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秒|神奇!聊城冠縣有套生態循環系統大棚,魚菜和諧共生宛若世外桃源

2020-12-23 身邊24小時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2日訊 在北方地區,溫室大棚並不新鮮。可在聊城市冠縣,卻有這樣一處溫室大棚,在這裡,養魚卻不用換水,種菜也不要土肥,普通蔬菜種得,熱帶植物也種得,不僅綠色無公害還能節水節肥,著實令人稱奇。

寒冬臘月,到處一派蕭條景象。可走進位於冠縣定遠寨鎮的魚菜共生大棚,卻仿佛踏入世外桃源一般。流水潺潺、錦鯉嬉戲、苗木蔥蘢、百花爭豔......眼前儘是一派生機盎然。「看,這是香蕉樹,大把的香蕉已經長出來了,樹下還有春羽、蕨類,它們在這套系統裡都能旺盛生長!」農場負責人巴特爾興奮地向記者展示他的勞動成果。

巴特爾介紹,這場溫室大棚佔地2.2畝,池內養殖了錦鯉、鯉魚、草魚等各式各樣的魚類1.5萬尾,池上採用立體種植的方式,培育了棕櫚、檳榔、黃金葉、芭蕉等植物300餘種。那這套節水節肥的生態循環系統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們這裡種菜不用土壤,全是用火山石進行無土栽培。因為火山石有氣孔,可以繁殖微生物,同時每個種植槽裡都會養十幾至二十幾隻蚯蚓。」巴特爾解釋道,魚池內的水經過水循環系統流進種植槽,種植槽內的蚯蚓分解魚的糞便和剩餘餌料後產生養分,植物將養分吸收後,淨化的水又再次回到魚池。「魚肥水-植物淨水-水養魚」的生態循環系統便如此形成。

魚菜生態共生系統主要以高密度養殖魚池、立體基質水培、深液流水培綜合配套,實現了零排放,循環節水95%,擁有低成本、高效益、省資源等優點。「普通一平米的地方只能種20至40棵菜,但我這裡通過立體種植,一平米能種365棵菜!」巴特爾自豪地說。下一步,他計劃把魚菜共生大棚打造成生態旅遊基地,還要帶動周邊村村民共同發展新型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閃電新聞記者 左新新 聊城臺 劉曉偉 冠縣臺 劉雅賓 聊城報導

【來源:閃電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魚菜和諧種養 綠色循環共生
    近日,海鹽縣沈蕩鎮朱高家庭農場的5畝大棚鱸魚經過八個月的養殖迎來豐收,與此同時,大棚裡的綠色蔬菜長勢喜人,供不應求。這讓首次嘗試綠色循環養殖的「80」後農場主章華欣喜不已。日前,記者來到朱高家庭農場,在大棚內看到,一排排整齊的養魚桶內,近萬條鱸魚活蹦亂跳。今年初,在農技專家的幫助下,章華嘗試「魚菜共生」標準化種養。「一個養殖桶有40立方的水,可承擔3000尾魚,相當於一畝地的魚塘產量。」章華告訴記者,高密度養殖方式,魚類不僅不會缺氧,反而因為頻繁遊動使得水體流動,溶氧量高,更符合魚生存環境。
  • 魚菜共生 「一水雙收」
    寒冬時節,在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定遠寨鎮定遠寨村,山東潤濤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魚菜共生大棚內卻溫暖如春,水池內魚翔淺底,成群的錦鯉悠然嬉戲;池邊的火山石種植槽裡,芹菜、韭菜等各種蔬菜長勢喜人,一派生機盎然。
  • 魚菜共生:—個頗具推廣價值的養殖模式
    其次是生態養殖,即在大、中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種或者亞成體,如山塘、水庫、湖泊等大水域養魚和大面積的淺海灘涂養殖蝦蟹、貝藻類,例如大水面增養殖和魚塭養殖等。再次是綜合種養,例如在稻田、藕塘、菱池、茭白田裡放養蝦、蟹、鱔、鰍、鱉等水產養殖動物,或者一造種植,一造養殖,實施輪作;魚菜共生,即在水面上種植蔬菜,水體中養魚。其中魚菜共生在該類型模式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力可見一斑,是一個值得大力推廣的模式。
  • 田野上的新女性②丨理工女劉超:對「魚菜共生」著了迷
    什麼是魚菜共生
  • 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
    曹前發  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遠見卓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指明了方向,也為全球生態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中國智慧。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
  • 雲南: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動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中國經濟社會綠色變革。在祖國的西南邊陲雲南,一個個推進綠色發展、築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守好綠水青山的故事正在上演。
  •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這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  準確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明確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現代化全局中的突出地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突出位置意義重大。
  • 不懈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路徑
    原標題:不懈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路徑(學苑論衡)——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  恩格斯高度關注人與自然的關係。重溫恩格斯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觀點,有助於更好地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恩格斯認為:「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和存在於自然界之中的」。也就是說,人與自然具有一體性。
  • 返鄉的年輕人|用「魚菜共生」發展循環農業
    返鄉的年輕人|用「魚菜共生」發展循環農業 在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33歲「農創客」周磊的「魚菜共生」循環農業項目做到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
  • 細數立春後艾維魚菜共生裡的各種經典花花草草
    幾日不見甚是想念,這不一回來就趁著陽光正好拍了幾張照片,大棚裡的花花草草著實長得有點」瘋狂」,索性精選幾場照片與大家分享一番!     這簇風信子是初七下午拍的,本打算放在基質裡先培培根等大點再移栽,可能是冬天溫度低一直沒怎麼見長,一月初乾脆全部移到了魚菜共生系統裡;去年冬天種過幾棵,種下來明顯比單純水培長大要高許多而且花也大,今年直接精選了各種色系準備來個風信子大
  • 新華社評論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 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新華社評論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新發展理念、著眼推動高質量發展,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作出重要部署,
  • 「養魚不換水 種菜不施肥」,魚菜共生了解下!
    這就是「魚菜共生」。關於農業,如果你還停留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印象中,那你就OUT了。不妨來山西晉中國家農高區科創基地「充電」下。這裡有無人駕駛超炫酷的智能農機,有「任性」生長的西紅柿樹,還有不用土壤的植物工廠......
  • 深刻理解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涵
    這四個主題和內容從不同角度彰顯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核心內容,共同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整體內涵。我們黨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全面部署和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國家戰略並將其上升到「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可以說,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就是新時代的基本方略之一,就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要求,建設生態文明也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本質體現。人類高舉生態文明的偉大旗幟,也就是高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偉大旗幟,建設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的社會圖景。
  • 【解讀】堅持和諧共生 共建美好家園
    【解讀】堅持和諧共生 共建美好家園 2020-10-08 1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江源國家公園首期「生態管護員」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訓練營...
    三江源國家公園首期「生態管護員」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訓練營圓滿結業 2020-09-23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遊覽武漢城區原生態村莊:藏在植物園旁,森林茂盛宛若世外桃源
    當然,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武漢城區的確還有很多類縣城和鄉鎮風格的生活區,比如在東湖風景區內就有很多村莊,其中有一座毗鄰武漢植物園,四周全是茂盛的森林植被,原生態清幽環境,少有人打擾,宛若世外桃源,它的名字叫做小東頭村。說到城市裡的鄉村,其實在中國大部分城市都存在,它們的實際狀況和武漢城區的鄉村也類似。
  • 學苑論衡:不懈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路徑
    重溫恩格斯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觀點,有助於更好地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恩格斯認為:「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和存在於自然界之中的」。也就是說,人與自然具有一體性。
  • [人民日報]不懈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路徑(學苑論衡)
    重溫恩格斯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觀點,有助於更好地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恩格斯認為:「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和存在於自然界之中的」。也就是說,人與自然具有一體性。
  • 【地評線】飛天網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高質量發展更有品味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之一。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十四五」時期,我們要實現的是以人為本的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