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刑存廢之爭不能脫離國情
我並不反對死刑廢除論者於普及人道主義上的努力,但死刑存廢之爭不可能脫離國情而存在。於中國的現實而言,保留死刑是遺憾的必要。 藉由刑法新一輪大修,死刑存廢之爭再度從學界經院蔓延至尋常巷陌。據報導,正在審議中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擬取消近年來較少適用或基本未適用的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
-
如何看待死刑存廢
上周,江歌案一審宣判兇手陳世峰有期徒刑二十年,並沒有如江母所願的死刑,這再次引起人們對於死刑存廢的熱議:有人認為,死刑廢除是文明的象徵,所有國家都應該廢除死刑;也有人認為殺人抵命,天經地義,死刑不能廢除。值得關注的是,在死刑是否需要廢除的問題上,許多學者也參與了討論,而且更多地傾向於廢除死刑,這與一般大眾的看法大相逕庭。那麼,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
死刑存廢在全球爭論不休 懲惡除害是民眾心聲
其實,在很多明確廢除、事實廢除和沒有廢除死刑的國家和地區,關於死刑的廢減之爭同樣沸沸揚揚:一再對他國人權指手畫腳的美國,卻是西方國家中執行死刑最多的,美國國內有關死刑存廢的爭論還是兩黨之爭和社會分裂的縮影;俄羅斯事實上廢除死刑已近18年,但民調顯示仍有六成人要求恢復死刑,被列為死罪首位的不是兇殺,而是孌童癖;在日本和韓國,有死刑卻很少執行……而針對中國擬再度減少死刑罪名的做法,國際輿論的聲音是:「這是中國應選擇的道路
-
司空圖:從藥家鑫案談死刑存廢
死刑這種古老的刑種,難道還需要普法嗎?事實表明,老革命總會碰到新問題的。在這個死刑歷史悠久的國度,同樣也是每年執行死刑人數最多的國度,終於有人從西方引進了廢除死刑之論。藥家鑫案是例外。該案在網絡上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其中包括死刑的存廢。這在發達國家早就是一個公共話題,雙方各執一詞,互相不能說服對方。簡單地說,刑法的意義主要在於矯正和報應。
-
臺灣死刑存廢問題的另類思考
臺灣前「法務部長」王清峰因堅持在任內不執行死刑令請辭下臺,迄今雖已事隔數月,但死刑存廢問題仍在餘波蕩漾中。最近更有若干法律教授根據學理提出見解,認為死刑是種身體刑,如果所有身體刑,都被認為是殘酷不人道且人格蔑視的刑罰,應該要被完全廢除,死刑似乎很難單獨例外。
-
臺灣死刑存廢惹爭議
近來有消息傳出,臺灣當局希望在2011年底前以「終身監禁」替代死刑,這讓死刑存廢之爭再度成為臺灣社會關注的焦點。 據臺灣媒體報導,目前全臺有76名死刑犯,其中44人已判決定讞,但4年來沒有一名死刑犯遭處決。日前,臺灣當局組成由27名持不同觀點專家組成的「逐步廢除死刑研究推動小組」,預計3月中旬前開會進行討論。
-
死刑存廢問題淡出日本社會視線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王鵬報導,據「日本新華僑報網」消息,近年來,死刑的存廢問題一直牽動著日本社會的敏感神經。2010年7月28日,前日本法務大臣千葉景子決定恢復執行死刑,並呼籲民眾就死刑問題開展大討論。一年過去了,死刑的存廢問題卻因地震等新話題的出現,漸漸淡出了日本社會的視線。據日本《東京新聞》消息,2010年,日本執行了死刑。
-
死刑存廢還是要看民意
死刑存廢固然有來自於政治、經濟、社會治安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雖然廢除死刑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和地區刑事法律發展的一種趨勢,但最主要的因素,可能還在於社會文化背景以及民眾的觀念 劉憲權 削減死刑的先河 本次刑法修正案草案擬取消包括走私文物罪、走私貴重金屬罪、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票據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抵扣稅款發票罪
-
【淺議】死刑存廢問題之探討
(一)死刑廢除論廢除死刑的運動起源於貝卡利亞提出的人道主義觀念。英國學者邊沁也主張限制死刑的適用,他認為,應該用終身監禁替代死刑,在他看來,最給人恐懼的是持續的痛苦煎熬,而不是轉瞬即逝的殘忍局面,因此終身監禁的威懾作用比死刑大。
-
朱蘇力:死刑存廢問題
記者:死刑存廢問題一直都是法學界比較關心的話題,最近討論得又比較多。怎樣看待廢除死刑的觀點呢?朱蘇力:現在法學界關於廢除死刑的言論我覺得很多都是在欺負老百姓的智商。過去有許許多多的案件,特別是"劉湧案"、"馬加爵案"、"邱興華案"等等,都是這樣。法學界有些人完全不考慮普通老百姓的感受,要以廢除死刑為理由來實現他們的想法。
-
柯文哲談死刑存廢:若廢死就要終身監禁不假釋
華夏經緯網6月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女童割喉案引起死刑存廢爭議,臺北市長柯文哲31日表示,若廢除死刑的話,就要終身監禁不得假釋,臺灣社會總要做個選擇。 據報導,臺北市北投區一所小學的8歲女童,在29日下午遭闖入校園的29歲男子龔重安割喉,送醫後不治。這個不幸事件引發臺灣社會對死刑存廢的討論。
-
馬英九稱死刑存廢須待探討 肯定王清峰的貢獻
馬英九稱死刑存廢須待探討 肯定王清峰的貢獻 2010年03月15日 13:19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牧人與屠夫》影評:死刑存廢註定無法達成共識
《牧人與屠夫》影評:死刑存廢註定無法達成共識 2018-09-19 10:04:06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善與惡、罪與罰,8部爭辯死刑存廢與司法正義的電影
島編一號按:上周在臺北,8歲的劉小妹慘遭割喉而不幸離世,這起無差別殺人案件激起臺灣社會關注,悲憤之餘要求兇嫌被判除死刑,而臺灣該不該廢除死刑,也在網絡上引發唇槍舌戰。島編今日推送廢死議題電影精選,以及廢死、反廢死的雙方立場。究竟殺人是否應該償命?讀者們看完可以與我們討論。我們熟知的漢摩拉比法典中所闡述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在歷史、宗教中都有類似的論述,報應、業障也成為現代文明裡的死刑。死刑的種類有很多種,從五馬分屍、斬首示眾到絞刑或是美國的電椅,它們都代表了犯錯者未自己的過錯所付出的代價。而在各國的歷史裡面,「絞刑」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
兩年來首件死刑案定案 臺灣死刑存廢爭議持續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電 (記者 張曉曦)臺灣男子翁仁賢三年前除夕夜燒死父母親友,造成六死四傷,臺「最高法院」10日判處其死刑定案,這也是兩年來臺灣首件死刑定案案件。一時間,有關死刑廢存的問題再度在臺灣社會引發爭議。
-
臺灣連續發生惡性兇殺案 死刑存廢再掀討論
中新社臺北6月22日電 過去一個月,臺灣發生多起惡性兇殺案件,社會輿論震驚的同時再度引發關於死刑存廢的討論。臺北警方22日上午發現疑似涉「華山兇殺案」關鍵物證。據聯合新聞網等臺灣媒體報導,該案女性受害人於6月1日凌晨在嫌犯工作處被殺害。在被警方帶回偵訊後,嫌犯坦誠犯案。
-
死刑存廢 臺「警政署長」:刑度高有嚇阻作用
華夏經緯網6月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發生歹徒闖校園殺女童案,再掀死刑存廢爭執。4日在臺「立法院」答詢時,「警政署長」陳國恩認為刑度高有嚇阻作用,警大校長刁建生則覺得要維持死刑。 據報導,臺「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理「內政部」主管單位預算案,「內政部長」陳威仁率領「警政署長」陳國恩、臺灣「中央警察大學」校長刁建等人列席備詢。
-
「章瑩穎案」後美國恢復死刑執行,死刑存廢爭論再度復燃
事實上,即使聯邦政府在章瑩穎案宣判前就宣布恢復死刑的執行,很大程度上並不會對章案的判決產生多少影響。草率將兩件事情聯繫在一起,實質上是對美國司法體制的一種「誤讀」。 要弄清楚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區分開「死刑判決」和「死刑執行」兩個概念。在美國,即使是在沒有廢除死刑的州,被真正執行死刑的人數也只是死刑判決中的少數。
-
馬英九張善政赴被害女童靈前上香 女孩母親:別藉此討論死刑存廢
這起4歲女童遭殺害的案件也是臺灣4年內發生的第四起隨機殺人事件,也再次引起是否要廢除死刑爭論。而針對女童命案,「立法院」國民黨團29日舉行記者會表達反對「廢死」的立場,並考慮推動「反廢死公投」。不過,被害女童的母親在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上貼文表示,不希望有人藉由他們的故事來討論死刑存廢,對她,這不是一個社會案件,只是「我的寶貝發生意外走了」,她表示,真的只想要好好的、靜靜的處理這些後事。
-
死刑存廢問題在臺掀軒然大波 政治人物爭相表態
中國臺灣網3月11日消息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當局「法務部長」王清峰執意廢除死刑一事在臺灣社會引發重大爭議。除馬英九和臺當局「行政院長」吳敦義都出面回應以外,還有不少臺灣政治人物相繼在不同場合發表了對此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