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
朱家雄教授在「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論壇作專題發言
前中國教育學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朱家雄教授:文化是如來,教學法是孫悟空。幼兒園防疫停課期間,教育部發布《幼兒園新入職教師規範化培訓實施指南》明確要求「熟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活動設計」釋放哪些信號?
2017年,時任「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高級顧問,中國教育學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朱家雄教授特別出席了兒童性格養正研究中心在清遠召開的「儒家文化背景下的學前教育暨『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教育公益論壇」,並首次提出「文化是如來佛祖,課程、教學法是孫悟空」的理論。關於幼兒教育現狀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他意味深長地指出:「以中華優秀文化為價值基礎的中國學前教育,應當而且可以吸取基於西方文化的某些教育理念和方法『為我所用』,但其『根』必須是中華優秀文化。」
作為建國以來唯一通過中國教育學會評審認證的國民幼教體系,《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體系彌補了當前國內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前教育領域開展體系化創新的空白,獲得從學界到教學一線的高度肯定。《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遵循兒童認知發展規律,結合《3-6歲幼兒園發展指南》當中的五大領域要求,從中國兒童成長文化根基著手,以儒家文化中符合核心價值觀的經典理論為指導,深入分析了世界主流學前教育體系的發展特點,通過多年的實證研究與探索,得出「學齡前是性格養正的關鍵期,也是人生教育階段的黃金期」教育理論,同時倡導把「性格教育」作為學前教育研究實踐的重要目標任務,全面貫穿幼兒一日生活和支持課程創新的系統模式。通過教研合作和公益普惠性推廣,解決和糾偏了大量幼兒園教育教學發展中存在的過度「小學化」、「西方化」等實際問題,獲得廣泛關注。
《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體系,自2017年5月通過中國教育學會專家評審與公示以來,獲得了學界和廣大師生家長的認可,同時在國際性學術交流會上獲得海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目前,全國有近3100所普惠性幼兒園立體化開展實施了「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體系的教育研究與實踐,各項成果顯著。
近年來,朱家雄教授見證了《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體系的研發歷程。他表示:「本土化教育法的誕生,不僅一定程度上結束了我國幼兒學前教育幾乎被西方教育理念佔領的局面,意義重大,且其趣味性、浸潤式的教育方式也易於被幼兒接受;這樣的形式,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日前,朱教授再次淺談《孫悟空與如來佛》,經授權轉發,以饗讀者。
《孫悟空與如來佛》
來源:微信公眾號【朱家雄教授】
作者:朱家雄
我從小喜愛聽《西遊記》的故事,還常常會畫一些西遊記的人物。我知道孫悟空本領很大,不僅能七十二變,還能一個筋鬥飛出十萬八千裡;我還知道如來佛的本領更大,誰都要服他,孫悟空原來不明白這個道理,不想服從如來佛的旨意,想要逃出如來佛的控制,結果一個筋鬥飛了十萬八千裡,還是沒有跳出如來佛的手掌。
做了大學教師,給學生們講解幼兒園課程原理,我常將文化比作為如來佛,將幼兒園課程改革者和編制者比作為孫悟空,這個比喻讓不少學生一聽就明白一個道理:孰大孰小?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宏觀決定微觀,大道理決定小道理。
著名人類發展生態學家勃朗芬布倫納認為,「大系統是指各種較低層次的生態系統(小系統、中間系統和外系統)在整個文化或者亞文化水平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內容上和形式上的一致性」,他們具有內部的同源性。他的話說明的是文化是大系統,它決定著各級生態系統的內容和形式。在幼兒園中所做的一切,基本屬於小系統範圍的事情,也會少許涉及中間系統和外系統,但是它必須與大系統保持一致性。
根據勃朗芬布倫納的理論,不存在一種最好的能適應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兒童的幼兒園課程,而各種不同幼兒園課程能很好地適合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中的兒童。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社會文化,脫離社會文化去探討幼兒園課程是沒有意義的。
孫悟空想要與如來佛離經叛道,那是沒有出路的。幼兒園課程如若與中國文化離經叛道,那也是註定會失敗的。
《孫悟空與如來佛》二
來源:微信公眾號【朱家雄教授】
作者:朱家雄
在《西遊記》的故事中,孫悟空是個喜愛折騰的人物,他天生喜愛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獨立單行。在他被壓在五指山下以前,他直搗龍潭,大鬧天宮,充滿造反精神。在被如來佛收服以後,他才懂得一些「天道」,為護送唐僧西天取經,他嘔心瀝血,不辭辛苦,忠心耿耿,死心塌地。
如來佛似乎是天道的代表人物,他的道法威力無比,能量無限,氣場強大,讓人敬畏。
孫悟空做過許多事情,有壞事,有好事,有叛逆天道的事情,也有順應天道的事情。在如來佛的威勢下,即使他的能量再大,也只能自我約束,或者接受來自戴在頭上的「魔咒」的制約,按照天道行事。
文化就是如來佛,代表著這個文化系統中祖先們早已約定俗成的天道,制約著這個文化系統中所有一切的運行。
幼兒園課程是幼兒園教育實踐運行的中介,課程目標決定著課程實踐的方向,課程內容決定著幼兒園教育做些什麼,課程方式方法決定著幼兒園教育怎樣去做。所有這一切,其評價的主要依據之一就是與其所屬的文化是否相符。
如來佛不到關鍵的時候是很少出面的,但是他似乎時時刻刻在發揮其權威性,人們對他頂禮膜拜,絕對不敢冒犯,即使像孫悟空這樣有三頭六臂的人物,也只能對他五體投地。
文化很少被人覺察,但是它無時不刻不在人們的身邊,影響和制約著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幼兒園課程的任何改革應該對文化有敬畏感,不可想當然而為之,更不可冒犯;幼兒園課程的編制、實施也不應與文化相背離。
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
誕生於2017年的「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是目前唯一通過中國教育學會官方評審並推廣試用的教學方法。
這套教學法的最大特點是將五大領域的要求充分借用卡通化、現代化的方法有機地融入到遊戲、課堂話劇和音樂等孩子感興趣的教學環節中,讓教師在感性的創設中去進行教學,受到了海內外專家及一線幼兒老師的高度認可。
專家們認為這套玩教具的開發利用與遊戲的有機結合,在貫徹五大領域科學認知方面有著創造性的改造,讓兒童在遊戲的過程中提升認知,符合兒童發展認知規律,在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有著指導意義,能夠有效地解決家長在去小學化以後的焦慮問題。
而且,所有環節的設置,都以儒家文化的仁愛意識及專注力為指導思想,將儒家文化故事化,遊戲化,生活化,現代化,以形成易被兒童主動地吸收,內化的形式,最終達到涵養幼兒性格的目的。
巧手魯班育兒說
主辦:崇德教育
承辦:兒童性格養正研究中心
主編:趙先德
執行主編:夏竹筠
責編:段乙
編輯:王羿 李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