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禪與摩託車維修藝術
作者/(美)羅伯特·M.波西格
在一個炎熱的夏天,父子兩人和約翰夫婦騎摩託車從明尼蘇達到加州,跨越美國大陸,旅行的過程與一個青年斐德洛研修科學技術與西方經典,尋求自我的解脫,以及探尋生命的意義的過程相互穿插。一路上父親以一場哲學肖陶擴的形式,將見到的自然景色,野外露營的經歷,夜晚旅店的談話,機車修護技術等等日常生活與西方從蘇格拉底以來的理性哲學的深入淺出的闡述與評論相結合,進行了對形上學傳統的主客體二元論的反思,以及對科學與藝術,知識與價值,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精神與物質,機械論與神秘主義,西方與東方等西方二分法劃分下的事物間的關係的思考。並潛入自己的過去,探尋在現代文明下自己精神的分裂的起源,完成了一次自我心靈與人類文明的探索。
初看這個書名,
我相信我們都覺得奇怪,
摩託車維修與禪什麼關係呢?
前線君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在ELLE雜誌的閱讀頻道,他們請胡歌讀一段他喜歡的書,沒想到拿出的竟是《禪與摩託車維修藝術》,這是一本在普通書店基本很難尋覓的小眾書籍,胡歌磁性的嗓音一出,便不由自主的被吸引去了。
不信?你聽聽~
看完這本書,我們知道它一半是遊記,講述作者與兒子的一次摩託車旅行;另一半是哲學討論。讀完才明白,這兩個詞都是象徵。」禪」象徵一個人內心的心靈探索,是主觀哲學思考;」摩託車」象徵科學技術,是客觀的外部存在。
在這個科技日新,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怎樣找到內心的平靜?我們怎樣在主觀和客觀世界中找到和諧的統一?感性和理性究竟是矛盾的對立還是可以結合起來認真這個世界?
「在巖石的另外一邊沒有摩託車修理店,我在想我們準備妥當沒有,如果路上出了什麼問題,那可就麻煩了。我用手去試發動機的溫度,沒有問題,我發動了一下,想聽聽它空轉的聲音,但是我聽到一種很有趣的聲響,於是又發動了一次,過了一陣兒我才明白,那根本不是發動機的聲音,而是從山谷裡傳來的回聲,真有意思。我又發動了兩三回,Chris問我出了什麼問題,我叫他聽回聲,他就什麼都沒有說。我想讓John對這個聲音感興趣,但是根本不成,他所聽到的只是噪音,他所看到的只是摩託車,和我手中拿沾滿油汙的工具,此外別無他物。當然,引不起他的興趣。我不了解發生了什麼事,而且也沒有興趣去研究。他對事情的表現比較感興趣,對於內涵就不然了。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就是他看事情的方法,我花了很長時間才發現我們之間的這種不同,所以在這次旅途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明確這種不同。」
這本書很獨特,一半是遊記,講述作者與兒子的一次摩託車旅行,從明尼蘇達州一直到加州,耗時17天;另一半是哲學討論,作者剖析自己的思想,尋求心靈的答案。兩種文體交織在一起,維基百科稱它為"哲學小說"。
作者波西格(1928-,Robert M. Pirsig)大學時主修生物化學,後來對哲學產生興趣,1950年前往印度學習東方哲學。回國後,在當地大學擔任寫作課教師。1961年,他被診斷為偏執型精神分裂症和臨床憂鬱症,被多次送進精神病院,接受過28次電擊療法。
1968年出院後,他帶著10歲的兒子克裡斯,進行了一次長途摩託車旅行。他把旅行的感受和思考,寫成了一本書《禪與摩託車維修藝術》(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由於連續被 121 家出版社拒絕,直到 1974 年,這本書才出版。但是出版後,銷售量驚人,超過 500 萬冊,成為 70 年代美國十大暢銷書之一,目前累計銷售量已經超過 1000 萬冊。《金氏世界紀錄》稱它是"世界上被拒稿次數最多的暢銷書"。
@cul_de_sac27
如果沒有這本書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這個5月。
@斷腸人在刷牙
昨晚讀了這本書睡的,做了一個跟魚有關的夢,醒來這麼久還是一直開心著,這是不是說明,我的某個心結被這本書解開了。
@brant
佛心自在,於微機之於電路,於機車之於輪軸,恰如於青峰之巔。
@左小夫
為求得良質,"你必須要獨自經過那死蔭的幽谷",讀到最後因波西格的勇氣和體驗,心底湧起一股暖流,還有些許淡淡傷感,我也跟隨波西格完成了一次摩託車遊歷,也體驗了一次探求良質的精神之旅,<禪與摩託車維修藝術>一本很"真誠"的反思理性、反思現代之作!
作者本人更是在序言裡這樣描述:本書不應該在任何意義上,與東方佛教徒的禪學實踐聯繫在一起。它與摩託車的關係也不是很大。
筆記並非所有,讀書才是正事
前線君推薦這本書
只有14本
▼
現在,你是不是更好奇,這究竟是怎樣一本奇書?
《禪與摩託車維修藝術》摘錄
1.過一種充滿生命力的、懷著愛意的生活,一種高高興興、簡單明了的生活。
2 我們常常太忙而沒有時間好好聊聊,結果日復一日地過著無聊額生活,單調乏味的日子讓人幾年後想起來不禁懷疑,究竟自己是怎樣過的,而時間已悄悄溜走。
3我認為只有在情緒不對的時候,身體上的不適才更加明顯,那時候你就把不適的原因歸咎於環境。
4我不想倉促行事,因為倉促本身就是20世紀最不得要的態度。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一旦想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關心它,而是想去做別的事情。
5心既非物,也沒有能量,但是他們並不能否認心存在於他們所做的一切之中。邏輯存在於心中,數字也存在於心中。
6我想把人類的知識分為兩種:古典的認知和浪漫的認知。古典的認知認為這個世界是由一些基本的形式組成,而浪漫則是從它的表象來觀察。古典的思想依賴於理性和法則,而浪漫的模式主要有豐富的靈感,創造力,想像力和直覺,它們依賴於感情,直覺和美學。
7他所探尋的就是隱藏在科技背後,在所有現代科學,所有西方思想背後的鬼魂---理性本身。
8精確的儀器是為了表達一種理念而設計,約翰認為我接觸的是各種零件,實際我接觸的是各種觀念。
9如果只觸及問題的結果,而不知道原因何處,是不可能有任何改變的。真正的系統,正式的系統,就是我們當前的系統觀,也就是理性本身。
10提到邏輯的兩種方法,歸納法和演繹法。歸納法是從觀察摩託車開始,然後得到普遍性的結論。所謂的歸納法,由個別的經驗歸納出普遍的原則。演繹法正好相反,它是從一般的原則推論出特定的結果。
點擊閱讀原文,讀一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