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山:香港九龍的山峰之一,其附近的地區也是稱為鑽石山。鑽石山位於黃大仙以東,慈雲山以南,牛池灣以西,新蒲崗以北,主要是一個住宅區。景點有好萊塢廣場(東九龍最大型購物商場之一)、志蓮淨苑(包括安老院、大禮堂、露天劇場、佛寺建築群、公園以及一所特別技能訓練中學等。)、鳳德公園(分成五個主題區:水簾洞、五指山、火焰山、水晶宮和花果山。)、斧山公園、南蓮園池、斧山道運動場等。
慈雲山:位於香港的黃大仙區,曾經是問題少年的聚集地,後重整重建,現時已不再有青少年問題之餘,還顯得煥然一新。慈雲山海拔488米,是九龍半島主要山峰之一。早期有樓宇達六十座,後分拆為慈民邨、慈愛邨、慈樂邨、慈正邨及慈安邨,以方便管理。慈雲山邨可說是全香港最大型公共屋邨,其中最大座數編號為第六十六座。即分拆後的慈民邨民俊樓,而該座樓宇共十六層,由二至十六樓,每一層均提供超過一百個出租單位。
樂富:位於獅子山山腳。人們通常將其北面的橫頭磡視為樂富的一部分。樂富在1960年代舊稱老虎巖,但因為老虎這名字殺氣大,所以港英政府便改用樂富這諧音來稱呼此處。以前在老虎巖有著名的老虎巖木屋區,後來徙置大廈落成,成為樂富。其主要有九龍仔公園、摩士公園、樂富公園、聯合道公園、樂富遊樂場等遊玩地
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始建於1945年,是香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在本港及海外享負盛名。無人不曉,香火鼎盛,每年農曆大年初一,市民都要爭頭柱香。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的,十分靈驗。該祠也是香港唯一一所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道教廟宇。
無論你想祈福添運、求道祭祖,還是遠離塵囂、靜心養神,黃大仙區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去處。只需一個下午的時間,你就能走遍志蓮淨苑及南蓮園池和嗇色園黃大仙祠這三個著名景點,沉浸在濃濃的禪意之中,偷得浮生半日閒。
志蓮淨苑和毗鄰的南蓮園池位於黃大仙的繁華地段,旁邊就是高架路和住宅樓,真可謂大隱隱於市。南蓮園池距離港鐵鑽石山站僅數分鐘步程,以此作為旅程的起點最適合不過。穿過大木門,你就步入了一片寧靜的綠洲。
園池以建於唐代的山西省絳守居為設計藍本,展示了中國傳統的園林建造技術和布景審美。沿著一條蜿蜒的小徑悠閒漫步,花木奇石、亭臺閣榭、鯉魚池和水濺瀑布映入眼帘,移步換景、空靈寫意。園內有多個木製建築,包括丹霞色的子橋和午橋,以及金光閃閃的圓滿閣,這些構造全部根據唐代建築風格設計,一根釘子都沒有用。遊客可以免費參觀中國木結構建築藝術館,裡面展示有南蓮園池古建築的模型和相關信息;此外,香海軒也會定期舉辦傳統藝術和文化展覽。
葉平進是南蓮園池的員工。對她來說,園池的意義並不止在於其醉人的景致。「在我眼裡,這裡不僅有美麗的草木和山石,而且園內的一草一木、一橋一閣,都是從悠久歷史中提煉出來的文化精髓。南蓮園池其實是傳播中國文化和歷史的一個平臺,讓忙碌的都市人有機會停下腳步,享受這份寧靜。」 她解釋道, 「去松茶榭(園池內的茶館)品茶,你品嘗到的是茶農們種茶、煎茶所付出的歲月和汗水,是中國傳統茶文化中蘊含的典雅氣韻和人文歷史。」 園池內還有一間著名的素齋餐廳,在周末經常滿座。
南蓮園池的隔壁就是志蓮淨苑。這座佛寺始建於1934年,於1990年代經歷了多階段的翻修工程,並在2000年向公眾開放。如今,這裡不僅是佛教徒們燒香拜佛的場所,還設有學校、圖書館、牙科診所和養老院。「在古代,尼姑的職責只在於學習經書、領悟佛學之道。但在今日,她們還需要將奉獻他人作為自身使命。你可以看到,這裡的尼姑們都盡心致力於幫助貧困、患病和年長的人群。」 蓮園和天王殿是志蓮淨苑對外開放的兩個主要區域。天王殿中央有一座巨大的金色佛像,被旁邊護持佛法的四大天王守護著,殿內播放著佛樂。坐落於天王殿正前方的蓮園雅致空曠,有四個清澈的蓮池,意在淨化心靈的塵垢。
參觀完畢,坐一站地鐵,就能到達嗇色園黃大仙祠,你可以在這裡繼續徜徉於本地的歷史文化和宗教傳統之中。黃大仙祠崇奉儒丶釋丶道三教,可謂香港最著名的廟宇。黃大仙這個道教神仙以祛疾療傷、普濟勸善聞名,本地人相信黃大仙有求必應,因而此地常年香火旺盛。步入廟中,如同走進了一場感官盛宴 —— 明亮鮮紅的柱子、十二生肖青銅像、翡翠色的屋頂帶著精巧的格柵和龍飾,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香氣。
新蒲崗: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的舊區,位於九龍城東北,區內大多是住宅樓宇。早期隨著1960年代香港工業發展蓬勃,令新蒲崗一度成為一個大型的工業區域。不過隨著製造業「日落西山」,新蒲崗各工廠已經多數丟空。由於新蒲崗不接近任何地鐵站,所以不少舊式工廠大廈至今仍然未被重建,而新落成的亦都是一些住宅大廈,包括居屋採頤花園。九龍新蒲崗六合街8號六合工業大廈就是大班麵包西餅的現時廠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