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葫蘆絲和巴烏的經驗是什麼?

2021-02-18 絲竹印象葫蘆絲藝術中心

演奏葫蘆絲和巴烏的經驗是什麼?


一、葫蘆絲、巴烏的構造、音域及分類

1、構造:首先介紹葫蘆絲,葫蘆起共鳴作用。氣流通過葫蘆的傳送到主管和附管。

主管是主要發育管,主管上開有七個按音孔,一個出音孔,兩個穿繩孔。

附管分高音附管和低音附管,均持續發一個音,普通的葫蘆絲只有一根附管會響,另一根只作裝飾。附管塞,需要附管時打開,不需要時關閉,附管和主管有機的配合可使音樂豐富多彩,更具活力。

捆線主要是把主管和附管捆在一起,增強樂器構造上的穩定。

主管尾塞,起到的作用是使低音區的發音圓潤,注意不要往裡推。

巴烏的構造比葫蘆絲簡單,造型上和竹笛相似,製作原理、演奏方法和葫蘆絲基本相同。

2、音域:葫蘆絲、巴烏髮音管均開有七個按音孔以筒音作5為例,其音域為低音3到中音6,(示範),音域雖窄但表現力極強。

3、 分類,常用的葫蘆絲有小F調、小D調、小C調、bB調、A調、大G調、大F調、大bE調、大D調,巴烏常用調有G調和F調。

二、按孔部位及手形

1、按孔部位

要吹出一個正常的音,有一點是必須做到的,凡要求關閉的音孔是不能漏氣的,一絲都不能漏,否則,發出的音則不準確,讓人感到刺耳不實在。為了保證所按音孔不漏氣,我們採用指肚按孔,避免指尖和指腰按孔。因為指肚面積相對指尖和指腰要寬一些,其次指肚按孔手形比較美觀,並便於演奏,故我們在按孔時採用指肚按孔。

2、手形

為保證手形美觀並便於演奏,對手形的要求尤為重要,應避免的這幾種姿勢。①倒腕式(所謂倒腕式即手掌與手腕形成的角度使手腕塌陷,這會使手指按孔的動作變得笨拙,其次從外觀上來看讓人感到很不舒服,正確的手腕角度應接近180度,這樣手指的扇動既美觀又靈活);②機翼式(所謂機翼式即雙手按孔的姿勢好似飛機的雙翼,也就是手指和主管形式成一個不美觀的角度,經常還回伴隨手指關節過平,手指沒有正常彎曲,這樣演奏起來,手指的動作會顯得僵硬);③孔雀開屏式。(孔雀開屏式主要是形成於打開音孔以後的手指造型,手指離開音孔後,遠離音孔,這樣回造成樂器不穩定,沒有實在感。其次,由於手指離音孔太高,當關閉音孔時手指不能準確地落到所對應的音孔上)。希望大家避免以上三種及其它不正常的姿勢。

首先注意兩個食指不要依附在附管上,這樣會影響美觀和今後的演奏,整個手形應做到「通」「松」「空」。

其次是雙手的小指應用是決定手形的重要因素,兩個小指所起的作用有三個:

①是起到固定作用,初學者大多依靠食指來固定葫蘆絲,便形成了以上講到的孔雀開屏式。有機地採用小指來固定,可使兩個食指解放,手形美觀。

②是起到定位的作用,有的同學吹完下三音孔時,下手指抬起後,會移位,待演奏到下三音孔時會找不到對應音孔的位置,當採用小指固定後會避免手指與音孔的錯位。

③是保證手形的美觀,小指的採用避免了孔雀開屏式,由於採用了小指便限制了其它手指的高度,也就避免了孔雀開屏式,在造型上達到美觀。

初學者小指的應用不容忽視,其運用規律為:當用到下三指時下手小指應自然抬起,否則會使下三指的演奏不太靈活,當不用下三指時小指應放到主管適當的位置上,上手指也同樣如此,待熟練後,習慣成自然,小指的應用就不必太注重,特別是在較快的樂曲演奏中,小指應用更加自由了,不可受此限制,否則會顧此失彼,影響手指的速度和旋律的流暢。

三、「咕」音的避免

葫蘆絲、巴烏的發音非常特別,如氣息較弱發出的音從頭到尾只有一個「咕」音,初學者一般都回出現這樣的現象,我們可以試著慢慢的加力音即變為正常,也就是說葫蘆絲、巴烏的演奏氣息需要一定的強度,特別是低音區的演奏力度要更強一些,發出的音才正常。

大多初學者當能吹出正常的音後都會遇到這樣兩個問題,一是音頭總是「咕」音先發出接著才發出正常音,二是當吹完一個音後,音尾總是會帶出一個「咕」聲。首先解決音頭的「咕」聲,大多數初學者均用「呼」來吹奏音頭,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一口氣「呼」出來,氣頭是軟的,力度很弱,發出的音便是「咕」聲,爾後隨著氣流力度的增加,發音才正常。其實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大家用「吐」音開頭即可避免「咕」音出現。為什麼「吐」音可以避免呢。因為我們發「吐」音時其實時一個爆發性的動作,大家可以體會一下,我們知道,爆發肯定帶有一定的力度和強度,使氣流一出來就達到了發正常音所需要的力度,便可使樂器發出正常音。所以只要我們用「吐」音開頭,音頭便清爽乾淨。

其次解決的是尾音的「咕」聲,當吹完一個音後,特別是567三個音較為嚴重,隨之便會出現「咕」聲,聽起來很不舒服,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咕」聲呢,因為當你吹完一個音後,其實口腔裡還有餘氣,這部分餘氣釋放時,幾乎沒有力度和強度,故這部分氣發出的音便是「咕」聲,我們要避免它,只有吹完後,快速的把嘴唇打開,把氣流斷掉,餘氣依然保留在口腔裡,便可避免餘音「咕」聲的出現。

四、氣息的運用

氣息的運用,在所有吹奏樂中都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在葫蘆絲、巴烏中氣息的控制,力度的分配,是演奏好葫蘆絲、巴烏的重要環節,主要講一講吹奏音階時的氣息運用。葫蘆絲、巴烏的運氣和其他吹奏樂器有明顯的差別,一般的吹奏樂器當演奏到高音部分都需要一定的力度和強度,相對於低音的演奏要更用力,而葫蘆絲、巴烏恰恰相反,越是高音氣流就越弱,特別是高音5和6的吹奏,只需較緩的氣流即可。反之則會導致高音損壞,夾有氣流聲或根本就沒有音樂,故初學者演奏高音時要注意氣流一定要輕緩。

為什麼葫蘆絲、巴烏的氣息運用會如此特殊,從簧片的構造上來講大家可能會更容易理解,葫蘆絲、巴烏的心臟部件——簧片,它是靠中間象鳥舌頭這一片上下振動和竹管的共振而產生音響。它的特點是:頭部到根部由窄逐漸變寬,頭部較尖,根部較寬,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根部的振動是決定低音的發音,因為根部較寬故在振動時氣流需要加強一些;尖部的振動是決定高音的發音,因為頭部較尖細故在振動時無須太強的氣流,其次時葫蘆絲、巴烏的每一個音所需的力度都不一樣,也就是說我們演奏時必須找到發這一個音所需要的最佳力度點,不能強也不能弱,我們通常說的「到位」在此體現得很恰當,所以為什麼初學者吹出的音樂不好聽,主要原因就是氣息得最佳力度點沒有找到,通常會出現高音區失聲,低音區失真,筒音偏高,或中高區發抖、發沙等等所出現這些現象,排除樂器上的原因,主要原因就是氣息力度上的問題。

五、低音3的練習

有一首歌也許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此曲用葫蘆絲演奏傣味十足,效果極佳,但最令人煩惱的是歌曲中低音3的演奏,有的同學不知道怎樣演奏或樂器本身這個音不準,故只能避開不奏或翻高8度演奏,可這樣一來這首優美動聽的曲子就有遺憾了。如果低音3能演奏出來,並演奏好,我們的演奏範圍又寬了許多,諸如《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這樣帶低音3的曲子就能完整地演奏下來。

低音3是葫蘆絲、巴烏特有的音,其指法和低音5一樣,即關閉所以的音孔用最緩的氣流發出的音就是低音3,低音3不如其他音豐滿,練習時氣流一定要緩,感覺上不用力,只是輕緩的把氣送出,低音3作頭音時可以不能吐奏,用呼演奏。低音3單獨練習很容易,但如果練習低音3和其他音的轉換就有一定的難度的控制,如和低音5的轉換,同樣的指法完全靠氣流的強弱來演奏,這對氣息的控制要求很高。

六、滑音的練習及運用

在葫蘆絲、巴烏的演奏中滑音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使音與音的過渡,做到圓潤、優美、流暢並富於濃鬱的民族風格,特別使傣族風格樂曲的演奏滑音的運用使不可缺少的。

滑音可分為上滑音和下滑音。上滑音用反拋物線標識,由低音滑向高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低音向高音抹動抬起,上滑音的演奏只要記住一句話,手指有直接抬起變為抹動抬起,上滑音的效果自然出現。

下滑音和上滑音相反,從標識符號來看它用正拋物線來標識,從演奏上來看它是由高音滑向低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高音孔向低音孔逐漸關閉,也就是由直接關閉變為逐漸關閉,下滑音自然出現。

葫蘆絲、巴烏的演奏中有了上、下滑音的點綴,使音樂的表現更具魅力和特色。從微觀上來看在慢板的演奏中,幾乎每個音都採用了滑音這一技巧,區別在於所佔時間的長短,在教學中經常強調手指接觸音孔時的感覺,特別重要,這是決定音樂優美與否的重要因素。

在滑音中比較困難的是超出四度音域的滑音,這對手指的密切配合,統一協調要求較高,要多加以練習才能到位。

七、打音、疊音的練習及運用

打音在葫蘆絲、巴烏的演奏中應用極為廣泛,打音符號類似提手旁,打音一般在旋律平行時採用,它可代替舌吐將同度音分開,其演奏方法是在相同音之間加奏一個時值極短的低二度。打音的速度要快,手指要有力而富有彈性。疊音符號類似又字,疊音的演奏和打音相反。

八、顫音的練習及運用

在葫蘆絲、巴烏演奏中顫音時常用的技巧,樂曲中有了顫音,音樂的表現力更為豐富。特別時高潮部分的快速顫音會讓人激動不已。如《金色的孔雀》、《多情的巴烏》這兩首大家喜愛的樂曲,除了本身旋律優美外,重要的一點是採用了顫音的演奏,使樂曲顯得更加歡快,神韻十足,令人為之而陶醉。

顫音能使吹出來的音有波浪形感覺,在樂譜裡用tr標識,演奏方法很簡單,就使在本音和上方二度音之間不斷反覆,如果需要和上方幾度音反覆,一般會tr上加一個阿拉伯數字,如在tr上方標記的使3則表示本音和上方三度音反覆。如果tr上方沒有標識任何數字,則表示本音和上方二度音反覆演奏,在葫蘆絲、巴烏上3的顫音一般是演奏成3535353,而不是演奏成3434343,因為這樣演奏首先從聽覺上不舒服,因為4這個音在葫蘆絲、巴烏裡,它顯得很不實在,其次4的指法有點複雜,3和4快速轉換,顯得很彆扭難度很高。故3的顫音無特殊要求外通常演奏成35353。

顫音的練習是一個長期性的練習,方法雖簡單,但要熟練快速,那得花一定的時間,練習時先從慢練開始,待熟練後,逐漸加快。練習時無論快或者是慢,速度要保持一致,不要忽快忽慢,注意加強雙手無名指的訓練。

九、指震音和氣震音的練習及運用

指震音也叫虛指顫音,還叫隔孔打音,一般用符號O~ ~ ~標識,指震音是葫蘆絲、巴烏演奏中重要的技巧,在傣族風格的樂曲中用得最多。其方法很簡單,顧名思義,隔孔打音,即在本音位置得下二孔,手指平穩扇動,產生類似弦樂得效果。以全按5為例,當吹奏3時用無名指扇動1音孔,吹奏2時扇動7音孔其它得依次類推。

指震音的練習雖然動作簡單,但要練好還得花一翻功夫,主要是手指的練習,要做到外形美觀、速度均勻、能快能慢、控制自如,發出的音要圓潤,不要有痕跡,怎樣才能做到虛指顫音的最佳效果?大多演奏者喜歡把虛指顫音每一次顫動都把音孔關閉得很實在,這樣出來的效果不是最佳,這會使音顫動的幅度很大,沒有優美之感反而覺得是一種噪音,大家可以試一試手指扇動時不要把整個音孔關閉。而只關閉音孔的三分之一的位置,會出現什麼樣的效果。

氣震音,也稱腹顫音,一般用符號~ ~ ~標識,它是靠氣息有規律地強弱交替而形成地水紋般地音波,是依靠腹肌和橫隔膜喲彈性地顫動而獲得地。其效果也類似弦樂揉弦,但它和指震音相比較栽風格上不如指震音濃鬱。氣震音給人地感覺是清新,淡雅地感覺栽中速,慢板地抒情曲中用得特別多,二者共同點都是起到美化音樂得作用。二者得有機結合可使葫蘆絲、巴烏的演奏達到最佳藝術效果,氣震音的練習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功夫才到位,才能做到控制自如。

十、單吐、雙吐、三吐的練習及運用

在葫蘆絲、巴烏的演奏中舌頭起著關鍵的作用,我們吹奏樂曲時採用的方法不外乎兩種,那就時連音和斷音,吐音就是解決斷音的主要方法,吐音分為單吐、雙吐、三吐。單吐的練習極為簡單,音頭須用吐音吹奏,而單吐是連續吹奏,每個音都象唱吐那樣去演奏。

單吐可分為短吐和連吐,也叫硬吐和軟吐,短吐一般用頓音符號標記或用T標記,其特點是發音短促而有力,舌頭動作輕快。慢短吐時嘴唇的配合很關鍵,否則會咕聲不斷,嚴重影響吹奏效果。

軟吐的演奏則要求保持原音符的時值,做到音斷意延,舌頭的動作點到為止,不可用太大的力。

雙吐是在單吐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個「苦」字即「吐苦」,利用舌尖和舌根的連續動作使音快速斷開。雙吐一般用「TK」來標記。

雙吐是用來完成連續快速分奏的技巧,雙吐的訓練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一端時間的練習才能到位,開始可單獨練習舌頭,把T和K的發音連起來練習。在樂器上練習時先慢練,舌頭和手指配合好,初學者主要問題是吐輕苦重,當發到苦時會軟下來,苦的發音含糊不清,練習時應加強苦的練習。在雙吐的演奏中,手指和舌頭的配合很關鍵,要求手指比舌頭先到位,不能同步更不能晚到於舌頭,否則,舌頭吐出去的音會不實在,不準確,特別是要快速的雙吐演奏中,如果手指和舌頭同步或晚於舌頭,那整個雙吐就亂了,所以無論練習或演奏雙吐時,建議大家多分一點注意力在手指上。

三吐吹奏方法與雙吐相似,只是再雙吐的後面或前面再加一個單吐,就形成了三吐的演奏技巧。三吐一般用於前八分音符後十六音符,或者用在前十六音符,後八分音符。三吐的練習也可採用念字法TTK或TKT來練習。只要大家掌握好雙吐這一技巧,那三吐更可信手拈來,在三吐中也請大家主要手指的配合,同時注意強弱的處理。

雙吐和三吐的演奏技巧,一般的獨奏都有,所以只有把雙吐、三吐練會練好,我們的天地才會更加廣闊。

十一、循環換氣的練習及運用

我國的嗩吶、笛子等吹奏樂器都能連續不斷地吹奏一個很長的樂音或一個完整的樂句,甚至一首樂曲,所運用的技巧就是循環換氣,也稱內換氣,葫蘆絲、巴烏的演奏,也採用循環換氣,一氣呵成,形成獨特的風格和魅力。

循環換氣的原理及方法,大家知道要使樂音連綿不斷地持續下去,吹奏者必須把氣流不斷地輸送到樂器內,但由於人的肺活量是有限的,必須換氣才能使樂音保持很長,但呼和吸是對立的,不能同時進行,在吸氣時音就會斷掉,而音是不能斷的,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們只有從口腔中想辦法。人的口腔能儲存一定的氣量,可用口腔中這部分氣繼續推動音樂進行的同時,迅速從鼻孔吸氣入肺,然後再把吸入的氣繼續吹出,循環反覆使氣流連續不斷,但循環換氣有一定難度,非一日之功,要通過艱苦的練習才能很好掌握這一技巧。循環換氣最關鍵的是大腦對機體各部位的支配,要做到動作協調,主要是口腔和肺的有機交換和配合。

相關焦點

  • 葫蘆絲經典名曲《小情歌》視頻 曲譜 伴奏,演奏:高興國,作曲:高興國 楊發忠
    小情歌》《漁歌》高興國演奏  江蘇省民族樂團伴奏作曲  配器:嚴鐵明,雲南省葫蘆絲巴烏學會: 常務理事,重慶黔江區葫蘆絲巴烏學會:常務副會長昆明首屆葫蘆絲巴烏全國邀請賽:銀獎,雲南省第六屆希望杯民族管樂大賽首獎:一等獎,雲南電視臺首屆哏德全杯葫蘆絲巴烏電視大賽:銀獎,雲南省首屆葫蘆絲巴烏全國邀請賽巴烏專業組首獎:金獎,雲南省首屆葫蘆絲巴烏全國邀請賽葫蘆絲專業組
  • 愛在秋天的童話裡 音樂佳F調雙管巴烏 演奏
    那是一個難忘的秋天我和你戀愛在童話的裡面嫋嫋的煙升向藍天一對美麗的鴛鴦戲水纏眠我拉著你的手來到小河邊吻吻你的眼睛吻吻你的臉掐掐你的鼻子掐掐你的肩清清的小河邊藍藍的天我們天天相戀天天把手兒牽青春已不見容顏已改變童話裡不變的你我的纏眠童話裡不變永遠的笑臉那是一個難忘的秋天我和你戀愛在童話的裡面
  • 《小情歌》視頻 曲譜 伴奏,演奏:高興國,作曲:高興國 楊發忠
    《高興國》葫蘆絲 巴烏青年演奏家,作曲家,雲南省音樂家協會: 會員,中國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理事,雲南省葫蘆絲巴烏學會: 常務理事,重慶黔江區葫蘆絲巴烏學會:常務副會長昆明首屆葫蘆絲巴烏全國邀請賽:銀獎,雲南省第六屆希望杯民族管樂大賽首獎:一等獎,雲南電視臺首屆哏德全杯葫蘆絲巴烏電視大賽:銀獎,雲南省首屆葫蘆絲巴烏全國邀請賽巴烏專業組首獎:金獎,雲南省首屆葫蘆絲巴烏全國邀請賽葫蘆絲專業組:銀獎,中國葫蘆絲之鄉首屆葫蘆絲全國邀請大獎賽專業組:(金獎)中國.德宏第二屆葫蘆絲大獎賽:銅獎,中國.德宏第三屆葫蘆絲大獎賽專業組:
  • 如何系統學習葫蘆絲?從入門到中級的學習順序
    最近發現一個現象:很多網友想自學葫蘆絲,但對先學什麼,後學什麼都不清楚,看到感興趣的就拿起來練。這種求學的態度我非常讚嘆,但正如盲人慾登梯上九層樓,眼盲者根本就看不見樓與樓梯。如果沒有「明眼人」引領,可能連樓與樓梯都摸不到,就別說登樓之事了!九層樓內之境界,就更別提了!
  • 一首由「亞洲器樂大師」演奏的犇駿大牛角八孔葫蘆絲經典名曲,聽完直接醉倒了……
    2006年由廣東天賦唱片公司出版、發行原創作品《分別的時候》和《無情的你》;10月在中國首屆綠意杯海峽兩岸少兒藝術交流活動中榮獲優秀教師獎。2007年與劉德華、蔡依林、劉亦菲、張靚穎、周筆暢發行合輯唱片;2008年與「機智歌王」沙鷗合作演出;
  • 《修功力神通絲韻 發心聲悟徹天籟》——如何演奏好葫蘆絲
    通過反覆練習弄清什麼地方開始進入,什麼地方是間奏,搞清楚整個樂曲的結構布局,演奏時就能和伴奏融為一體,演繹出 完美的藝術作品。三,苛求造詣與藝術實踐 。高手們吹奏葫蘆絲使人聽後有一種心情的愉悅或感動,要想達到 這樣目的,就要在音準、節奏、發音、姿態等各個方面,對自己進行精 益求精的苛求。要想成為一名葫蘆絲演奏高手,做到技術精湛是首要條 件。
  • 巴烏 |《人閒桂花靜》輕柔舒緩,清香靈動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音樂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由巴烏演奏的禪音樂《人閒桂花靜》,選自原創民樂團隊 F.Be.I 的專輯《十二花神系列
  • 從「走出國門」到「走進大山」——葫蘆絲演奏家陳梅的音樂初心
    葫蘆絲是雲南特有的民族民間簧管樂器,經過幾十年的傳承、創新、發展,葫蘆絲演奏技巧不斷發展,成為中國民族器樂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在曲靖,有一位二十年來一直專注於葫蘆絲藝術的演奏家,她多次受邀赴加拿大、奧地利、捷克、匈牙利、義大利、韓國、日本、英國等國家演出交流,她將葫蘆絲帶出國門走向世界。
  • 劉健:葫蘆絲音樂有流派嗎—一個不敢說又不得不說的問題
    有五個基本條件:一是由一個或數個很高成就藝術家為代表(核心);二是有一定數量的群體和社會影響;三是有典型作品和獨特表演技法;四是有藝術經驗、創作主張和理論綱領;五是得到藝術界和社會普遍認可。「風格」實際上指向多方面,就音樂語境中的「風格」,還可以歸納為創作風格、表演風格、教學風格、地域風格、時代風格、民族風格等不同的方面(就看從哪一個角度去說了),本文中所說的「有風格」主要指的是葫蘆絲音樂中的地域風格或民族風格,主要是從音樂素材、構成要素、演奏技術上說明,就這一層面來說,大家應該不會有什麼異議或者概念模糊的地方。
  • 今晚,「中國葫蘆絲王子」李春華將在臨海辦音樂會
    近日,著名葫蘆絲演奏家李春華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葫蘆絲精英匯聚臨海進行考察交流互動。今天(12月23日)晚上,「絲韻臨海」台州府城葫蘆絲新創作品賞析音樂會,將在臨海市新聞媒體集團演播大廳舉行。12月22日上午,著名葫蘆絲演奏家李春華帶領演出團隊和工作人員來到臨海市新聞傳媒集團演播大廳,為即將上演的音樂會做相關的準備工作。
  • 【校園焦點】最美的周歲禮獻給你——記實驗小學葫蘆絲親子班結業典禮音樂會
    經過近一年的刻苦訓練,實驗小學2號樓四樓報廳「和合天台   絲韻實小」 超七孔葫蘆絲親子班結業典禮音樂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學校安良遠校長、校葫蘆絲總教頭施尚雨副校長、校教師葫蘆絲社團成員、校親子葫蘆絲班成員以及往屆家長葫蘆絲社團成員們參加了本次音樂會。葫蘆絲、古琴、茶藝、陶笛、打擊、巴烏,一場藝術的盛宴已經拉開序幕。
  • 蔡和平師生在央視用13種樂器演奏《世界和平》榮獲一等獎
    《世界和平》由蔡和平作曲,此曲運用了和平笛、簫、長笛、古壎、竹壎、葫蘆絲、陶笛、排簫、錫笛、玉笛、巴烏、蓋那笛、電薩克斯演奏,劉雨菲小朋友演奏的是和平笛,器樂王子蔡和平演奏的是另12種樂器,兩人配合非常默契,讓觀眾在一首四分多的樂曲裡面就能欣賞到10多種樂器不同的音色,被譽為史上在央視用最多樂器演奏一首原創作品的雙人組合,因此這首作品榮獲了一等獎。
  • 金華首個葫蘆絲個人專場演奏會昨晚在磐安上演,主奏者陳愛雙剛從維也納金色大廳回來,她曾是當地的一名護士
    主奏者是磐安本地一位土生土長的專業水準的葫蘆絲愛好者,她的名字叫陳愛雙。剛從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回來的她和自己的同伴們一起在家鄉舉辦了這場專場演奏會,接受家鄉父老的檢閱。有著中國「葫蘆絲王子」美譽的著名葫蘆絲藝術家李春華和他領銜的國內專業葫蘆絲演奏團——新絲韻」藝術團團員以及磐安本地數十名葫蘆絲愛好者也一起演奏《山丹丹花開紅豔豔》、《軍港之夜》、《賽馬葫蘆絲變奏曲》等曲,為山城人民帶來了一場傳統樂器的視聽盛宴
  • 淥田人|蔡和平師生在央視用13種樂器演奏《世界和平》榮獲一等獎
    ————品牌推廣————    本期《厲害了攸縣人》是淥田人,前段時間器樂王子蔡和平與學生劉雨菲參加2020年中央電視臺網大型系列活動《愛在天地間「喜迎中秋歡度國慶」全國電視頒獎盛典晚會》用13種樂器演奏原創作品
  • 葫蘆絲《採紅菱》,小童星趙雲凡演奏
    點擊 "葫蘆絲家園"關注
  • 吹奏樂器基本技法-百家號 - 百度經驗
    這與張騫通西域(今新疆及中亞一帶)後,傳入西域胡笛的吹奏經驗和笛曲有關。北周和隋 代始有橫笛之名。唐宋時期的笛均無膜孔。橫笛有膜孔的記載見於《清史稿樂志》:"笛,截竹為之,皆間纏以絲,兩端加龍首龍尾,左一孔,另吹孔,次孔加笛膜"。使用笛膜後,笛的音質、音量都有了明顯變化。 (2)笛的組成結構:   古代笛多為竹製,但也有鐵笛、鋼笛、瓷笛、玉笛,玉笛常見於唐宋以來詩文之中。
  • 葫蘆絲單吐、三吐、雙吐示範
    關注《 葫蘆絲古箏》每天學習欣賞 單吐三吐雙吐 葫蘆絲的吐音有:單吐、雙吐和三吐;單吐可分短吐和連吐(軟吐)短吐又叫頓吐,符號為「、」(標記在音上方),其特點是發音短促而有力
  • 劉健:玉雕冰塑,清新脫俗—評葫蘆絲歌曲小品《快樂姐妹花》
    作品以擬人化手法將葫蘆絲、巴烏這兩種少數民族吹管樂器比作「姐妹花」,以口語化、意境化的文學語言與清新雅致、節奏明快的旋律相結合,生動鮮明的展現了兩者的形象,表達了一種充滿生活理想的樂趣,是一首融合器樂、聲樂的兒童音樂佳作。
  • 劉健:葫蘆絲獨奏曲《姑蘇春曉》(趙學貴曲)音樂與演奏分析。
    2、曲式結構《姑蘇春曉》從蘇州春天來臨的角度描繪了姑蘇城秀麗的春光,在創作上運用了多種技巧表現出了春天的景色,在對葫蘆絲演奏技法上具有創新性的發展。此曲由趙學貴作曲,採用降B調葫蘆絲演奏,筒音作sol,曲式結構分為四部分,其中B部分為獨立的華彩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