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上帝派來安撫人類不安靈魂的天使,她是集上帝的恩寵和撒旦的苦難於一身的絕無僅有的被神選中的人。正因為有了她,倫敦在音樂世界的地圖上才有了大提琴的形狀。
大提琴本是陽剛的樂器,大提琴的琴聲本應堅強而有力。但是在杜普蕾的手中,它卻傳遞著一種非凡卻傷感的預兆的力量,一種美的無以復加的悲愁。1965年,她20歲,就藉助埃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的樂譜,給予全世界失去恩寵的生命以撫慰。聽著那張唱片,完全可以在腦海中想想這個喜愛穿著花連衣裙演奏的大提琴女神演奏時的「似已不在凡間」的神情,而全體樂手在和她進行靈魂的交流時又被她天才的洞察力和直覺所催眠。那真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珍貴,卻易逝。在這首作品裡,她預言了自己的一生,為自己如流星般短暫而閃亮的一生留下了永恆的安魂曲。她的埃爾加,無法超越,卻不忍一聽。
1973年,由於癌症,手指失去直覺,杜普蕾萬般無奈的停止了只有短短十年的演出生涯。全世界樂迷除了深深的悲痛和遺憾,還能作什麼呢?1987年,上帝不忍她在人間繼續受苦,將她召回了天國。也許她在天上還會繼續拉琴——一定會的,也許上帝此刻就陶醉其中呢!
葬禮那天,喜愛她的人們用鮮花鋪滿了十幾公裡的路為她送行。三個月後,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為她舉行的專場紀念音樂會上,祖賓·梅塔大師指揮到一半就淚如雨下,演出無法繼續,整個音樂廳沉浸在深深的悲傷氣氛中。大師甚至宣布,為紀念杜普蕾,他以後不再指揮埃爾加:「不堪回首的第一主題又在我耳邊響起,那是杜普蕾拉給自己的宿命之歌。為什麼是這首曲子?為什麼是杜普蕾?音樂就是這樣,它會鎖住你的記憶,哀慟時讓你不能自拔……」
愛什麼就死在什麼上。我記得,這句話是老舍先生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