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牛腩粉製作過程】只有每一步都非常講究,才能造就出濃濃的玉林味道!

2021-02-17 玉林發布


民以食為天,好吃的東西,不一定僅僅就是一種舌尖味蕾上的美味感覺,好味道裡,顯然也蘊藏著的難能可貴的誠信、執著和艱辛。很平凡的一碗牛腩粉,也能演繹出一方水土濃厚獨特的風土人情。一碗湯粉,幾塊牛腩,兩顆肉蛋,外加一點蔥花和自製辣椒醬,就是玉林牛腩粉的標準制式。


牛腩與牛其他部位的肉不同,牛腩具有一股頗為濃重的羶腥之氣,若是烹飪不善,鎮不住這股異味,味道也就相背絕遠。只要是烹飪得法,牛腩的這股羶腥之氣,就會轉化為馥鬱的醇香,成為玉林老饕們嗜之不已的那一口。

牛腩即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鬆軟肌肉,是指帶有筋、肉、油花的肉塊,這只是一種統稱。若依部位來分,牛身上許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牛腩。牛腩的脂肪含量很低,但它卻是低脂的亞油酸的來源,還是潛在的抗氧化劑。它營養豐富,豆香肉軟。

料選好後,就要熬製牛腩湯了,牛腩粉的精華全在湯裡!是把牛腩和陳皮等多種作料經過長時間熬製而成的。好的湯水,清澈顏色淡黃,香氣濃鬱,口感甘甜。美味的牛腩湯入味濃鬱、口感韌中帶滑。一股牛腩的香味充滿口腔。


玉林牛腩粉的米粉煮法也與一般煮法不同。要選用上好白粘米製作的細米粉;待鍋中水沸才投入,邊煮邊攪動,待煮到粉條輕拉即斷時,撈起,經清水浸洗,撈起晾乾待用;用時只需在沸水中燙熱,撈置碗中,加上牛腩及原汁即可食用。


梁光英作為玉林牛腩粉的傳人,幾乎全年無休地為市民提供美味的牛腩粉。

「玉林牛腩粉」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後才逐步發展起來的。當時玉林街最出名的牛腩粉攤有兩家,一家是「梁二十四牛腩粉」,一家是「曾二十四牛腩粉」。梁二十四叔過世後,他的子女接班都各自開了牛腩粉店,而隨著時間推移,現在還在繼續開牛腩粉店的只有他的兩個女兒堅持了下來。7月28日,記者在玉城民主路華東裡巷口找到了梁二十四叔的小女兒梁光英。梁光英今年已經50多歲,老兩口就在這裡經營著一間「英英牛腩粉店」。

梁光英很健談,跟她聊起牛腩粉,她如數家珍一般滔滔不絕。梁光英說,玉林正統的牛腩粉製作過程每一步都非常講究,從牛腩的選料到熬料,再到後面的叉燒、牛巴、肉蛋等各種配料,都要非常認真地完成每一道工序,他們夫婦倆每天要從凌晨5時一直忙到下午5時才能收攤休息。他們沒有請幫手,凡事親力親為,老公主內,負責買料煮料,老婆主外,負責門店煮粉,兩人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兒子以前還出來幫幫手,後來嫌做牛腩粉太累太髒太辛苦,寧願出去打工也不願再幹這一行了。

陳世鋒每天都親自挑選牛腩,熬製牛腩湯。

後繼乏人,面臨類似問題的不止梁光英一人,做了十幾年牛腩粉的陳世鋒也有著同樣的困惑。陳世鋒在東嶽市場邊開有一家「陳九牛腩粉」店,也是夫妻檔,所做的牛腩粉在這一帶很有名氣。有些人慕名而來吃過他的牛腩粉後,想學到手藝回家也開一間店。陳世鋒很豪爽,誰有心想學他都教。按陳世鋒的說法,「玉林牛腩粉」的製作方法也不是什麼秘密了,也就是那幾樣香料和配料,做飲食的人都知道,讓更多的人吃到「玉林牛腩粉」也是件好事。以前有幾個外地人陸續跟他學了一段時間後回家真的開起了牛腩粉店,可惜到現在沒有一個堅持得下來。

陳世鋒總結了他們失敗的原因:一是毅力不夠,碰到困難容易打退堂鼓;二是怕髒怕累吃不了苦;三是嫌賺錢少。「一般情況下,牛腩粉一天會賣出100碗左右,毛利大概300元,除去鋪租等成本費用,也就剩下兩份人工錢了。」 陳世鋒分析著牛腩粉盛名之下卻難以發展的原因,「還有現在的年輕人喜歡酸辣口味,認為那才夠味,才夠爽。兒子也是這種口味,所以他說什麼也不肯幹牛腩粉這行。」


在玉林城區,細心的市民不難發現,「××螺螄粉」「××羊肉粉」等外地的品牌小吃店這一兩年越來越多,而玉林本地傳統名小吃「玉林牛腩粉」反而有減無增,外地人慕名想在玉林吃一碗正宗「玉林牛腩粉」,真是不太容易。時至今日,為什麼「玉林牛腩粉」走不遠,做不大?怎麼樣才能使「玉林牛腩粉」既能繼承傳統,又能抱團發展?

對此,梁光英有些氣餒。「玉林人吃東西曆來嘴刁,有一點味道不對馬上知道,所以玉林人對本地的傳統美食是認人不認地方。你即使把一個地方做旺了,換了另外一個人來做照樣不行。」 梁光英說,「做牛腩粉既辛苦賺錢又少,這是兄長們後來都不做牛腩粉的主要原因。想學到玉林牛腩粉的精髓,沒有幾年功夫你根本出不了師,自家人都不想繼續了,外人就更不用說,所以想發揚光大有點難。」

對於為什麼本地牛腩粉難敵外地螺螄粉,玉林本土民俗專家黃繼軍有自己的見解。黃繼軍認為,螺螄粉和牛腩粉雖同屬湯粉,但螺螄粉由基礎湯和配菜組成,湯與粉構成螺螄粉基本味道,配菜可由顧客點配或自主選配,食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花生、酸豆角、辣椒等調味料,調出一碗「香、酸、辣」俱全的螺螄粉來。因此,螺螄粉在基本味道不變的情況下,又能滿足不同顧客的不同口味。這就是螺螄粉標準化、規模化推向市場,加盟連鎖遍地開花的成功奧秘。

而玉林牛腩粉是湯肉(牛腩)一鍋方式,粉湯口味調製全由師傅經驗決定,配菜分量也是由師傅操作,顧客無法自主選擇,形成了玉林牛腩粉無基本標準口味,鹹淡很大程度上靠那一鍋熬製好的牛腩湯。而牛腩熬製秘方各有不同,即使同一鍋牛腩,變換了調製師傅,口味也隨之改變。玉林牛腩粉無基本口味,又想要滿足顧客口味多樣化,自然非常被動,這就成為它無法標準化、規模化走向市場的短板。如果玉林牛腩粉也學習螺螄粉營銷手段,在調製上湯肉分離,調配上樹立標準,形成固定風味,小配菜顧客自主調配,實行行業標準化,或許這樣才可以談規模化走向市場的問題。

信息來源:玉林日報 記者 陳偉平

值班編輯:劉子揚

影響玉林 傳播玉林

合作、報料、侃聊

歡迎加微信號:yl_news

網哥與您一起關注身邊事

相關焦點

  • 繼牛腩粉之後,玉林這種粉也有方便攜帶的包裝盒了!衝泡只需簡單3步~
    今年7月,由黃厚保公司生產的兩款「玉林牛腩粉」和「玉林牛巴粉」產品,參加了2017年玉林特色旅遊商品大賽,在200多種不同類別的參賽商品中,雙雙進入了前10名。其中,在網絡投票中,「玉林牛腩粉」獲得本次大賽中食品類的最高分,「玉林牛巴粉」也獲得了前4名的好成績。一個公司的產品只用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取得如此好的成績,說明了消費者的認可。
  • 玉林這家『市民食堂』,不能只有我知道~
    他們家的鳳爪色澤飽滿,每一碗都有堆成小山的分量,看著就十分有食慾!除了飯和湯,玉林人的一日三餐怎麼少得了粉「伴影」有鴨肉蒲塘粉、農家豬腳粉、玉林牛腩粉從米粉到肉的選擇,口味經過數十次的不斷調試,雖然不多,但每一款都是經典酸奶要牆裂推一推他們家的牛腩粉,據攝影師說,口味已經超過了玉林某些老牌牛腩粉
  • 玉林又上CCTV啦,厲害了我的家鄉!
    與牛腩相配的米粉煮法也與一般煮法不同。要選用玉林特有的上好白粘米製作的細米粉;待鍋中水沸才投入,邊煮邊攪動,待煮到粉條輕拉即斷時,撈起,經清水浸洗,撈起晾乾待用。牛腩粉的粉細嫩爽滑,牛腩入口即化,湯汁鮮濃帶些甜,再加上兩個牛肉蛋,真是不能更美味了!
  • 大開食戒,你錯過的玉林饕餮盛宴!
    湯粉味道鮮美,肉質原汁原味,粉的味道與肉鮮合二為一,對味蕾是極大的滿足!牛腩粉是玉林的傳統風味食品,選料講究,製作工藝要求嚴格。陳七牛腩粉:玉林市玉州路137號振林賓館右邊南門口曾二十四牛腩粉:玉林市公園路133號玉林賓館對面陳六牛腩粉
  • 玉林這些開了10年以上的老店,你都知道嗎?
    這碗粉,五個字概括:辣、鮮、酸、爽、燙!地址:玉州區天橋西路151號陳九牛腩粉店是一家開了二十多年的夫妻檔,所做牛腩粉不僅在東嶽一帶很有名氣,全國各地都有慕名而來的學藝者。有些人吃過他們家的牛腩粉後,就拜師求教學習做牛腩粉,想把這一份好味道帶回去。
  • 玉林就是這麼Diao!人傑地靈,美食多多,不服你來挑!
    與牛腩相配的米粉煮法也與一般煮法不同。要選用玉林特有的上好白粘米製作的細米粉;待鍋中水沸才投入,邊煮邊攪動,待煮到粉條輕拉即斷時,撈起,經清水浸洗,撈起晾乾待用。牛腩粉的粉細嫩爽滑,牛腩入口即化,湯汁鮮濃帶些甜,再加上兩個牛肉蛋,真是不能更美味了!
  • 玉林又上央視了,繼續40多分鐘,再次火遍全國!
    與牛腩相配的米粉煮法也與一般煮法不同。要選用玉林特有的上好白粘米製作的細米粉;待鍋中水沸才投入,邊煮邊攪動,待煮到粉條輕拉即斷時,撈起,經清水浸洗,撈起晾乾待用。牛腩粉的粉細嫩爽滑,牛腩入口即化,湯汁鮮濃帶些甜,再加上兩個牛肉蛋,真是不能更美味了!
  • 廣西粉仔粉妹,量你們也沒吃遍過24種家鄉粉【生活家】
    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滷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鬱。滷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滷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
  • 陳坤都收藏了!廣西粉路地圖火了!廣西人:為毛有一半我不認識……(趕緊收藏)
    桂林滷菜粉最講究滷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香味濃鬱。滷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全州紅油米粉馬肉米粉的滷肉都是精心滷製,味道鮮美。漓 江據了解,生料粉起於玉林民間,解放前就已出名。玉林生料粉的三大特點——湯鮮!肉嫩!粉滑!各色生料一字排開,食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不同的搭配。牛腩粉
  • 牛腩肉質細膩爽口,做成咖喱牛腩味道鮮,咖喱魚片爽口嫩滑超讚
    咖喱別看這個名字聽起來好像挺洋氣的,其實它就是一種綜合調味料,主要由桂皮、辣椒、白胡椒、小茴香、八角、孜然、芫荽籽等香料研磨成粉後混合調配而成,其味道是辛辣中帶點甜味。,牛腩大家都知道,它就是你牛裡脊,肉質鮮嫩爽口。
  • 網友實拍陸川白切豬腳製作過程,勾起許多人戀戀不捨的家鄉味道
    近日,有一位遠道而來玉林的外地網友@樂影Le,他到陸川縣烏石鎮遊玩時品嘗當地的白切豬腳後,不禁讚嘆:陸川白切豬腳,名不虛傳!並且,他把製作白切豬腳的過程拍成視頻發到網上後,引來一波吃貨強勢圍觀~~隔著屏幕,大家都流了一地口水!
  • 記憶的味道,歲月的故事!揭秘平潭光餅傳統製作…
    如今,輪渡時代已經過去,光餅這個傳統製作也在慢慢失傳。平潭「60後」吳金官是嶼頭島人,他是傳統製作光餅的老師傅,三年前,他從福清回到平潭張羅起了一家光餅小店,用老手藝烤出令人難忘的古早味光餅。近日,記者走進平潭老街的老官光餅店,了解吳師傅手工製作光餅背後的故事。
  • 茂名新興美食除了水東鴨粥,你懷念是化州牛腩粉,還是信宜楊桃鴨
    在茂名市 每到夏日,喝一碗看起來十分普通,但口感十分爽滑,味道非常鮮美的「水東鴨粥」,就成為不少市民消暑的首選美食。「水東鴨粥」 八九十年代在水東三角墟興起的農家小吃,隨著不少外出務工人在那裡等車吃過之後,名聲遠揚,隨後成了不少珠三角外出客,回家下車尋找的美食。
  • 每一幀都在燒錢!《哥斯拉2》揭秘怪獸製作過程
    每一幀都在燒錢!《哥斯拉2》揭秘怪獸製作過程 而令觀眾難忘的便是片中極致震撼的特效場面,今日影片也曝光特效特輯,詳細展示了影片中的怪獸是如何從無到有的,特效場面的渲染過程,不禁讓人驚訝:「原來特效都是這樣拍出來的!」
  • 全國七大「嗦粉」聖地
    但在這個凡事講究效率的時代,統竹屜布拉的整法出單太慢,於是精明的商家改良為馬口鐵做的多層蒸屜,食材同米漿一同放入蒸熟。雖然賣相略遜,但勝在夠快,夠新鮮,而且味道好。數百年前,小鎮人的勤勞智慧創造出了生榨米粉這可口美食。「生榨粉」顧名思義是時鮮製作的米粉,絕妙處就在其製作的「生」,吃時的「鮮」,這和其他先期製作,再經包裝、儲藏、運送(有的米粉品種還需要搭配好固定調料才能食用),最後才能到達粉店供食客食用的米粉是萬萬不同的。
  • 老闆~來碗牛腩面!!5家佛山傳統麵館,帶你品嘗記憶裡的味道
    小艾提前了三天為這一碗麵開始準備,第一天熬牛骨清湯,第二天用砂鍋熬牛腩熬了一晚上,第三天準備面。結果那天阿南來電話,有事來不了。小艾看著那鍋冷得結白油的牛腩湯,隱隱的失落。後來他們分開了,直到分開那天,小艾都沒有跟阿南說過這件事。小艾說,在分手的那一段時間裡,她都不吃麵,似乎在牴觸和逃避些什麼,直到過了療傷期,才又開始吃麵。
  • 廣西仔愛吃的那些醬,原來玉林的味道是醬紫滴~
    嗯,對了,就是我們玉林最傳統的豉油膏。知道玉林的美食為什麼好吃嗎?豉油膏就是其中一個秘訣。豉油膏的工藝流程:大豆→沉浸→蒸熟→冷卻→制曲→出曲→洗豉→二次發酵→浸水→濾出→煮熬→成膏。全部過程的原料只有黑豆+水+鹽,簡單的原料,傳統的工藝牢牢記住了百年的老玉林的味道。目前玉林豉油膏比較有名的是:樟木豉油膏、霍叔牌豉油膏、何源記豉油膏
  • 測評 | 在香港想吃咖喱牛腩的話,可以去這幾家!
    感覺在香港的餐廳裡都有的一道菜就是咖喱牛腩,不過香港的牛肉倒是真好吃。So,這次就來測評幾家店的咖喱牛腩面/粉/線吧~在香港提到牛腩就不得不提九記,這個以味道好、排隊長、老闆脾氣差出名的網紅店。當然也是偶像張國榮生前最愛的店。不過對我來說,九記只有難找這一個標籤。實在是太太太難找了!!過程中穿過了中環一個個小街道,翻過了港島一座座山坡……真心給了我深深的恐懼!
  • 寒冬,沒有什麼比一碗滷汁濃厚的牛腩抱羅粉更能撩人~
    同行的小哥就很感慨,說英才小學的同學都是吃它家的抱羅粉長大的,當年才賣6塊錢。老闆心細地分了兩個大類:醃粉和湯粉,細化出豬雜和牛腩兩種配料來作搭配,最後你再選想要吃的麵條即可。但對於我這種選擇困難症來說,光下單都是件費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