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第一天,祝大家開工愉快。
但願望總是美好的,慵懶了幾天的身心,很難立馬調回到hard模式吧。沒關係,今天馮叔來跟大家聊點不那麼勵志的,說不定,看完此篇你的「假期症候群」會得到一定治癒。
今天我們講講,成名千萬不要趁早,以及,比較扯淡的「快樂學習」。
先說結果吧,成名趁早,害人匪淺。
作家張愛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一直被很多人奉為圭臬,並堅信不疑。
人生苦短,轉眼就是百年。
從理論上說,越早成名,機會越多,人生輝煌的可能性更大。但出名太早,少年不識愁滋味,沒有思想和閱歷的沉澱,也無法駕馭過早的成功。
曾國藩有云: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閒境,晚年經不得逆境。
張愛玲的一生,多少被「成名要趁早」貽誤。二十多歲就名聲大噪,在盡情享受成功帶來的快樂時,她仍說「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她情路坎坷,與胡蘭成婚姻失敗,在美國與比她大29歲過氣的劇作家結婚後,感嘆:我將只是萎謝了!最後在紐約的公寓孤獨地死去。試想一下,如果張愛玲在四十歲之後成名,會如何?
馮叔以為,學習只有先苦後甜,成名千萬要晚,成大事無捷徑,快樂學習是扯淡。
成名趁早,太害人了。
一、急於成名,拔苗助長,容易傷身、傷心。
大家都知道的鋼琴表演大師趙胤胤同學,一直跟我說:「現在一想起來小時候父母逼自己練琴,就恨不得自己沒有這雙手。」他是幸運的,他成名了,只是這種幸運是鳳毛麟角。
比如我學英語。我爸這輩子唯一一次逼我,就是學英語,造成了我對英語極強的牴觸情緒,後來通過閱讀英文原版小說,才用對文學的熱愛中和掉部分學英文的逆反。
二、成名太早,可能影響將來的後勁。
一朝成名,看起來是功德圓滿了,但之後的路更加艱辛。你書法寫得好,而大家對「書法大師」的要求可能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沒辦法,誰讓你是大師。這時候,難以負荷的光環壓力,勢必會影響人生本該按部就班的後勁。
三、成名太早,容易被盛名所累。
除非你是個別絕世天才,否則成名太早,你很有可能不得不「端著」,為所謂的盛名所累。我們最怕的、最累的一件事,是德不配位。
之前提到過,麥肯錫有一個「Up Or Out」——「上升或者出局」機制。我第一次升項目經理落敗時,有點沮喪。我的導師TC就寬慰我說:工作是個馬拉松,有可能你要放眼十年、二十年,給自己一個學習、實踐的過程,你以為的懂了,其實未必。讓你迅速上位,但德不配位,你會被這個位子、被自己的名聲累壞。這句話,我在多處引用過,讓我終身受益。
以上,就是希望各位能聽我一句勸,不見得放慢腳步,但請放穩腳步,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往前走。
接著說「快樂學習」,不好意思,我剛否了成名趁早,現在又要否掉快樂學習。
快樂學習,扯淡!
曾國藩給他兒子講寫字,每天要臨一百個字,單日是臨,雙日是摹,數月之後,字越來越醜,自己越來越煩。然後你不能間斷,要往前走,發現又不是一馬平川,又是要遇上新的困難,又要再熬一遍,然後再往前突破,再遇上困難,再熬,裡邊有快樂嗎?
或許,在他最開始,剛拿到新毛筆、新紙、新字帖,一切都那麼新鮮時,可能有那麼一兩天的快樂;以及你真的到了崑崙之巔,你一覽眾山小,甚至你還可以賣字賺錢的時候,你可能有一絲的快樂;但在這個過程中,聽上去應該是痛苦比快樂多,特別是在早期,在你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和能夠遊刃有餘之前,想談快樂學習,基本是扯淡。
這段話是說學書法的笨功夫。但不只是書法,對於普通人來說,學任何技能,做任何事,其實都如此。曾國藩教子字字真切,把兒子當成普通人教育,而不是當成小天才寵溺。而我們多數的父母,喜歡把自己的孩子當天才來養。你要想,天才是什麼?極其少數的人,擁有極其少見的能力。如果每個人都是天才,那說明天才也不存在了。所以大概率事件,就是很有可能你的孩子不是一個天才,一定要記住這一點。
所謂學習,只有笨功夫,所謂快樂學習,扯淡。
這是一個令人沮喪但我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我們周圍所見的絕大多數小孩兒和晚輩,包括我們自己的孩子和同族的後輩,都是凡人、俗人、庸才。至於天才,你說,我這孩子可能真的是個天才,天才該如何做?天才怎麼做都可以,不用我們凡人操心。所以,轉回來,笨功夫才是真功夫。
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
我是馮唐。
一起來聽《馮唐成事心法》。
#6月7折 最後一天#
.
.
.
.
.
.
.
.
.
「馮叔樹洞」暖心上線!
這是一檔溫暖的傾訴欄目,
可以跟馮叔嘮嘮內心的故事。
或難題、或困惑、或讓你舒眉……
歡迎來「信」。
參與方式
1.掃碼「書寫」你的故事,馮叔不定期回復。
2.你的故事將以暱稱的匿名形式公布哦~
(也可以在提交頁面選擇不公布哈)
溫馨小提示
微信推送不再按時間順序排列。
不迷路,不走散
可以將馮叔設為「星標」
看完文章在文尾點「在看」
戳👇閱讀原文
立即收聽《馮唐成事心法》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