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工業維他命」和「新材料之母」,稀土具有極佳的磁性、光性和電性,很難取代。除傳統產業外,先進的軍工和航空航天領域也為稀土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儲量國,佔世界稀土產量的70%,而美國80%的稀土都來自中國。
然而,中國之所以能夠在稀土領域大展身手,主要是因為中國擁有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從設備製造,材料加工,到稀土礦的選礦,冶煉,分離技術,都可以自給自足。首先,我國的稀土採選分離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稀土絕對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很多中國人都這麼認為。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也不斷進步。現在,稀土不再是「唯一」!我們國家的王牌再次登場,很多西方國家都在揮金如土求而不得。這一化學元素就是鍺,它的化學性質類似錫,矽,不溶於水,鹽酸,稀鹼溶液。雖然鍺一直以來沒有被工業規模地採用,但這並不是因為它在地殼中的含量很少,而是因為它是地殼中最分散的元素之一,含有鍺的礦石很少。
只有在20世紀40年代,鍺元素才有了巨大的發展,這是半導體技術發展帶來的機遇。由於鍺獨特的特性,它在半導體元件製造業中處於核心地位,而大多數元件都是以鍺晶體為核心製造而成。現在鍺的用途越來越廣泛,包括電子工業,光學工業,製藥工業等等。此外,鍺與鈮的化合物也可作為超導材料使用,鍺可作為廣角照相鏡頭和顯微鏡使用,空間技術上也可作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產品原料使用,以保護超敏感的紅外探測器。
更重要的是,鍺元素還可以應用於太陽能板的製造過程中,也就是說,誰想製造衛星都離不開鍺元素。或許沒人知道,現在世界上最重要的鍺材料生產商原來都是在中國製造,主要供應初級產品。現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旦離開了中國製造的精緻鍺片,外部世界也會像離開稀土一樣,不能再繼續發射衛星一段時間。然而,我們做事一直都是非常正派的,儘管我們掌握著精緻鍺片的定價權,卻從來沒有做過坐以待斃、敲詐別人的事。
由於衛星上的太陽能電板中,鍺金屬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難看出,國家科技發展和國防建設與鍺金屬密切相關,這也是我國高度重視鍺金屬開採與深加工技術的原因之一。有數據顯示,我國是世界上鍺資源第二豐富的國家,佔世界總量的40%,為了牢牢地掌握這一資源,不會再受其影響。
經過不懈努力,我們終於佔領了70%的市場份額,也就是說,世界如果離開了中國的鍺片,就有可能無法製造出怎樣的衛星。總之,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高科技行業,將在更多的領域獲得市場的主動權,畢竟我們的底氣越來越足了,手中的王牌不僅僅是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