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先進位造》!一本與佛山有關的英文學術期刊誕生了

2020-12-27 南方新聞網

記者從季華實驗室獲悉,季華實驗室將與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共同主辦專注於先進位造及交叉領域的英文學術期刊,雜誌定名為《Light:Advanced Manufacturing》(《光:先進位造》,簡稱LAM)。

  記者從季華實驗室獲悉,季華實驗室將與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共同主辦專注於先進位造及交叉領域的英文學術期刊,雜誌定名為《Light:Advanced Manufacturing》(《光:先進位造》,簡稱LAM)。

  據介紹,《光:先進位造》將專注於光學與先進位造交叉領域,主要發表面向先進位造,包括人工智慧、機器人、儀器科學與技術、複合材料、光學、生物醫學工程等跨領域的優秀論文,重點報導國內外最新進展和突破,反映跨領域的前沿技術和發展趨勢,並實現全球免費瀏覽下載。

  該雜誌首任主編為季華實驗室理事長、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曹健林,共同主編由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教授Wolfgang Osten及西南交通大學教授閆連山擔任。編輯委員會由來自國內外知名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的29位世界一流科學家組成。

  季華實驗室(先進位造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是廣東省委、省政府啟動的首批4家廣東省實驗室之一。圍繞國家和廣東省重大需求,集聚、整合國內外優勢創新資源,打造先進位造科學與技術領域國內一流、國際高端的戰略科技創新平臺。

  此前,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於2012年3月正式創刊與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合作推出了合作期刊《光:科學與應用》,致力於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光學研究,刊載光學領域基礎、應用基礎以及工程技術研究和應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而此次全新問世的《光:先進位造》,堪稱《光:科學與應用》的姊妹刊,目前已正式開放投稿,內容涵蓋創新產品的設計、製造、測試及應用等範疇。

  南方日報記者 趙越

相關焦點

  • 第七次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管理工程學報》如何...
    這是一本怎樣的期刊?為客觀認識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影響力水平,支持各期刊的質量提升和國際化發展道路,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製《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對2萬餘種國際學術期刊引文大數據的挖掘,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引證情況,發布我國學術期刊被國際期刊引用的他引總被引頻次(TC)、他引影響因子(IF)和影響力指數(CI)等重要的期刊評價指標。
  • 湘雅系統第一本全英文期刊 Xiangya Medicine
    11 月 30 日,湘雅醫學期刊社和 AME 出版公司籤約,雙方就英文期刊 XiangyaMedicine 相關合作達成協議。
  • 《衛星導航(英文)》期刊上線出版
    這是我國衛星導航領域的第一本英文期刊。  期刊由中國衛星導航年會科學委員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中科院科學傳播局、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共同支持、發起創立,基於施普林格·自然開放獲取信息平臺(Springer Open)和先進辦刊理念,採用國際同行評議、完全開放獲取的辦刊模式。
  • 重慶郵電大學主辦的英文期刊DCN榮登「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20年12月17日,《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2020版)正式發布,重慶郵電大學主辦的英文期刊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DCN)憑藉195.601的國際影響力指數CI值再次榮獲「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Top5%),這是自2018年起本刊連續第三年榮獲該稱號
  • 知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2020年榜單
    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製《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對2萬餘種國際學術期刊引文大數據的挖掘,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引證情況,目的是客觀反映我國學術期刊在國際學術研究領域的話語實情。
  •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製《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2萬餘種國際學術期刊的文獻引文大數據挖掘來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被引證情況,目的是為了客觀反映我國學術期刊在國際學術研究領域的話語實情。
  • 北林大主辦英文學術期刊《森林生態系統(英文)》居中科院...
    北林大主辦英文學術期刊《森林生態系統(英文)》居中科院JCR一區 2020-12-23 1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東理工大學自辦學術期刊BIOB入選SCIE—新聞—科學網
    :BIOB已經通過了專家評審,該期刊在2019年5月之後發表的論文將被全部收錄進入其資料庫及其指數體系(包括SCIE和ESI), 預期明年6月將正式公布期刊2020年的影響因子。這標誌著經過近7年精心培育,華東理工大學自主創辦的本土學刊終於獲得了學術界和出版界的認可,從此邁入國際一流學術期刊行列。 BIOB英文學刊由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創辦,中文譯名為《生物資源與生物加工》,國際出版物編號為ISSN2197-4365。
  • 英文學術期刊JEMDC創刊 探索醫學應急管理學建設
    7月17日,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Disaster Communications(《應急管理與減災傳播》雜誌,JEMDC)編輯部揭牌成立,這是由中國科協「科普中國」品牌「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聯合世界科技出版公司、雙世出版公司共同發起創辦的英文學術期刊
  • 《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試行)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局,《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各入編期刊編輯部:  《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是一部以國內正式出版的印刷版期刊為數據源開發製作的大型集成化全文資料庫類電子連續出版物。該光碟期刊自創辦以來,已擇優收錄各學科領域的學術期刊3000多種,建立光碟檢索諮詢站近千家,得到了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普遍好評。
  • 沒有在SCI甚至英文期刊發表過文章,也能成就學術權威和獲諾貝爾獎輝煌
    日本獲諾獎人數雖然較多,但發表在Nature、Science等國際頂尖期刊的論文並不多,有些還未發表在高影響因子的期刊上,甚至還沒有發表在英文期刊上。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2001年,日本出臺「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明確提出「50年要拿50個諾獎」的目標。計劃一提出,就反響強烈,科學家認為科研有不確定性,不能像生產豐田汽車一樣來生產諾獎。
  • 新時代呼喚學術期刊新作為
    作為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的傳播媒介,學術期刊更應該在加快構建「三大體系」過程中,為展現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貢獻力量。  首先,學術期刊應旗幟鮮明講政治,忠誠擔當幹事業。意識形態問題是大問題,它不僅是學術期刊的工作底線、紅線,更是學術期刊得以生存發展的生命線。
  • 中國衛星導航領域首本英文期刊《衛星導航》上線出版
    中國衛星導航領域首本英文期刊《衛星導航》上線出版 2020-01-20 21:07:20 自然(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團合作的開放獲取英文期刊《衛星導航》(Satellite Navigation)已正式上線出版。  《衛星導航》英文期刊基於施普林格?自然開放獲取信息平臺和先進辦刊理念,採用國際同行評議、完全開放獲取的辦刊模式。
  • 發揮學術期刊思想引領和輿論陣地作用
    作為中國主管、中國主辦、中國出版的學術期刊自然要發出中國的聲音,傳播中國的先進文化,繁榮中國的學術科研,建設中國化的話語體系,增強中國期刊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凝聚力。「抓住兩個重點」,就是要抓住思想和陣地這兩個學術期刊的建設重點。思想亦稱觀念,是客觀存在反映在人們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基礎。
  • 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論文再投英文期刊算不算一稿多投?
    最近,我主編的一本外國期刊《傳播與教育評論》的刊號終於批覆了,於是我開始廣泛徵稿。我的初衷是想把這本刊辦好,給大家提供一個發論文的平臺和更好更快的論文發表服務。但是,我把徵稿函發出後,發現老師們有各種各樣的疑問和問題。
  • 【中國科學報】《植物學報(英文版)》: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
    種康覺得,在這種情況下期刊改為全英文出版,讓刊物與Plant Cell、New Phytologist等植物學領域的國際著名期刊同臺競爭,向世界展示中國植物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植物學報》辦刊人的初心,更體現了老一輩植物學家對科技期刊發展的高瞻遠矚」。
  • 論文寫好了,但投什麼期刊呢?學術期刊SCI、EI、C刊…到底是什麼?
    ISTP收錄論文的多少與科技人員參加的重要國際學術會議多少或提交、發表論文的多少有關。我國科技人員在國外舉辦的國際會議上發表的論文佔被收錄論文總數的64.44%。3、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是供查閱工程技術領域文獻的綜合性情報檢索刊物。簡稱EI,1884年創刊,年刊,1962年增出月刊本。由美國工程信息公司編輯出版。
  • 南瑞集團英文刊《MPCE》突破SCI源期刊零引用
    中電新聞網訊 通訊員 孔麗蓓 報導 從「Web of Science」引文索引資料庫檢索結果獲悉,南瑞集團英文學術期刊《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現代電力與清潔能源,簡稱《MPCE》)2013年第2期和第3期的2篇論文已分別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源期刊引用,實現了本刊在
  • 第二屆先進膠凝材料研究與應用學術會議在西安召開
    第二屆先進膠凝材料研究與應用學術會議在西安召開 2020-10-18 1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共擔時代責任,全國學術期刊共促高質量發展——2020中國學術期刊...
    論壇以「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為主題,是全國學術期刊界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共擔時代責任、共謀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一次盛會。中國期刊協會吳尚之會長在開幕詞中強調,學術期刊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服務全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不斷推出學術創新成果,著力抓好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