,B站在音樂領域的又一大動靜。對於以視頻及用戶愛好兩大屬性為基點的B站而言,要如何在「視頻擁抱音樂」這類屢見不鮮的平臺布局動向中,攪動音樂疆場?
入駐+培養,B站的「音樂搶灘」
B站瞄向音樂內容的布局持續且穩當。
一方面,今年以來,平臺正在對音樂內容持續加碼,如「夏日音樂祭」、「無處不音樂」、「bilibili校園音樂大賽」和「全民音樂UP主」等項目陸續展開。在挖掘優質音樂領域創作者的同時,給予他們流量扶持和獎金激勵。
另一方面,B站獨特的音樂社區氛圍也吸引了不少專業音樂人的進駐。寶石Gem入駐B站後,很快獲得了6.2萬關注。事實上,不少主流音樂人都被B站吸引。如戴荃、謝春花、霍尊、胡彥斌、胡海泉、鋼琴家郎朗等人都已入駐平臺。而這些音樂人傳播的內容又源源不斷構成新的變量,為平臺的內容社區及音樂氛圍帶來更多可能性。
作為一個擁有15個內容分區、7000餘個文化圈層的年輕社區,如今的B站月活躍用戶已經達到1.1億。據統計,截至10月底,2019年B站音樂區視頻的累計播放量同比增長超47%。今年10月,單音樂視頻內容的站內曝光量超過76億,投稿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超58%,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近100%。
作為用戶消費的主要內容,音樂顯然不僅是B站的重要內容構成,也是平臺將持續加注的領域。
此次的「音樂星計劃」及「音樂UP主培養計劃」,便為具備一定潛質的音樂UP主降低了門檻,並有針對於新人UP主「冷啟動」扶持——提供百億以上的專項曝光流量,以便讓新人UP主的作品在短期內完成粉絲積累。
通過B站音樂星計劃入駐的音樂UP主,除了會獲得專屬帳號運營的指導,也將有機會與B站進行深度內容合作。此前,B站就曾聯合張亞東與UP主ilem共同打造原創專輯《2:3》,主打作品《勾指起誓》在幾日內播放量過百萬,截止目前播放量超384萬,收穫17000餘條評論。
投入大量資源加碼音樂內容,讓越來越多的主流及新生代音樂內容形成流動,這是B站在持續擴充的音樂版圖。
中國的YouTube,B站音樂UP主的「進擊路」
業內人士總將B站比作中國的YouTube。早在2016年,MusicWatch數據便指出:在每人每天4小時的聽歌時長中,至少有1小時貢獻給了YouTube。大量素人音樂人及優質作品在此誕生,並為大眾所知。
例如,最早YouTube推出的首批網紅音樂人陳以桐;沒有經過任何專業培訓的素人Chrissy Costanza靠在YouTube翻唱出名;在YouTube發布彈鋼琴和打架子鼓的視頻,而被網友稱作「音樂神童」並成功出道的Madilyn Bailey;以及憑藉音樂製作活躍於音樂視頻領域的Andrew Huang等等。
這些曾經的「素人」以音樂為媒介,通過視頻平臺「出道」,並被大家關注,從而得以輸送更多優質音樂內容,這是YouTube所構築的健康音樂內容生態。
縱觀國內視頻疆場,相較YouTube的注重推「人」,音樂在短視頻平臺更多是扮演著BGM的角色,乃至演變為一種製造氛圍的「工具品」而存在。音樂性的工具化也導致了諸如「人紅歌不紅」、「流行歌曲創作同質化」等現象產生。流水線式的作品呈現,或許為創作者們帶來了更可觀的流量與點擊,卻同時也弱化了音樂性及創造力。
而作為國內最像YouTube的平臺,B站與YouTube一樣注重創作者的感受:既可推動音樂人爆款作品的誕生,又能讓長尾素人獲得大眾關注。B站上面能受歡迎的內容,通常是兼具創造性和音樂性的。
在B站擁有4萬關注數的「C調先生趙柳楊」是一位老年音樂愛好者,薩克斯、吹管、口琴、二胡他樣樣精通。一段西部味道濃鬱的《加州旅館》,一曲薩克斯版本的《Desperado》,讓評論區滿是「對爺爺的技術嘆服」。
而在播放量達到54.9萬的鬼畜作品和珅版《lemon》中,作者用熟悉的旋律背景,以紀曉嵐與和珅的故事譜詞,迅速引起了網友共鳴,「大家好,我是貪汙時長兩年半的和珅,喜歡金銀,珠寶,銀票和老紀」。
剛踏足音樂原創領域的00後UP主「陌然MajorC」,用原創編曲的交響樂作品《心》成功俘獲了諸多讚賞。儘管成熟度尚有欠缺,但兩萬條評論、71.8萬投幣,讓這位UP的關注數從三位數增長到7.5萬。對於新生代UP主而言,這不失為音樂創作道路上的巨大激勵。
可以看到,除了原創作品外,無論是翻彈翻奏、翻唱、剪輯還是音樂製作,以不同媒介及形式二次創作的作品,都能在B站找到相應受眾。而B站多樣的創作工具也為音樂內容帶來了多種可能。
創作工具多樣化+二創土壤,萬種形態皆可B站
加碼音樂領域的背後,是B站背後有力的用戶數據作為支撐。
據報導,2019年Q2,B站音樂區內容消費需求同比增長44%。當音樂平臺尚且處在存量競爭,且競爭激烈之時,B站用戶對音樂消費需求的穩步增長,對試圖做音樂內容的人而言,這無疑是利好。
且區別於其他短視頻平臺,B站的產品特性是以內容為輻射力、創作者為核心的:前者是「流量產生收入、收入購買內容,內容產生流量」的VV(video view)算法優化邏輯,B站是按照關注數優化,遵循「UP主創作內容,內容吸引粉絲,粉絲激勵UP主」的內容驅動準則。
B站為創作者提供了多樣化的創作工具。從音樂內容的角度看,B站的音樂作品不僅是簡單的旋律節奏,UP主的個人魅力、視頻製作的特點、故事設定、彈幕評論、創作背景、甚至二創作品都是「音樂」的一環。創作者可以沒有時長和形式限制,盡情把「我」映射在音樂作品的表達裡。
對音樂人而言,音樂創作者可藉助這些創作工具運營粉絲,同時通過二次創作機制實現廣泛傳播。
全網爆紅的《野狼disco》、《芒種》背後,除了作品本身的內容熱度,二次創作機制所實現的傳播帶動與反哺能力不容小覷。
《野狼disco》在B站的相關視頻已經有30多條播放量破百萬,覆蓋鬼畜、翻唱、剪輯等多種創作類型。而《芒種》8月下旬於B站一經發布,便成功登上熱搜關鍵詞。截止目前,原視頻播放量超1000萬,二創作品超4200個。
諸如這樣的音樂內容,在UP主們一次次翻唱、翻彈、視頻製作、甚至一條條彈幕中,完成了二次乃至N次創作。這些二創作品甚至超越音樂作品的演繹,讓作品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一次次延長生命周期。
曾經的「素人」音樂愛好者,也能通過B站的創作工具,完成從素人到受矚目的音樂新星的躍變。比如音樂UP主蕭憶情Alex,最初用翻唱在B站成名,到現在已成為有自己原創專輯《蕭音瀰漫》,擁有超164萬的B站粉絲和累計7900多萬播放量的知名音樂UP主。
無論是對專業音樂人,還是音樂愛好者,無論從音樂性還是創造力的角度考慮,B站都是「玩」音樂非常好的選擇。況且在B站的社區氛圍及其二次創作傳播機制共築的創造土壤中,下一首《野狼disco》說不定就是你。
排版 | 安林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