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內耗告一段落,成熟製程提供研發緩衝期

2021-01-18 金融界

來源:覽富財經

去年12月21日,覽富財經網發文《中芯國際:先進位程全面遇阻,企業內耗何時停止?!》,文中提及幫助中芯國際(688981)14nm製程產品良率達標的主要研發人員,聯席CEO梁孟松提交辭呈,覽富此前認為,梁孟松無論去哪,對中芯國際而言都是莫大損失。

近日,中芯國際披露董事名單與角色和職能公告,梁孟松仍然擔任聯席CEO,蔣尚義擔任副董事長。而在去年最後一天12月31日傳出消息稱,中芯國際已獲得美國成熟製程許可證。這對公司未來運營具有積極意義,而且對公司未來研發先進位程提供充足緩衝期。

成熟製程依舊充滿希望

晶片成熟製程指的是在10nm以上的晶片製程。2020年12月18日,美BIS正式公告,將中芯國際及相關實體列入「實體名單」,明確拒絕中芯國際10nm及以下製程的需求審批,成熟製程需逐項申請許可。

近年來,中芯國際在製程提升層面可謂不遺餘力,其資本開支到100-150%的營收後,5年複合增長18%,超過國內晶圓代工業的16%,國內及全球市場的10%/8%。

以中芯國際成熟製程產品端來看,2020年12月4日,中芯國際、國家集成電路基金2期、亦莊國投共同出資50億美元用於建設12寸28nm以上成熟製程晶圓產線。

除此之外,中芯國際14nm製程產品良率在梁孟松率隊攻堅下,已經提升至95%,充分達到商用標準。同時只要製程提升至20nm以下,就必須用FinFet技術,而梁孟松的老師就是該技術的發明者,其個人的運用能力也有目共睹。

而且我國此前在未來五年工作會議中明確表示,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作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的第一、二項。以現階段情況來看,半導體製造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對上遊供應鏈,特別是設備材料國產化替代正在逐步開展,成熟製程國產化進度將加速。

按照中芯國際此前披露的供應計劃,14nm製程產品未來5年有望超過聯電(8%)及格芯(7%)的全球份額。值得注意的是,在二梯隊晶圓代工廠中,只有中芯國際依舊堅持研發先進位程,其他企業已經放棄。中芯目前成熟製程已經具備較強競爭力,為其研製先進位程提供較為充足的業績緩衝期。

先進位程研製緩衝期較為充足

根據梁孟松此前在業績會上的公開表態,中芯國際先進位程研發正在有條不紊進行中,第二代先進工藝技術n+1正在穩步推進中,目前正在做客戶產品驗證,已經小量試產,產品應用主要為高性能運算。

在更先進的7nm及以上製程方面,梁孟松表示已經完成7nm技術的開發,今年4月就能進入風險量產,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從研發層面來看,臺積電研發投入為可比公司最高,2019年研發投入為211億元,是中芯國際的4.5倍。聯華電子是目前與中芯國際技術水平最相近的代工企業,也是目前中芯國際最接近的超越對象,只是中芯國際最先進位程上成熟度離聯電還有一定差距。

中芯國際為了在技術上縮小與國際的競爭差距,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19年研發投入為47億元,位於可比公司第二。同時中芯國際的研發費用率在可比公司中最高,2017-2019年中芯國際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7%、19%、22%,而其餘公司研發費用率均位於5%~10%之間。

關於公司目前迫切需要的EUV光刻機,以目前形勢來看,短時間難以落地,但是以中芯國際成熟製程的市佔率來看,中芯正常運營不受幹擾。從製程來看,公司2019年0.15/0.18m貢獻最大營收,佔比達38.55%,其次是55/65nm佔比27.30%,40/45nm佔比17.37%。以90nm為分界線,2019年公司90nm以下及以上製程約各佔一半。關於公司未來先進位程研發進度,覽富財經網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先進位程全面遇阻,企業內耗何時停止?!
    經中芯國際初步評估,被列入「實體清單」短期內對公司運營及財務狀況無重大不利影響,但對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將持續與美方相關部門進行溝通,並視情況採取一切可行措施,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力爭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即便在先進位程全面受阻的情況下,中芯國際高層內耗也未有消退之意。
  • 中芯國際事件分析:韜光養晦,有所作為!
    但是,不少投資者還是很擔心中芯國際的事件會對市場造成比較大的影響。那麼,中芯國際被納入黑名單究竟有什麼影響?中芯國際被制裁可以說不是什麼新的新聞,早就在預期內的重大利空。這一次算是坐實了中芯國際的利空,從美方發布的內容來看,中芯國際的確是遭遇到了類似華為的窘境。但是,並不代表中芯國際後續完全不能發展。
  • 中芯國際回應與海思的未來:須尊重經營地法律
    (文/呂棟 編輯/尹哲)正式登陸科創板近1個月後,中芯國際首次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證e互動」上正面回應關於華為海思、14nm製程等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 8月10日,有投資者在上證e互動詢問中芯國際,在美國禁令緩衝期後,還能否繼續生產華為海思14nm晶片?
  • 中芯國際的下一步
    繼華為之後,中芯國際也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關於中興國際接下來如何走?不少媒體做出了分析,今天轉載一下中國臺灣經濟日報的觀點。 原標題:美國祭追殺令中芯「蔣來梁走」的下一步 中芯國際20日主動回應,被列入「實體清單」對10納米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
  • 中芯國際上演高層內鬥「大戲」 上交所迅速下發監管工作函
    中芯國際(55.200, -3.23, -5.53%)內部正上演「內訌」,在邀請蔣尚義回歸擔任副董事長之際,聯合CEO梁孟松卻臨時向董事會遞交了一封書面辭呈。而為此事,中芯國際一連發布了6份公告,可見情況波折。
  • 中芯國際的至暗時刻
    科技新知 原創作者|張釗 編輯|漢卿2017年10月6日,在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的「三顧茅廬」下,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三年後,同樣是在周子學的促成下,蔣尚義回歸中芯國際任職副董事長。中芯迎來蔣尚義,卻送走了梁孟松。
  • 中芯國際聯手大基金 A股受益名單梳理
    中芯國際大動作,聯手大基金 A股受益名單梳理) 日前,中芯國際又來一項大動作,聯合大基金二期狂砸500億元投建12寸晶圓製造。
  • 中芯國際內訌:男人的宮鬥戲也精彩
    不到一年,梁孟松讓中芯國際從28nm跨越到14nm,三年時間,梁孟松又幫助中芯國際掌握了7nm製程工藝,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量產。中芯國際的內訌問題並不是第一次,早在2011年,前任總裁兼CEO王寧國與COO楊士寧之間的派別鬥爭,就讓中芯國際的發展受阻,內訌下的中芯國際客戶流失、業績滑坡,結束這一切的是中芯舊部邱慈雲的突然空降,人事的爭端雖解決了,但是內訌導致的技術落後一直到梁孟松的到來才有所改善。
  • 外憂內患,中芯國際何以至此?
    不到一年,梁孟松讓中芯國際從28nm跨越到14nm,三年時間,梁孟松又幫助中芯國際掌握了7nm製程工藝,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量產。梁孟松讓原本落後臺積電幾條街的中芯國際縮小了技術差距,7nm製程工藝使中芯國際踏入國際高端玩家行列,中芯國際的市值從300億到如今的4000億,但做出如此貢獻的他對於這次的人事調動毫不知情,12月9日才被董事長周子學電話告知。
  • 中芯國際回歸A股創科創板記錄 揭秘中芯國際背後的三個臺灣人
    晶片國產化的呼聲持續不斷,作為中國大陸實力最強的本土晶圓代工商,中芯國際被國人寄予了相當高的期望。萬眾期待之下,晶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的回A之旅正式開啟。 到了2003年,中芯國際就擁有了4條8寸產線和1條12英寸生產線,並可以做到90納米集成電路線寬。 3年時間,中芯國際把大陸晶片產業拉快了30年,並躋身全球第三大代工廠。 然而就在同年8月,臺積電以「中芯員工,盜取臺積電商業機密」為由,起訴中芯國際,並索賠10億美金。
  • 中芯國際,操碎了所有人的心
    之所以這麼叫他,不僅是因為他作為「半導體大佬」在業內的威望,更因為在他的帶領下,將臺積電的研發團隊從400人擴編到7600人,培養成世界級的研發團隊,研發經費也從數十億元擴大到百億元,堪稱是臺積電很重要的靈魂人物。按理來說,蔣爸的回歸是好事。但這一消息卻引發了中芯國際人事「大地震」。
  • 中芯國際內訌引來監管函,「晶片師徒」為何不能繼續共事?
    中芯國際的高層人事變動引發資本市場巨震。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臺積電前COO蔣尚義重回中芯國際任職。與此同時,公司國際聯合執行長梁孟松在臨時董事會上提交辭呈的消息不脛而走。兩位在臺積電書寫神話的行業大佬,此番在中芯國際聯手本該是國內晶片業的大喜事,為何會鬧到如此局面?2006年時任研發副總裁蔣尚義退休,臺積電規劃由兩個研發副總,一位是來自英特爾,輩分較高的羅唯仁擔任,另一位卻不是大概率當選的梁孟松,而是孫元成。蔣尚義曾解釋,孫元成負責製程整合,較有全局觀,本來就較適合當副總級主管。
  • 中芯國際「內訌」,會影響它的未來嗎?
    兩人曾在臺積電共事,蔣尚義當時擔任臺積電研發副總裁,梁孟松在其手下擔任資深研發處長。在臺積電的表彰中,梁孟松的貢獻一度僅次於蔣尚義。2006年,蔣尚義退休,臺積電決定提拔兩位研發副總裁來接手蔣尚義的工作,梁孟松認為自己是合適人選,但最終落選。此後,梁孟松帶領百餘位研發人員遠走韓國三星,也由此背上了「叛將」罵名。
  • 限制10nm晶片技術提供中芯國際,卻不小心將了自己一軍
    自從臺積電宣布停止代工華為設計的麒麟晶片後,另外一家本土最領先的晶片廠商進入了大眾的視線——它便是中芯國際。如果臺積電還在幫助華為生產麒麟晶片,那麼很少會有人知道原來我們還有這樣一家晶片廠商。中芯國際更是被譽為大陸晶片製程工藝最領先的廠商,甚至中芯國際還對外宣布了量產14nm製程、準備攻克7nm製程的好消息,但實際上中芯國際距離臺積電、三星這樣的巨頭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顯然,美國商務部也察覺到了這一點,於是想要提前截胡中芯國際。近日,他們繼續向中芯國際施壓,將中芯國際列入了「Entity list」,還將限制相關的晶片技術提供給中芯國際。
  • 中芯國際的內憂外患
    據了解,當年蔣尚義擔任臺積電研發部門之時,梁孟松正是蔣尚義旗下的技術研發大將,他曾經在1992年至2009年擔任臺積電資深研發處長;後來,在蔣尚義第一次從臺積電退休時,梁孟松未能按照自己的期待被提升為主管,最後在一番糾葛之後去了臺積電的對手三星。而在中芯國際任職期間,蔣尚義也曾與梁孟松共事近兩年。
  • 中芯國際的劫數
    在美國高壓的大背景下,蔣尚義的進入與梁孟松的退出,也只是中芯國際在戰略上的一項對位選擇。但內鬥這一話題終究還是中芯國際難以避開的雷區,在此前的發展過程中,中芯國際已經因為管理方面的問題,耽擱了不少的機會。管理層無休止的鬥爭已經成為中芯國際命中注定的劫數。
  • 美國施壓,中芯國際夢斷7納米?
    被納入「實體名單」,意味著未經美國商務部的許可,美國公司無法向中芯國際提供技術與產品。美國商務部在禁令中還特別指出,10納米及以下半導體晶片生產所需的特定技術與設備將被直接拒絕出口,以防止此類關鍵的技術用於中國的軍民融合。
  • 中芯國際「局中局」
    而在3年前,中芯國際即已延攬到前臺積電研發總監、前三星CTO梁孟松任聯席CEO,蔣尚義(下圖)的加入,等於中芯國際得到兩員大將,追趕全球晶圓代工廠標杆臺積電的步伐即將加快。然而,讓外界錯愕的是,梁孟松(下圖左一)卻提交辭呈,拂袖離開中芯國際。
  • 中芯國際「內訌」爆發,100億市值一天蒸發,公司回應……
    在臺積電的十七年間,梁孟松曾擔任臺積電資深研發處長,並參與了臺積電從130nm直至16nm FinFET工藝的歷代先進工藝的開發。2003年,臺積電以自主技術擊敗IBM,一舉揚名全球的130納米「銅製程」一役。彼時,蔣尚義在臺積電擔任資深研發副總。2006年,蔣尚義退休後,梁孟松本以為自己將獲得升職機會,卻未曾想到臺積電從英特爾挖來了新人。
  • 豪橫梁孟松,竟敢硬槓中芯國際!解讀其背後的人生故事
    15日,中芯國際召開臨時董事會,宣布蔣尚義正式加盟中芯國際,任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兩位聯席CEO梁孟松、趙海軍直接向蔣尚義匯報。據了解,蔣尚義曾於2016年12月20日至2019年6月21日擔任中芯國際獨立非執行董事,加入中芯國際,蔣尚義算不上完全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