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最微小的自私,拓展到一種全民憤怒,這個現象最初的內核,是值得反省的。
美劇《破產姐妹》裡,蘇菲曾對Max說:她和凱若琳這兩個女生,一個是石頭,一個是氣球。她認為Max應該把凱薩琳這個石頭從她的「氣球」上剪下來,這樣Max才能無拘無束、自由飛翔,飛到她想要的任何天空。
如果沒有認識劉鑫,江歌或許會像無數普通的留學生一樣,畢業、努力找工作、投簡歷、面試,然後或許能夠像她所憧憬的,「30歲前賺夠300萬日元然後環遊世界」。如果這個女孩沒有認識劉鑫,她的生活或許可以飛得多麼高、多麼遠,最低限度,也不會在東京中野冷冷的公寓門外,被一件原本就跟自己無關的糾葛,捲入得失去了生命。
江歌案相關人物關係
另一層面,如果沒有陳世鋒,這一對女生的友情,可能就跟我們人生中無數無疾而終的女生友情一樣,在日本中國的兩地分隔中、在日漸稀釋的朋友圈聯繫中,漸漸消散。江歌也許一輩子都不會發現劉鑫真正的「惡」。她只是作為自己平常而又日益生疏的一個閨蜜,漸漸在歲月的抹淡中忘卻了她的樣子。
可是不。命運用一種極端的形式把一個人的人性放在最生死的關頭拷問。江歌在閨蜜的自私下失去了生命。然後,在接下來的三百多天,這種平常交往中意識不到、凸露不明的微小的惡,一次次被考驗、放大,直至最近那25條視頻,所有人看完,幾乎所有人看完,都憤怒了。
完整版視頻▼
自私,是一種體無完膚的情緒,同時它又非常難以避免。如果說在當時謀殺發生的一剎那、她聽著外面殺人的聲音不敢開門,某種程度上、我是說某種程度上,還能讓人理解(但其實個人認為她當時是不是可以推開門拿一把刀反抗呢?陳世峰再兇殘畢竟也是一對二?)。但現在讓全民憤怒或震驚的,更是她在謀殺發生之後的表現;而更讓我覺得駭人的是,局面視頻最後也給了她一個發聲的機會,她委屈地覺得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幹擾、工作被辭去。她還是不知道這些人為什麼要騷擾她、謾罵她,她認為一切的錯是因為阿姨在網上洩露了她們全家的個人信息……
在整個25段視頻中,我們看見的是一個自私、懦弱、沒有家教、沒有多少思想的一種年輕女子典型。
這種「微小的自私」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有些是身邊的朋友,有些是特別親近的人,有些是不太熟的女生。當不經意間目睹到這些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大都不會告訴她們(怕無端得罪人)?或者大大咧咧地原諒她們;或為她們找藉口,說從小家裡太寵著了?
目睹到閨蜜的自私,或閨蜜目睹到我們的自私,大都在一種表面和平的煙霧中被淹沒。然後彼此又分享了一個小秘密,瞬間覺得友情又前所未有地堅固了……
可是,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容忍、不語中,自私的靈魂變得更加自私。我們這一代的自私,是微弱、可鄙、渺小的,但是,如果不到極端情況,你完全意識不到這種自私會迅速衍變成多大的惡。
幸好,如今,我們看到了。
通過視頻我們能感覺到江歌還是一個比較有上進心、對未來也很有計劃的一類靈魂。她十個月就考上了大學院,我問過在日本留學的朋友,確實挺有效率。母親成全了她的心願去日本留學,她儘量節省留學成本,畢業後也決定留在日本工作,職業規劃清晰。
但或許,人在異國,異常需要友情。所以任何在國內也許很普通的關係,留學時都會發酵得濃烈。從目前公布的聊天記錄看,江歌還是挺看重這段友情的,也向劉鑫傾吐了很多內心真正的孤獨、無助、迷茫。是交了心的。
有些女生,你們真的特別優秀。如果暫時沒有找到真摯、可以交心、脾性相投的朋友,不要容忍一個渣的閨蜜。人們總以為女生間的友誼非常容易。女生自己也這樣認為。似乎剛認識的比較談得來的人,都能迅速成為朋友。但透過這一事件卻讓人日益覺得,交閨蜜,也得跟找對象一樣慎重啊!
樸實勤奮的江歌,其實交了一個配不上她的朋友,對對方太好。這麼掏心掏肺、仗義實在的一個女生,死在東京公寓好友懦弱得不敢開門的門前,確實讓人不甘。
江歌遇難的事發現場
我不禁想著江歌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看著那扇緊閉的門,該有多麼絕望。那扇門就是一扇生死門。一門之隔,一個生、一個死。善良的逝去了。倖存下來的,更該活出兩個人生命的重量啊。更該孝順逝去好友的媽媽、替她盡女兒之道啊!
在一個人因你失去生命的情況下,不要去燙頭髮。不要屏蔽為你失去生命的那個人的媽媽。
無論如何,江歌生命中最後的幾分鐘,除了劉鑫,沒有人能真正知道了。無論劉鑫現在跟媒體說的是什麼版本、承認的是什麼版本,最終真相都淹沒在這種懦弱和並不高明的矯飾。當一個人最微小的自私,拓展到某種全民憤怒,這個現象最初的內核,是無比值得反省的。讓我們謹慎交友,讓我們大膽說不,讓我們竭盡全力,變成一個真正善良的人。
整段視頻中一個頗讓我刺眼的小細節是劉鑫自始至終稱江歌為「三叔」。面對自己屏蔽兩百多天的昔日亡友的媽媽,我認為非常不尊重。三叔這個暱稱,或許代表了曾經友情,但更是一種平輩間的稱謂。譬如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見朋友家長時,也不會開口閉口叫他(她)的外號。這是一種多麼自我的、沒有家教的、任性和不願承認自己錯誤的不成熟的人,才能面對一個失去女兒的悲痛的母親,稱呼其外號。
整個事件梳理下來,大家有沒有發現,劉鑫始終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甚至200多天後,和江歌母親約見面,還不停提出自己的條件:不希望去阿姨家;不希望有記者在場;不希望被拍攝……約定時間那天,居然臨時發微信說自己起晚了。事情已經過去200多天,她還是處處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心疼江歌,她已經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還無法讓一個自私的靈魂意識到自私是多麼錯誤。
有言論說,現在似乎所有人、所有媒體都在評論江歌事件,其實根本不了解事情真相;案卷或重要證據等根本沒公開。但是,我們其實不是在評論案件本身,而是在那已經相對中立視角的25段視頻中,一個年輕人的自私力透紙背,並且她甚至沒有意識到這種自私。這是多麼可怕!
唯一的烏雲裡的銀邊,是我們似乎通過這個事件的「惡」,看到了更多的善。儘管也有言論說目前這種全民的譴責劉鑫的情緒,是被煽動的,或網絡暴力,對她不公平。不排除有些謾罵確實是「為謾罵而謾罵」,太過人身攻擊。但是,大多數人在看到這些視頻或得知這一事件後的直覺性反應,是譴責、同情、感同身受、自發幫助江歌媽媽,這是否能認為大多數人仍是善良、有良知的?
劉鑫在局面的視頻中說,她不知道請願書會起這麼大的作用。「不知道」,其實是不夠care。如果真的對江歌的死特別惋惜、內疚,極力想為對方家庭做點什麼,這些法律、政策、先例,她一個有日語基礎的人,是不是可以鑽研出來?悲劇發生後,她仍沒有把江歌放在第一位。當初中野公寓她關上的那扇門,到現在,仍未被打開。
我們的惡,在平常不明顯的情況下,都是小惡、小奸、小壞。而這種平常的惡一旦被放大到一個凸顯的時刻,它可以迅速滋生、膨脹成極大的醜陋。不要忽略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點點小壞吧,不要寬容自己、縱容自己。從細節反思,防止自己真正變成醜陋的靈魂。
在微涼的風中突然想起江歌媽媽公布的那段江歌用日語介紹自己的視頻。確實悲慟。如此風華正茂、充滿希望、即將踏上實現自己人生理想徵途的一個靈魂,因為一個並不值得交的「閨蜜」,付出了寶貴生命。
(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新刊「小鎮中國」
▼ 點擊閱讀原文,今日生活市集,發現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