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絲《採紅菱》,小童星趙雲凡演奏

2021-02-19 葫蘆絲家園

點擊 "葫蘆絲家園"關注

坐下來,剝一彎菱角,沏一盞香茗,在濃鬱的玉蘭樹下,聽一首江南小調······

葫蘆絲《採紅菱》 音頻

演奏|趙雲凡

我們倆划著船兒 採紅菱 呀採紅菱

得呀得郎有情 得呀得妹有心

就好像兩角菱 也是同日生

呀我倆一條心

該曲還收錄在鄧麗君1968年10月1日發行的黑膠唱片《鄧麗君之歌第九集》中。

葫蘆絲《採紅菱》視頻

這首歌由20世紀50年代的歌手夏丹和江宏合唱,姚敏作曲,陳蝶衣作詞,當年十分紅。1966年14歲的鄧麗君憑著一首《採紅菱》奪得臺灣金馬獎唱片公司歌唱比賽冠軍,隨後正式踏上職業歌壇。《採紅菱》改編自江蘇民歌,這首歌曲起源於一首江蘇地方的民歌,起源地是南京高淳。高淳的民歌《採紅菱》(或《採菱角》)原本只有一個基本的曲調,在流傳過程中,其唱詞、節奏發生了變化。

我們倆划著船兒 採紅菱 呀採紅菱

得呀得妹有心 得呀得郎有情

就好象兩角菱 從來不分離

呀我倆心相印

六月水鄉,"在曲曲折折綿延十數裡的河面,密密麻麻的都是碧綠的菱葉。而垂柳飄拂的綠陰深處,飄出一隻只菱盆,又將菱葉表面劃開了,露出葉子表面下水的痕跡。菱盆中,端坐著一位位姑嫂,她們一邊以手上的木板輕輕在盆邊撥蕩,一邊隨著菱盆貼在水面或左右旋轉、或飄遊向前。"

本文素材均來自網絡,如涉及原作者權益,請聯繫小編刪除。

訂 閱 葫 蘆 絲 家 園 

長 按 二 維 碼

識 別 圖 中 二 維 碼

相關焦點

  • 演奏葫蘆絲和巴烏的經驗是什麼?
    巴烏的構造比葫蘆絲簡單,造型上和竹笛相似,製作原理、演奏方法和葫蘆絲基本相同。2、音域:葫蘆絲、巴烏髮音管均開有七個按音孔以筒音作5為例,其音域為低音3到中音6,(示範),音域雖窄但表現力極強。3、 分類,常用的葫蘆絲有小F調、小D調、小C調、bB調、A調、大G調、大F調、大bE調、大D調,巴烏常用調有G調和F調。
  • 葫蘆絲經典名曲《小情歌》視頻 曲譜 伴奏,演奏:高興國,作曲:高興國 楊發忠
    葫蘆絲經典名曲《小情歌》視頻 曲譜 伴奏,演奏:高興國,作曲:高興國 楊發忠《小情歌》視頻首屆哏德全杯電視大賽上的《
  • 劉健:葫蘆絲獨奏曲《姑蘇春曉》(趙學貴曲)音樂與演奏分析。
    2、曲式結構《姑蘇春曉》從蘇州春天來臨的角度描繪了姑蘇城秀麗的春光,在創作上運用了多種技巧表現出了春天的景色,在對葫蘆絲演奏技法上具有創新性的發展。此曲由趙學貴作曲,採用降B調葫蘆絲演奏,筒音作sol,曲式結構分為四部分,其中B部分為獨立的華彩樂段。
  • 《修功力神通絲韻 發心聲悟徹天籟》——如何演奏好葫蘆絲
    大家在討論葫蘆絲作品時,經常會說 「有味」或「缺乏味道」。 這裡提到的「味道」就是指該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何維青老師經常講:葫蘆絲是「吹情」的藝術。情感是演奏的靈魂, 只有當葫蘆絲的音色和情感同樣完美時,演奏才可以被稱為藝術,才能 使人感覺「有味」。葫蘆絲的聲音將抽象的音樂轉化為聽得到、看得見 的藝術形式,並影響和感染聽眾,在這個過程中情感起著重要的紐帶作 用。
  • 【葫蘆絲微課堂】演奏「七字經」實用收藏!
    【葫蘆絲微課堂】演奏「七字經」實用收藏! 要想吹好葫蘆絲,走火入魔不偷懶。 廢寢忘食無所謂,葫蘆不練不敢眠。
  • 【校園焦點】最美的周歲禮獻給你——記實驗小學葫蘆絲親子班結業典禮音樂會
    >6月16日,似火的驕陽亦擋不住葫蘆絲愛好者對它的痴迷。經過近一年的刻苦訓練,實驗小學2號樓四樓報廳「和合天台   絲韻實小」 超七孔葫蘆絲親子班結業典禮音樂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學校安良遠校長、校葫蘆絲總教頭施尚雨副校長、校教師葫蘆絲社團成員、校親子葫蘆絲班成員以及往屆家長葫蘆絲社團成員們參加了本次音樂會。葫蘆絲、古琴、茶藝、陶笛、打擊、巴烏,一場藝術的盛宴已經拉開序幕。
  • 葫蘆絲社團教學計劃
    2019年9月,我們被分配到宜良土官村小學支教,當時碰上學校正在組建學生社團,我想我所擅長的樂器葫蘆絲小巧、易於攜帶,再加它有簡單易學、便宜、投資小等特點,於是我就報名承擔葫蘆絲社團的輔導工作。讓學生知道葫蘆絲是一種音色優美、音樂表現力很強的民族樂器,葫蘆絲音色亮麗而又柔腸百轉,旋律富有詩意和舞蹈性,既有管樂器的特點,也有弦樂器的特點,開發樂器訓練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學習葫蘆絲的過程中,不但鍛鍊意志,而且還開發智力,並通過短時間就能吹出好聽的曲子,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產生美感,陶冶情操。
  • 悠悠葫蘆絲 吹響夕陽紅
    陣陣婉轉悠揚的葫蘆絲曲傳入耳畔,扣人心弦。9 月 11 日,記者走進懷化市老年大學,只見一群年過半百的老人正在練習吹葫蘆絲 , 個個滿面春風,絲毫看不出歲月在他們身上流逝,讓人感到最美不過夕陽紅。葫蘆絲是一種傳統民族樂器,常用於吹奏山歌等民間曲調,因其音色獨特優美、外觀古樸、簡單易學、小巧易攜帶等特點,深受音樂愛好者的喜愛。懷化老年大學葫蘆絲班成立已有 5 年了,班裡面除了個別是老大爺外,其他都是阿姨。他們平均年齡為 60 歲,年齡最大的已有 80 歲。陳文莉是葫蘆絲班的老師,精通民族樂器。
  • 葫蘆絲演奏轉調表大全!適合收藏
    很多人學習葫蘆絲,不懂怎麼轉調,有很多問有沒有什麼降B調的歌曲,C調的歌曲,其它歌曲什麼調都可以吹,調與調之間關係其實是色上差別,
  • 葫蘆絲這套指法,雖然偏冷,卻有大用
    一、葫蘆絲全按作降7指法的音域最常用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中國的絕大多數的歌曲和很多的器樂曲,音域都是在低音5到高音1之間。 可以這樣說,如果葫蘆絲也能夠演奏低音5到高音1這幾個音名,那麼絕大多數的歌曲和很多的器樂曲就都能演奏啦!
  • 一首由「亞洲器樂大師」演奏的犇駿大牛角八孔葫蘆絲經典名曲,聽完直接醉倒了……
    2009年5月在(香港)第五屆世界華人青少年藝術節中國區選拔賽中榮獲青年組金獎和優秀藝術導師獎; 7月編著了《葫蘆絲、巴烏入門一學通》,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發行音樂教材;10月在東山賓館會議中心舉辦了個人籤售活動,得到了廣東電視臺的採訪與報導
  • 葫蘆絲選購之葫蘆、簧片、竹管及音準
    一般而言,簧片應以輕、柔為佳,演奏時不費勁,低音無雜音,高音明亮,吐音時發音靈敏,尤其是最高音6(La)。一塊較好的簧片在振動時通常會與竹管一起形成共振,發中、高音時手指可感覺竹管有明顯的顫動。  4、葫蘆絲的音準問題也非常重要,由於溫度、溼度的變化對音準影響較大,反差要越小越好,相對穩定。
  • 今晚,「中國葫蘆絲王子」李春華將在臨海辦音樂會
    近日,著名葫蘆絲演奏家李春華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葫蘆絲精英匯聚臨海進行考察交流互動。今天(12月23日)晚上,「絲韻臨海」台州府城葫蘆絲新創作品賞析音樂會,將在臨海市新聞媒體集團演播大廳舉行。12月22日上午,著名葫蘆絲演奏家李春華帶領演出團隊和工作人員來到臨海市新聞傳媒集團演播大廳,為即將上演的音樂會做相關的準備工作。
  • 葫蘆絲名曲《寒窯》, 王厚臣
    點擊上方綠色按鈕,可欣賞葫蘆絲樂曲王寶釧嫁薛平貴後,平貴從軍。寶釧在家苦守,薛平貴收到王寶釧血書,遂單騎走三關直奔長安城,與王寶釧寒窯相會.王寶釧是誰?她到底有怎樣的故事?而薛平貴又是誰?葫蘆絲獨奏曲《寒窯》是作者王厚臣老師繼《灞柳情》後發表的且均帶有秦腔音樂色彩的葫蘆絲曲子。樂曲為變體七聲徵調式,採用了4/4、2/4拍子,G調葫蘆絲演奏。全曲由秦腔苦音慢板、搖板、花音快板(亦稱為歡音快板)構成。
  • 葫蘆絲轉調表以後再也不擔心轉調的問題啦!
    我們在學習葫蘆絲到達一定階段以後就會接觸到一個問題:轉調。很多同學對此是一頭霧水。之所以要轉調是因為在樂曲無法使用一支葫蘆絲演奏完整曲目的情況下(受葫蘆絲音域的限制),只好採用轉調換指法的形式以達到調性的統一併且還能夠演奏整首曲目。比如《月光下的鳳尾竹》,曲目中包含了高音1,如果單純用一支C調葫蘆絲全按作5是沒法演奏完整的。
  • 民樂藝術中心線上課堂|走近民族樂器系列——葫蘆絲
    音域傳統葫蘆絲——標準傳統型葫蘆絲音域為一個純八度加一個純四度,即包含十七個半音,共九個全孔音。擴音域葫蘆絲——又分為加鍵和不加鍵兩種。在同一主管上音域擴寬為一個八度另五個音。產地雲南葫蘆絲——音色甜美、圓潤、清析,屬標準傳統型葫蘆絲,具有鮮明的傣族風格。北方葫蘆絲——音色粗獷、開放,音量大。但有的廠家生產的葫蘆絲比標準傳統型葫蘆絲少一個音。其他產地——音色各異。
  • 劉健:手、眼、身、法、步—葫蘆絲舞臺表演「五法」初探
    導入語:在葫蘆絲舞臺表演語境中,吹奏和演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將臺下的基礎和技巧練習稱為「吹奏」,而在舞臺上則稱為「演奏」,也就是表演與吹奏的合一。因此,也可以這樣理解,演奏者要形成自己的演奏風格,主要包含三個因素,即對作品的理解深度、演奏技法的運用適度和舞臺表演的展現風度。本文就葫蘆絲舞臺表演相關問題談談筆者的認識和看法。
  • 多音葫蘆絲的結構、優點、指法及其演奏方法
    :音域廣泛,可以演奏兩個八度再加一個音多音葫蘆絲除了可以演奏傳統七孔葫蘆絲的全部音階以外,即低音3、低音4、低音5、低音6、低音7、中音1、中音2、中音3、中音4、中音5、中音6,多音葫蘆絲還可以演奏中音7、高音1、高音2、高音3以及高音4。
  • 葫蘆絲演奏技巧—倚音
    如果單倚音在強拍上、音符就要演奏得強一些。3.吹奏復倚音時,第一個小音符用吐奏,其他音(包括本音)都不用吐奏,但要吹得連貫些,因為幾個小音符只佔本音對值的一小部分,所以吹得越快越好。如果復倚音在強拍上,則要把本音演奏得強一些。一.強弱錯誤:這是學生中犯的最厲害錯誤了,很多人也沒有注意過這個問題。
  • 從「走出國門」到「走進大山」——葫蘆絲演奏家陳梅的音樂初心
    葫蘆絲是雲南特有的民族民間簧管樂器,經過幾十年的傳承、創新、發展,葫蘆絲演奏技巧不斷發展,成為中國民族器樂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在曲靖,有一位二十年來一直專注於葫蘆絲藝術的演奏家,她多次受邀赴加拿大、奧地利、捷克、匈牙利、義大利、韓國、日本、英國等國家演出交流,她將葫蘆絲帶出國門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