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晶片自給率要達70%,臺灣半導體人才或有外流潮

2020-12-23 砍柴網

國務院日前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明確提出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文件要求我國晶片自給率從目前的30%,在2025年達到70%。

據臺媒報導,臺灣半導體產業界擔憂更多人才因此西進大陸。聯發科等企業近期不斷向臺灣地方政府呼籲「開放政策工具」,例如針對半導體研發人員,取消分紅費用化,讓公司可以用分紅配股,留住珍貴的人才,否則臺灣腦力被買完,半導體業也沒了競爭力。

臺灣半導體業人士指出,對岸來臺高薪挖角已非新聞,近期態度更加積極,不但薪水優渥、從香港支付,「連人都不用去大陸」,恐引發第三波臺灣半導體人才出走。半導體業者最近還去見了地方官員,提出建議,希望開放政策工具留住人才,積極放寬業者招募國際人才條件,「攻擊才是最佳的防守」。

就在近期,日本媒體報導中國大陸兩家半導體企業高新挖走了臺積電百餘名人才。不過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事後予以否認。

【來源: C114】

相關焦點

  • 臺灣憂心半導體人才外流潮
    文件要求我國晶片自給率從目前的30%,在2025年達到70%。據臺媒報導,臺灣半導體產業界擔憂更多人才因此西進大陸。聯發科等企業近期不斷向臺灣地方政府呼籲「開放政策工具」,例如針對半導體研發人員,取消分紅費用化,讓公司可以用分紅配股,留住珍貴的人才,否則臺灣腦力被買完,半導體業也沒了競爭力。
  • 臺灣晶片人才跳槽大陸幹3年頂在臺幹10年;電信聯通回應合併傳聞:不了解相關情況,未接獲任何通知;全年電視面板出貨達2.81億片
    >2.電信聯通回應合併傳聞:不了解相關情況,未接獲任何通知3.跌價刺激需求,IHS:全年電視面板出貨達2.81億片,年增6%4.韓國宣布2018年12月1日開啟5G商用化1.路透:臺灣晶片人才跳槽大陸幹3年頂在臺幹
  • 臺灣晶片工程師大批跳槽大陸 幹3年等於臺灣10年;小米生態鏈又要調整 劉德或卸任掌門
    對一個臺灣晶片工程師來說,這是一個無法拒絕的夢想中的工作機會。  作為一位曾在聯華電子等臺灣頂級晶片製造商工作的資深員工,這位工程師去年接受了中國大陸一家政府支持的晶片製造商的工作,現在華東地區一家晶圓加工廠負責一個小團隊。  這位工程師加入了越來越多的臺灣資深專業人士的行列,他們在中國大陸蓬勃發展的半導體行業工作。
  • 張忠謀說大陸晶片很難取得成功,王傳福霸氣回應,並且布局半導體
    張忠謀對於大陸做晶片,張忠謀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大陸晶片很難取得成功,因為大陸只有晶片設計能力,而晶片製造可以由臺積電來完成。對於此言,從表面來看,認為大陸想要做出晶片不容易,實際上,還有言外之意,就是不希望大陸晶片製造行業的崛起,因為可以維持臺積電的市場地位,同時,使得大陸晶片行業離不開臺積電的代工。
  • 【揭秘】比特大陸臺灣高薪挖人:股票佔七成;今年已有300名臺灣工程師轉投大陸晶圓廠;路透社:高薪水高福利是主要吸引力
    臺塑集團旗下內存廠商南亞科去年更針對500位精英祭出留才方案,且每年都要設法留才,集團總裁王文淵更表示,包括南亞科與被美光併購的華亞科,2年來合計出走近500人,「臺灣半導體產業已陷入留才的龐大壓力」。
  • 中國晶片人才荒困局:我想去網際網路行業掙快錢
    中國「芯事」 :人才之痛。 奇缺的晶片人才 造芯的人還是太少了。 數據顯示,2021 年前後,我國集成電路行業人才需求規模約為 72.2 萬人,人才缺口達 26.1 萬,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國內的晶片半導體公司對外部人才的依賴性較強,業內高端的晶片人才絕大多數擁有海外背景,他們往往都是被挖來的,不少公司去國外挖人,例如合肥長鑫半導體的技術團隊部分來自臺灣,部分來自韓國;京東方在起步時用的是韓國團隊。 這幾年,內地企業喜歡去臺灣挖人。
  • 瘋狂的晶片:上市首日暴漲200%成標配,百億級項目接連爛尾
    儘管項目減少,但融資規模大增,前10月達711.3億元(僅統計披露融資額的項目,下同),去年同期為284.45億元,2018年同期為222.42億元。截止到今年10月,在IT桔子的「晶片」、「半導體」名錄下,共有近100起投資事件被披露,投資金額同樣達到了數百億級別,投資方涵蓋以IDG資本為代表的投資公司,以及以小米、聯想、比亞迪、中興為代表的巨頭終端公司。
  • 深度:臺灣晶片代工雙雄25年恩仇錄
    受前段缺芯潮影響,聯電正風光大賺。這廂8英寸、12英寸接單暢旺,代工價格連續調漲;那廂最新財報披露,2020年營收達1768.21億新臺幣,同比增長19.31%,再創新高。聲明赫赫的「聯家軍」同樣屢創佳績,例如聯發科技在2020年第四季度逆襲全球手機晶片銷量冠軍,聯詠電子常年穩居全球最大的顯示面板驅動晶片公司。聯電的脈動成長,也是觀察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一扇窗。
  • 泉州半導體高新區:精準對接臺灣人才,為園區「爬坡」再添底氣
    南安分園區管委會制定出臺《關於實施「泉州芯谷南安分園區半導體產業技術人才全過程招引工程」的意見》,針對臺灣人才提出一系列優惠補助政策,實行臺灣技術士證與大陸職業資格證書對應等級直接採認政策,並製作宣傳折頁積極宣傳推廣。
  • 國芯傳來好消息:獲批收購日本晶片半導體光刻機先鋒微技術
    8月24日消息,英唐智控在互動平臺表示,先鋒微技術自有的生產設備中包含有日本產的光刻機設備,其收購事項已經獲得日本政府批准。先鋒微技術光刻機主要用於模擬晶片的製造,在滿足其自身生產研發需要的前提下,不排除向具備條件的其他客戶提供產能支持,但公司目前尚未啟動該類型的合作。這對推動國產晶片的發展來說無疑也是好消息。
  • 大批臺灣晶片工程師到大陸就業!
    路透社消息,今年以來,已有300多位臺灣的高級工程師跳槽至大陸的晶片公司一位匿名的工程師表示,他的大陸僱主向他提供了一套新的三居室公寓,有40%的折扣條件是他在公司工作5年以上,此外還提高了50%他表示:「大陸敢於燒錢,而臺灣公司的資源有限,這是一個無法拒絕的理想工作機會。更有不少臺工程師直言:「在中國大陸掙三年的錢,相當於在臺灣掙十年的錢」。
  • 半導體「人才戰」往事:巨頭瘋狂挖角,失一人損10億美金
    前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明確指出,因中國臺灣、韓國、美國在半導體產業已經累積了很多經驗,因此學習曲線已經下來,沒有人才,大陸企業砸多少大錢也難以獲得這樣的經驗。因此,在半導體頂尖人才爭奪戰中,大陸企業越來越活躍。中芯國際的「宮鬥」只是這一現象的一個小插曲。
  • 8月25日:中國晶片有信心在5年達到70%自給率;臺積電3nm及4nm工藝...
    ·趨勢洞察中國晶片有信心在5年達到70%自給率近日,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到,中國晶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這受到了輿論的高度關注。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48期:晶片巨無霸回歸!
    A股晶片概念股漲聲一片,其中科創板安集科技漲停,相關概念股也掀起一波漲停潮。華為海思邁入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前105月6日,全球半導體市調機構IC Insights發布報告稱,一季度全球前十大半導體銷售榜單中,總部位於美國的有6家公司(英特爾、美光、博通、高通、德州儀器和英偉達),韓國有2家(三星和海力士),中國臺灣1家(臺積電),中國大陸1家(海思)。
  • 臺積電張忠謀的雙面人生:華為的金牌盟友 大陸半導體的冷面殺手
    張忠謀出生於1931年,比任正非大13歲,畢業於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與半導體開山鼻祖以及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同年踏入半導體行業。1985年張忠謀從德州儀器退休回到臺灣任工研院院長,1987年創辦晶片代工企業臺積電。巧合的是,這一年找不到工作的任正非在特區深圳創辦華為,華人企業家的「絕代雙雄」登上舞臺。
  • 泉州半導體高新區:超500名臺灣人才入駐發展 打造泉臺交流新高地
    據悉,目前,泉州半導體高新區已集聚超500名臺灣人才,臺灣高層次人才創業團隊10個,成為推動泉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泉州半導體高新區「爬坡過坎」、再上新臺階的重要底氣。  政策「足」,精準磁吸臺灣優質產業  泉州半導體高新區聚焦半導體產業人才優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為臺灣人才落地園區發展提供諸多便利。
  • 臺灣最後一位大佬,半導體傳奇終謝幕...
    只是沒想到,福特的態度是「要來就來,不來請便」,於是心高氣傲的張忠謀正式踏入了他半導體事業的傳奇之路。——如何讓近千家互為競爭對手的晶片設計公司,把最高機密的晶片設計圖,發送到同一家晶元代工廠生產?張忠謀給出了一個策略:用一套異常嚴苛的誠信管理系統來管理臺積電員工。臺積電員工不僅不能在上班時間玩手機、不能帶U盤,就連進廁所都要刷員工ID卡。
  • 創辦大陸首家晶片代工廠,唯一12寸晶圓廠
    但真要說起來,從對整個中國芯的貢獻來看,我認為張汝京博士,或許是對中國芯貢獻最大的人。為何說他才是對中國芯貢獻最大的人呢?有兩大典型事例可以說明,第一是他創辦了中國大陸首家晶片代工企業,它就是中芯國際。第二是他創辦了中國大陸唯一一家12寸晶圓廠,它就是上海新昇。
  • 大陸唯一7nm光刻機被抵押?別讓這位臺灣晶片老人失去信心
    大陸唯一7nm光刻機被抵押?別讓這位臺灣晶片老人失去信心大陸唯一的一臺能生產7nm製程晶片的光刻機被抵押了?近日這條新聞被刷爆,那麼是真的嗎?近日中國半導體協會副理事長魏少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現在這個狀況下,大家賺錢賺得有點眼紅,有點著急。這是壞現象,不是好現象。」目前一些集成電路基金目光比較短淺,追求短期利益,對產業發展不利。其實半導體產業是資金密集、人才密集,且見效周期長的產業,來不得半點虛假,需要長時間的、持續的、高強度的投入。
  • 【芯論】聯發科天天在看併購,蔡明介:人才不夠靠併購;資金或是鴻海半導體最大問題;產能仍不夠?臺積電訂購13億新設備
    Taiwan 2019)談產業缺人看法,認為除了要讓學生看見更明確的未來藍圖,也要通過併購方式吸收人才,像自己天天都有關注案例(Case)。除創新之外,另一大價值觀是以人為本,蔡明介先是感謝臺灣過去半導體、IT產業高速發展,帶動科技人才培育,聯發科也因此找到許多好人才,但感嘆目前要在臺灣找到足夠人才不容易,尤其中美貿易戰下,許多國際企業也來臺灣設廠、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