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覽富財經
去年12月21日,覽富財經網發文《中芯國際:先進位程全面遇阻,企業內耗何時停止?!》,文中提及幫助中芯國際(688981)14nm製程產品良率達標的主要研發人員,聯席CEO梁孟松提交辭呈,覽富此前認為,梁孟松無論去哪,對中芯國際而言都是莫大損失。
近日,中芯國際披露董事名單與角色和職能公告,梁孟松仍然擔任聯席CEO,蔣尚義擔任副董事長。而在去年最後一天12月31日傳出消息稱,中芯國際已獲得美國成熟製程許可證。這對公司未來運營具有積極意義,而且對公司未來研發先進位程提供充足緩衝期。
成熟製程依舊充滿希望
晶片成熟製程指的是在10nm以上的晶片製程。2020年12月18日,美BIS正式公告,將中芯國際及相關實體列入「實體名單」,明確拒絕中芯國際10nm及以下製程的需求審批,成熟製程需逐項申請許可。
近年來,中芯國際在製程提升層面可謂不遺餘力,其資本開支到100-150%的營收後,5年複合增長18%,超過國內晶圓代工業的16%,國內及全球市場的10%/8%。
以中芯國際成熟製程產品端來看,2020年12月4日,中芯國際、國家集成電路基金2期、亦莊國投共同出資50億美元用於建設12寸28nm以上成熟製程晶圓產線。
除此之外,中芯國際14nm製程產品良率在梁孟松率隊攻堅下,已經提升至95%,充分達到商用標準。同時只要製程提升至20nm以下,就必須用FinFet技術,而梁孟松的老師就是該技術的發明者,其個人的運用能力也有目共睹。
而且我國此前在未來五年工作會議中明確表示,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作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的第一、二項。以現階段情況來看,半導體製造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對上遊供應鏈,特別是設備材料國產化替代正在逐步開展,成熟製程國產化進度將加速。
按照中芯國際此前披露的供應計劃,14nm製程產品未來5年有望超過聯電(8%)及格芯(7%)的全球份額。值得注意的是,在二梯隊晶圓代工廠中,只有中芯國際依舊堅持研發先進位程,其他企業已經放棄。中芯目前成熟製程已經具備較強競爭力,為其研製先進位程提供較為充足的業績緩衝期。
先進位程研製緩衝期較為充足
根據梁孟松此前在業績會上的公開表態,中芯國際先進位程研發正在有條不紊進行中,第二代先進工藝技術n+1正在穩步推進中,目前正在做客戶產品驗證,已經小量試產,產品應用主要為高性能運算。
在更先進的7nm及以上製程方面,梁孟松表示已經完成7nm技術的開發,今年4月就能進入風險量產,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從研發層面來看,臺積電研發投入為可比公司最高,2019年研發投入為211億元,是中芯國際的4.5倍。聯華電子是目前與中芯國際技術水平最相近的代工企業,也是目前中芯國際最接近的超越對象,只是中芯國際最先進位程上成熟度離聯電還有一定差距。
中芯國際為了在技術上縮小與國際的競爭差距,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19年研發投入為47億元,位於可比公司第二。同時中芯國際的研發費用率在可比公司中最高,2017-2019年中芯國際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7%、19%、22%,而其餘公司研發費用率均位於5%~10%之間。
關於公司目前迫切需要的EUV光刻機,以目前形勢來看,短時間難以落地,但是以中芯國際成熟製程的市佔率來看,中芯正常運營不受幹擾。從製程來看,公司2019年0.15/0.18m貢獻最大營收,佔比達38.55%,其次是55/65nm佔比27.30%,40/45nm佔比17.37%。以90nm為分界線,2019年公司90nm以下及以上製程約各佔一半。關於公司未來先進位程研發進度,覽富財經網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