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墨華不冷
(原創作品,已加入維權騎士的版權保護計劃)
京都,一個仿唐朝洛陽而建的千年古都,一個奈良之後、東京之前的日本首都。它有懷古思幽的文藝,也有風花雪月的優雅,能讓你在現代和歷史中無縫跨越,也能讓你在東方和西方文明間自由穿梭。你從7-11便利店,剛買了牛肉雞蛋三明治與野菜汁飲料出來,一座古寺驟然映入眼帘,西裝男子與和服女子擦肩而過。
京都,沒有壯麗、恢宏、磅礴的盛唐氣象——京都的景點,幾乎都是小山、小水、小景、小巷,正如精緻的壽司,給人小家碧玉之感。然而,它有散布各處的唐朝痕跡:鬥拱、飛簷、青瓦、匾額、漢字、佛教、抹茶、陶器、漆器、和服、壁畫……這一切,似曾相識,又似是而非。
京都只能是日本人的精神家園,而不是中國人的,因為京都骨子裡飽含的,是濃鬱的日本風情。
對我而言,京都是什麼?是古色古香的寺廟神社,是掩映在櫻花中的青瓦飛簷,是雅致的和風屋舍,是枯山枯水的禪意庭院,是煙視媚行的和服女子,是雪臉雲髻的藝妓,是地道匠心的懷石料理,是傳統的花道與茶道……其中,最讓我感到驚豔的,是多如牛毛的寺廟神社。1600多座寺廟,800多座神廟,多得像家門口的尋常風景,這是京都的資本與驕傲。
在京都,網紅景點是要打卡的,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漫無目的地閒逛。因是自由行,在打卡前後,總有閒逛時間。京都的美,就在於與各種可能性不期而遇,在於下一個轉角處便遇見小驚喜。只有隨意邂逅又打動內心的風景,才構成你心中獨一無二的京都。比如,一座座打卡計劃之外的寺廟神社,一株從民宅探出頭來的白色山桃花,一朵墜在牆頂瓦當之間的紅色茶花,一道鴨川岸邊的雨後彩虹,一面隨風翻卷、庭院半隱的布簾,一對在雨後幽巷牽手漫步的日本情侶, 一棵從屋頂冒出、美如盆景的松樹,一堵被櫻花投射得影影綽綽的黃牆,一位主動熱心指路、穿著素雅得體的日本老婦人,一個繪有卡通烏龜的停車場標記……
若隔遠看到盛放的櫻花樹,我們便會循花追隨而去。在櫻花季,每一株滿開的櫻花樹,都是美的召喚。這正如,對於離開京都有半個月的我們,京都仍然是一種美的召喚,再見有期。
(以下照片攝於3月底4月初)
圓山公園的一本櫻,
肆意綻放它粉色的絕代風華。
一群烏鴉發出「啊啊啊」的叫聲,
撲稜稜飛過。
龍安寺的枝垂櫻美得很乾脆,
天空藍得很乾脆,
棚架將枝垂櫻與藍天分割得很乾脆。
對高臺寺最鮮活的記憶,
是枯山水庭園中一棵滿開的枝垂櫻。
戰國時代著名武將豐臣秀吉逝世後,
其正室削髮為尼,為給亡夫祈福,建造高臺寺。
四百年過去了,她對亡夫的思念,
已化作這兒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砂。
4月初,仁和寺200多株御室櫻仍含苞,
染井吉野櫻有一半仍未滿開,
而長相普通的杜鵑花,
盛放得有淹沒全寺之勢。
由金閣寺想到三島由紀夫,
由三島由紀夫想到他的黑色暴力美學。
南禪寺是日本禪宗寺院之首。
1291年,因厭惡為皇位的骨肉相殘,
日本龜山天皇將皇位禪讓給皇太子,
出家創立南禪寺。
一念花開,一念花落,
眾境皆空,萬緣歸寂。
京都御苑的枝垂櫻,
開成一樹樹瀑布般壯觀的詩意。
祈求五穀豐登的伏見稻荷大社裡,
千本鳥居構成了橙紅色的時光隧道。
陽光傾灑,光影斑駁,
如夢似幻,幽玄壯觀。
電影《藝妓回憶錄》的女主小千代,
就奔跑在這千本鳥居中,
義無反顧地奔向未知的未來。
一隻烏鴉,盤桓停棲在八坂神社的屋簷上。
烏鴉在日本,是吉祥之鳥,
數量特別多,個子特別肥碩。
清水寺裡,
茶花墜在地藏之間,
便有了一番清肅和憂傷。
比起高逼格的花見路,
二年坂、三年坂更具人氣與親切感 ,
有各色各樣的小吃和小玩意。
遊客到這兒就開啟逛吃模式。
這株枝垂櫻,
佔盡了二年坂、三年坂的風情。
陽光微醺,櫻花吹雪,
時光變得清婉溫醇。
醍醐寺,或是京都最美的賞櫻寺廟。
我們幸運地被這場枝垂櫻的盛宴驚倒。
(點擊閱讀:《在京都最美的賞櫻寺廟,與豐臣秀吉仰望同一片藍天》)
東福寺是賞楓名所,
在非賞楓季,顯得格外空曠清寂,
被烏鴉的叫聲佔據。
知恩院裡,
一牆青色的古老的光陰。
清晨,建仁寺的一株枝垂櫻,
像粉色的潮汐,隨風輕翻。
華燈初上時,
四條通的吉野櫻開成點點雪花,
裝飾著深藍色絲絨般的天空。
日本寺廟或神社的入口附近,
都有一個水池子,叫御手洗。
它供參拜者洗手漱口,
洗去塵世汙濁,
且有一套操作流程。
雨後,鴨川的橋上,遇見彩虹。
這是日本優質的空氣和清透的天空,
賜予給我們的小驚喜。
人們喜歡在鴨川上,
散步、跑步和聚會。
鴨川的悠閒,長31公裡,
鴨川的慵懶,長31公裡。
鴨川與慢節奏的京都融為一體。
喜歡在民宅小巷裡信步,
看乾淨靜謐的路面,看傳統日式的房子,
看縱橫零亂的電線,看頗有禪意的松樹,
看有生活氣息的門前裝飾……
日本人特愛在住宅的庭中種松樹。
這株松樹,樹姿婀娜,
衝出屋頂,鶴立雞群。
京都的古寺神社星羅棋布。
與打卡計劃外的任何一座相遇,
都是一種緣分。
它在下一個拐彎處,
在你不經意回望處。
喜歡這個寺廟名字——明暗寺。
在櫻花季,走在在馬路邊或小巷裡,
總會猝不及防地遇見櫻花樹。
京都的美,就在你腳下,
在你隨意的左行右轉中。
櫻花太美,陽光太好,
一對戀人忍不住親吻。
平安神宮外的一片草地上,椿寒櫻下,
一群穿得花紅柳綠的中國大媽在擺拍,
給安靜拘謹的日國帶來了喧鬧的笑聲。
鏡頭外有一對日本情侶看得目瞪口呆!
我在神宮裡沒見到多少滿開的枝垂櫻,
倒在神宮外,看到了中國大媽的活力,
像鮮花般怒放!
無論在何國何地,
絲巾是中國大媽凹造型的必備神器,
中國大媽對絲巾愛得深沉!
絲巾顏色必須鮮豔,
配上大紅大綠的撞色衣裳,
以及揮舞張臂的自信姿勢,
在鏡頭中更具衝擊力!
處女座的日本人,
特意用英文和中文提醒:
這個不是垃圾箱。
這讓人忍俊不禁。
日本的公共垃圾桶很少,
但在學校門口、便利店、
自動販賣機與地鐵站等地方,
還是可找到垃圾桶。
我們經常背一天的垃圾回賓館。
日本的垃圾分類很嚴苛。
每天回收垃圾的種類不同,
居民錯過時間就得放在家臭上幾天。
垃圾袋須白色透明或半透明,
便於收集垃圾的工人看清垃圾,
也讓鄰居相互監督。
愛乾淨的日本人,
連石碑和鳥居的木條都要擦乾淨。
在馬路邊閒步,
突然遇上這一堵影影綽綽的黃牆,
覺得美翻了。
上面是勝林寺的染井吉野櫻。
菩薩坐在豬上面,
中國人可腦補下。
日本信奉萬物有靈,
我們曾參觀過供奉豬的護王神社。
每一個格子窗口的燈火裡,
都有一個故事。
感覺日本是愛格子的民族,
比如便當就分為幾格。
在這個漫畫大國,
卡哇伊的圖案散布在城市各個角落。
瞧這個停車場標記!
以為日本人在正式場合才穿和服,
其實,很多日本人穿著和服去踏青和逛街,
且一點也不顯得突兀怪異。
和服不挑身材。
穿上和服的日本姑娘,
定覺得自己美美的。
蹬著木屐,邁著碎步,
一份東方式的婉約便搖曳生姿。
在中國,要是能有一天,
在街上穿上漢服,
不被路人投以怪異的眼光,
那多好!
洋人也入鄉隨俗,穿起華麗的和服。
青石小巷、日式町屋、華麗和服……
這些都是京都味道的註腳。
雨過天晴,碧空如洗,
天際的白雲翻滾變幻。
一對穿和服的日本戀人,
牽手晃悠在幽巷裡。
流浪歌手的吉他聲,
瀰漫在夜櫻的芬芳裡。
圓山公園裡,
很多當地人在踏春野餐。
日本人無論男女老少都特愛戴口罩,
這與他們不影響別人的觀念有關。
戴上口罩,防止感冒傳染,
保護自己或他人。
口罩都是白色、一次性的。
京都的宇治市,
是著名的日本茶都,
是全世界抹茶控的朝聖之地。
抹茶是宇治的代名詞。
宇治的空氣中,
仿佛瀰漫著嫩綠色的微苦的茶味。
宇治,除了以抹茶聞名,
同時是紫式部《源氏物語》 的故事發生地。
另有世界遺產平等院(上圖),
這是古代日本人想像西方極樂世界而建的。
宇治,一個像奈良一樣,
令人感到悠閒和舒服的城市。
在宇治,我最喜歡的是這條宇治河。
一河清水,川流不息。
版權聲明:維權騎士籤約作者,原創作品,侵權必究。
做浪漫的攝客
寫文藝的遊記和生活隨筆
細訴美、精神和歲月
若喜歡我的文字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
燒腦寫作不易,請點「在看」以鼓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