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我在《奇葩說》講出了《康熙》12年都沒有說出過的話

2021-02-10 特別人類星球


竇文濤在《鏘鏘三人行》曾打過一個比方:在《康熙來了》裡,小S是一個天才,而蔡康永則是件「情趣內衣」。

就像一位一絲不掛的女人遠沒有她穿上情趣內衣時性感一樣,看起來,表情包都來自小S,但如若沒有蔡康永的包裹,那些包袱又怎麼能抖得那麼有趣?

蔡康永是一個會把自己藏起來的人。

在「康熙」的12年裡,蔡康永很少直接表達過內心真實的觀點,只是在一旁微笑配合著小S的搞怪,再時不時再把她往回拉一下。


「你要把自己縮小一點,你要把別人放大。」

這是蔡康永在《康熙》的主持之道。

可這一切在他進入《奇葩說》之後,就發生了微妙的改變。與曉松式奇談和馬東式念廣告不同,蔡康永的表達方式更綿裡藏針,卻又極具個人風格,清楚明了地表達他對這個世界的態度。


「我到了《奇葩說》才1年,卻有機會講出了很多在《康熙來了》12年都沒有說出過的我想的事情。」

就像他自己說的,《奇葩說》和《康熙來了》不一樣,「康熙」要凸顯明星,而《奇葩說》則開宗明義地表明了我們是格格不入的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奇葩」,所以我們要發聲。

每次結辯,有人評價他雞湯,有人說他毒舌,但是當你認真了解他的發言時你就會發現,他說的都是再現實不過的道理:

在辯題「老闆傻X該不該告訴他」中,他說:

「角度不同的時候,自然會看別人是個傻X,可實際上,在他的角度看,他看到的景觀是不一樣的。」

在辯題「要不要犧牲賈玲救大家」中,他說:

「作為與不作為,人最基本的底線應該要守住那個不作為,有所不為。」

在辯題「拼事業還是拼愛情」中,他說:

「感情這件事情你不管怎麼拼,最後是拼不來的。可是事業這件事情呢,隨著智慧的累積,隨著經驗的累積,學習可以有幫助成果。」

在辯題「該不該看伴侶手機」中,他說:

「兩人在一起久了很容易乏味,因為所謂的尊重、信賴,最後帶來的那一種距離感,漸漸地就沒有辦法克服。當你從一開始就守定了這個規矩,到最後習慣成自然,大家就遵守這個文明而冷漠的規定,關係也就漸漸走到一個令人感到疏離寂寞的狀態。」

可在過去,你是看不到這樣循循善誘的蔡康永的。

出生朱門,18歲之前蔡康永甚至都沒親手燒過開水,想吃什麼都有廚房送來,以至於多年以後第一次見到蒜頭都不認識。(蔡康永從小吃的蒜都是切片的)

人間煙火從來與他無關。

可也正是由於家庭的原因,雖自小受盡寵愛,但他並不能像別的小孩一樣和父母打球、遊泳、玩耍,只能整日看著父母和各類達官貴人交際應酬。麻將局日夜不歇,訪客川流不息。

面對蔡公館的鼎沸和大人世界的無常,幼年的他一直都是一個旁觀者。

他回憶起母親:

「我媽每天睡到中午12點,穿著毛毛邊的亮片高跟拖鞋、好萊塢電影裡女明星穿的絲質晨袍,在家裡晃了一下,起床後不必吃東西,就出門弄頭髮,弄到兩三點回家,等朋友到家裡打麻將,打麻將是大人生活中必要的應酬。」

就像《色戒》裡一樣,每天下午兩點,廳堂裡響起一陣麻將譁啦啦的撞擊聲,蔡康永就知道,太太小姐們都到齊了,一刻鐘後,廚房裡就會飄出鯽魚湯的香味……

越是生活在上流社會,越是會經歷到最真實的世事醜惡與世態炎涼。

這樣特殊的家庭環境讓蔡康永從小就聞到了衰老的味道,美人會遲暮,太平輪會沉、家道會中落,人來人往也是會變的。所以雖然環境優渥,但他形容自己的童年時卻用了一個詞叫「蒼白」。

在接下來成長的道路上,主持人、作家、設計師、演員、編劇、導演,一個個的角色套到他的身上,也讓他看到了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有人說,在《奇葩說》裡,比起高曉松的一生順遂,蔡康永是悲觀主義。溫柔的世故,畢竟我們難以對春風得意馬蹄疾產生共鳴,卻對每一次的輾轉反側感同身受。

在第三季《奇葩來了》,馬東詢問高曉松和蔡康永兩隊是否需要擴招奇葩。由於前面太過熱情,高曉松隊的隊員即將滿額,所以他樂呵呵地說:擴招,我們擴招!但問到蔡康永時,他看了一眼隊員們,問:「你們要擴招嗎?」隊員們開玩笑說:我們不需要擴招了!(不然被刷的概率就會變大)

然後,蔡康永轉過頭對馬東說:我們隊不需要再擴招了,但是我們很樂意看到高曉松老師意願的達成。

這就是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在交流中,不會忽略在場的任何人,也儘量不讓他們難堪。

馬東在《奇葩說》裡說他喜歡高曉松是因為他有種才華學識透出的牛X勁,喜歡何炅是因為他高情商和八面來風的周到通達;而說到蔡康永的時候,卻因為「他有一顆特別惡毒的心」。

但這個「惡毒」不是我們所想的惡毒,也不是尖酸刻薄,而要拆開來看,「惡」是角度,「毒」,則是精準。

他兼顧了高曉松的才高八鬥和何炅的周到通達,歷盡風霜,從童年起就深諳人情世故,卻依舊懷著對這個世界溫柔的愛,把自己的經歷學識轉化成溫恭謙讓,用善意和悲憫在《奇葩說》對我們循循善誘。

在《蔡康永說話之道1、2》中,他把自己童年見聞的人情練達和成年後在混跡娛樂圈的暗流湧動融會貫通,教授我們一種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他人的說話方式。

而今天,他加盟了新一季的《好好說話》,將和馬薇薇、邱晨、黃執中、周玄毅一起,針對用戶具體的語言困境,用自己的「長袖善舞」來具體解決我們身邊的說話難題。

紙上談兵並不能打好人生這場大戰,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懂得如何出鞘。

相關焦點

  • 「奇葩之王」蔡康永:我不怕跟別人不一樣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有束光」
  • 蔡康永和我們聊了更愛《康熙》還是《奇葩說》,還送了大家籤名新書!
    」關於轟轟烈烈和平淡人生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的選擇,蔡康永表示,我會記得轟轟烈烈的時刻,不要以為只有抱著轟轟烈烈的心情去做事,要抱著平平淡淡的心態去生活。 面對《康熙來了》和《奇葩說》的「二選一」抉擇,蔡康永選擇了《康熙來了》。
  • 蔡康永小S告別康熙,回顧康熙12年發展史
    今天下午,臺灣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小S發微博先後宣布要離開主持12年的臺灣王牌綜藝《康熙來了》。蔡康永先發文宣布告別康熙。
  • 追了12年,蔡康永小s宣布退出康熙來了
    對此,中天方面回應,因蔡康永近期工作滿檔,抽不出時間而請辭,目前王偉忠正在盡力溝通中。從2004年1月5日開播第一期到現在,康熙來了已經走過快12個年頭,捧紅過不少綜藝咖,也成就過很多經典的採訪。它已經成為華人影視圈的經典節目,甚至可以說是臺灣文化的代表。
  • 最後一夜 12年來,別問我有沒有愛過《康熙》,睡過
    如同蔡康永所說,「沒有什麼能陪你一輩子,《康熙》也不能。」今晚,在「康熙來了的最後一夜」單元,沒有邀請任何來賓,由蔡康永、小S跟陳漢典全程陪伴觀眾。淡出式離開早在2012年,康永哥就流露出了退出康熙的意思。「《康熙來了》從我的人生消失是很快的事情。我現在已經開始懷念這個工作了,因為我知道我要告別了。我是一個很喜歡先做準備的人,所以我先倒數。」去年,在《奇葩說》中的一句不經意的玩笑話竟然成真。
  • 蔡康永《奇葩說》淚崩談出櫃:男人誰都不容易
    從《康熙來了》到《奇葩說》,蔡康永每一步都走得很紮實。他把真實的脆弱留給自己,把優雅得體留給每一個人。他和小S搭檔《康熙來了》,兩人一合作就是11年。他也想過退出《康熙來了》,但為了完成小S的願望,他又堅持了3年,直到2016年最終落幕。在此期間,他曾有意去觀察小S能不能獨立主持節目,當看到小S能夠獨擋一面後,才安心離開。兔姐想,這大概就是蔡康永的自私,也是他保留自己的驕傲和體面的一種方式。他要在大家對《康熙》還有感情時轉身離開,而不是等到人走茶涼再收場。
  • 《奇葩說》裡的那個蔡康永,你們其實並不認識他
    念初中時,讀到報紙上有關船王的消息,蔡康永問父親:「如果太平輪沒有沉的話,我有的時候就可以坐在輪船上,看著海吃早餐了,對不對?」蔡天鐸笑著說了一聲「對呀」,就再也沒有說多餘的話。其中哀愁,卻盡在不言中。
  • 蔡康永小S攜手退出《康熙來了》幕後真相大揭秘
    他稱:「我要和《康熙來了》道別啦。我第一個當然是告訴小S,然後好好向節目老闆偉忠哥請辭。我說我想做些改變。節目馬上十二年了,我最感謝累慘了的工作人員,希望你們感覺值得。這段奇妙旅程,我會永志於心。十二年來,有笑淚,有陰晴,相伴一場,人來人往,只是日常。 我的康熙時光,再見啦。」
  • 知書丨康熙走了,但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卻能影響你一生
    搭檔小S表示要共進共退,這意味著開播近12年的《康熙來了》這次真的要和我們說再見了。不少網友大呼:走的不是康熙,而是青春的回憶。作為綜藝界的王牌節目,《康熙來了》在開播之初也曾因它的離經叛道飽受質疑,有人說它低俗、過火。可漸漸地人們看到了這個節目背後的真誠,所有嘉賓在這裡卸去了平日的盔甲,得以讓大家看到不為人知的一面。
  • 康熙來了停播之後,來內地的蔡康永和小S,為何沒有繼續大火?
    甚至有網友表示:「沒有了康熙的我就是一條和臺灣沒有關係的鹹魚。」2011年10月,蔡康永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在主持的工作已經做到極致,可能隨時辭去康熙的工作,往影壇發展。前腳離場,後腳蔡康永就進軍內地,錄製《奇葩說》並拍電影。
  • 《康熙》之外的蔡康永
    「比如我們看戲,孫悟空會連翻3個桌子,他就會說上海的可以翻5個桌子;吃黃魚,他會說西湖的黃魚才不是這個味道,這個太腥……」這樣的話聽得太多,導致這個還在成長期的少年,覺得大部分事物都「索然無味」,從而有幾分少年老成。自小生活在這樣的家境,自然也被磨礪得將一切都看得淡然了。
  • 蔡康永宣布退出《康熙來了》,小S表示願意共進退
    而沒隔多久,小S也發微博表態稱要與其共進退,「沒有康永哥康熙就不完整了」微博中,蔡康永表示:「我要和《康熙來了》道別啦。我第一個當然是告訴小S然後好好向節目老闆偉忠哥親辭。我說我想做些改變。節目馬上十二年了,我最感謝累慘了的工作人員,希望你們感覺值得。這段奇妙旅程,我會永志於心。」回顧這十二年,他說:「有笑淚、有陰晴,相伴一場,人來人往只是日常。
  • 蔡康永:如果一畢業就一直做電影,我會是另一個「蔡康永」
    蔡康永說,拍這部電影,「彌補康熙12年來對許多嘉賓的歉疚」,其中最大的「彌補」機會,給了林志玲。電影裡上演了小S和林志玲相愛相殺的姐妹互撕大戲,蔡康永幕後爆料說,《康熙來了》從林志玲第一次到最後一次上節目,小S都沒有放過她。所以當電影裡林志玲可以名正言順煽小S耳光的時候,她欣然答應。
  • 蔡康永用一部電影,和康熙時代說再見了
    康熙對他們而言,不只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它代表了這些人對於娛樂,對於明星、對於偶像的顛覆和啟蒙。康熙也許盛景不再,但小 s 和蔡康永曾給過大家的歡樂一直都在。蔡康永說自己決定離開節目時,誰也沒有商量,包括小 s。而當問起離開的緣由時,他說要去拍電影。也許有的人覺得蔡康永是在嘗鮮玩跨界,其實他是在完成自己心裡電影夢的一次獻祭。
  • 告別康熙來了,蔡康永小S離開是因為.....
    (謝謝你們)」@範瑋琪:「幾個人生最重要的決定都有幸在康熙來了和觀眾分享了喜怒哀樂~謝謝康熙給了我們12年的歡樂,一個節目的結束雖然會有很多的捨不得,但更多的是期待,期待新的旅程要開展,相信蔡康永、小s接下來會有更棒更好地作品會帶給我們~謝謝偉忠哥,謝謝康永哥,謝謝Dee,真的好愛你們,滿滿的祝福!」
  • 《康熙來了》停播五年後,蔡康永和小S怎麼樣了?
    有人笑稱,《奇葩說》秒變《康熙來了》。回頭看2015年10月16日,蔡康永說:「我要和《康熙來了》道別了。第一個告訴的當然是小S,然後好好向老闆偉忠哥請辭。十二年來,有笑淚,有陰晴,相伴一場,人來人往,只是日常。」隨後,小S發微博:「康熙是我和康永哥一起的創作,一起共同經歷的人生,一起擁有無法忘懷的十二年。對我來說,康熙沒有康永哥就不完整。所以,親愛的,我們共進退。」
  • 蔡康永小S合體新綜藝,《康熙來了》是要捲土重來了嗎?
    從明星私物到明星隱私,《康熙來了》已經把能聊的話題都聊了。只是換了錄音棚,很難保證不會有相同的思路。新綜藝雖然並沒有打臉,但實質上和重新開始沒什麼區別。對於一檔持續了12年的老牌綜藝節目來說,停播必然會引起全民懷念的熱潮,但如果這麼多年觀眾對《康熙來了》的熱情真的一直未變的話,這檔節目應該也不會停播了。
  • 「康熙」走了!深扒火了12年的綜藝標杆《康熙來了》
    辣麼,《康熙來了》不僅僅是在臺灣,為何能火12年?在臺灣火,當然蔡康永和小s2位主持人功不可沒,一諧一正的搭配給節目帶來了很多的看點。但是如果把節目放在大陸來看,僅靠2位主持人是絕對不夠的,還需要大量好玩的有話題的或者說有自己特色的通告藝人。因為大家也應該看過一些我們大陸的藝人去康熙,說實話真的很難看,這可能也和臺灣和內地的娛樂精神有關。
  • 《康熙來了》再見!十二年的下飯視頻沒有了,但開心的是,小S和蔡康永同進退呢
    職業習慣讓我開始坐到書桌前列舉康熙給我帶來過的那些快樂。列完了我想,有點亂耶……好像也沒有邏輯。一檔日播出節目,還差兩個多月就是12周歲,4300多期有趣的無聊的花花泡泡的談資。康熙好的時候,低成本也有高收視,不需要製作經費;康熙不好了之後,藝人和資源已經都去大陸,拿不出製作經費。蔡康永早就在大陸混得風生水起,康熙關張的消息傳了好幾次。我覺得之前是小S需要一個能常駐臺灣看孩子的節目,蔡康永堅持把這一畝三分田給小S留著;現在小S的孩子大了,何必再守一個無法挽回的衰敗?
  •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蔡康永主持《康熙來了》時,與搭檔小s搞笑、毒舌形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蔡康永似乎永遠都是一副淡然無瀾的樣子,在適合的時候說適合的話。他是搞笑舞臺上冷靜的觀察者,亦是犀利背後溫暖的提問者。蔡康永是公認會說話的人,在《奇葩說》裡他作為辯論隊長與高曉松、金星、馬東等唇槍舌戰,幽默機智、滴水不漏。那些容易讓人牴觸的大道理被他娓娓道來,不但不令人生厭,反倒讓人生出欽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