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絲選購之葫蘆、簧片、竹管及音準

2021-03-01 快速學樂器

  葫蘆絲其音色輕柔、飄逸。作為一件民族的傳統樂器,現在全國各地都可以聽到其恬美而動人的樂音。那麼如何擁有一把至尚至美的葫蘆絲呢? 

  葫蘆絲主要由天然葫蘆、竹管和簧片三部分組成,選擇時要從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加以篩選。

  1、葫蘆要選擇成熟的葫蘆,即顏色發黃、皮厚結實;否則,容易損壞;葫蘆的大小、形狀對樂器的發聲及音準等沒有影響,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而確定,一般而言,只要葫蘆形狀相對周正,沒有開裂、漏氣即可。

  2、竹管的選擇比較重要。首先主、附管顏色儘量統一,竹質應該細密老成,竹面光滑,竹節較小,有一定的份量(不排除是因葫蘆較老增加重量),竹節過大,有明顯竹紋的,則說明竹齡太短,影響音色。

  3、簧片的選擇尤為重要,可通過試奏感覺簧片震動與竹管耦合發出的聲音好壞來加以選擇。一般而言,簧片應以輕、柔為佳,演奏時不費勁,低音無雜音,高音明亮,吐音時發音靈敏,尤其是最高音6(La)。一塊較好的簧片在振動時通常會與竹管一起形成共振,發中、高音時手指可感覺竹管有明顯的顫動。

  4、葫蘆絲的音準問題也非常重要,由於溫度、溼度的變化對音準影響較大,反差要越小越好,相對穩定。鑑別音準,用全按做低音5(Sol)的指法先吹奏所有音,看看各音之間的音程關係是否準確,筒音在冷天會略高,如果用氣息能夠加以控制,說明偏差不大,待樂器吹熱後自然就會比較準確了。就傳統葫蘆絲而言,建議選擇筒音略高(不得超過10音分)的樂器,因為新樂器的簧片還未經過有效的磨合,一旦磨合期過後筒音的音準問題就自然解決了。有條件的朋友可以用電子校音儀、鋼琴、電子琴等作為參照,以檢查樂器的絕對音高是否符合國際標準。同時,附管的音高應該與主管同級音相同,而且音色統一,音量要與主管音量相協調,也可略小一些(一般附管音量最好不要超過主管,否則有喧賓奪主之嫌)。

挑選實戰技巧

  選調

  一般常見的葫蘆絲有小D、C、bB、A、G、F、bE、大D,大降B調等幾種,但最為常用的調為小D,C、bB、G、F調,愛好者也可以根據自已的演奏需要來選擇,定做特殊調性的葫蘆絲。不同調的葫蘆絲,葫蘆大小,竹管粗細以及孔距長短都是不一樣的。高音葫蘆絲,個頭小,吹奏時要求肺活量較小;低音葫蘆絲,個頭大,吹奏時要求肺活量較大。通常成年人初學者推薦首選降B調葫蘆絲,無論是葫蘆絲的音高,音孔孔距,所需肺活量都是適中的;而未成年人推薦使用小D或C調葫蘆絲,原因不需再多說了,也是一個音孔孔距和肺活量的問題。同樣的調的葫蘆絲,個頭大小也不盡相同,因此選好調後還需要查看實物,調性並不是決定葫蘆絲大小的唯一因素。

  聽聲音

  一支好的葫蘆絲必須達到以下三點:(1)從低音向高音過渡平穩,總體音量統一;(2)在預熱10分鐘後音準統一(3)音色包滿、低音厚實、中音圓潤、高音明亮、聲音穿透力強。說直接一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音準音色要好。所謂音準,就是指每個音的音高要準,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通常情況下,筒音在製作時要稍稍偏高一點,以防吹奏時間長了以後筒音偏低;而音色好,通常指每個音聽起來沒有「雜音」,感覺比較純淨,尤其筒音很難做到沒有雜音,一支好的葫蘆絲,聽筒音與其他間是否協調,基本能判斷音色好壞。作為樂器,最主要的就是音準,發音達不到標準很難稱其為上成的樂器,或許只能稱作玩具。 

  挑選音準的樂器,絕對是一項技術工作,為了不影響自己學習時的聽力感及樂感,最好是最具實力的製作廠家挑選為最好。挑選時最好帶上校音器,音分上下差距不超過6—8音分為最佳。

  看外觀

  首先,葫蘆絲整體要正,因製作者的技術問題葫蘆絲很容易裝歪。 

    其二,要選擇金黃色的自然成熟的葫蘆,葫蘆全身絕對不要上色或噴漆。噴漆、上色會影響簧片的使用壽命。 

    第三,發音主管選擇紅木或天然竹子為最佳,挑選是一定要認真觀看葫蘆或管子是否有裂痕。 

    通透性 

  演奏起來,氣息通透,不憋氣,整體發音平衡、無雜音,高音具有穿透力。因其簧片壽命在正常演奏情況下是有時間限制的,一般葫蘆絲的簧片使用壽命在一年左右,質量上程的也就是3--5年。使用時間的長短也就直接決定了葫蘆絲的價值。

      另外,要說明的是葫蘆絲的價格最好在100元以上,太差只能作為玩具,練習或者演奏最好要音準,不然一開始就把樂感帶偏了!

相關焦點

  • 民樂藝術中心線上課堂|走近民族樂器系列——葫蘆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葫蘆絲 又稱「葫蘆簫」,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葫蘆絲髮源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富有濃鬱的地方色彩。常用於吹奏山歌、農曲等民間曲調,葫蘆絲可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其音色獨特淳樸,外觀樸實、精緻。
  • 【葫蘆絲微課堂】演奏「七字經」實用收藏!
    【葫蘆絲微課堂】演奏「七字經」實用收藏! 要想吹好葫蘆絲,走火入魔不偷懶。 廢寢忘食無所謂,葫蘆不練不敢眠。
  • 演奏葫蘆絲和巴烏的經驗是什麼?
    一、葫蘆絲、巴烏的構造、音域及分類1、構造:首先介紹葫蘆絲,葫蘆起共鳴作用。氣流通過葫蘆的傳送到主管和附管。主管是主要發育管,主管上開有七個按音孔,一個出音孔,兩個穿繩孔。附管分高音附管和低音附管,均持續發一個音,普通的葫蘆絲只有一根附管會響,另一根只作裝飾。
  • 盤州非遺之大筒簫
    我國民族樂器文化源遠流長,每一個民族都有獨特的樂器,如蒙古族的馬頭琴、雲南傣族的葫蘆絲等,但你見過需要用腳趾來幫助按孔的吹管樂器嗎?這就是——盤州苗族別具一格的大筒簫。現年44歲的陶春學是滑石板村黨支書記,從上世紀開始涉獵大筒簫,在工作之餘研究、傳承製作和演奏技藝。只見他選用了當地一根徑粗近10釐米的風乾後傳竹,鋸成長約130釐米,利用鐮刀、小刀、鑿子、挫刀等製作工具開始創作,按一定距離鑿成一般大小的6個音孔,6個孔均不在一條直線上,方向自下而上。還用鐵棍和鍋絲將筒內殘渣抹光。
  • 如何選購尤克裡裡,掌握這四大法寶:音準、手感、音色、做工
    如何選購尤克裡裡呢,這是很多初學者遇到的問題,前面和大家聊過尤克裡裡的材質,結構分類等,是我們選擇的基本條件,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選購的核心條件。一般來講,尤克裡裡的選購和吉他差不多,主要是從音準、手感、音色和做工這四點來入手。
  • 如何選購好的笛子?關於選購笛子時需要注意的知識都在這
    竹笛的材質鑑別和選購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點。首先,購買笛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看笛子的竹製,其實大多數情況下,在人們的印象中笛子都是竹子所製作成的,事實上,市場上的笛子大多數是竹子所製作成的,但是有一些竹子也是有由其它的一些材質製作而成。比如說陶瓷、鐵等一些材質,目前市場上的笛子的材質琳琅滿目,製造出來的笛子特點也各不相同,所發出的聲音更是千奇百怪。
  • 葫蘆+竹子=響蔑,這種樂器你給見過?(附視頻)
    畢佩袁並不急於使用這些新鮮的山竹,看下來之後,他還要做一點細緻的調整,在火塘上適當的烤熱這些竹管,然後從容地調整它們的弧度。這種輕微的調整包涵了畢佩袁四十多年的手感,它們最終會影響到葫蘆笙的音質。 畢佩袁製作的葫蘆笙是竹子和葫蘆的完美結合。周圍十多個彝族村寨的葫蘆笙都是他製作的。彝族人愛吹,但是做的人已經越來越少。花費的功夫多,葫蘆笙的價格並不像花費的功夫那樣誘人,所以畢佩袁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徒弟。
  • 中國古代的樂器之王「笙」,如何淪為葬禮上「喪曲」的標配?
    通俗來講,笙是世界現存大多數簧片樂器的鼻祖,在古人眼中,笙的發音最為清晰,是高雅柔和,音質完美的代表樂器。簧片用竹製。在漢以前,笙和竽在宮廷中佔據重要地位,皇帝在聽曲伴舞的過程中,用到的樂器便是笙。由於古代的科學技術的限制,笙鬥大多用葫蘆製作,吹嘴由木頭製成,十幾根長短不等的竹管插在笙鬥的上面
  • 懷遠文學:張涓《我的美食情懷:奶奶的菜園之百變葫蘆美食》
    奶奶種的葫蘆中,還有一種是亞腰葫蘆,可以賞玩。亞腰葫蘆多為名家大儒們推崇,愛之彌厚,把玩摩挲,日久天長,葫蘆通體溫潤光潔,價值千金。據史料記載中國的葫蘆栽培七千載有餘,工藝葫蘆自唐始,成於宋,興於明清。
  • 葫蘆絲這套指法,雖然偏冷,卻有大用
    由此,我們驚奇地發現,七孔葫蘆絲的潛能還是蠻大的,利用全按作降7這套指法,常規的七孔葫蘆絲其實也可以演奏絕大多數的歌曲和很多的器樂曲啊! 二、掌握葫蘆絲全按作降7指法,可以避免多孔葫蘆絲的遺憾
  • 如何提高手指靈活性,葫蘆絲一些小技巧
    彈古箏,鋼琴,葫蘆絲,等都是這樣。半握拳狀態,這是最放鬆的手式。 有時很到很多初學者的手型按的特別直,這個都是不太對的。太直的手型演奏起來缺少彈性。也不太美觀。這個可以看看一些名家高手演奏,手型都是非常放鬆,自然彎曲狀態。
  • 葫蘆的歷史:康熙皇帝特愛種植「範制」葫蘆
    文丨曹湘怡(歷史研習社)提起葫蘆你最先會想到什麼?是「依樣畫葫蘆」的俗語、「八仙過海」的掌故、「舉匏樽以相屬」的瀟灑意境還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的糊塗案情?抑或是曾經聽到過的葫蘆絲的悠揚旋律和中午餐盤裡用以果腹的西葫蘆?
  • 葫蘆種植技術和葫蘆種子催芽的方法
    葫蘆的用處有很多種,大家電視裡也經常看到武俠劇裡面用來喝酒的葫蘆,還有很多樂器也是用葫蘆做的,比如葫蘆絲,葫蘆還可以做成工藝品,還是可以治病的藥材
  • 《修功力神通絲韻 發心聲悟徹天籟》——如何演奏好葫蘆絲
    葫蘆絲 的音量較小、音域較窄,實際演奏中,伴奏可以起到情緒渲染和氣氛烘 託的作用。另外,伴奏對演奏者的音準、節奏、速度以及調式調性等, 還可以起到重要的矯正和確定作用。學習一首曲子只會清吹而不會合伴 奏,只能說是學會了一半;能夠熟練的配合伴奏演奏才是實際的演奏能 力,才算是真正學會了這首曲子。長期無伴奏的練習容易形成演奏的隨 意性,斷斷續續,支離破碎,無法體驗到作品的完整美。
  • 劉健:手、眼、身、法、步—葫蘆絲舞臺表演「五法」初探
    本文就葫蘆絲舞臺表演相關問題談談筆者的認識和看法。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葫蘆絲吹奏技術如同戲曲中的「四功」,而葫蘆絲舞臺表演也可以用戲曲表演中的「五法」進行說明。如果要將戲曲表演「五法」移植到葫蘆絲表 演上,那我們應當先理解「五法」在戲曲中的概念,以免造成概念和理解上的混淆。
  • 匏藝卻是葫蘆文化最精彩的華章
    提起葫蘆你最先會想到什麼?是「依樣畫葫蘆」的俗語、「八仙過海」的掌故、「舉匏樽以相屬」的瀟灑意境還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的糊塗案情?抑或是曾經聽到過的葫蘆絲的悠揚旋律和中午餐盤裡用以果腹的西葫蘆?伴隨幾代人成長的經典動畫《葫蘆娃》中葫蘆兄弟化身七座神山鎮壓蛇精匡扶正義的佳話為人津津樂道,但你了解這個神話的人類學民俗學意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