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與暖:魯迅先生作品的溫情和荒涼

2020-12-23 你的光芒照亮你的美

冷與暖:魯迅先生作品的溫情和荒涼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是魯迅的自題畫像,更是先生一生的誓言和行動的指南。

先生的一生用兩個字概括,那就是冷和暖,對朋友的溫情,對弱者的同情和對論敵的冷酷無情。

一、得意時朋友認識我們,失意時我們認識朋友。

年少的魯迅曾有一段繁華的生活,那時他是闊家少爺,即使不是眾星捧月,但也春風得意,吃喝無憂。

飛來橫禍,爺爺參與科場舞弊,被投入大牢,等待秋後問斬。在尚未問斬之前的一段時光,是讓人煎熬的歲月,也是可以活動運作的時光。

有誰忽然從小康之家跌入困頓的泥潭,有誰忽然從繁華的殿堂跌入到粉塵,那種心裡的落差實在讓人倍受煎熬。這時候,落魄的人會對外界的一切變化格外敏感。家裡為了營救爺爺,賣田賣地,疏通關係,爺爺的命總算保住了。

可這樣的遭遇讓身為兒子的魯迅父親格外痛苦。

研究發現,生病大體在於情緒的巨大起伏落差,冰火兩重天過山車一樣起起伏伏的心理自然容易引起疾病。

屋漏偏逢連陰雨,魯迅的父親病倒了,家人遍請名醫診治。

既然是名醫,那一定是出診費很高的。

有的不但出場費高,而且藥引特別奇特:經霜三年的甘蔗,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對」,旁註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蟲也要貞節,續弦或再醮,連做藥資格也喪失了,平地木是生在山中樹下的一種小樹,能結紅子如小珊瑚珠,敗鼓皮丸等等。

這「敗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舊鼓皮做成;水腫一名鼓脹,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剛毅因為憎恨「洋鬼子」,預備打他們,練了些兵稱作「虎神營」,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這道理。

治了幾年之後啊,人才兩空,魯迅的父親,還是離開了。

魯迅小時候有一段時光,他要拿出家裡的東西前去典當。身高不過藥鋪櫃檯的魯迅,要奔走在當鋪和藥鋪之間,在人們的白眼和冷漠裡,換來藥讓父親服用,可是父親的病,日復一重了。

幾年之後,父親,還是離開了,孤兒寡母過活。

二、母親的眼淚:走投無路的選擇

家裡的日子是應該艱難不少,至少是落差巨大,這時候魯迅的母親實在沒有辦法,就把孩子送去上礦務學堂,就是洋務運洋務派開辦的學校,這樣的學校不收費而且還有補助。

在母親看來,這是一個出路,可在別人看來,這簡直就是辱沒祖先,等於把靈魂出賣給鬼子,是很多人所不屑的。

一個遠房族叔聽說魯迅上了這個學校,於是就為魯迅改了一個名字,他的名字原來叫周樟壽,改成了周樹人,因為樟是他們的輩分,那個親戚可能以為帶樟字可能有辱周家的名聲,於是魯迅就改成了周樹人。由於魯迅的成績優異啊,於是就考取了公費留學生,魯迅最想學的就是醫學,因為他認為自己的父親可能是被庸醫耽誤了,所以他要學習西醫,救治像他父親這樣的病,一方面還可以解除像他父親一樣的病人的痛苦。而且他知道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從醫學開始的。魯迅就到了日本,到了日本之後啊,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三、暗夜裡的光芒:異域他鄉的溫暖

在異國他鄉,他看見了清國留學生,把辮子高高盤起,梳得油光可鑑,仿佛高高的富士山,實在是標緻極了,而且還在去室內跳舞,弄得煙塵亂飛,魯迅對他們這種行為實在是痛恨到無以復加。

後來它又輾轉到仙臺,在異國他鄉,遇見了生命中,非常值得感恩的一個人,那就是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無私地幫助他修訂講義,修正血管的位置,而且還問中國關於裹腳的事、迷信鬼神的事,擔心他不肯解剖。這讓作為弱國子民的先生格外感激,仿佛暗夜裡的一道光,照亮了求學路途上的而黑暗。

四、棄醫從文:異域他鄉裡的黑天鵝事件

考試魯迅及格了,可是在,就天生優越感到日本人那裡,他們感到不可思議,一定有貓膩。

一個弱國出來的人,不應該能夠及格,肯定是作弊了,或者老師提前給洩題了。

於是他們就聯名就寫了一封匿名信,匿名信裡的第一句,就引用了舊約中的一句話:你改悔吧!

這件事對魯迅刺激非常大,後來啊,魯迅,還有一個,就是幻燈片事件,這可以說是魯迅成長中的兩個黑天鵝事件。一群中國人,圍觀同胞被殺,不單不傷心,反而鼓掌歡呼,讓魯迅意識到,即使強壯的國人,體格再強壯,如果精神與愚昧麻木,要無可救藥。

因為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由於這樣獨特的身世求學的經歷,做為一個弱國子民,他深刻的感受到尊嚴的重要,他深刻的感受到祖國母親強大的重要,他深刻的感受到療救國民的精神的重要性。從文之後,重點要批判的就是,國人的劣根性,所以,他雜取國人種種的劣根性,然後塑造了一個典型的人物就是阿q。

所以他的作品裡呈現出來要的是一種冷,對於民族的劣根性他的批判是不遺餘力的。他以筆做投槍,為匕首,狠命的和敵人進行戰鬥,毫不妥協,至死不渝。

而且他的臨終遺言也說,自己的敵人自己一個也不追求原諒,說這就是他作品中的冷,所以我們讀魯迅的作品能感受到那一種冷峻,那種冷冷的,讓人膽寒的光,直刺靈魂的弱點,壓榨出皮袍下面的小來。

面對劣根性,魯迅選擇的是批判,是解剖。但是魯迅偉大之處在於他不單批判別人,而且還解剖自己,以及國民身上的那種劣根性、麻木冷漠的看客心理。

六、暖:帶著溫情的回憶

但是他的作品中,有時也呈現出一些暖性的色彩,這樣的作品,集中體現在他寫的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裡:相對比較冷靜,也比較溫情。比如說他寫自己的老師,是如何教育自己,如何讀書,寫他的方正質樸,雖有些古板,但總體不失溫情。

寫赤練蛇的傳說,寫自己的樂園百草園和苦園私塾,寫自己如何期盼高牆外的世界,只看見四角朝天的天空,雖有些批判,但總體是克制的。

寫孩子的天真和可愛,有點迷信有點發音不清的長媽媽給自己買來《山海經》,那一刻長媽媽瞬間高大起來。

冷與暖,魯迅生命裡的溫情和荒涼,從童年經歷角度和求學經歷,來解析魯迅的作品,我們就能夠清晰的看出魯迅作品兩種不同色調。

當許多人在批判魯迅刻薄,無情的時候,我常想起菲茨傑拉德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那句話:

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魯迅的作品為什麼呈現出這樣的底色?因為那是他獨有的經歷。

所以風格就是人格,更是人生經歷的獨特表現。

相關焦點

  • 中小學語文課本不應減少魯迅先生的作品
    中小學語文課本開始減少魯迅先生的作品,有人說是因為魯迅先生冷峻的風格不利於孩子們的心靈。這種說法非常滑稽,因為要說冷峻,甚至冷酷,恐怕遊戲場景的嚴重程度要讓冷峻的魯迅先生汗顏不已了。還有人說魯迅先生的內心非常狹隘,刻薄寡恩,不利於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 對於魯迅先生的作品在中學教材中出現的思考
    一共是十七篇魯迅的作品,由此看來,初中加高中一共六年的時間,我們學的魯迅的作品明顯比其他中國現代作家的作品要多得多,為什麼出現一個作家的這麼多作品呢?韓石山羅列出這些作品,並且提到這些篇目並非一成不變,似乎還有更多的。但是這些作品真的完全適合現在部分年齡段的孩子們去閱讀和學習嗎?這個問題是十分值得深思的。
  • 魯迅先生的小說作品很多,哪一篇真正震撼和打動你的靈魂?
    小編給出的答案是魯迅的短篇小說《傷逝》。從前讀先生的作品多是從雜文開始,直到在一部小說集中看了這篇《傷逝》,才體會到魯迅先生洞悉人性的筆力是多麼的深刻而有力。這篇小說寫透了人世間男女的愛情,當一個人全身心依賴另一個人的給予時,包括經濟上和感情上的依賴,結局往往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 文化:讓我們重溫經典,再次領會魯迅先生作品的啟迪吧!
    這句話便出自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口中。從小學,中學,甚至到大學我們學習很很多多有關魯迅的作品,我們學習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高尚情懷,學習他在《我的藤野先生》中對老師的崇敬與敬重,學習他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求知精神。魯迅先生帶給無數人的是精神,他帶領無數青年同志為革命事業做出貢獻。但在如今他也仍帶給我們更多的啟迪。
  • 魯迅先生的作品裡,影響力最大的是哪一個?你認同這個評價嗎?
    魯迅先生的作品裡,影響力最大的是哪一個?你認同這個評價嗎?魯迅先生的作品中,影響力大的簡直多不勝數,無論是作為中國白話文第一傳奇的《狂人日記》還是中國現實改編的桂冠《故事新編》,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佳作,對於這樣的天才作家來說,一部作品實在是沒有辦法囊括他的重要思想和內涵,但是如果硬要來分析一下,小編今天還是可以為大家帶來一部,我們所有人都會認同的偉大作品,這就是《吶喊》。
  • 六年級第26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筆記,感受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
    魯迅三弟周建人的大女兒。魯迅逝世時,她才十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周曄回憶伯父的文章,寫於魯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2、寫作背景:作為魯迅的侄女,周曄從小親身感受到 魯迅的關愛和愛護,親眼看到了魯迅關心勞苦大眾,熱愛勞動人民,勇敢地與反動勢力做鬥爭。這些事情都深深感動著周曄,她長大後更是經常懷念魯迅。
  • 文學大師魯迅先生的作品你還喜歡嗎
    這 就是魯迅精神生動的寫照。在中學的時候經常讀到魯迅的散文和小說。他的那些生動故事,剛毅,幽默,且生動的語句,總是令人久久難忘。無論你走到哪裡,無論你生活了多久,也無論你經歷了多少人情世故。有幾個形象總是浮在你的眼前;祥林嫂的可憐悲切,阿Q的精神勝利法,迂腐,善良的孔乙己,童年趣味悠然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無不讓人記憶猶新。
  • 魯迅先生:誰在吃人?
    深深深深的絕望和熱熱熱烈的愛心總是在一顆偉大的靈魂裡不離不棄。魯迅在我們眼裡,他的人設似乎一直是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鬥士形象。其實我們都被他冰冷的文字「忽悠」了。 事實上,魯迅先生外冷內熱,是一個有血有肉幽默有趣的人。
  • 蕭紅——她才是最懂魯迅的女人,作《回憶魯迅先生》
    那天下午要赴一個筵會去,我要許先生給我找一點布條或綢條束一束頭髮。許先生拿了來米色的綠色的還有桃紅色的。經我和許先生共同選定的是米色的。為著取美,把那桃紅色的,許先生舉起來放在我的頭髮上,並且許先生很開心地說著:「好看吧!多漂亮!」我也非常得意,很規矩又頑皮地在等著魯迅先生往這邊看我們。魯迅先生這一看,臉是嚴肅的,他的眼皮往下一放向著我們這邊看著:「不要那樣裝飾她……」
  • 一個穿著白襯衣和牛仔褲的魯迅 王翀《大先生》
    今晚我們觀劇中國最有影響力的80後戲劇導演之一——王翀的最新作品《大先生》即將在2016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上演,這部作品以魯迅為主人公,運用傀儡、舞臺電影等獨特方式,呈現了深刻的當代思考。「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  經歷了七年的洗禮,在今秋十一月,2016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將集中推出世界經典、中國精品和原創劇目,為市民帶來一場經典與當代的藝術盛宴。其中,中國最有影響力的80後戲劇導演之一王翀將獻上他的最新戲劇作品《大先生》。
  • 魯迅和伊藤先生照片:圖五是魯迅與日本同學合照,圖十是兩人雕塑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在其所作的眾多著作中,《朝花夕拾》最為出眾。而其中藤野先生的那一篇文章也被編入我國九年義務教育課本之中,成為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藤野先生是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時所結識的一位醫科老師。
  • 《魯迅草木譜》:那個鐘愛花草樹木的魯迅先生
    魯迅在《藤野先生》裡描述了自己退學時的情形:到第二學年的終結,我便去尋藤野先生,告訴他我將不學醫學,並且離開這仙臺。他的臉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我想去學生物學,先生教給我的學問,也還有用的。」
  • 魯迅先生弟子黃新波,中國現代版畫史代表畫家,詩情濃鬱的作品!
    1933年赴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中國美術家聯盟,並與劉峴組織未名木刻社,在魯迅先生指導下從事新興木刻運動。黃新波是魯迅先生倡導的新興木刻運動的健將,也是中國現代版畫史上傑出的代表性畫家。他於20世紀30年代初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並開始木刻版畫的探索,受「左聯」和魯迅先生的影響,黃新波的創作緊貼近代以來救亡與啟蒙的時代主題,創作了大量反映民族危難、底層社會,以及革命與政治題材的作品。與同時代許多抗戰美術不同的是,黃新波作品始終關注戰亂困頓時期人的心性狀態。
  • 聊城深夜小吃店裡的「冷」與「暖」
    相差24℃,天雖冷但心裡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走進麻辣燙店裡見到了店主高先生,高先生正在為顧客煮著麻辣燙。高先生介紹,他的店的名字叫紅綠燈麻辣燙,因為店旁邊就是紅綠燈,因此得名紅綠燈麻辣燙。 「以前是搭棚子出攤,今年換了美食車,車裡有兩個電熱採暖爐,現在溫度能夠達到12℃左右,為顧客創造了溫暖的就餐環境。在這裡幹了四年了,今年最冷的一年,剛才接孩子的時候緩和了好長時間才暖和過來。」高先生說。
  • 魯迅先生雜文集名的由來
    1918年初參加《新青年》雜誌編輯工作,並在《新青年》上第一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此後「一發而不可收」,先後創作了一系列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影響十分深遠的小說、雜文、散文以及散文詩。其一生著譯甚豐,有約近1000萬字的作品留世。雜文是魯迅先生一生運用最多的文學形式。
  • 《大先生》魯迅變暗黑,許廣平胡適皆成「傀儡」
    「大先生」是魯迅家人對他的稱呼,而劇作家藉此劇名意圖挑戰公眾對魯迅的刻板印象,請觀者走進這個真誠的、溫暖的、狂熱的、暗黑的,一個更為鮮活,代入了當代視角的「大先生」。《大先生》的劇情從魯迅的彌留之際展開:當來自「天堂」的兩個影子回收專家胖子和瘦子快要把魯迅和他的影子分開時,魯迅心中最牽掛的人們陸續登場與他相會,其中包括他法律上的妻子、舊式女人朱安,為他撮合了不幸婚姻的母親魯瑞,二弟周作人和他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他在《新青年》時期的同志胡適,以及他後半生的伴侶許廣平等。
  • 聊一聊魯迅先生和他的小說集《吶喊》
    有感於昨天看的一篇關於中年男人的文章,就摘抄引用了一大段,和廣大中年男同胞們共勉感懷一下吧。好了,下面切入我們今天主題,我就先給大家聊一聊魯迅先生和他的小說集《吶喊》。作品真切展現了中國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社會民眾的生活畫卷,刻畫了阿Q、狂人、孔乙己等一批典型人物形象,深刻剖析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觀念,表達了魯迅先生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以及渴望變革社會現狀的迫切願望。
  • Rap讓我重新認識了魯迅先生
    把文學作品用更加容易讓年輕人接受的方式傳播,讓更多像我一樣的人認識更多的魯迅先生,了解他更多的作品。這一點,首先就是正面。從Rap的音樂創作來說,在新的音樂模式裡融入文學作品,提升了Rap的格調,這也是對這個年輕人熱愛的音樂模式一種正面的引導。
  • 請欣賞魯迅先生作品的開場白
    今天我們來閱讀欣賞學習魯迅先生的開場白,領略它與眾不同的文字魅力,感受他生存時代的歷史背景,人情世故。在驚嘆聲中,走進另一個我們不曾經歷的時代,再回首關注《其它散文彙編》21、秋夜紀遊秋已經來了,炎熱也不比夏天小,當電燈替代了太陽的時候,我還是在馬路上漫遊。
  • 魯迅先生憎惡和尚喜歡道士?魯迅:我沒這麼說
    在這裡面,魯迅把和尚、尼姑、回教徒、基督教徒等外來的都說遍了,而道士是我們本土的。魯迅先生這樣進行對比,絕不是說為了讚美道士,而是為了說明當時中國的國民性:對於外來的,如果稍微有毛病,就會全盤否定,對於本國的,哪怕再糟糕,也會包容。實際上,要理解這句話,要從當時的社會大環境和魯迅先生自身的經歷思想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