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嘴、壓舌頭、收下巴、企鵝身」4招打開你的頭腔共鳴

2021-02-14 聲樂家APP

頭腔共鳴是聲樂發聲的一種方法。頭腔共鳴是沿襲了科學知識尚不發達的19世紀的聲樂術語,是一種練聲方法。

頭腔共鳴感覺的獲得是在口腔共鳴的基礎上,然後把聲波在硬顎上的集中反射點稍向後面移動一些,把下胛放下來(好像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的感覺),同時,軟顎和小舌頭也隨之上抬,舌根則有放下一些的感覺,使口、鼻、咽腔之間的通道和空間更寬廣些,聲波沿著上顎傳遞向鼻咽腔、鼻腔和諸竇,引起聲波的迴蕩。它在發高音(頭聲區)時為主要的共鳴器官,口腔、咽腔次之,胸腔更次之。

在唱歌時要嘟起小嘴像金魚一樣,運用臉部的肌肉瞪大眼睛,你會比扁著嘴唱歌時的口腔多出一些空間,咬字也會較為清晰,省下的力氣用來推高音的部份絕對足夠。

所以唱歌前請按摩臉部的肌肉,要不然太僵的臉除了唱不出好聲音外,觀眾看了也倒胃口,事實上在臺上面帶微笑會讓你心情放鬆,聲音也會較輕軟溫柔地好聽 。

把舌頭往下顎壓緊,注意不能太用力,全身要放輕鬆,只有丹田可以用力,這樣做在你口腔中會多出更大的空間,會讓聲音不受阻撓的發出去,自然不用太多力氣就可發出相同的音量,聲音也較圓潤,相對地要發出更高亢或更大聲時,才有足夠力氣可用。

這個動作看來簡單,其實是所有的技巧中最難練成的,因為臺語發音不動舌頭是不可能的,想在必要時壓緊舌頭於下顎,更是難上加難。

請準備可隨身攜帶的小鏡子,每日對著它苦練外,唱歌時更要常常注意其位置與用力技巧,尤其是在唱臺語聖詩時,大多的聖詩是由一些世界名曲而來的,若學會其中的技巧,在唱其它歌曲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練習時很快就可上手。 

這個技巧是最簡單的,卻是所有初學者必犯的錯誤,一般人會隨聲音的高低不自主地抬高下巴,有時唱大聲一點也會這樣做。

之前的文章有說過聲音的高低跟我們的聲帶長短有關,當我們抬高下巴時聲帶會拉緊而伸長,可想而知唱完一首歌時,聲帶會因被過度拉緊而疲累不堪,許多的高音也會唱不上去,而用喉嚨的聲音硬撐上去,更別提要用頭腔共鳴這件事,千萬記住下巴只要一抬高什麼都完蛋了。 

所謂企鵝身是說唱歌時身體要微微向前傾,全身放鬆,從側面看像企鵝站立的姿勢一樣。

這麼做的目的是方便我們運用丹田之力,記得正確的呼吸要以腹式呼吸為主,以胸式呼吸為輔,氣息要吸入丹田才把氣呼出,微微向前傾時會感到聲音往前送,此時頭部也會自然突出,結果會讓整個注意力會集中在頭頂上,運用丹田之力發出的聲音才會有穿透力,更因注意力的集中,唱出來的聲音才會像天使的歌聲一樣美妙。

相關焦點

  • 《聲樂知識》:金魚嘴、壓舌頭、收下巴、企鵝身,4招練除好聲音!
    :在唱歌時要嘟起小嘴像金魚一樣,運用臉部的肌肉瞪大眼睛,你會比扁著嘴唱歌時的口腔多出一些空間,咬字也會較為清晰,省下的力氣用來推高音的部份絕對足夠。二、壓舌頭:把舌頭往下顎壓緊,注意不能太用力,全身要放輕鬆,只有丹田可以用力,這樣做在你口腔中會多出更大的空間,會讓聲音不受阻撓的發出去,自然不用太多力氣就可發出相同的音量,聲音也較圓潤,相對地要發出更高亢或更大聲時,才有足夠力氣可用。
  • 如何增進頭腔共鳴
    【陶老師聲樂教學】在家用手機就可以上聲樂課,關注請加微信金魚嘴:在唱歌時要嘟起小嘴像金魚一樣,運用臉部的肌肉瞪大眼睛
  • 幾個幫你找到頭腔共鳴的好方法!試試吧!
    01金魚嘴在唱歌時要嘟起小嘴像金魚一樣,運用臉部的肌肉瞪大眼睛,你會比扁著嘴唱歌時的口腔多出一些空間,咬字也會較為清晰,省下的力氣用來推高音的部份絕對足夠。所以唱歌前請按摩臉部的肌肉,要不然太僵的臉除了唱不出好聲音外,觀眾看了也倒胃口,事實上在臺上面帶微笑會讓你心情放鬆,聲音也會較輕軟溫柔地好聽 。
  • 嘴凸、齙牙、沒下巴……用嘴呼吸的後果你知道嗎?
    我們發現很多「沒下巴、嘴凸、牙齒前突」的人,都有嘴巴呼吸這個習慣。 口呼吸的連鎖反應 口呼吸會導致上頜骨紊亂,為了使空氣進入呼吸道,上顎向上提升,舌頭向下下降,口腔中間的空間增大,會形成【長臉】臉型。 在這個紊亂變化的前提下,牙弓會變形,上下唇也閉不上了,導致牙齒咬合不齊,排列不齊的表現。
  • 是誰發起了金魚嘴大PK?
    比如自拍時很多女孩選用「金魚嘴」會顯得可愛十足,又比如賣個萌也選用「金魚嘴」……可小編很好奇,金魚嘴和小籠包臉的區別在哪兒呢?掀起最瘋狂的「金魚嘴大對決」!月亮姐姐和魯豫都將「被接招」!金魚嘴教程:(1)用舌頭將牙齒之間的縫隙堵住。(將上牙齒和下牙齒咬住舌頭,然後將舌尖抵住下牙齒)(2)嘟嘴吹氣。
  • 科學的找到頭腔共鳴(建議收藏)
    也就是說利用頭腔共鳴能夠使歌者在歌唱的時候,對聲音位置準確定位,一張嘴、一發聲都是在同一個地方,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高位置演唱,一旦聲音處於高位置上,那麼無論歌者唱什麼音或是以多大的聲音唱都能夠運用自如,這時,你便變成了聲音的控制者。那麼,聲音就可以流暢、連貫的發出來了。利用頭腔共鳴可以增加歌唱的持久性。這是什麼道理呢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
  • 科學找到頭腔共鳴的五種方法
    其次的作用是利用頭腔共鳴,更能使聲音上下統一、咬字清晰以及向更高音區擴展。也就是說利用頭腔共鳴能夠使歌者在歌唱的時候,對聲音位置準確定位,一張嘴、一發聲都是在同一個地方,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高位置演唱,一旦聲音處於高位置上,那麼無論歌者唱什麼音或是以多大的聲音唱都能夠運用自如,這時,你便變成了聲音的控制者。那麼,聲音就可以流暢、連貫的發出來了。
  • 頭腔共鳴訓練:如何把高音唱上去?(視頻講解)
    也就是說利用頭腔共鳴能夠使歌者在歌唱的時候,對聲音位置準確定位,一張嘴、一發聲都是在同一個地方,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高位置演唱,一旦聲音處於高位置上,那麼無論歌者唱什麼音或是以多大的聲音唱都能夠運用自如,這時,你便變成了聲音的控制者。那麼,聲音就可以流暢、連貫的發出來了。利用頭腔共鳴可以增加歌唱的持久性。這是什麼道理呢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
  • 想成為麥霸,打開頭腔共鳴的方法不能不會!
    唱歌若不會用頭腔共鳴,高音很難唱得好聽,輕聲也唱不好。  對普通聲樂初學者來說,要打開頭腔共鳴是比較困難,因為通往各共鳴區的入口和通道由於粘連而被堵。靠「爬」鋼琴練習,力度太小,很難把入口和通道疏通。有些人靠「爬」鋼琴,似乎高音上去了,但因缺乏頭腔共鳴,喉節又沒下降,是吊著嗓子在唱,所以聲音不好聽。  帶氣衝鼻腔發出「哼」字會,從鼻腔開始,然後到頭頂,再繞到後腦勺。
  • 淺談頭腔共鳴
    這個共鳴效果輕巧、集中、明亮,富有金屬感,這就是頭腔共鳴,也叫做"聲音的點"。二、挖掘頭腔共鳴 儘管頭腔共鳴是人體固有的一個共鳴,但是,由於運用習慣,因人而異,人們因為不重視發聲的有效方法,甚至久而久之,養成了忽略頭腔,僅用口腔和咽腔發聲,發聲器官用力以致用聲緊張費力的習慣,有些人頭腔共鳴不夠豐富。因此,無論是歌唱還是講話,出於有效發聲的需要,挖掘頭腔共鳴是一種必要。
  • 4個練習,幫你打開胸腔共鳴!
    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幾種胸腔共鳴訓練技巧,助你更好的唱歌。1.喉頭放鬆練習微微張開嘴巴,必須充分放鬆喉頭。注意並不是過分下壓喉頭,閉合聲帶,像金魚吐泡泡一樣輕輕地發聲或低低的哼唱,體會胸腔的震動。2.經常靠牆練習因為靠牆可以接觸你的後脊梁,讓你更容易感覺到氣息沿後背向前走的走向。並且胸腔的共鳴能和牆產生共振,讓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
  • 閒話「收下巴」
    在日常的訓練中,李長明老師不厭其煩的提醒我們注意「收下巴」,為什麼總是強調收下巴呢,開始的時候總也弄不清楚,隨著習練大成拳時間久了,對「收下巴」
  • 完美的下巴線條,你也可以,學會這些招式,輕鬆練習女神下巴
    如果你也一樣,恭喜你讀了這篇文章,我就和大家分享幾招簡單易學的動作,讓你的下巴線條完美!01第一步自然站立,用舌頭抵住下巴,用大拇指輕輕地按在你的顎骨後面,感覺到酸的感覺,然後,你的拇指會沿著下顎骨移動,下槓會自然上升並向前延伸,從耳後慢慢向前推至下巴。每組一分鐘,做六組。
  • 【知識貼】4招教你學會「口腔共鳴」
    例如,民族歌手追求的「面罩音」,共鳴主要集中在鼻腔上,美聲唱法常則涉及頭腔共鳴,男性播音員主持人常用胸腔、咽腔共鳴,而女性則注重口腔共鳴。對講臺上的老師們來說,口腔共鳴最為重要,當然,如果你願意調動頭腔鼻腔共鳴,用京劇唱法來講課,新東方的舞臺應該也是歡迎的。口腔在吐字中處於十分重要的位置,重要的咬字器官——唇、齒、舌、顎等都在口腔裡,它是語音的製造場,同時,口腔又是有聲語的「中音區」共鳴腔。
  • 臉寬沒下巴,原來是舌頭沒放對位置,矯正臉型只需這四招
    但其實不然,一個好看的下巴才是整個側臉最重要的東西。這裡可以看看林依晨在電視劇裡的側臉,正臉肉嘟嘟的鄰家少女,但是側臉因為下巴過短所以整個臉鈍感非常明顯。但是後來經過了調整後,林依晨的下巴延長了不少,整個人也精緻了。
  • 董卿賣萌照罕見曝光,模仿鄧紫棋的「金魚嘴」,少女感十足
    不過,隨著媒體信息傳播技術的發達,董卿的一些比較細節的照片也被曝光,網上出現了很多和董卿在舞臺上狀態反差明顯的照片,以董卿多年的舞臺經驗來看,董卿基本上不會在舞臺上做出一些畫面感不美好的動作,事實上,董卿確實做出過一些畫面感不美好的動作,像董卿在舞臺上咬舌頭的動作就挺反常的
  • 教你10招拯救面癱臉!快教給男朋友
    劉昊然@你,是不是每次拍完後都覺得自己帥帥噠但照片一出來......其實連小男神都有自拍硬傷~更何況普通人?今天點點給大家放大招趕!緊!逆!襲!吧!神奇手機角度手機往上拿135°抬起手機還有瘦臉效果頭往右邊靠一點宋威龍45°從下往上拍,頭側30°突出下顎線(臉部輪廓)im9vv4
  • 發聲技巧:鼻腔共鳴和頭腔共鳴的練習
    這是獲得頭腔共鳴的必由之路,也就是美聲學派所推崇的聲音放置機制。要麼聽起來像是感了冒似的,是「囊著鼻子「的聲音。正確的鼻元音同樣需要軟顎提起,用氣息建立起的發聲共鳴通道與鼻腔連接起來。所謂「發聲出口」是指聲音的運動走向的出口或方向。我們先來感受一下,我們頭腔共鳴要處在在頭腔的哪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