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罪?沒這麼簡單……

2021-02-23 星火智庫

黃之鋒認罪了?!

11月23日,已解散的「港獨」組織「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與成員周庭及主席林朗彥,涉嫌去年6月21日包圍警察總部事件而被控。三人今天到西九龍法院應訊,承認煽惑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等控罪,法庭裁定罪名成立。3人全部還押,等待12月2日判刑。

法庭宣布後,黃之鋒醜戲做足,他走到犯人欄前,向旁聽的「支持者」喊道:「各位頂住,加油!知道大家外面更加辛苦,繼續努力!」黃、周與林三人由囚車押走。黃、林兩人戴著手銬到達收押所的畫面也被港媒曝光。

今年8月聆訊時,黃之鋒及林朗彥否認控罪,案件被押後至今日受審。而就在昨天,兩人突然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自己改變意向,會在庭上認罪,更預測自己有可能實時被監禁。

從拒不認罪到突然改變,黃之鋒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首先看黃之鋒及其他兩人的違反事實。

2019年6月21日早上11點,黃之鋒、林朗彥及周庭與逾400名示威者在夏愨道聚集,其中黃、林在天橋下,用擴音器呼籲示威者包圍警總,其後大批示威者前往軍器廠街。不久,示威者攔阻一輛駛進警總的警車,黃再於該警車出入口以擴音器指警總有兩個出入口。而林朗彥也呼叫口號及拍手和應。之後眾人走至警總外,有示威者用水馬、雪糕筒等推向警察防線。

中午11點半至1點左右,黃在警總外扮演一個領導者、組織者的角色,高叫包圍口號,示威者也跟隨叫喊。他站在較高的位置發出訊息,包括呼籲示威者召更多人到場包圍、感謝示威者包圍及堵路、要求盧偉聰出來談判、否定警方專家誠意、提醒示威者要帶水及雨傘。

晚上10點,約9000名示威者佔據警總外多條馬路。黃叮囑示威者保存體力、互傳消息,並於11點以擴音器叫示威者半小時後舉手投票,表示去留意向。期間有示威者向警總外牆及電梯投擲雞蛋等,並且塗鴉及毀壞閉路電視。事件中交通嚴重受阻,多個警察部門也暫停服務,最後一批示威者直到凌晨近4點才離去。

事實證明,黃之鋒就是策動黑暴的大頭目。

昨日,黃之鋒在其社交媒體上上傳了一份文件,是關於被控罪名的,按照罪名我們找到相對應的香港法例。根據第245章《公安條例》第17A(3)條訂明:

黃之鋒的行為已構成犯罪 ——

(i)一經循公訴程序定罪,可處監禁5年;及

(ii)一經循簡易程序定罪,可處第2級罰款及監禁3年。

也就是黃之鋒現在認罪,根據《公安條例》規定,按照現在的控罪,法官判處的量刑有可能是罰款及監禁3年。

三年之後又是一條「好漢」了?

然而,判決一日未定,就仍是未知數。如果是三罪俱中,分開執行和同時執行也是不一樣的。

黃之鋒他們選擇在庭上認罪,無疑是證據確鑿,連資深大律師都無把握可以脫罪,認罪或許可以較輕的量刑起判。一般而言,在開審前改為認罪可獲20%至25%的刑期扣減。

上月29日,涉違反「港區國安法」的壹傳媒黎智英在社交平臺直播時稱,「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大規模示威不復存在,失去新聞,擔心國際社會忘記香港的社會運動,認為需要做些事來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本月1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制訂涉及取消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的框架安排,特區政府隨即DQ了四名反對派議員。與此同時,其餘15名反對派議員聯合遞信集體辭職,企圖再次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他們妄圖製造特區立法會「一言堂」的假象,想藉此逼使立法會停擺,造謠所謂北京加強管制香港、中央打壓香港自由。

10日之後,上庭前一天,黃之鋒在社交媒體上連續發文,包括其「判刑前工作報告」,細數他在過去一年的「戰績」:

包括在海外報章、媒體、高校、書展等唱衰香港,污衊特區政府;與泰國反政府組織、「臺獨」組織成立「奶茶聯盟」,「指點」他國的反政府示威;又自誇與以色列黑客公司合作使之不再為香港警方破解犯人手機;在其所謂的「抗爭功績」中,不僅製作橫額,單張等文宣歪曲事實,印刷10萬透明卡聲援12名偷渡客逃犯,還發起多國語言全球聯署為偷渡客逃犯「申冤」等,可謂時時刻刻心繫他的「手足」,為「手足」而投入政治工作,因此背負繁重官司,而面臨判監服刑的悲慘命運。

另一篇文章「上庭前想跟香港人說的話」,更是儼然裝出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講什麼「能夠分擔香港人這『族群』要承擔的苦難,自覺與有榮焉」,「無論來年我身處何方,我仍希望鞠躬盡瘁,為我們所相信的價值而奔走」。

刀姐忍住嘔吐的衝動想問,攪亂香港、破壞法治,全港攬炒才是你所相信的價值吧?你是為美金鞠躬盡瘁吧?!

黃之鋒的資深大律師駱應淦在求情時說,黃「積極熱心參與社會政治」,更於2014年被《時代雜誌》選為全球25位最具影響力少年。而黃在其臉書也不止一次強調自己是「最受國際關注的政治人物」,且自稱是「民意代表」,代表著全香港人,他被判刑必然能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再次把視線拉回到香港這片土地上,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可見,這些人企圖將黃等人違法犯罪的事實歪曲成「政治迫害」。

有個香港反對派名人講過一句「名言」:坐牢,令人生更精彩!

對那些被他們煽動起來的「無後臺」年輕人來講,坐牢只能是斷送自己人生的死路,哪有什麼精彩。

但是在請得起資深大律師的黃之鋒等人眼裡,坐牢不僅能增加將來到外國勢力那裡領賞要價的資本,還能在坐牢期間靜心思考如何「掠金」,黃之鋒在社交媒體寫道「即使沒有選舉、沒有議席、沒有議會,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而最重要的當然是捐錢了。「即使身處牢房,我仍會在Patreon發表我的獄中書簡」,呼籲支持者訂閱他的Patreon,付費閱讀,起步價10美金。

而周庭,昨天也在其臉書上發帖「生日開箱最後召集」,以支持所謂「黃色速遞圈」的名義,號召「粉絲」在11月25日前送禮物給自己。

還有一位香港「電影」角色說過:坐牢,是香港年輕人唯一的出路!

電影裡的話,只是為了戲劇衝突的臺詞。不過,坐牢對於有些人而言,確實是逃不掉的。不管打的什麼算盤,最終都要付出代價。

研究香港問題的社科院研究員支振鋒告訴刀哥,黃之鋒要成為所謂的「香港民主的衛道士」,這只是他個人的臆想的策略。

但是,法律是你有罪就是有罪,跟這些政治算計是無關的。你只要觸犯了法律,包括「香港國安法」,那就要得到法律的懲罰和制裁。該不該進監獄,被判處多少年監禁,那是法官根據法律條文來判定的,不是黃之鋒自己想像的。

至於說黃之鋒如果被判處監禁,能不能成為成為什麼「香港民主人物」也未必,香港極端民主派之前就有人被判處監禁,現在也沒有掀起什麼風浪。所以,黃之鋒即便這次承認有罪,進了監獄,那也就是一起得到應有審判的案件。沒有什麼更高或者更深的意義。

而社科院研究員樊鵬則告訴刀哥,黃之鋒等人這次對媒體的表態,似乎是想展示一種「新的形象」,就是要為香港的民主「誓死不渝」。一方面,可能黃之鋒之前在香港的形象,包括連在反對派中的形象都不太好,偏於政治算計比較多。他也想扭轉一下自己的形象,他也承認「有其他人犧牲的更多」。

另一方面,認不認罪,不以黃之鋒的意志為轉移。香港是法治社會,黃之鋒也有辯護的機會。但是有些事實是辯護也掩蓋不了的。如果他承認自己觸犯了香港法律和香港國安法,那麼他應該明白從事任何事情,採取任何的行為,以及發表任何的言論,都是有邊界。而且,黃之鋒們應該明白一點,承認犯罪伏法,不會給你塗抹什麼光環。

想把自己塑造成對抗政府的所謂「民主英雄」,過去就有過這樣的人,在別的地方也有過,但不見得都能獲得成功。他們試圖以此博取名譽,然後振臂一呼,好像有不少人應和。但是,歷史的大勢在那裡,他們無法阻擋這個大勢。如果他們逆著潮流,只會被大浪吞噬。

任何一部法律都有自己的基準,它考慮的是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安全,不會在乎少數人的道德考慮。可能在香港,有極少數的人會在黃之鋒們被判監禁後炒作他,但這種聲音不會起到任何主導性的影響。國家安全穩定,香港行穩致遠這是第一位的。黃之鋒們太高看自己了。

當然,如果黃之鋒們被判監禁後,國際上也會有一些支持他的輿論,尤其是西方國家的政客可能又會藉機對我們說三道四,但是這種西方輿論給我們的壓力也是常見的。之前在香港警方出手嚴厲打擊黑暴分子和出臺「香港國安法」時,就有過這樣的聲音,但是我們不會因為西方這種偏頗和故意搬弄是非的聲音,改變我們的法治決定。我們應該堅守法律。

另外,在美國的反華人士已經不少,也不缺黃之鋒他們。這些反華人士如今能發揮什麼「作用」,可能黃之鋒們心裡也很清楚。

相關焦點

  • 黃之鋒認罪?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文/金馬刀、李小飛刀&胡一刀黃之鋒認罪了?!11月23日,已解散的「港獨」組織「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與成員周庭及主席林朗彥,涉嫌去年6月21日包圍警察總部事件而被控。三人今天到西九龍法院應訊,承認煽惑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等控罪,法庭裁定罪名成立。3人全部還押,等待12月2日判刑。
  • 黃之鋒認罪?事情可能沒有這麼簡單……
    來源:微信公眾號「補壹刀」(ID:buyidao2016)黃之鋒認罪了?!11月23日,已解散的「港獨」組織「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與成員周庭及主席林朗彥,涉嫌去年6月21日包圍警察總部事件而被控。三人今天到西九龍法院應訊,承認煽惑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等控罪,法庭裁定罪名成立。3人全部還押,等待12月2日判刑。
  • 我到底要不要認罪認罰?認了減刑多少?認罪認罰十大問題答案給你
    前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以來,大量的刑事案件開始適用該制度。然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大多數還並不了解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檢察院詢問其要不要認罪認罰時,大部分犯罪嫌疑人都不知道做何選擇。本文針對認罪認罰制度中大家普遍關注的十個問題進行解答,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助益。
  • 認罪的禱告
    今天和大家分享認罪的禱告,節選 自吳勇長老的講道錄音。
  • 認罪認罰,犯罪者的從寬之路
    #,認罪認罰從寬措施的出臺,也是圍繞著刑事司法的「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法律宗旨而開展,那麼司法機關為為什麼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這麼重視呢?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介紹:一、認罪認罰從寬制定的背景2018年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將認罪認罰制度引入法律,2019年10月三高兩部出臺了《關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具體適用,提供了參考依據,該指導意見是為正確實施刑事訴訟法
  • 認罪認罰——選擇的同義詞是失去
    第一,認罪認罰的從寬幅度並不大。我們選擇認罪認罰,首當其衝是想要獲得量刑上的寬宥。根據我的觀察,幅度會有,但並不明顯,至少遠沒有宣傳的那麼大。按照宣傳,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審判階段各自認罪認罰的,可分別減少基準刑30%、20%、10%以下。
  • 為什麼說認罪禱告也是一種論斷?
    文 | 駝行摩西認罪是論斷⾃⼰嗎? 做基督徒以來,認罪是⼀個不陌⽣的概念。從開始接受耶穌的時候,就需要承認⾃⼰的罪。那時⾃認為⾃⼰是很認真的認罪,似乎承認以後,就開啟了⼀個新的美滿⼈⽣。後來在信仰的道路上⾮常的糾結,因為⾯對⾃⼰的軟弱,⽆論如何的認罪都⽆法開始那種想像的新⽣。對於上帝的主權怎敢懷疑,但內⼼的失望⼜能隱藏多久?到
  • 刑事案件認罪認罰與不認罪各自有什麼不同的法律後果
    這句換說的是如果你認罪認罰了反而得被判刑,如果你不認罪,法律也不能拿你怎麼辦,反而可以釋放回家。因此,為了解開大家心中的疑團,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認罪認罰和不認罪到底會有什麼不同的法律後果。什麼是認罪認罰呢?認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
  • 諾如病毒「認罪書」
    諾如病毒「認罪書」 2020-12-02 14: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認罪與悔改
    認罪與悔改作者:季鳳文牧師讀經:箴28:13;提前1:5認罪就是謹慎地說出我們的隱惡認罪必須全面、具體、單獨認、要饒恕人、神才會赦免我們。認罪是向神認罪,不向人認罪。悔改包括感情轉變(路15:11—16)——知罪;思想轉變(路15:17)——悔罪;意志轉變改罪;改正行動(路15:20—21)——離罪。認罪是向神承認自己一切的罪,並求神赦免。悔改是改變自己成為新造的人。
  • 農民喪生虎口,縣令提審兩隻老虎,他是如何令老虎認罪的
    奇怪的是,老虎竟然認罪了,他是如何令老虎認罪的呢?話說童恢剛到不其縣時,由於天災不斷,所以有許多流民來到這裡。童恢沒有派人趕走這些流民,而是將他們組織起來,在一些荒蠻之地定居屯田。童恢還派人在這裡屯守,可是這些屯守的人,卻不願幹這苦差事。
  • 贅婿:秦老為何認罪?這是高明之舉,他打亂了周喆和賀元常的謀劃
    《贅婿》中秦老把這一切看在眼裡啊,一瞬之間,朝堂上就沒人談論北伐的事情,全是討論如何懲處秦老的聲音,秦老感覺到局勢發展不對了。秦老正是看破了這一點,所以說才在朝堂之上就認罪了的,秦老事先是沒有準備的,但他臨時的認罪舉動,恰恰讓周喆和賀元常沒有預料。
  • 最高檢:不能為提高認罪認罰從寬適用率 脅迫嫌疑人認罪認罰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訴訟制度和程序,記者了解到,實踐中不少專家、實務工作者強調避免適用過程中為追求適用率而脅迫、誘導犯罪嫌疑人的情況。今天(12月10日),最高檢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人民檢察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情況報告的審議意見提出28條貫徹落實意見,其中強調不能片面追求適用率。並提出探索控辯協商同步錄音錄像制度。
  • 尚權推薦 | 檢察日報:「認罪認罰」應視為獨立的量刑情節
    一方面,相比坦白,認罪認罰更強調行為人的自我歸罪、自我受罰。坦白是認罪的基礎,但不同於認罪。認罪是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如果行為人只是承認指控的事實、但否認構成犯罪,那就是「認事」,可能構成坦白,但非認罪,不能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 西方史上最荒唐的審判:認罪就釋放,不認罪就被絞死,你怎麼選?
    但如果你認罪、道歉,並轉而指控他人,你就會被釋放。你願意假裝認罪,還是被當眾處以絞刑?這就是 1692 年 2 月到 1693 年 5 月間,麻薩諸塞灣省塞勒姆村被指控巫術罪的人們所面臨的抉擇。他們是對超自然力量的迫害妄想的受害者,是被誤導的宗教狂熱的受害者,也是當時重視懺悔甚於真相的司法系統的犧牲品。
  • 宋喆當庭認罪求從輕發落!
    宋喆當庭認罪,請求法院從輕處罰。 」去年9月26日,宋喆等人因涉嫌職務侵佔罪被朝陽區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後被公安機關依法執行逮捕。律師微博截圖宋喆被當庭認罪,王寶強律師放出消息後大量網友在微博下拍手叫好:
  • 【天言】真誠的認罪
    4我向耶和華─我的神祈禱、認罪,說:主啊,大而可畏的神,向愛主、守主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5我們犯罪作孽,行惡叛逆,偏離你的誡命典章,6沒有聽從你僕人眾先知奉你名向我們君王、首領、列祖,和國中一切百姓所說的話。
  • 認罪認罰實體從寬與程序從簡
    ,促使被告人認罪認罰,以提高訴訟效率,簡化訴訟程序,達到案件繁簡分流的目的。筆者認為,在兩者關係中,實體從寬處於核心地位,程序從簡處於從屬地位,當兩者發生衝突時,應首先考慮實體從寬的要求,如果被告人雖然認罪認罰,但不符合實體從寬的條件時,不能僅僅為了達到程序從簡目的而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 「認罪認罰有好處,能否讓我好好想想?」
    「認罪認罰有好處,能否讓我好好想想?」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都會選擇代駕但也還是有抱著僥倖心理的人前情提要承辦檢察官審查案卷材料後,認為呂某涉嫌危險駕駛罪一案符合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要求。根據檢察官通知,呂某來到福鼎市人民檢察院。在訊問時,檢察官向呂某送達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告知書》,並當場聽取了其意見。
  • 從拒不認罪到主動交代 南京這家檢察院超九成刑事案件嫌疑人認罪認罰
    近日,記者從南京市高淳區檢察院了解到,今年前10個月該院辦理刑事案件中,選擇適用認罪認罰從寬機制的犯罪嫌疑人達到94%以上,提出的317份確定性量刑建議,法院採納率達到99%。高淳區檢察院黨組書記、代檢察長席晨表示,認罪認罰從寬機制在檢察機關推行以來,高淳檢察院不僅在刑事檢察辦案中全面推進,讓認罪認罰的每一名犯罪嫌疑人從心底息訴服判,而且力爭最大限度保護當事人的權益,消除因案件帶來的社會矛盾,努力將認罪認罰從寬機制的社會效果最大化。「我就是一個網管,怎麼變成開設賭場的犯罪嫌疑人了?這罪我當然不認!」